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遼寧醫藥外貿有限公司(中國遠大集團和長沙遠大有關系么?是一個集團下的么?)

时间:2024-06-13 02:21:51 编辑: 来源:

遼寧省醫藥外貿靠譜嗎

遼寧省醫藥外貿靠譜,根據查詢遼寧省醫藥外貿信息可知,該公司是擁有企業認證的,所以是靠譜的

遼寧省醫藥外貿公司是一家主要經營藥品經營、醫療器械經營、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技術的公司

中國遠大集團和長沙遠大有關系么?是一個集團下的么?

中國遠大集團和長沙遠大沒有關系,不是一個集團下的。

遠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6月20日,總部設于長沙,產品覆蓋80多個國家;遠大空調有限公司、遠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遠大潔凈空氣科技有限公司和遠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均屬于該集團。

中國遠大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系股份制集團公司,總部位于北京亞運村遠大中心。作為一家經營管理型投資公司,中國遠大集團主營業務涵蓋醫藥健康、大宗商品交易、置業投資及金融服務等領域。

所以,中國遠大集團和長沙遠大沒有關系,不是一個集團下的,各地獨立的,只是各自名字中都有遠大兩個字。

擴展資料:

1、醫藥健康

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制藥總廠

東北制藥總廠創建于1946年,是東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企業,是我國最大的以化學合成為主、兼有生物發酵和制劑產品的綜合性制藥工業企業之一,是中國醫藥產品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企業資產總額達35億元,現有員工6000余人,年銷售收入20億元。

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醫藥工業研究院、設計院、環保研究所、質量檢測控制中心、計算中心等部門,設有博士后工作站;具有與國外客商直接進行貿易洽談的進出口公司。擁有國內醫藥企業唯一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企業主要生產維生素類、抗生素類、心腦血管類、抗病毒類、消化系統類等各種原料藥、醫藥中間體和制劑等產品。東藥的制劑產品有20多個類別,上百個品種規格,擁有片劑、丸劑、膠囊劑、栓劑、散劑、顆粒劑、口服液、粉針劑等多種劑型。企業還擁有以主要原料藥為基礎,深加工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生產基地。

作為中國重要的醫藥生產企業之一,東北制藥總廠具備強大的生產能力,企業年生產原料藥達3萬多噸。企業技術裝備先進,主導產品的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處于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主要產品有:維生素C系列產品、磷霉素系列產品、左卡尼汀系列產品、頭孢系列產品、磺胺嘧啶、黃連素、維生素B1、硫糖鋁、金剛烷胺、金剛乙胺、抗艾滋病藥物等。

東北制藥總廠單條維生素C生產線全球最大;全化學合成黃連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磷霉素鈉、腦復康、維生素B1、磺胺嘧啶、左卡尼汀等產品銷售額位于全球前三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安靜嫻選題,在國內首先研制成功的頭孢噻肟鈉,1985年率先在我國上市,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省級名牌產品稱號。

東北制藥總廠各產品均已通過國家GMP認證。產品質量均符合《美國藥典》、《英國藥典》等最新版本標準。磺胺嘧啶、腦復康通過歐洲COS認證;硫糖鋁、金剛烷胺、金剛乙胺通過美國FDA認證。同時,企業正在籌備符合CGMP標準的制劑生產線,承接國外制劑品種的OEM。企業早在1999年即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ISO9000族標準這一權威質量體系資格認證。

產品市場銷售網絡覆蓋廣泛,除銷往國內各地外,還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額達1.5億美元。制劑產品營銷網遍布全國各地,有數百個辦事處,上千名銷售員活躍在城市、鄉村。東藥產品以優質、安全、療效確切在消費者中享有盛名。

近幾年來,東北制藥總廠大力推進機制創新、管理和技術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以創新工作統領全局。企業經濟規模比1997年翻了3倍多,盈利水平不斷提高。

企業的“東北”牌藥品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同時,企業還被評為國家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遼寧省“高新技術企業”、外貿出口特殊貢獻獎特等獎、優秀納稅企業等眾多榮譽。

作為制藥工業企業,東北制藥總廠始終以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最終目的。企業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管理工作。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堅決貫徹執行國家、地方政府有關法規,認真進行污染申報和排污費核定,嚴格遵守環保“三同時”管理制度。全廠排水已經達到進城市污水廠標準。2004年,企業又建成了位居全國制藥行業處理量第一、沈陽市企業中最大的綜合污水處理中心(日處理工業廢水3萬噸,處理COD能力為100噸)。

通過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制劑產品比重不斷增加,通過開發系列產品、進行深加工、精加工,極大地豐富了產品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企業經濟實力和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

