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汽解放海外營銷崗(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無錫柴油機廠的輝煌業績)

时间:2024-06-01 06:13:45 编辑: 来源:

優化市場、用產品拓展市場、用質量提升信譽、用激勵增添后勁。

2010年以來,錫柴加快戰略轉型,著力完善產品結構調整。針對不同市場采取不同策略,力求各有突破。在重卡市場,力推跑得快、拉得動、用得省的CA6DM、CA6DL、CA6DF柴油機,使錫柴機在中重卡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喜人局面。在遼寧、吉林等地區,錫柴機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在客車、輕卡、工程機械等市場,錫柴在保持宇通、蘇州金龍、江淮等配套份額的前提下,積極開拓三環、廈工等新客戶,使錫柴機在該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同時,錫柴積極瞄準海外市場,讓錫柴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4DW柴油機配金杯輕卡批量出口朝鮮,CA6DL1柴油機配客車出口津巴布韋,CA6DM柴油機配解放J6重卡出口伊朗。2010年,錫柴海外市場出口銷量同比增長47.6%,高于行業27.5%的增長率。

錫柴實現三年翻一番,銷量突破40萬臺,主營收入超100億元,不僅因為市場需求旺盛,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市場,市場的核心在產品,為了跟上變幻莫測的市場,確保錫柴始終有適銷對路的產品,錫柴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以自主創新作為發展主線,堅持以我為主,整合全球資源。堅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新品開發速度,形成高端技術優勢。在排放方面,錫柴產品全面實現國Ⅲ、國Ⅳ排放,并具備升級到國Ⅴ的潛力。在功率覆蓋上,形成W、X、K、F、L、M、N七大系列,輕、中、重全系列覆蓋的產品開發平臺,排量從2升到13升,功率從29.4kW到368kW,成為國內發動機行業功率覆蓋范圍最寬的企業,被譽為“動力超市”。許多用戶在購車時首先想到的是錫柴動力,他們認為,錫柴機品種全,性價比高,總有一款適合自己。

如果說企業發展的關鍵在市場,市場的核心在產品,那么產品的信譽在質量。錫柴認為,質量是產品核心競爭力中最基礎的要素。2010年,錫柴加速推進以質取勝戰略,狠抓產品品質。錫柴向管理要質量,通過優化質量審核體系,提高體系能力。錫柴向控制要質量,通過使用質量跟保卡,強化各個環節、各個工序、各個崗位的裝調質量控制。通過嚴控上線零公里故障,使產品錯、漏裝比例進一步縮小,上線零公里故障率控制在0.39%以內,大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錫柴向改進要質量,對在市場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做出一般問題當天答復,重大疑難問題三日內答復的承諾,使用戶沒有后顧之憂。2010年,錫柴順利通過TüV公司的TS16949換證復審,在集團進行的年度制造過程質量審核中,以90.83的高分,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是企業最大的資源。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2010年,錫柴深化改革,在營銷特區實施競爭用人、積分考核、模擬代理三大機制,通過競聘提拔后備經理4人、解聘在職經理21人、營銷機構壓縮10個、壓編減員14% ,使錫柴營銷隊伍戰斗力得到進一步加強,營銷業績提升20%。錫柴在研發特區進行管理改革,完成科研項目流程再造,建成職能矩陣式項目運營體系,增進了隊伍危機意識,大大提升了項目完成率,為企業發展增添了強大后勁。

驕人的業績,不僅為錫柴三次創業劃上圓滿句號,也為錫柴第四次創業開好頭增添了信心。2011年,錫柴將踏上第四次創業的新征程,錫柴將通過三個階段十五年的努力,實現由學習型企業向創新型企業的轉變,由技術跟隨型向技術引領型轉變,由產品營銷向品牌營銷轉變,由內涵管理向精益管理轉變。以打造民族品牌,高端動力為己任的自主錫柴、實力錫柴、和諧錫柴即將屹立在世人面前。

請給我介紹一下中國現在的汽車產業(稍后加到200分)

