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WTO 不僅處理全球貿易規則嗎(分析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及受哪些因素影響)

时间:2024-06-03 07:58:55 编辑: 来源:

夫。

三是加大公共設施投入,改善公共消費。政府將會不斷增加城鎮鄉村對交通、教育、文化、體育、醫療保健、社區服務等公共設施的投入。可采取政府出大頭、企業出中頭、居民個人出小頭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速提高居民公共消費比重,改善居民公共消費質量,從而也會降低這些設施維修的成本。

四是穩步推進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居民消費的制度障礙。要通過立法,從制度上保證社會保障制度的穩定性、連續性,逐步完善和提高個人帳戶與社會統籌相結合的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并開征社會保障稅,為逐步解決目前保險履蓋率過窄,保費過低問題奠定物質基礎,要全面普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對低收入群體救濟的法律法規制度,從而消除居民對市場經濟帶來的不安定感,使之形成新的理性預期,從而提高自身的消費傾向。

五是放棄和改革約束消費環境的政策,促進消費增長。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為改善消費環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消費環境越來越寬松,較好的刺激了有效需求。但抑制消費的體制和政策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消費環境仍不夠理想,政策的空間還大,仍需進一步努力。

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現時的經濟全球化是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過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是他們的基本原則。但另一方面利益都有互動性,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我國,一定要有所作為,我們既要與狼共舞,又要與發展中國家謀求好合作,形成合力,采取共同行動,以提高對世界經濟的全球調控能力,加快對不公平的國際財富分配格局的改變,同時也為國內經濟發展創建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為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早日實現提供機遇。

【參考文獻】

[1]富景祥.全球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新階段[j].教學與研究,1999,(9).

[2]馬克思.共產黨直言[a].馬恩選集,第六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唐任伍,胡春木.論全球化規則的“扶強抑弱性”[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0,(4).

[4]朱桂棋.經濟全球化的基礎與實質[j].經濟理論,2004,(4)

[5]亞當斯密.國富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 文獻號 】1-505

【原文出處】云南行政學院學報

【原刊地名】昆明

【原刊期號】200406

【原刊頁號】63~65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它標志著經過15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終于成為世貿組織新成員;也標志著中國在經過了15年的歧視待遇之后,終于有了享受與其他世貿成員同等待遇的權利。

對于世界貿易組織來說,有了中國的加入,將使其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可以更好地發揮重要作用。

而對于中國來說,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家的經濟體制將更加符合通行的國際規則,大大改善產業形態和投資環境,將巨大的市場潛力逐步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從而為世界各國各地區提供一個龐大的市場和商機。這無疑是一件中國與世界實現共贏的大好事。

擴展資料:

世界貿易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包括貨物、服務、與貿易有關的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內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使之可以包括關貿總協定貿易自由化的成果和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的所有成果。

第四次會議于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會議啟動了被稱為“多哈發展議程”即所謂“多哈回合”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

多哈回合涵蓋大約20個議題。其中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被認為是最關鍵也是世貿組織成員分歧最集中的兩個議題。這兩個議題不解決,其他議題的談判便無法取得進展。會議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批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構是總理事會,該機構負責處理圍繞烏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所包括的任何協定或協議而產生的爭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的承諾,在發生貿易爭端時,當事各方不應采取單邊行動對抗,而是通過爭端解決機制尋求救濟并遵守其規則及其所做出的裁決。

WTO是什么意思?

世貿組織一站式出國留學攻略 買粉絲://買粉絲

offer買粉絲ing

買粉絲

有關WTO的產生背景

WTO是GATT的前身

GATT由于其產生背景的特殊性,在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局限性,而最終導致被WTO取代,這是歷史發展必然。總協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GATT在成立之初就是一個“臨時協定”。

1948年1月1日生效后,逐步演變成一個越來越龐大的國際組織,但又不是正式的國際組織,只能算一個準國際組織。

2.GATT的許多規則不嚴密,執行起來有很大空隙,有些缺乏法律的約束力。

一些國家按照各自的利益理解協定條文。總協定又缺乏必要的核查和監督手段。如總協定“用傾銷手段將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辦法進入另一國國內市場,如因此對某一國領土內已建立的某項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產生實質性威脅”的規定,實際執行起來很難界定。于是一些國家就用國內立法來征收傾銷稅,使其成為這些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后來“東京回合”雖補充了有關的多邊協議,但貿易保護主義浪潮迭起。

3.GATT中還存在著大量“灰色區域”,有很多例外。

某些締約國違背GATT的原則,用國內立法和行政措施來對別國實行貿易歧視。它們利用“灰色區域”,通過雙邊安排,強迫別國接受某些產品的出口限制的事屢見不鮮。由于GATT原則的例外過多,致使許多原則不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實施。例外過多和濫用例外,已侵害到GATT的一些基本原則。盡管GATT在關稅減讓方面成績顯著,但由于總協定中存在著漏洞,許多締約國便繞開關稅采用非關稅壁壘。盡管規定了一般取消數量限制,但由于例外,數量限制仍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手段。

