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遺失海外文物的治理(我國漁民打撈出英國沉船,發現大量圓明園遺失文物,該歸誰?)

时间:2024-05-23 02:57:24 编辑: 来源:

如何促進我國遺失海外的文物回流?

為促進我國流落海外文物回歸,必需做好以下:

一:領導層高度重視并牽頭掛帥。組成專案組,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二:召開各級各類機構專門委員會,就為促進我國流落海外文物回歸祖國專項行動開展專項行動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漁民打撈出英國沉船,發現大量圓明園遺失文物,該歸誰?

最近東海漁民在捕魚的過程中,意外的打撈上來一艘英國的船,結果發現里面全是文物,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發現,這船上的東西是圓明園流失出去的文物。但是,沒想到英國政府知道此事后,卻恬不知恥的要求中國歸還沉船的寶物,小編不禁感嘆道,英國媒體和政府是多么的無恥,竟然還有臉來問要求歸還。

中國漁民在南海發現了英國沉船里面的圓明園文物肯定是為我們中國所有,這是毋庸置疑的。說起圓明園,那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恥辱,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罪證之一,是英法聯軍對圓明園進行大肆掠奪的罪證。因此云云類的許多寶物都流失了,被英法聯軍給搶奪了。在英國軍艦載著這些寶貝,逃離的時候在南海遇險翻船了,現在被窩,漁民打撈上來,現在這一寶貝已經回到中國的手里。面對英國媒體恬不知恥的要求,當然中國人是不可能讓步的,這就好比強盜搶了你家的東西,半路不小心掉在你家里,后來還找你說,這是他的東西一樣。

如今圓明園很多文物還在英國的博物館里,特有的東方文化特點像是在訴說著當年英法聯軍的暴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原本屬于中國的寶貝都能回到祖國。現在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現在的中國有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屬于中國的文物,就一定要捍衛在自己的手里,英國這樣恬不知恥的行為讓我們感到無比的痛惜。

因此,我國漁民打撈出來的,沉船里面的圓明園文物,肯定是歸中國所有。 

敦煌文物被毀及遺失過程

1、敦煌文物破壞情況(來自“甘肅唯一景點介紹——敦煌莫高窟(4) .西部商報”)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鮮為人知,幾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經洞被發現后,隨即吸引來許多西方的考古學家和探險者,他們以極低廉的價格從王圓箓處獲得了大量珍貴典籍和壁畫,運出中國或散落民間,嚴重破壞了莫高窟和敦煌藝術的完整性。

1907年,英國考古學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考古旅行時,沿著羅布泊南的古絲綢之路,來到了敦煌。當聽說莫高窟發現了藏經洞后,他找到王圓箓,表示愿意幫助興修道觀,取得了王的信任。于是斯坦因就被允許進入藏經洞揀選文書,他最終只用了200兩銀兩,便換取了24箱寫本和5箱其他藝術品帶走。1914年,斯坦因再次來到莫高窟,又以500兩銀兩向王圓錄購得了570段敦煌文獻。他當時率領一支探險隊在我國新疆進行考古發掘,當他看到長庚將軍送給他的一卷佛經是唐代寫本后,便迫不及待地問明來源,于1908年3月趕抵敦煌。伯希和是學識淵博的漢學家,他憑著深厚的漢學功底和豐富的考古知識,把藏經洞中所有的遺書通檢一遍。他自己說:“洞中卷本未經余目而棄置者,余敢說絕其無有。”有一張伯希和盜竊藏經洞遺書的自拍照:他蹲在洞窟里,面對堆積如山的經卷,正在蠟燭下一件件、一頁頁地翻檢……他在藏經洞里待了3周,“不單接觸了每一份文稿,而且還翻閱了每一張紙片”。他純熟的漢語基礎和中國歷史知識,使他選走藏經洞里的全部精華。所以,他盜走的經卷是最有價值的與最精華的。比如有關道教經典的卷子幾乎全被伯希和盜走了,大約有六七十件全部收藏在巴黎。敦煌遺書最大的價值是保存了許多古代學說,保存了古注。比如《論語》,現在讀的只有一種本子,即何晏注的本子。藏經洞發現了皇侃注的本子,收錄了兩漢和魏晉之間所有人講《論語》的要點,都被伯希和盜走了。伯希和自己也曾自詡說,他拿去的卷子在敦煌卷子里幾乎都是最有價值的。他把斯坦因依靠翻譯而忽略的更珍貴的經卷和語言學、考古學上極有價值的6000多卷寫本和一些畫卷,裝滿10輛大車,運往巴黎。這些藏品大都捐贈給了大英博物館和印度的一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現擁有與敦煌相關的藏品約1.37萬件,是世界上收藏敦煌文物最多的地方,但由于該館對中國文物的保護不力甚至遭致失竊,因而受到不少指責。

