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陽市中紅貿易公司(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位于哪個市哪個區)

时间:2024-05-18 02:05:04 编辑: 来源:

湖北省襄陽市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二)

二、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屆五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九次、十次全會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三維綱要”,堅持“競進提質、又好又快”的基本要求,放手發展規模、努力提高質量,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指導城市建設與管理、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確保經濟增速持續領跑全省和漢江流域,確保主要經濟指標占全省和漢江流域的比重持續上升,確保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努力開創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設新局面,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貢獻。

今年全市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5%,出口總額增長1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計劃生育、節能減排、安全生產、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等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省定目標。

圍繞實現上述預期目標,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擴大有效投資,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緊扣提質增量推進項目建設。著力抓好省市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服務漢十高鐵、鄭萬高鐵及高鐵站配套工程、蒙華鐵路、棗潛等高速公路及國省干線、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等國家和省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襄陽機場改擴建、襄陽新港、雅口和新集航電樞紐、湖北能源路口電站、大唐熱電聯產、華潤安能燃氣機組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能源項目,突出抓好英菲尼迪產業園、東風井關產業園、三環集團產業園、駱駝集團產業基地、東津新區云計算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確保30個以上省市重點項目竣工、180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投產。對接國家重點投資領域、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十三五”規劃、國家產業投資基金、國家老工業基地改造政策、國家重大改革部署,積極策劃爭取一批國家重大投資項目和改革創新試點。

突出產業鏈培育強化招商引資。進一步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完善“六個一”招商機制,推動招商力量向產業鏈集聚、向特色產業園區集中,加快推進招商引資由單純引企業向引產業及引資引智相結合轉變、由單純靠政策招商向營造產業配套環境招商轉變、由全員招商向專業招商和以商招商轉變、由全方位招商向定向定點精準招商轉變。力爭全年引進10個投資過50億元、80個過10億元、120個過5億元的大項目,實際投資額突破1600億元。

強化扶持措施推進大眾創業。積極創建國家創業型城市,掀起大眾創業的新浪潮,打造經濟持續增長的新“發動機”。全面落實國家扶持小微企業、促進大眾創業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設創業基地,著力提升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和省級創業孵化園、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海歸創業園的載體功能,努力為每個有創業愿望的人提供自主創業的空間。重點支持大學生創業,引進高層次創業培訓機構開展專業化創業輔導,依托漢江產業基金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引導金融和創投機構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力爭全年新發展小微企業7000家,新增大學生創業者1000名、帶動就業5000人以上。

(二)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打造襄陽經濟升級版

以新技術新產業推進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深入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計劃。牢牢把握工業4.0時代來臨的新趨勢,加大產業基金跟進、金融信貸支持力度,集中支持企業實施高端化、低碳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重點抓好“百家企業技術改造示范工程”,力爭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40%以上。深入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大力支持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為主的新能源汽車、云計算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為主的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促進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特色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力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深入實施千億產業培育計劃。以推進英菲尼迪量產、乘用車新車型投放、專用車高端化規模化發展、整車零部件近地化配套為重點,進一步推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延伸鏈條、壯大規模;以推動產品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為重點,大力促進醫藥化工、紡織服裝等產業轉型升級;以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為依托,加快培育廢舊金屬、汽車、塑料、電子電器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及深加工產業。深入實施優勢企業培育計劃。大力推進百家龍頭骨干企業成長工程、百家高成長性中小企業星火工程、百家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等“三百工程”,大力支持骨干企業“走出去”實施并購重組、加快做大做強,力爭全年新增1家產銷過100億元、1家過50億元、10家過10億元、20家過億元的骨干企業,新增50家高新技術企業。

以新業態培育推進服務業跨越發展。加快發展大科技服務業,重點培育檢驗檢測、研發設計、科技中介等新興業態,加快建設檢驗檢測園區,以國家級檢驗認證機構為核心吸引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研發設計機構集聚發展,著力打造區域性檢驗檢測中心。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大力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制造業與云計算、物聯網等融合發展、創新發展,加快推進以華為、IBM、軟通動力、惠普、中國移動等為核心的“襄陽云谷”建設,探索利用數據資源建設面向中西部地區金融、電網等重點領域的災備基地。加快發展大外包產業,著力打造中部地區汽車信息、金融保險服務外包基地,加快建設國內高端軟件服務外包承接地和再發包中心,積極創建全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加快發展大物流產業,著力培育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規劃建設電商城,打造電子商務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進電子商務推廣應用和電商產業集聚發展,扎實抓好國家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作。加快發展大旅游產業,堅持以“一城兩文化”引領文化旅游發展,推動文化、科技與旅游深度融合,突出培育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創意、運動健身等旅游業態,加強旅游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千古帝鄉、智慧襄陽”的品牌影響力。加快發展大健康產業,積極順應消費升級新趨勢,大力培育健康、養老、體育等健康消費新熱點。

