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網織紅細胞計數是嗎(白血病血常規看哪幾項)

时间:2024-06-01 17:06:19 编辑: 来源:

哪種情況骨髓紅系增生情況與網織紅細胞計數不一致

【答案】:D

精析與避錯:MDS的骨髓呈病態造血,紅系增生雖然明顯活躍,但因有骨髓內原位溶血,所以網織紅細胞減低,所以導致骨髓紅系增生情況與網織紅細胞計數不一致,而其他情況均無骨髓內原位溶血,故都是一致的。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為什么間接膽紅素增高?為什么網織紅細胞正常或減低?

骨髓異常增生的紅細胞,會立即引起機體溶血反應,也就是血管外溶血,大量的HB釋放,血紅素增高,間接膽紅素增高,

血管內的網織紅細胞不受影響或降低

白血病血常規看哪幾項

日常生活中,人們多“談 白血病 而色變”,隨著人們對 疾病 和生活質量認識程度的提升,逐漸開始重視對白血病等一些惡性疾病的預防。預防對疾病而言至關重要,但同時,需要大家能夠認清一些疾病的初期癥狀表現,也能夠幫助大家盡早發現病情,盡早治療,這樣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之一。 血常規 是必要的檢查之一,那么,可以通過血 常規檢查 初步排查白血病嗎?雖然血常規不能完全排查白血病,但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苗頭”,有助于患者做出下一步的 決定 。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白血病血常規看哪幾項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懷疑白血病,血常規檢查主要看三個指標:血紅蛋白(hb)、白細胞(wbc)、血小板(plt)

第一看是否 貧血

參考范圍:血紅蛋白(hb)正常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低于正常值為貧血。

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高于正常,考慮是否有 營養 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多發性骨髓瘤(骨髓瘤由于紅細胞呈緡錢樣重疊,平均紅細胞體積也增高)。需要骨髓象檢查。

如果平均紅細胞體積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均正常。要做網織紅細胞檢查。網織紅細胞計數正常值:0.5%-1.5%。低于正常,考慮是否有骨髓造血障礙,明顯高于正常,是否有 溶血 ,要做進一步檢查。

第二看白細胞高或低

白細胞(wbc)正常參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兒(15.0~20.0)×10*9/l;6個月至2歲(11.0~12.0)×10*9/l。

低于正常值為白細胞減少,可因感染尤其病毒感染、藥物、接觸 化學 毒物、射線引起,也有假性白細胞減少。白細胞增多多見于感染,多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或淋巴細胞增多(正常值:中性分葉核粒細胞50%~70%;淋巴細胞20%~40%)。如果白細胞明顯增高,需做骨髓穿刺檢查,排除 血液 系統 腫瘤 。

第三看血小板高低

血小板正常參考值:(100~300)×10*9/l。

低于正常值,常見疾病有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 紫癜 ,結締組織病,血液系統腫瘤。明顯高于正常,見于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癥(繼發于腫瘤等因素),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癥(排除繼發因素,血小板高于1000×10*9/l)。

血常規作為最基礎的血液檢查之一,尚不能完全確診是否白血病,只能做初步的判斷排查,不過對于意思白血病患者而言,盡早明確病情,可以盡快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恢復患者的 健康 狀態。

白血病是怎么診斷的?

目前白血病的確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科學研究表明,放射線、某些化學品、病毒和遺傳因素等可誘發白血病。放射線如γ線、X線等是放射物質發出的一種肉眼看不到的射線,人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觸放射線均可導致白血病。這里應說明我們到醫院拍片、透視、放射線劑量非常小不會引發白血病。許多化學物質對造血系統有害,有的可誘發白血病。這里列舉一些比較肯定的化學物質和藥品,如苯及它的衍生物、汽油、油漆、染發劑(含苯胺)等等;藥物致病如氯霉素、保泰松等,還有一些治療癌癥的烷化劑可導致白血病。病毒可導發白血病已被公認,如人類T淋巴細胞通病毒(Ⅰ型和Ⅱ型)可引發白血病,人們感染了這種病毒,不會立刻發生白血病,只有當一些危險因素存在時才可促發本病,這些危險因素是放射線、化學品和某些藥物,大量病毒的多次接觸,機體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齡等都是危險"催化"因素。白血病的病因中與遺傳因素相關,這里的"遺傳"不是指的父母患病可以遺傳給子女,而指的是染色體和基因的異常白血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正常人。如PH、染色體的存在與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發病非常相關。雙胞胎中,一人患白血病另一人危險性就很大。

==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疾病,俗稱“血癌”,是國內十大高發惡性腫瘤之一,其特點為造血組織中某一類型的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的發生惡性增生,并浸潤體內各臟器、組織,導致正常造血細胞受抑制,產生各種癥狀,臨床表現以發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為特點。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細胞幼稚程度分為急性和慢性,按細胞類型分為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類型,臨床表現各有異同之處。可經中藥及化療,大部分可達緩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療,一部分可長期存活甚至治愈。

