01 蜀道集團海外項目(1987年6月29日上午九點十分左右出生,請問時辰和五行,命理。)

时间:2024-06-01 06:52:39 编辑: 来源:

四川江油工業園區的投資環境

一、江油基本情況

江油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偉大詩人李白的故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四川省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四川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全市幅員面積2719平方公里,轄40個鄉鎮,現有總人口88萬。

200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27億元,增長16.2%;財政總收入13.5億元,增長39.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0.26億元,增長102.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08元,增長17.7%;農民人均純收入5260元,增長8%。

二、投資江油的主要優勢

——政策優勢。在供地上,提供充足的土地保障,目前全市已經完成1.1萬畝災后重建城鎮及獨立選址項目的土地征收報件工作;在稅收上,根據納稅額度的多少,確定稅收地方財政留成部分返還比例;在租金上,根據單位面積廠房年納稅金多少情況,從優收取標準廠房租金;在融資上,積極提供融資服務,對入住企業優先提供擔保服務,優先提供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在收費上,免收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在要素保障上,實行最優的水電氣價格,電價享受直購電試點優惠政策。

——區位優勢。江油是川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品集散地,連接成都城市群和西安城市群的重要結點;寶成鐵路復線、綿廣高速縱貫南北,距四川省會成都140公里,距中國科技城綿陽40公里,正在建設的成綿樂城際鐵路客運專線建成后,江油將融入“成都半小時經濟圈”范疇。

——豐富的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石灰石儲量超過80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充沛,涪江年水流量超過50億立方米,水能可開發量為224.2 MW;電力供應充足,電力主變容量99.07萬KVA;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有產業工人lO萬余人,2萬余名在職科技人員。

——完善的工業發展平臺。四川江油工業園區已被省政府列入“1 525工程”超100億產業園區,目前全市正大力實施園區倍增計劃,加快實施20平方公里擴區步伐,加快江油·河南工業園、機械產業園建設,園區內道路、電力、管網等基礎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的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工業門類優勢相對集中。江油是國家三線建設的重點地區之一,是四川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重工業基地、建材基地和科研基地。近年來我們堅持工業強市戰略不動搖,著力優化工業發展環境,現已基本形成了冶金、建材、機械、化工、能源、食品等門類的工業體系。

當前,全市正大力實施“規劃項目投資突破年”,深入推進“三個集中”、“三大工程”和“三個延伸”,全市呈現出重建成效喜人、經濟止滑回升、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三、投資合作的主要領域

江油將以最佳的政務環境,最優的政策環境,最好的社會環境,竭力為各位企業家提供熱誠優惠的服務,并真誠希望能與各位企業家在以下領域廣泛戰略合作,實現共贏。

在冶金、機械產業方面。冶金、機械產業是江油的優勢產業和龍頭產業,市境內攀鋼集團長城特殊鋼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區特鋼企業的龍頭,其高端產品主要用于航天航空領域,是四川較早上市的公司之一。以四川礦山機器集團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在國家重型裝備制造尤其是礦山機械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圍繞攀長鋼和川礦集團,江油誕生了大大小小近百家冶金、機械企業,產品涉及礦山設備、水泥成套設備、化工壓力容器、汽輪機及輔機、汽車零部件、食品機械等多個制造領域。近年來,全市制定了全力打造冶金、機械兩大“百億產業”的戰略決策,在規劃擴區達到20平方公里的江油工業園區,計劃用三年時間建設設施配套的標準廠房40萬平方米,專門接納機械加工和裝備制造企業入駐,目前已完成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

一、圍繞攀長鋼棒材產品開發下游產品。攀長鋼棒線材連軋生產線已經投產,可年產合金鋼棒線材45萬噸。主要品種有:合金鋼、軸承鋼、彈簧鋼、不銹鋼等。向大家推介的棒線材連軋生產線的下游產品項目有:不銹鋼絲生產項目,不銹鋼纖維生產項目,彈簧生產項目,摩托車、汽車齒輪生產項目,銀亮材生產項目,圓柱滾子軸承生產項目。

