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逛年貨什么意思(在北京的春節中“玩意兒”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6-01 08:43:50 编辑: 来源:

年貨是什么東西?年貨是什么意思?

置辦年貨,一直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那么也有不少人,不知道年貨是什么意思。關于,年貨是什么東西?年貨是什么意思?我來為您一一解答!

年貨是什么意思

年貨,是指過年前買一些好的物品,而采購過程則稱為辦年貨。按照我國傳統習俗,過年前會買些例如貴價的鮑參翅肚用來煮一頓好的飯菜,來慰勞一下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日子,慶祝新年的來臨。有些地方的人會買糖果瓜子的年貨放在全盒里,親戚朋友來拜年時,就請他們吃糖果和瓜子等等。另外,辦的年貨也指拜年時送的禮物,城市地區流行送巧克力、曲奇餅等,這不僅僅是因為過年自己家用,也是因為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時,傳統習俗是要帶一些禮物。

年貨是什么東西

過年要用的東西包括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

年貨記憶

年過春節,歲歲辦年貨。除夕之夜,一家人圍坐在年夜飯的餐桌前,常常會回憶起往年的春節,或許有的人會想起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雙白邊布鞋和軍綠衣褲;或許有的人會想起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攥著副食本排隊買帶魚的情景;或許有的人會想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擺滿雞鴨魚肉蝦的年夜飯餐桌,甚至還會有人想起買了大彩電的那個春節,揣上手機的那個春節,搬進新居的那個春節和買了汽車的這個春節…

時光飛逝,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年貨上的花銷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時關于過年的美好記憶也紛至沓來。年味是中國人復雜感情的融合與交織,略顯瑣碎的儀式里傳遞著脈脈溫情。買年貨可以說是超越消費行為的一種精神運動。

年貨記憶-20世紀60、70年

“憑票購貨”時代

10斤豬頭1個,約6元;豬碎肉2斤,約1.2元;青菜數斤,約10元;糖2斤,1元;瓜子2斤,約1元;4套新衣服,4元;鞭炮2掛,約1元;散酒2斤,1.2元;煙1條,1.4元;合計:26.8元。

20世紀60年代時,那時候買啥都得憑票,過年也不例外,那時人們最開心的事就是年三十排隊買回家一個大豬頭,大約有10斤左右,夠當時一家六口人吃好幾天的。一般人家除了買個豬頭,還會買一兩斤的小碎肉,即使是碎肉,也得去合作社排半天隊才能買到。

那時候置辦年貨算是一年當中普通家庭最大的一筆開銷。到了70年代末期,對肉開始挑剔了,開始買一塊多錢一斤的五花肉、精瘦肉。

年貨記憶-20世紀80年代

“搶購”彩電

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物質開始豐富起來,魚和肉都可以比較方便地購買了。單位也會分一些肉、瓜子、水果之類的。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為家人置辦一套新衣服,給孩子買些水果糖,送禮一般送煙酒、點心和水果。那時候花500元左右就可以過個好年。

進入80年代中期,中國的物資豐富了,人們手里有了一些錢,吃飯、穿衣不再犯愁。除夕時十幾口子人圍坐在大圓桌前吃年夜飯,桌上擺得滿滿當當,特別熱鬧。過年的時候有雞鴨魚肉吃了,而且給家里的每個成員都置辦新衣服,小孩子還有壓歲錢,一般給10元、20元,多的也就50元,大年三十的晚上還有煙花放…那時候過年的禮物還是很傳統,也就是糖、餅干、水果之類。自從有了春節聯歡晚會,每到過年看春晚是全家人最期待的時刻,那會兒,節前“搶購”彩電可稱得上是80年代一景兒。

此外,那個時候過年求吉利圖喜慶,貼春聯,大拜年,都有新特色。一個倒貼在單元門上的大大的“福”字將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表露無遺。與此同時,作為禮品,風行一時的暖瓶、臉盆、枕巾、臺布,到80年代問津者日少,年禮的文化味漸濃,明信片、賀年片、掛歷流行起來。

年貨記憶-20世紀90年代

“三大件”進入年貨清單

進入20世紀90年代,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安穩,由于收入不斷提高,那時候過年比較敢花錢了,我換了彩電、冰箱、洗衣機以及添置新家具等也納入了采購年貨的范圍,送禮也會選擇檔次高點的煙酒。給孩子們的壓歲錢也一下子變成了50元、100元。

90年代,各種商品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逛商場、到菜場買年貨成為人們的首選,一些開架式超市也悄然出現。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買肉也“喜瘦厭肥”了。除了傳統的瓜子、糖果、花生之外,還會給小孩子買泡泡糖、膨化食品等零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上的物品種類多了,人們想吃啥都能買到。

年貨記憶-21世紀

21世紀是一個開放的世紀,是知識經濟與信息科學迅猛發展的世紀,是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互相碰撞、互相交融的世紀。

21世紀的人們為了回家過年歷經辛苦,回家為了只是和家人吃頓團圓飯。為了媽媽能好好的休息一下,大家都選擇在酒店里吃年夜飯了。條件好的家庭這時候往往選擇全家一起去旅游。總結21世紀過年的最大特點是為了家人舍得花錢…置辦全家的新衣,買上過年的年貨,準備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年后,逛逛公園、看看親朋好友,21世紀過個年,花費在一萬以上…

年底逛超市的消費狀態話題火了,你逛超市選年貨時是什么心情?