我國白血病患者約為3~4人/10萬人口,小兒的惡性腫瘤中以白血病的發病率最高。據調查,我國<10歲小兒白血病的發病率為2.28/10萬,任何年齡均可發病,男性的發病率高于女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病,農村多于城市。近十余年來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白血病發生率和死亡率也有上升趨勢,全世界約有24萬急性白血病患者。

急性白血病屬于中醫學的“虛癆”、“血證”、“瘟病”等范疇。

人類白血病的確切病因至今未明。許多因素被認為和白血病發生有關。病毒可能是主要因素,此外尚有電離輻射、化學毒物或藥物、遺傳因素等。

1、病毒 人類白血病的病毒病因研究已有數十年歷史,但至今只有成人T細胞白血病肯定是由病毒引起的。其他類白血病尚無法證實其病毒因素,并不具有傳染性。

2、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有致白血病作用,其作用與放射劑量大小和照射部位有關,一次大劑量或多次小劑量照射均有致白血病作用。

3、化學物質 苯致白血病作用比較肯定。苯致急性白血病以急粒和紅白血病為住。

4、遺傳因素 某些白血病發病與遺傳因素有關。

急性白血病在臨床上分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blastic leukemia, AML)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驟或緩慢,兒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驟。常見的首發癥狀包括:發熱、進行性貧血、顯著的出血傾向或骨關節疼痛等。起病緩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漸進展。此類病人多以進行性疲乏無力,面色蒼白、勞累后心慌氣短,食欲缺乏,體重減輕或不明原因發熱等為首發癥狀。此外,少數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齒齦腫脹、心包積液、雙下肢截癱等為首發癥狀起病。

2、 發熱和感染

A、 發熱是白血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發生再疾病的不同階段并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和熱型。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峽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見,肺炎、扁桃體炎、齒齦炎、肛周膿腫等也較常見。耳部發炎、腸炎、癰、腎盂腎炎等也可見到,感染嚴重者還可發生敗血癥、膿毒血癥等。

B、 感染的病原體以細菌多見,在發病初期,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病毒感染雖較少見但常較兇險,巨細胞病毒、麻疹或水痘病毒感染易并發肺炎,須注意。

3、 出血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見癥狀,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鼻腔出血最常見,也可有視網膜、耳內出血和顱內、消化道、呼吸道等內臟大出血。女性月經過多也較常見并可是首發癥狀。AML的M3和M5亞型出血更嚴重,尤其是M3病人易并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和顱內出血而死亡。

5、 白血病細胞浸潤體征

A、 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

B、 神經系統:主要病變為出血和白血病浸潤

C、 骨與關節:骨與關節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癥狀之一,ALL多見。

D、 皮膚;可有特異性和非特異性皮膚損害二種,前者表現為斑丘疹、膿皰、腫塊、結節、紅皮病、剝脫性皮炎等,多見于成人單核細胞白血病,后者則多表現為皮膚瘀斑、斑點等。

E、 口腔:齒齦腫脹、出血、白血病浸潤多見于AML-M5,嚴重者整個齒齦可極度增生,腫脹如海綿樣、表面破潰易出血。

F、 心臟:大多數表現為心肌白血病浸潤,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積液等。

G、 腎臟:白血病有腎臟病變者高達40%以上。

H、 胃腸系統:表現為惡心嘔吐、食欲缺乏、腹脹、腹瀉等。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潤肺泡壁和肺間隙,也可浸潤支氣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宮、卵巢、睪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細胞浸潤。女性病人常有陰道出血和月經周期紊亂。男性病人可有性欲減退。

1、 臨床癥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2、 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 實驗室:

A、血象 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占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紅白血病。

鑒別診斷: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C、惡性組織細胞病;

D、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西醫治療主要是化療,在使用化療藥物的同時,必須加強支持治療,減少并發癥,才能使病情好轉至緩解,

治療分為三期

1、誘導緩解期治療

2、鞏固期治療

3、維持期治療

難治性AML的定義為

1、初治病例對一線誘導治療無效;

2、在首次緩解6個月內的早期復發;

3、采用與常用藥物作用機理不同的抗白血病新藥。對ALL可選用其他方案。

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70%~90%經治療,可達緩解,經鞏固強化中西醫結合治療,可達長期無病生存甚至治愈。急性白血病是一種血液病中的急危重癥,一部分病例因化療耐藥,效果不佳,并發癥多者預后較差。應積極預防治療并發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以挽救患者生命。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分為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慢粒(chronic myelognous leukemia ,CML),是臨床上一種起病及發展相對緩慢的白血病。他是一種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增殖性疾病,表現為髓系祖細胞池擴展,髓細胞系及其祖細胞過度生長。90%以上的病例均具有CML的標記染色體——ph1染色體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