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長安集團海外事業部部長(一汽、東風、長安160億組建中汽創智,細數巨無霸背后的關鍵人物)

时间:2024-05-18 08:43:50 编辑: 来源:

長安汽車海外事業部待遇如何

待遇好

根據查詢boss直聘官網顯示,長安汽車海外事業部工資在8000元到15000元之間,工作輕松,工作時間8個小時,入職后繳納五險一金,晉升空間大

長安汽車是隸屬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的特大型汽車企業

一汽、東風、長安160億組建中汽創智,細數巨無霸背后的關鍵人物

一汽、東風和長安三大車企聯手打造的 T3 科技平臺終于落地。

6 月 2 日,一家注冊資本高達?160 億人民幣的「巨無霸」企業——「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在南京市江寧區成立。

「中汽創智」的誕生,也意味著三大車企集團沒有像外界期盼的那樣實現合并重組,而是以合資公司的形式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大聯合。

這 160 億元注冊資本中,一汽、東風以及南京江寧經開科技三方分別出資 40 億元,長安及其實際控制方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兩方共計出資 40 億元。

根據今年 1 月的官方介紹,T3 科技平臺(也就是中汽創智)將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技術趨勢,重點研發電動平臺及先進底盤控制、氫燃料動力平臺、智能駕駛及中央計算平臺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其規劃的研發人員規模將達到?5000 人。

2019 年三大「國字號」車企的總銷量加起來超過?800 萬輛,三大車企總市值超過?1400 億人民幣,背靠三大車企,160 億元注冊資金、5000 人的投入,含著金湯匙而生的「中汽創智」,能否成為未來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零部件巨頭?

1、誰來領導「中汽創智」

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鏈上,「中汽創智」是新進者,但是目前公開的信息顯示,其背后的核心管理層,都是平均有超過 20 年的汽車行業經驗的「老江湖」。

「中汽創智」的工商管理信息顯示,公司的董事長為王國強,總經理是李豐軍。

此外 8 名董事分別為李紅建、尤崢、劉國元、朱勇、劉衛東、李偉、董揚、薛洪波。這些人共同組成了「中汽創智」的未來指揮軍團。

我們逐一來看看到底是誰在決定「中汽創智」的發展方向。

作為「中汽創智」的董事長,王國強自 2017 年起擔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至今。

在此之前,他歷任一汽轉向機廠副廠長、富奧公司轉向機分公司副總經理、天津一汽豐田第一品質管理部副部長、一汽發展部副部長等職位,在車輛生產制造以及質量管理領域經驗豐厚。

「中汽創智」總經理李豐軍是一汽研發總院副院長兼智能網聯開發院院長。

在今年的 4 月 9 日,一汽集團斥資 5000 萬元同樣在南京市江寧區成立了一汽(南京)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李豐軍是該公司的執行董事。

「一汽南京」和「中汽創智」之間的地利人和,很有可能在未來推動雙方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

「中汽創智」的董事長和總經理都出自一汽,這一定程度說明一汽推動新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將是主導力量。

這也容易理解,畢竟一汽集團是共和國汽車長子,整體市值也是三大車企中最高的。

在「中汽創智」的另外?8 大董事中,一汽占有 1 席、東風占有 3 席、長安占有 2 席、南京江寧經開科技占有 1 席,還有 1 席給到了現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董揚。

董揚曾主持過全國汽車電子項目技術攻關和引進組建聯合電子公司、電動汽車及車身開發項目。

一汽占有的 1 席董事給到了李紅建,他是一汽集團新技術及創新業務管理部副部長。

東風的 3 個董事席位分別是尤崢、劉國元以及朱勇。

其中,尤崢是東風公司副總經理,還是東風高端新能源乘用車 h 品牌的負責人。

劉國元則是東風汽車科技工程部總經理,同時擔任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勇是東風商用車技術中心車輛試驗部專家主任工程師,曾經榮獲「東風公司十二五優秀科技人才」的榮譽稱號。

尤崢

長安汽車獲得了 2 個董事席位,由現任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衛東以及長安汽車副總裁兼新能源汽車事業部總經理李偉擔任。

今年長安 U-NIT 車型上市時,李偉對這款車型上的智能化技術如數家珍,他是長安智能化技術開發的重要推動者,也是長安「第三次創業」的核心成員。

最后,薛洪波作為南京江寧經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代表,加入「中汽創智」的董事會。

從「中汽創智」的治理結構來看,一汽、東風以及長安擁有絕對控制權,站在三大車企身后的,依然是國資委。

所以,「中汽創智」依然是一家「國字號」企業。

但是,這樣一種合資的形式更加靈活,新公司有更強的自主權,這些靈活性將有助于其未來的人才招聘以及吸引外部投資。

放眼全球范圍,「中汽創智」的組建形式,與歷史上從通用分拆的德爾福、從豐田分拆的電裝、從福特分拆的偉世通等傳統零部件巨頭相似,只不過「中汽創智」的野心是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2.合資是三大「國字號」車企合作的最好歸宿嗎?