二、圍繞攀長鋼鈦材產品開發下游產品。目前,攀長鋼1萬噸鈦材生產線已經開工生產。圍繞鈦材開發下游產品項目有:時尚飾品項目、體育休閑等鈦材制品生產項目,鈦容器和閥門等鈦器具生產項目,鈦材焊管生產項目。

三、新型干法水泥成套設備生產項目。四川礦山機器(集團)公司目前可生產直徑4.8m及以下回轉窯、直徑4.6m及以下球磨機、高效篦式冷卻機以及破碎、烘干、生料制備、預熱和分解、煅燒、冷卻、增濕及水泥制成等日產5000噸及以下主機設備和提升、輸送、給料、成球、選粉等全套輔機設備。

在農業、旅游業方面。一是農業項目。江油是全國生豬和獺兔養殖大市。同時,江油中藥材產業影響深廣,“中壩附子”、青黛馳名中外,出口東南亞國家,“中壩附子”被國家列為地理保護品牌。熱誠歡迎企業家投資畜禽深加工項目,參與開發特色中藥產業項目。二是旅游開發項目。江油是詩仙李白的故鄉,人文薈萃,山川奇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李白故里,九寨門戶,蜀道咽喉,華夏詩城”的美譽,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同時,江油也是劍門蜀道、三國遺址的重要景區,是通往“神話世界”九寨溝和“人間瑤池”黃龍寺的最佳門戶。投資江油旅游開發項目市場巨大,歡迎各企業家朋友們參與青蓮古鎮建設、竇團山——武都水庫旅游綜合開發、乾元山風景區開發等項目建設。

在軍轉民方面。江油境內有國家級科研機構兩家,擁有一流的科技人才隊伍,科研實力雄厚。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燃氣渦輪研究院,變幾何渦輪增壓器(VGT項目)項目已作為民品開發計劃。四川工藝材料與研究所已成功和汕頭超聲電子聯姻,生產超聲印制板。全市將充分發揮境內軍工技術優勢,積極打造軍轉民示范基地。

四、江油有較雄厚的工業和農業基礎,江油承接著成都、綿陽,的相關產業配套服務,著手打造產業鍵上的重要環節,在輕工、電子、機械方面有著獨特的產業優勢;我市的農業產業相當發達,順應著高速公路、高鐵的進一步配套完善,江油有著后花園的優勢。將更著力于配套的農業產,及田園化服務,整個銜接于成都的大趨勢發展,形成相應的優勢。

新能源車企大洗牌 誰能笑到最后

“彎道超車”說了這么多年,真的有中國 汽車 企業對海外品牌實現完全超越了嗎?沒有。從21世紀初的幾年到2018年,我們投入了太多的樂觀情緒,中國 汽車 企業們卻沒有真正實現“質”和“量”上的超越,即使我們在新能源時代當中擔當了全球領頭羊的先鋒角色。

如今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劍拔弩張,前幾年的野蠻生長造成了一系列的資源浪費、資金浪費與人才浪費。而 歷史 規律毫不客氣地告訴我們:從“ 汽車 大國”變為“ 汽車 強國”必有陣痛,市場經濟規律會讓技術落伍的企業不斷退出 歷史 舞臺。

對于中國 汽車 企業而言,2019年新能源國家補貼政策的正式施行,再次吹響了這一次“大洗牌時代”的集結號。

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境內已有486家新能源 汽車 制造商注冊在案,品牌影響力、技術沉淀與實際產銷量參差不齊。這么多車企,能有一半活下來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2018年首屆中國新能源 汽車 高峰論壇上,中國 汽車 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預測:2025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的年銷量將達到700萬輛,約占乘用車市場份額20%。不過,市場將在這7年內自然淘汰數百家既沒研發能力、更沒有可觀產銷量的新能源 汽車 品牌。

誰將率先被刷下來?代工品牌首當其沖。筆者首先要闡述一個關鍵點:代工不是罪,成本才是罪。因為選擇代工模式的新能源車企,完全沒辦法控制成本,昂貴的電池、電機、電控三大件都要經過外采,整個制造流程和品控流程都受到代工廠商的控制,而自己手中只剩下一樣東西——品牌。開玩笑了,您這么一個新品牌,知名度約等于零,市場價值極低,根本沒辦法學耐克、蘋果玩轉代工模式,又談何品牌價值呢?