網絡上有一則新聞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注意,就是年底逛超市的消費狀態,這種話題火了。有網友就問了,你逛超市選年貨是什么樣的心情?我逛超市選年貨主要有兩種心情,第1個是非常開心,因為我知道選的這些年貨,我可以吃可以穿,可以用,是非常高興的。第2個我的心情就是為什么年底購物,很多東西都貴了很多。

我相信大家都有一個習慣,就是快要到年底了,非常喜歡去超市逛年貨,買東西。我也是,我非常喜歡年底去超市買東西,我的心情是非常開心的。

首先就算不是年底去超市買東西我也非常開心,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買東西,我覺得買東西是能夠讓人心情愉悅的,尤其是買自己非常需要的東西,無論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可以。只要能讓自己開心的把它買下來,都非常開心。

所以呢,就算不是年底買東西,就算不是買年貨我都非常開心,其次買年貨會讓我更加開心,就是因為我有很多年貨都是買給我家里人的,我非常希望我家里人能夠用到我買的東西,每次我給家人買東西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是很快樂的。

所以年底逛超市買年貨的時候,我是非常開心的,除了開心的心情,我還有另一個情緒就是我覺得非常疑惑。

我疑惑的點就在于,為什么年底逛超市的時候感覺東西都貴了那么多,以前買都非常便宜,為什么年底買就非常貴?

不知道是我的錯覺還是真實這樣發生的,所以我每次年底逛超市的時候都會發現這樣的事情,好像東西都變貴了一點。但是不管怎么樣,盡管東西變貴了,我還是很開心的。

其實我能夠理解為什么大家喜歡年底逛超市,就是因為首先平常抽不出空來想要買年貨,但是總是沒時間,其次就是不到年底他可能都懶得去,一直到年底,不行了,必須要買了才會去超市。

而且,我相信大家年底去超市逛街買年貨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超市里的人特別多,比平常要多很多很多,而且大家買的東西都非常相似,基本上都是那些,還有一點就是超市非常紅,什么地方都紅彤彤的。

特別有過年的氣氛,每次去超市的時候我都感覺到過年氣氛特別濃烈,甚至比我家里還要濃烈。所以我特別喜歡過年。

年貨和 春節的習俗有什么關系

置辦年貨是春節習俗中的一種

中國人幾千年來總把過年當做件大事。過年之前要作很多準備,要買很多東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日“年貨”。

年貨如按大類,可分飲食、衣著、日月、迷信、玩耍、點綴六類。飲食中大路貨如豬、羊肉,雞鴨這是最普通的;鹿肉、野雞、凍魚等則都是來自山海關之外的關東貨;而水磨年糕、糖年糕、冷筍、玉蘭片之類,則又是江南的東西。衣著各時代不同,但舊時除去“旗裝”而外,也講究南式。

拓展資料

必備年貨:

春聯:用紅紙以墨或金漆書寫,有避邪討吉祥的用意

壓歲錢:從前用紅絲線貫穿一百二十個古錢,表示吃[百二],現用紅包袋裝新鈔

甜粿:甜粿過年、發粿發1錢、菜包包金、菜頭粿吃點心

菜頭:好彩頭的意思全家:全家福的意思

火爐:全家團圓吃年夜飯,桌下放火爐,表示團圓興旺

長年菜(芥菜):長壽的意思

春仔飯:白飯插(春仔花),表示年年有春(年年有存)(即剩下的意思)

甜食:用來[開正]招待客人,說好話

各個地區的必備年貨有所不同,如在中國的廣東地區,常見的必備年貨有:堅果(常見的有開心果、腰果)、利是糖(紅色包裝的糖果)、曲奇餅等等。

年貨的意思年貨的意思是什么

年貨的詞語解釋是:年貨niánhuò。(1)過農歷年的應時物品。

年貨的詞語解釋是:年貨niánhuò。(1)過農歷年的應時物品。注音是:ㄋ一ㄢ_ㄏㄨㄛ_。結構是:年(獨體結構)貨(上下結構)。詞性是:名詞。拼音是:niánhuò。

年貨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點此查看計劃詳細內容】

⒈指過陰歷年時應用的物品。引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征》引《京都風俗志》:“_十二月_十五日以后,市中賣年貨者,_布星羅。”老舍《駱駝祥子》八:“祥子的眼增加了亮光,看見路旁的年貨,他想到曹家必定該送禮了;送一份總有他幾毛酒錢。”

二、國語詞典

過年時所用的一切物品。如:「快過年了,大家都忙著辦年貨。」

三、網絡解釋

年貨置辦年貨是中國尋常百姓家不可或缺的頭等大事,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拜年)禮物、干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關于年貨的成語

貨賂公行隔皮斷貨破爛貨貨賂大行過時貨年年如是貨真價實贓貨狼藉冒牌貨貨而不售

關于年貨的詞語

貨真價實瀆貨無厭南貨齋果隔皮斷貨貨賂大行熱門貨貨賂公行冒牌貨過時貨獄貨非寶

關于年貨的造句

1、年節將近,民_紛紛前往菜市場_辦年貨,摩肩接踵的人潮把整條街擠得水_不通。

2、春節快到了,家家戶戶都忙著貯備年貨。

3、這兩天,我漫不經心地在逛街,只見商店人滿為患,人們忙于采購年貨,由此我國經濟蓬勃發展可見一斑。

4、今天跟媽媽一起去逛年貨一條街,一邊逛一邊吃著五花八門的小食品,那感覺真叫一個痛快!

5、快過春節了,去商場買年貨的人一群又一群,川流不息。

在北京的春節中“玩意兒”是什么意思?

過農歷的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