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金融支持外貿企業存在的問題(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时间:2024-06-01 23:44:14 编辑: 来源:

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問題:1、面臨內外多重壓力;2、外需改善不明顯;3、出口上升空間有限。措施:培育品牌、營銷網絡和研發設計,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中份額,發揮進口對結構調整的支持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拓展資料:

中國對外貿易:

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劃經濟體制等因素制約,對外貿易發展相對緩慢。1978年,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成為中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后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貨物貿易總量躋身世界前列。1978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只有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貿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了143倍,年均增長16.8%。連續兩年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貨物貿易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2、中國出口商品結構在20世紀80年代實現了由初級產品為主向工業制成品為主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輕紡產品為主向機電產品為主的轉變,進入新世紀以來,以電子和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不斷擴大。外貿經營主體除了國有企業外,還包括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等,后二者的進出口總額目前均已超過國有企業。20世紀80年代至本世紀初,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成為外貿的半壁江山。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進出口市場格局。改革開放后,中國全方位發展對外貿易,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貿易伙伴已經由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歐盟、美國、東盟、日本、金磚國家等成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新世紀以來,中國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服務貿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規模迅速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排名也進入世界前列。旅游、運輸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增勢平穩,建筑、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買粉絲等領域的跨境服務以及承接服務外包快速增長。對外貿易與國內投資、消費一起,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外貿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及對策

相關資料:

金融危機 中小外貿企業的網絡營銷之路

2008年3月,全國兩會熱議轉變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中國已經開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經濟戰略大轉型中邁入,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專利,需要自己的品牌,只有這樣,中國企業才有可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勝利,才可能在中國本土,甚至全球市場立于不敗之地。

于去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到現在百年難遇的美國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影響,國際經濟發展嚴重受挫,小企業大規模倒閉,大企業開始著手裁員,全球面臨嚴重的經濟恐慌。

目前美國經濟發展趨緩、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等經濟形式下,中國外貿企業,特別是主要依靠外貿出口的中小型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發展困惑。那么,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外貿企業如何突圍國際貿易?從經營成本和發展機會上考量,外貿企業應積極尋找電子商務領域國家、行業、產品的“新藍海”和外貿業務模式的“新藍海”。

中國企業需要自己的專利,需要自己的品牌,但推廣自己的品牌又談何容易,而建立自建企業外貿B2C全球直銷平臺,將更直接,更有力,更快速,成本更低的推廣和銷售企業的品牌產品。

1.通過網絡渠道實現全球銷售,降低了成本,大大提升產品銷售額和利潤空間。

2.加速搶占網絡全球直銷市場份額,進而提升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公司競爭優勢。

3.加強廠家和消費端的接觸,獲得即時市場信息,進而根據反饋對市場做出快速反應。

4.擁有真正屬于公司的、功能強大的、符合歐美等國外消費者購買體驗的網上商城。

5.通過網絡營銷和客戶服務,每年為您帶來幾百萬的純利潤是正常的。

怎么做?首先,企業需要要注冊有自己企業的域名,這里要注意一個細節,注冊域名的時候盡量通過全球海外IDC服務商提供國際域名注冊服務,這樣能保證企業的信息和DNS服務器都是海外的,這樣能促進企業網站在搜索友情的表現。

其次是,在歐美當地建立自己的網站,因為這樣最方便您的當地客戶訪問起來快速,可試想一下,您的網站放在中國境內,由于中國和全球各地的帶寬差異,您的客戶在海外打開會非常的慢,互聯網上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8秒原則,如果一個客戶在8秒打不開您的網站,就會毫不猶豫的關掉您的網站。而且,本土化的主機服務能讓網站成為真正服務客戶的優秀網站,無論是用戶體驗和搜索引擎的結果都是這樣。

第三就是要針對海外搜索引擎做好推廣,做好推廣不僅僅是把在B2B這些平臺推廣,而是應該包含在英文google,英文yahoo上做好優化,如何讓您的企業更好更快的出現在搜索結果的最前面。

海洋科技針對外貿企業的現狀,特地推出冬日暖陽外貿企業幫扶計劃就是結合中小外貿營銷困境,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全面幫扶計劃:

一、虛擬主機直降50%,讓所有外貿公司都用得起海外主機

二、外貿企業網絡營銷基礎服務套餐大禮包

一般的企業除了需要虛擬主機以外,還需要域名,還需要全球郵局(這樣可以確保海外發送郵件不掉信,不攔截),一般的企業需要把域名空間郵箱這些配齊,都需要找不同的服務商,價格也居高不下,現在海洋科技提出的基礎服務套餐大禮包能一站式的解決所有的問題,讓外貿企業安心拓展客戶,抓緊業務。