東北制藥總廠將憑借自身在生產、科研和市場上的優勢,與社會各界加強交流與合作,為中國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技興貿戰略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論科技興貿戰略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在當前的國際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及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勢下,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化經營是歷史的必然。中國企業如何進行國際化經營已經成為擺在中國企業界、學術界、中國政府的相關決策機構面前的重要課題。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有著五點優勢,如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順序應是由比較優勢強的產業向比較優勢弱的產業依次進行。中國企業在向發展中國家進行國際化經營時,首先應該進行國際化的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而應是高科技企業。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順序應為:高科技產業、傳統制造業及國際工程承包等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是國際化的重點,即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在未來的20年里可以占領并控制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不應進行國際性的移動,而可以從中國的發達地區向落后地區移動等的結論。

近10至20年中國本土市場是中國企業與西方跨國公司競爭的第一戰場,海外的發展中國家市場則是第二戰場。關于中國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國企業要充分發揮中國的高科技人力資源的優勢,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如軟件開發、通訊、生物等領域,而應適當避開巨額資本投入的寡占行業。中國企業向發達國家進行國際化時,應該適當收購一些發達國家的同行業企業或上游企業,使本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得到質的提高,并且依靠收購企業的品牌優勢,擴大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及國內市場的占有率。 中國在宏觀經濟政策上,應該鼓勵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及傳統工業企業進行海外直接投資。筆者建議中國應該與亞洲的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建立一個經濟聯盟,使這些鄰國建立一個共同的大市場,這有利于資源的有效配置。 有關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經營戰略,應重視利用外國公司駐華代表機構進行出口。在直接出口方面,一、在東道國設立代表機構非常重要,二、中國企業參與跨國公司的全球供應鏈也是進行國際化的一種有效的方式。直接投資方面,中國的大型企業可以購并一些發達國家的設計公司、高科技的實驗室,獲得西方的先進技術。

一是高新技術出品出口的快速增長帶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規模一年一個新臺階。從總量上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七年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累計進出口總額接近10000億美元;“十五”期間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年均增長45%左右,高出全國外貿出口增幅20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對外貿出口增長的貢獻度始終保持在30%以上,占全國外貿出口比重不斷增長,2006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5287.8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814.7億美元,同比增長33.3%,在外貿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達到29.0%;進口額2473.1億美元,同比增長26.4%,在外貿進口總額中所占比重達到31.2%;與歷史同期相比,占比均創歷史新高。與實施科技興貿前的1998年相比,出口額增長了8.64倍,進口額增長了11.27倍,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在全國商品對外貿易中的比重由1998年的15.3%提高到30.0%,提高了14.7個百分點.

二是提高了出口產品的競爭力。

在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不斷增長的同時,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商品競爭力不斷提高,主要表現:(1)高新技術出品出口占制成品的比重不斷增加。2006年,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國工業制成品進、出口總額占所占比重分別達到40.91%和30.72%.2006年,我國工業制成品進、出口增量分別為920.6億美元和2031.9億美元,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的貢獻率分別達到53.88%和31.11%,對促進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體現了我國“科技興貿”戰略實施以來的良好效果;(2)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十五”期間,筆記本電腦、手機、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器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迅速增長,彩電、打印機、驅動器等大宗產品出口平穩發展,收錄機、錄像機、電話等技術含量較低的產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3)部分高新技術產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增加。由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商品結構的不斷優化,促使我國高新技術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不斷提高,貿易競爭力指數不斷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在我國高新技術產品中,計算機和打印機的競爭力提高非常之快。

三是推動了國內產業結構升級。

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是科技興貿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實施科技興貿戰略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產品的升級換代和競爭力的提高。同時積極推動企業利用技改貼息資金加速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對提高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競爭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通過消化吸收,提高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另一種是吸引外資來華生產高新技術產品,通過其技術外溢和為其提高配套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我國技術引進取得快速發展。根據商務部統計,1998年至2001年,共登記技術引進合同24185項,合同總金額608.04億美元。隨著科技興貿戰略的實施,尤其是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吸引外資來華生產高新技術產品,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產品的升級換代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四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以來,長三角(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珠三角(主要是廣東)和環渤海地區(包括北京、天津、遼寧、山東和河北)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的重要基地,形成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群。長三角地區在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領域的產品出口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珠三角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電子信息產品加工組裝中心和重要的生產基地;環渤海地區在移動通信、航空航天和集成電路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并在科技創新方面在全國處于領先的地位。

五是實施了科技興貿工程,自主創新能力有所增強。

科技興貿工程是商務部13項重點工程之一,通過建設一批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運用技改貼息和研發資助等政策手段,鼓勵自主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扶持自主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品。建設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是在商務領域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創新型國家指示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商務部將從2006年起用3年時間建設100個國家科技興貿出口創新基地,形成一批具備較強自主發展能力、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中能發揮主導作用的產業門類

六是發揮了重點城市、出口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

為了貫徹科技興貿戰略“有限目標、突出重點、面向市場、發揮優勢”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