4.解決糾紛常常無法議決,難以取得實際成效。

GATT在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糾紛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GATT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糾紛的主要手段是協商,最后是締約方的聯合行動。至今沒有具有法律約束性的強制手段,這就使許多重大國際貿易爭端無法解決。

鑒于GATT的局限性,各締約方普遍認為有必要在GATT基礎上建立一個正式的國際經貿組織,來協調、監督、執行烏拉圭回合的成果。

1990年初,歐共體輪值主席國意大利提出建立多邊貿易組織的倡議。7月9日,歐共體把這一倡議以12個成員國的名義向烏拉圭回合談判體制職能談判小組正式提出。同年4月,加拿大也非正式地提出建立一個體制機構。瑞士與美國也分別于1990年5月17日和10月18日,向GATT體制職能談判小組正式提出過提案,這些設想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未來國際貿易組織機構的職責及性質。

經過磋商,1990年12月,在烏拉圭回合布魯塞爾部長級會議上,貿易談判委員會提議起草一個組織性決議。為此,“建立多邊貿易組織協定”成為1992年12月的烏拉圭回合最終協議草案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經過兩年多的修改和各談判方的討價還價后,1993年11月,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前,各方原則上形成了“建立多邊貿易組織協定”。在美國代表的提議下,決定將“多邊貿易組織”易名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3年12月15日,烏拉圭回合談判勝利結束。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召開的GATT部長會議上,烏拉圭回合談判的各項議題的協議均獲通過,并采取“一攬子”方式(無保留例外)加以接受。經104個參加方政府代表簽署,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此,根據其中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的規定,1995年1月1日WTO正式成立,1995年、與1947年的GATT共存一年后,擔當起全球經濟貿易組織的角色,發揮其積極作用。

WTO在成立伊始便面臨著諸多矛盾和重重困難,甚至當WTO誕生的時候,連總干事都沒有能夠推選出來。在總干事的人選問題上,美國與歐盟之間存在著激烈的矛盾。由于種種原因,美國最后同意了由歐盟推舉的意大利前貿易部長雷納托·魯杰羅出任總干事。魯杰羅于1995年5月1日正式上任。1999年4月30日,WTO首任總干事任期屆滿,各國對新的總干事人選又發生諸多爭議。最后經多方協調,才決定由新西蘭的邁克爾·穆爾擔任前兩年總干事,泰國的素帕猜任后兩年總干事。

WTO繼承了GATT的基本原則和精神,但是它與GATT之間存在著重要的差別,主要表現是:

一是GATT是臨時生效的,從未經過締約方各國或地區議會的法律批準,它不是一個實質性的組織,而WTO則是一個正式的組織,其協議是永久性的,其成員國或地區都在法律上批準了WTO的協議。

二是WTO的法律規定是強制性的,而GATT的法律規定則是非強制性的,只具有規勸性。

三是GATT的功能主要在于處理國際間的貨物貿易,而WTO還適用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等其他領域。

四是WTO的爭端解決體制比GATT體制更有效率,大大縮短了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時間。

中國應該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新特征,還是需要標本兼治

所謂“治標”,是指充分利用WTO體制監督和約束各國的保護主義行為;所謂“治本”,是指加強與其它國家經濟干預措施協調,促進經濟早日復蘇

一方面,應該承認,WTO規則及其實施機制遠未臻完善,或者處于灰色地帶,難以成為遏制保護主義的“速效藥”

比如在關稅領域,WTO成員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實際適用的關稅常常遠低于其承諾,這意味著不少成員國可以隨時提高其關稅保護水平

最新研究表明,若各國均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實際適用關稅率,則全球平均關稅水平將提高一倍,使全球貿易值降低約8%

非關稅領域的灰色空間更大

以WTO體制為例,反補貼規則并不適用于服務貿易,因而政府對金融系統的救助缺乏有效的國際法約束

即便一些國家違背國際條約,亦由于信息不完全性,或國際法救濟的滯后性、軟弱性而難以及時、有效地受到制止

但不容質疑的是,WTO體制仍是各國默認的保護主義底線所在

至今尚沒有哪個國家公開背棄半個多世紀形成的自由貿易規則,而是盡可能地尋求所謂“合法的保護主義”,或稱“巧妙的保護主義”,恰恰說明了現有規則并未失效

根本而言,全球化下的復雜性相互依賴是確保規則效力的真正基礎,因為任何國家過度短視的保護主義行為均可能適得其反

歸根結底,貿易保護主義可以說是各國應對當前貿易融資困難和外部需求下降的本能反應,也是各國奉行凱恩斯主義應對危機的自然產物,甚至是被凱恩斯本人明確納入其政策主張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早日復蘇方是最根本的“解藥”

因而,政府仍會繼續積極利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促進金融系統恢復流動性、刺激社會總需求增加,但是應加強相互間的協調,增強政策有效性

考慮到國際協調的難度,當前應有重點、有選擇地推進協調進程,加強美、歐、中等大國之間的協調,以及重點加強金融、汽車等“重災”部門的政策協調,同時亦要加強與市民社會的有效溝通,疏導保護主義的幕后推力

具體到我國應多管齊下捍衛自由貿易體制

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已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但是中國實體經濟體系的對外依賴度較高,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