三、外貿網站免費診斷服務

為更好的幫助外貿企業搞好網絡營銷,企業可以在海洋科技官方網站填寫完整有效之聯系方式與網站,海洋科技攜手外貿營銷網專業網絡營銷團隊在收到您的診斷要求之后,三個工作日內為客戶出具書面診斷報告和建議,在過程中不收取企業任何費用。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國際保理業務在中小外貿企業結算應用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銀行保理業務

國際保理是目前較為流行的一種綜合性金融業務,正在中國得以迅猛發展。國際保理業務之所以得到我國中小外貿企業的青睞,尤其自身的應用優勢。但是由于它是一種新興的支付方式,雖然被廣大中小外貿企業所以利用但是也存在的一定的問題。

國際保理(International Factoring)即國際保付代理,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以承兌交單(D/A)、賒銷(O/A)等結算方式,由保理商接受出口商的委托,向出口商提供進口商的信用額度調查、信用風險擔保、應收賬款管理和貿易融資的一項綜合性財務服務,是集融資、結算、財務管理和信用擔保于一身的融資結算方式,是繼匯款、托收、信用證之后,目前較為流行的國際結算方式之一。

一、國際保理在我國中小企業的應用優勢

與大型企業相比,國際保理業務更適合于中小企業。國際保理的特色功能即對企業應收賬款的收購和管理,既能滿足自身資本有限而又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對融資的迫切需要,還可以幫助財務管理體系尚不成熟的中小企業降低財務管理成本,提高收益。因此國際保理業務十分適合那些產品真正適銷對路,但由于資產規模小,又缺乏合格的抵押品或擔保而無法通過銀行貸款解決流動資金短缺的中小企業。我國的中小企業恰恰存在著融資難、客戶信息管理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國際保理在我國中小企業的應用具有較強的優勢。 國際保理業務不僅豐富了企業融資手段、降低了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成本,而且有利于中小企業減少風險、開拓新市場。

二、中小外貿企業應用國際保理業務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中小企業對保理業務認知度不夠。由于國際保理業務尚未普及,許多中小外貿企業的經營者和從業人員對此項業務不了解。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出口主要仍服裝、手工藝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這些產品的主觀檢測性強,易引起合同糾紛。而在保理業務中,買賣雙方對產品有爭議或買方挑剔產品質量時,保理商是不承擔付款責任的。因此,出口商寧愿選擇傳統的貿易結算方式。

國際保理業務相關專業人才稀缺。國際保理業務所涉及的國際貿易、銀行、法律等多個專業領域,不僅要求從事國際保理業務的人員具備熟練的英語交際能力,較豐富的國際貿易、金融和法律知識,熟悉相關的國際保理慣例規則。目前,由于國際保理業務在我國的國際結算中所占份額相對較小,我國對于國際保理業務人才尚缺乏相應的培養機制。同時,由于中小企業中也少有精通國際保理業務的人才。因此,該項業務并未獲得足夠大的發展空間。

與國際保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1992年我國首次推行國際保理業務,并于當年加入了國際保理聯合會,接受了國際保理界公認的“兩規一約”,即《國際保理慣例規則》、《國際保理仲裁規則》和《國際保理服務公約》。但這些規則還不能直接指導、監督我國保理業務的具體實施。此外,我國的《合同法》、《公司法》等也未對國際保理業務的有關法律保護和糾紛解決等諸多問題進行明確規定。

三、在中小企業推廣國際保理的對策建議

2.加快國際保理業務人才的培養。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都應重視和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利用國外成熟的管理模式和豐富的交易經驗培養員工的專業技能。通過學習國際先進經驗,或進行從業人員之間的交流和研討等方式,提高國際保理業務人員的理論及實務水平。

3.逐步建立我國的信用管理體系。首先應該盡早頒布與信用行業直接相關的基本法和相應的行政管理規定,以促進信用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其次,政府有關部門應在先行建立行業或部門的數據庫基礎上,將自建數據庫中的部分內容提供給信用中介機構或與信用中介機構共享,為我國信用行業的發展提供支持。第三,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能力,發展我國的國際保理業務,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4.建立國際保理業正常運營的法律體系與法制環境。在引進國際上已有的國際公約和國際慣例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盡快出臺國際保理業務的管理法規和具體操作辦法,并及時修改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順利開展國際保理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金融機構應該制定和完善相關的 規章制度 和業務操作流程,提高保理機構的經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保證保理業務健康持續快速地發展,有效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

作者簡介:

于曉華(1977.10- ),女,吉林通化人,長春工程學院外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貿英語。

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一、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

1.服務貿易發展滯后

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落后于貨物貿易的發展水平,服務貿易出口與貨物貿易出口的比例為1:9,遠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國這一比例為1:2.6)。

(1)我國服務貿易規模偏小,整體水平差。我國服務業總量不足,2006年服務貿易出口額920億美元,進口額1008億美元,貿易逆差88億美元,在國民經濟中比重偏低,服務業落后使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2006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3.6%,而同期美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全球的13.02%,是我國的3.6倍。

(2)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

①出口的部門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建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