中國汽車市場現狀

關于中國汽車產業的現狀,從兩個角度來說,宏觀角度與微觀角度。宏觀上,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國外的廠商陸續進入了中國市場,使得競爭進一步激烈;微觀上,企業面臨不得不降價的處境,處在虧損的邊緣。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的汽車進口關稅就一直在下調,這是履行WTO的義務,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鼓勵競爭,優化中國市場。在2004年底,中國的加權平均關稅水平下調到了8。9%。2006年7月1日,我國汽車進口關稅下調到25%。這都是為了履行WTO的義務。同時,中國早在8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近百家汽車企業的混亂局面,所以國家降低關稅,就會下降國外汽車在國內市場的銷售價,使得其更具競爭力,從而使一些比較落后的國內企業的售價就會相對較高,使得其不得不退出市場,達到優化市場的效果。

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很多的國外企業進入了中國,搞起了合資,本質上就是以技術換市場。這里面有大眾,標致,豐田,奔馳,寶馬等公司。根據2000年的資料顯示,中國汽車市場份額中97%屬于合資企業,而20多家國內企業僅僅占到了3%的市場份額。可以說,中國的汽車企業就是在夾縫中生存。

在2004年11月22日,東風標致實施降價補償的銷售策略,引起了中國汽車行業的軒然大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競爭之激烈。好多的廠商也都不得不推出降價的策略,這無疑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幸。2004年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汽車的虧損面達到了16%之多。

除此之外,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先后推出了關稅下調預期,取消進口配額、實施《汽車品牌銷售治理辦法》、進口車自動許可登記辦法,整車特征辦法,落地征稅政策,答應外商進入汽車服務貿易領域等政策,這無疑對于中國的企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國汽車市場現狀的分析

04年中國汽車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7。91%,銷量占世界總銷量的8。41%。數字比較,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汽車進口的國家。理論上說,降低關稅有利于消費者的福利。但是進口的汽車大都是高檔車,對于這一部分的消費者來說,他們不在乎這輛車的價格,而是車子帶來的社會地位。也就是說更高的價格,會有相對少的人來買,這樣就會使得這一產品在生活中比較稀缺,使得消費者感到了更大的滿足感。這是高檔車所特有的虛榮效應。

統計資料顯示,06年1-5月份中國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銷量249,17萬輛,市場占有率是83,77%,同比增長0,59個百分點。前十位依次是: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北汽,奇瑞,哈飛,廣汽,吉利和江淮。記得我們關注的是奇瑞與吉利兩個企業,他們是中國自主研發企業的代表。這兩個企業的產品都是集中在低檔車,而且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里,低檔車是大眾需求的,是銷量最好的。下面的資料也正說明了這一點,奇瑞、吉利和華晨產銷同比分別增長72。15%、55。62%和62。11%。

04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是21輛/千人,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133輛/千人。從市場的飽和度來說,中國的市場還尚未飽和。04年歐美系車型在國外的價格是:標致307(2。0L)19。0萬元,帕薩特V6(2。8L)23。0萬元,奧迪A6(2。4L)28萬元,寶馬325i23萬元;而在國內這一數字分別是19。2萬元,32。0萬元,39。5萬元,40。8元。所以中國的市場是一個有超額利潤的市場。

中國汽車企業的策略

首先,在競爭的市場里,一個企業想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的話,根據競爭性市場供求關系,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無疑是最根本的策略。我們從技術與勞動力兩方面考慮。

對于中國的汽車業,其技術大概是國外30年前的水平,所以我們可以考慮技術引進。因為專利保護是30年的期限,所以我們的企業就可以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引進較為先進的技術。以中國的要素稟賦來看,中國是一個勞動密集的國家。對于中國現在的汽車企業來說,處于勞動密集型的生產模式,所以其資本對勞動力的替代率比較大,在考慮引進西方的過去技術方面,資本相對勞動力的價格比小于資本對勞動的替代率,所以引進西方過去的技術是有效率的。