以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進一步完善“五個一”機制,大力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以特色產業園區為載體,引導制造業集中集聚發展;以中心城區商圈為平臺,加快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促進襄陽中豪國際商貿城、新合作襄陽食品商貿物流城、竹葉山農產品交易中心、新發地百應倉儲物流園投入運營;加快建設文化旅游業集聚區,重點推進隆中文化旅游區、峴山文化旅游區、古城文化旅游區、鹿門山文化旅游區建設,啟動魚梁洲漢水文化旅游區、米芾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

以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以研發平臺建設推動產業技術創新。依托高新區、經開區,按照“1(工業技術研究院)+N(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的模式,加快推進華科工研院和校地企共建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研發機構。以成果轉化平臺建設吸引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襄陽分中心、院士專家創新創業園、中科院湖北產業技術育成中心(襄陽中心)、襄陽科技成果產業化促進中心、國家“海智計劃”基地、襄陽科技城等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深入實施“隆中人才支持計劃”,力爭在引進院士專家和國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上取得新的突破。以創客平臺建設促進萬眾創新。出臺政策措施,構建創客服務體系,打造創客空間,吸引各類創新人才集聚襄陽創客空間開展創新創造;鼓勵企業建立“眾包”模式,吸引創客參與企業研發,帶動萬眾創新。

(三)著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引進和培育現代農業公司,大力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積極創辦區域性農民合作聯社;積極創新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方式,探索土地經營權流轉信托、托管合作等經營模式,實現金融資本、工商資本與土地有效對接,推動土地經營權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制機制,建立“綜合性、跨區域、信息化、大統籌”的農業綜合服務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三年倍增計劃,扎實推進省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力爭新增2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深入推進林業產業三年倍增計劃,加快培育特色林產業;堅持“一村一品”、“一鄉(縣)一業”,著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加快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以創建全國綠色安全食品生產示范區為目標,大力推進“中國有機谷”建設,著力在推進核心區基礎設施和有機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加快建設鄂北崗地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區,認真落實解決易旱地區三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新型沃土、現代種業、現代農機推廣應用、高產農田建設等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建設漢江生態農業經濟帶,重點發展以生態種養、立體種養等模式為重點的循環農業;加快建設“襄(州)棗(陽)宜(城)”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樊城都市農業示范區,支持谷城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試點縣建設。探索發展智慧農業。

(四)著力提升城鎮化質量,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堅持以新區建設和舊城更新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更加注重推進城市新區產城融合,集中力量建設東津新區“一核一帶”,實現起步區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全覆蓋,確保6000戶被征遷居民全部入住安置房,市民中心、優質高中、醫療中心一期工程、華為華中云計算數據中心、華科工研院等項目投入營運;統籌推進龐公新區、樊西新區建設,加快推進縣(市)新區建設。更加注重改善人居環境,加快推進城市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專業市場外遷和工業企業轉遷。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重點抓好路橋建設,大力推進城市供電、供水、燃氣、排水、污水處理等市政工程,有序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工程,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公共交通網和市政管網系統功能。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質,扎實推進文化元素融入工程、“活水入城”工程、生態綠地系統改造升級工程,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加快構建“500米見綠、1000米見園、2000米見水”的綠色生態格局,進一步彰顯“一城兩文化”特色。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大城管體制,推進城市管理精細、精密、全覆蓋;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啟動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區建設試點;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五城同創”成果。

堅持以規劃引領和試點示范推進城鎮化建設。創新城鎮規劃管理體制機制,出臺實施市域新型城鎮化規劃,推進市縣“多規合一”,完善空間規劃體系,健全小城鎮規劃和管理職能。優化城鎮化空間格局,科學劃定城市邊界,加快推進河谷組群、棗陽副中心、襄宜南一體化、保康生態旅游試驗區發展。扎實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抓好宜城全國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襄城全域城鄉一體化試點。以完善基本功能、覆蓋基本服務、優化功能結構、強化產業支撐為重點,加快建設“四化同步”示范鎮;扎實抓好整鎮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試點,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實施城鄉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理體系、農村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工程。以強烈的文化意識推進城鎮化建設,著力在規劃建設上強化文化引領、體現城鎮文化特色,加強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著力培育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的特色城鎮和村莊。

堅持以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城鎮化建設。全面實施居住證管理制度,積極探索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