1908年,精通漢學的法國考古學家伯希和在得知莫高窟發現古代寫本后,立即從迪化趕到敦煌。他在洞中揀選了三星期,最終以600兩銀兩為代價,獲取了1萬多件堪稱精華的敦煌文書,后來大都入藏法國國立圖書館。

1909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學者出示了幾本敦煌珍本,這立即引起學界的注意。他們向清朝學部上書,要求甘肅和敦煌地方政府馬上清點藏經洞文獻,并運送進京。清廷指定由甘肅布政使何彥升負責押運。但在清點前,王圓箓便已將一部分文物藏了起來,押運沿途也散失了不少,到了北京后,何彥升和他的親友們又自己攫取了一些。于是,1900年發現的五萬多件藏經洞文獻,最終只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師圖書館,現均存于中國國家圖書館。

近代,除了藏經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畫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所有唐宋時期的壁畫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與1923年到來的哈佛大學蘭登·華爾納先后利用膠布粘取了大批有價值壁畫,有時甚至只揭取壁畫中的一小塊圖像,嚴重損害了壁畫的完整性。王圓箓為打通部分洞窟也毀壞了不少壁畫。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關押了數百名俄羅斯沙皇軍隊士兵,他們在洞窟中煙熏火燎,破壞不小。

1940年,張大千在此描摹壁畫時,發現部分壁畫有內外兩層,他便揭去外層以觀賞內層,這種做法后來引發了爭議,依然爭論不休。1940年至1942年,國畫家張大千兩次赴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在那里逗留的時間加起來約一年多,剝損壁畫的事情就發生在這期間。張大千剝損的壁畫總共約有30余處。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內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張大千剝損的壁畫位于進門甬道,據介紹,他首先剝去第一層的西夏壁畫,然后又剝去第二層的晚唐壁畫,如今人們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畫,而盛唐壁畫因前人覆蓋時為了增加泥土粘合力,已被劃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墻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層層剝畫的斷面。據記載,這座石窟歷時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進一米,而張大千在短時間內使它大大改觀。如此典型的被他剝損壁畫的石窟還有第108窟、454窟等。

2、遺失過程——掠奪簡史(來自“甘肅敦煌莫高窟 .央視國際”)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圓箓發現“藏經洞”,

洞內藏有寫經、文書和文物四萬多件。此后莫高窟更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國的斯坦因兩次掠走遺書、文物一萬多件。

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從藏經洞中揀選文書中的精品,掠走約5000件。

1910年藏經洞中的劫余寫經,大部分運至北京,交京師圖書館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從王道士處,掠走約600件經卷。

1914年俄國人奧爾登堡又從敦煌拿走一批經卷寫本,并進行洞窟測繪,還盜走了第263窟的壁畫。

1924年美國人華爾納用特制的化學膠液,粘揭盜走莫高窟壁畫26塊。

3、其他可參見:

余秋雨——《文化苦旅》(道士塔)

馮驥才——《為了文明的尊嚴──關于敦煌文物的歸還》

佛首是2020年回歸第100件流失文物,我國還有哪些文物遺失在外?