說到中國勞動力,中國的勞動力是世界上相比很便宜的國家。中國的勞動力價格是0.9美元/小時,是墨西哥的1/3,是韓國的1/9,是英國的1/21,是美國的1/25,是德國的1/37。所以中國的汽車企業就可以就地取材,中國的中年勞動力是絕對過剩的。當然對于青年勞動力來說,他們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很好的培養潛力,因為他們接受新技術沒有沉淀成本,也沒有就技術對其的鎖定效應。無疑對于汽車企業還是勞動力來說這項雇用關系是很好的:企業可以得到廉價的可塑造的工人;工人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穩定的工作。雙方的福利都是增加的,雙方都是獲益的。由于中國的90年代的下崗,有很多比較有技術的,但是年紀比較大的技術人員存在,這些人是低廉的勞動力。對于每個下崗的人員來說,他們不再會要求有很高的薪水,一旦沒有找到高薪水的工作,同時也就意味著他們也失去了眼下的比較低薪水的工作了,因為他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選擇這項低薪的工作。所以這些下崗的人員可以為新興的企業作為技術人員雇用。這就是為什么新興的民營汽車企業的成本很低,一是他們有西方的技術可以引進,在技術上,因為民營企業沒有沉淀成本;二是中國有很多的剩余勞動力,很廉價的,但是好多也是由于被迫下崗的比較有技術的人員。

但是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降低了生產成本是不夠的。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雖然西方不認為我們是市場經濟,市場就是一只看不見的手,它調節著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行為。所以呢,對于廠商來說,要想知道消費者的選擇,就必須了解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也就是做市場調查。這里有兩個方面:宏觀與微觀。宏觀上,調查市場上各種車型所占的銷售份額,這樣有助于廠商可以做出決策來生產哪種車型,生產多少。微觀上,對于某種特定的車型,消費者的偏好,這樣消費者就能夠做出生產成本的分配。

宏觀上,在中國的銷售量中,1.6L及以下排量的汽車占總銷售量的52.44%,也就是中國的汽車市場是以低檔車,小排量車為主。微觀上,美國近幾年做的一個關于消費者偏好的調查顯示“在以往的二十年里,絕大多數的消費者偏好的是汽車的款式而不是性能。”每年日本生產的汽車中23.4%的汽車有一個較大的款式的變化,而美國國產車這一數字僅是15%,這也是為什么日本汽車在美國暢銷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治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尤其像汽車這種生產企業,企業的治理是尤為重要的。對于技術人員采用發明獎勵制,讓工程師從自己的發明中得到切實的經濟利益,這樣有利于加快技術的創新。對于車間工人,采用獎優罰劣,天天下班都會公布一下表現最好的和最次的。連續幾次最好給與物質獎勵,連續幾次最次則會被開除。對于治理人員,其工資可以由基本工資加上生產提成組成,增強其治理生產的積極性。治理就是本著人都是理性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考慮的,物質的獎勵是最有效的這幾個原則。

中國政府針對汽車產業的戰略

首先,從縱向上考慮。中國對于自己的汽車產業要實施一定的保護,因為這是新興的幼稚產業。同時WTO規定這種保護不得超過30年,我們可以借助30年的時間來發展我們的汽車產業。關于保護的策略,我們可以采用關稅,雖然這種辦法對于中國的消費者剩余是有損失的。但是實際上,那些采購進口車的消費者都是很有錢的人,一般來說他們不在乎這輛車子的價格到底是便宜了多少,因為這點錢對于他們來說是無所謂的。相反,根據經濟學里的虛榮效應,這些消費者更喜歡貴一點的車子,這樣的話買車的人會更少。更強的稀缺性就更加能夠突出購車人的經濟社會地位。之所以不采用補貼的方式,一是因為中國的政府財政沒有足夠的錢。二是補貼的錢是納稅人的錢,通過政府的補貼轉移到了企業的手中,使得財富不是更分散而是更集中了。但是關稅是將富人的一部分錢以稅收的形式集中,用于國家財政支出,用于大眾。這樣的話是使得財富更為分散了。社會更加公平了。所以關稅的保護優于補貼。另外補貼更使得官商勾結,滋生腐敗。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