“代工模式”前景渺茫

據外媒報道,中國正在制定一項新的“代工管理辦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業須滿足以下條件:

1、過去3年內,在國內的研發投入至少達到40億元人民幣;

2、過去2年內,全球純電動乘用車銷量至少達到1.5萬輛;

3、代工合同至少簽3年,且同一地點的代工年產能至少達到5萬輛;

4、企業需有高達數十億人民幣計的實收資本;

5、最多只能由兩家車企為其代工。

如果以上代工管理條例最終出臺,將讓大量暫無資質且研發投入不足的新能源造車新勢力徹底無法翻身,所有投入都只能變成“PPT造車”笑話。目前,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蔚來 汽車 基本符合以上苛刻條例,而絕大多數造車新勢力卻無法支撐起如此龐大的支出。

政府為什么要出臺如此嚴厲的管理條例來管理“代工模式”呢?這與目前大量造車新勢力脫離重工業基礎,直接找代工廠生產不成熟產品的現狀有關。代工廠無法保證其代工產品完全符合原先設計的標準,而造車新勢力的零部件設計本身就不甚精良,再加上代工管理、代生產模式的高出錯率,“代工模式”逐漸成為了“劣質產品”的代名詞。

“合資模式”前途光明

可是,乘用車生產資質如此稀缺,那些真正有技術實力的造車新勢力怎么實現規模化生產呢?辦法不是沒有,比如博郡 汽車 與天津一汽夏利(000927)、愛馳 汽車 與江鈴 汽車 (000550)的“合資模式”,就是部分造車新勢力另辟蹊徑提前上岸的量產化新方式。短短幾個月,博郡 汽車 和愛馳 汽車 都順利拿到了生產資質,避免成為新能源 汽車 “大洗牌時代”的犧牲品。

博郡 汽車 與愛馳 汽車 的“轉正”之路都頗為傳奇,博郡 汽車 與天津一汽夏利擬成立合資公司時,前者出資約10億元并占有主導權,后者以整車相關土地、廠房、設備等資產、負債出資,占有小部分股份。這讓博郡 汽車 在日后開展研發與生產工作時,不僅保留了盡可能多的資金進行研發,還擁有了其他新勢力夢寐以求的生產資質,穩定可靠的生產體系,更獲得了強而有力的主動權與控制權,可謂一箭三雕。

愛馳 汽車 以17億增資收購江鈴控股(陸風 汽車 )50%股權則是一種“迂回拿資質”的解決辦法。合作雙方均有江西省國資背景,此番合作多為當地政府為推動當地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而促成。借此,江鈴控股上饒分公司10萬輛的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順其自然地裝入了愛馳“腰包”。

創業從來沒有易事,而創辦一家新能源車企,更是比蜀道還難的“地獄模式”考題。曾經的胡潤百富榜第31位,曾經的胡潤IT富豪榜第8位,曾經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37位,都屬于個人資產總額高達420億元的賈躍亭。只不過這位大富豪只花了短短2年時間,就成了全中國唾棄的欠債老賴,這一切都源于新能源車企初創項目的資金鏈斷裂。

造車新勢力缺什么?缺人才,缺土地,缺技術,缺廠房,缺知名度……說到底,都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問題是沒錢怎么辦呢?那誰都幫不了你。可是,2019年已成為中國經濟的寒冬,冷得“熱錢”都不熱了,風險投資人紛紛自保,誰又肯與造車新勢力們同舟共濟?

有,但困難時期的大額風投只會投向技術領先型的企業。今年上半年,地方國資、央企資本、產業資本帶著135億新融資再次撲向新能源 汽車 產業。其中蔚來 汽車 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