在「中汽創智」之前,一汽、東風和長安之間的緣分可稱得上是剪不斷、理還亂,從 2017 年起,關于這三大車企合并重組的傳聞甚囂塵上。

從 2015 年到 2018 年,一汽、東風、長安這三大車企之間進行了多輪高層管理者互換。

2015 年 5 月,在東北工作了 30 多年的竺延風接到了高層調令,南下武漢出任東風汽車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而他的前任徐平則離開東風汽車,北上長春接管一汽集團,任董事長、黨委書記。

2017 年 3 月,安鐵成從一汽轎車總經理的位置上被調到東風汽車出任副總經理兼東風汽車集團副總裁。而邱現東則與安鐵成互換,從東風汽車集團副總裁轉任一汽集團副總經理。

2017 年 7 月,又發生了汽車行業著名的「雙徐對調」,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總經理徐留平與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平進行了對調。

徐留平去長春出任一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平赴北京任職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董事長。

往后是 2018 年 5 月,劉衛東從東風汽車調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更早入局的還有已經在長安汽車開展工作的一汽集團副總經理董春波。

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雷平則進入一汽擔任副總經理一職,助力一汽集團改革;一汽集團總經理助理尤崢轉戰東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一職,進一步推進東風公司的人才年輕化戰略。

3 年時間的密集高層互換只是三大車企之前緣分的部分寫照。

事實上,在 2017 年「雙徐對調」完成后,當年的 12 月,一汽、東風和長安達成了戰略合作,徐留平、竺延風和徐平當時齊聚武漢,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三方將在前瞻共性技術創新、汽車全價值鏈運營、聯合出海「走出去」、新商業模式等四大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

三方共同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并共享技術成果;其次,在汽車全價值鏈運營領域,三方將重點加強傳統整車平臺和動力總成等方面的協同,開展生產制造領域的合作以及協同采購,并深化在物流領域的協同合作;此外,探索在海外產品、海外終端網絡資源、海外商業伙伴、海外制造資源、國際物流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三方還將共同探索新商業模式,加強汽車共享、出行服務、汽車產業新生態的前瞻性研究與合作,探討在金融領域的協同,共同謀劃參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設。

頻繁的高層互換以及當時浩大的戰略合作規劃,讓很多人對三大車企合并產生了非常高的期待。

而三年后回過頭來看,那次戰略合作中「圍繞新能源、智能化、網聯化、輕量化等領域,對戰略性核心技術、平臺進行聯合投資、開發,并共享技術成果」如今已經以合資公司的形式,落到了「中汽創智」肩上。

2019 年 3 月?T3 出行平臺的成立的,則落地了三方戰略合作中涉及汽車共享、出行服務的布局。

T3 出行背靠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企,蘇寧、騰訊、阿里巴巴等共同參與打造,投資逾百億元,同樣落戶南京江寧開發區。

按照規劃,T3 出行將逐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網約用車,汽車融資租賃、大數據運營、智能駕駛等業務。

這兩年,一汽、東風、長安三大車企在 T3 出行以及「中汽創智」身上從汽車智能化、電動化以及共享出行三個方向發力,總共投入了接近?200 億人民幣的資金。

依靠這兩大合資公司,三大車企將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大展身手。

3、南京能否成為中國的「底特律」?

從地理格局來看,一汽總部設在長春、東風總部在武漢、長安總部在重慶,而技術平臺公司「中汽創智」以及出行平臺公司 T3 出行都在南京,形成了西部、中部、東北以及東部的聯動。

實際上,面對「中汽創智」這種投資規模的「巨無霸」項目,很多城市都參與了競爭,最終南京在與北京、上海、重慶等地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眾多周知,南京的汽車產業在 90 年代就風生水起,南京依維柯、南京躍進成為當時流行品牌。

現在的南京江寧區,汽車產業鏈很完整,集聚了上汽大眾、長安馬自達、福特汽車等整車企業,這些年還引入了新造車項目長安蔚來以及自動駕駛項目中興英博超算、馭勢科技等。

更早之前的 2016 年,臺積電投資 30 億美元在南京建設 12 寸晶圓廠和 IC 設計中心,已于 2018 年正式投產。

未來的智能汽車,半導體將扮演重要角色,而臺積電在南京的工廠和研發中心對于「中汽創智」來說,是非常好的地利。

而后的 2018 年 7 月,南京江寧與韓國 LG 化學舉行簽約儀式,總投資 20 億美元的 LG 化學動力電池項目正式落戶。

作為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凡此種種,都側面反映了「中汽創智」落地南京江寧的合理性。有理由期待,南京能否成為中國智能汽車的「底特律」?

4、「中汽創智」:智能汽車零部件巨頭?

變革和創新并不意味著一定成功,但不變革必然意味著消亡。

在全球汽車行業不景氣的當下,越艱難則越要進行研發投入,實現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代表車企,一汽、東風以及長安一口氣掏出了 200 億人民幣投入到未來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探索中,這無疑是最正確的決定。

汽車行業的抱團取暖已經是大勢所趨,無論是國際車企巨頭的福特通用合作,還是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上廣合作」,亦或是這一次成立的「中汽創智」,都在詮釋著這一行業趨勢。

作為變革創新和抱團取暖最典型代表的「中汽創智」,未來是成為擺脫傳統車企體系的桎梏、進行顛覆式技術創新的核心力量,還是最終淪為三大車企規避創新風險而組建的松散聯盟,一切皆是未知,一切又都值得期待。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車企高層開年巨震:3個月26位高管被換,副總裁以上占8成

車市寒冬又撞上疫情黑天鵝,裁員潮不僅愈演愈烈,還波及到一眾車企高管。

今年以來,奧迪、通用、極星、本田和標致雪鐵龍集團(PSA)都在更換了其中國區的負責人,其中奧迪中國總裁武佳碧僅在繼任九個月后就被調回了大眾集團內部。

此外,起亞則任命了新的全球總裁,而福特也早早的確定了下一屆的全球CEO人選。即使是特斯拉,今年以來也已經有兩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