中國流失在海外的珍貴文物還有很多,其中包括娟畫《女史箴圖》,唐朝畫作《青綠山水圖》以及“昭陵六駿”石刻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等等。上個世紀的中國由于國力衰退一再受到外來入侵,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不單逐步喪失主權,諸多珍貴文物也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掠奪,自此流失海外。時至今日,依舊有數以萬計的文物未能回歸祖國。

其中名為《女史箴圖》的娟畫原為中國東晉時期的作品,目前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館。雖然該娟畫并非是顧愷之的原作而是只是唐朝時期的摹本,但是其價值依舊不可小覷。顧愷之創作《女史箴圖》的靈感來自于西晉張華所作文章《女史箴》,最后呈現出來的娟畫內容共分為十二部分,而目前留存于大英博物館的娟畫摹本就只有其中九段。《女史箴圖》之所以會流失于英國則是因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當時身為聯軍之一的英軍從清內府中掠奪走了該娟畫。

同樣收藏于大英博物館的中國文物還有唐朝時期李思訓所創作的畫作《青綠山水圖》。李思訓出生于唐朝宗室,因為曾經擔任右武衛大將軍一職而又被稱呼為“大李將軍”。李思訓頗為擅長山水畫,后世之人也因此將其視為“北宗”之祖。除了《青綠山水圖》之外,大英博物館還收藏有《茂林迭嶂圖》、《墨竹圖》、西周康侯青銅簋、清涼寺壁畫以及敦煌畫卷及經卷等眾多中國文物,為此該博物館還專門設置了一個中國館以用來展示這些中國文物。

除了大英博物館之外,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同樣收藏有不少中國文物。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非常知名的一位帝王,其陵墓昭陵修建于陜西禮泉。說到昭陵,位于該陵墓中的六駿石刻是非常著名的。昭陵六駿石刻共有六塊,是為紀念曾跟隨唐太宗四處征戰的六匹戰馬而刻制出來的。這六塊石刻均有專屬的名稱,其中名為“颯露紫”和“拳毛騧”的這兩塊石刻由于盜鑿而流失海外,現均收藏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除此之外,由東晉王羲之所作的《喪亂帖》目前還待在日本宮內廳三之丸尚藏館,宋徽宗的《五色鸚鵡》則被收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中國想要將這些文物一一收歸回國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情。

對于遺失在圓明園的文物中國政府是一個怎樣的態度

態度:中國在加入相關國際公約的時候曾提出保留意見,宣布并不意味著放棄對公約產生前被掠奪和非法出口的文物要求歸還的權利。

簡單說就是:”挨了揍,沒還手,但保留了還手的權利“。

1、目前可以援引的有關追索流失文物的國際公約,均有不追溯既往和訴訟時效的問題。雖然中國在加入相關國際公約的時候曾提出保留意見,宣布并不意味著放棄對公約產生前被掠奪和非法出口的文物要求歸還的權利,但這一主張能否為國際社會的其他成員所接受很成問題。如果草率去法國參與訴訟,可能會反而制約了自己主張的權利。

2、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的訴訟過程預計將會很艱難,相當費時費力。政府參與以后如不能勝訴,那么不僅將很難對國人交待,而且會影響到今后追索類似文物的工作難度。

圓明園文物流失在國外。有什感想?

圓明園文物流失在國外,讓人感到非常遺憾和痛心。這些文物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國外流失,不僅讓中國人民失去了重要的文化財富,也讓國外民眾失去了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重要機會。

圓明園文物流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戰爭、掠奪和盜竊等。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里,由于各種原因,大量的中國文物被搶奪或偷運到國外,這給中國文化和歷史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盡管一些文物已經回歸,但仍有大量文物流落在國外,這無疑是一段讓人感到沉痛的歷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