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過年了,我們家什么年貨也沒買(老舍《過年》原文)

时间:2024-06-09 00:39:19 编辑: 来源:

老舍《過年》的原文是什么?

《過年》     老舍   

早起拉開窗簾舉目望去,一夜之間,外面已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點氣氛。這場雪的到來,提示著人們,年已經不遠了。是啊,又要過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壓彎的樹枝也在抖動著春的喜悅。

過年,在感覺中已經有些遙遠,甚至沒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來越淡,有的時候馬上過年了,才想起來。最令自己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過的年,雖然那是些久遠的回憶,但一切又都是那樣鮮活。

我的老家在農村。一到臘月,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在村里的供銷社,購年貨的人絡繹不絕。那些傳統的年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想起來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紙,散發著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靈里,已經把它當作是年的象征。

北方的臘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它的特殊意義在于向年又近了一步。每天天沒亮就會醒來,一想到要過年了,興奮的睡不著。村里的老人們開始對小孩子們說:“小孩小孩你別讒,過了臘八就過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孩子們嘻笑著、歡呼著,跑走了。

那個時候,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殺得起年豬。而殺了豬的人家都要安排一頓飯,招待一下村鄰親威。我們這些小孩子吃不多少肉,就是圖個熱鬧,屋里屋處的亂竄。

那個年月伙食很差,平時就是苞米面餅子、小米飯,連面食也吃不到。所以過年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那是個解饞的好機會。除夕的前幾天,母親便開始忙著蒸年糕、蒸饅頭,前一天才會用大鍋烀肉。

我則在站在鍋臺邊,緊緊地盯著鍋,聞著那飄出的香氣,不知不覺著唾液已經流了下來。母親在旁邊看了,便會掀開鍋蓋,用筷子扎出一小塊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顧不上燙嘴,狠狠地咬下去。

我喜歡啃凍梨,吃時發出的“沙沙”聲,那白白的梨肉帶來的酸甜,總讓我回味不盡。當然,也只有過年時才能買梨吃。有一件小事很是難忘:那次母親買來了凍梨,放在了儲存雜物的倉子里。我便偷偷地盯著她,直到她進了屋子。我一溜小跑來到門前,小心翼翼地打開倉門,鉆了進去,把關好門,掏了一個梨子就啃。

不一會兒母親進來取東西,一下子看到了我,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她卻笑了笑,拍了拍我的頭,沒有說什么。吃晚飯的時候,弟弟還在問母親:“梨什么時候買啊?”我在心里說:哈,我已經先嘗到了。

對聯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時候的對聯和現在不同,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手寫的。父親的書法很好,是我們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來求父親寫對聯的人都排成了隊,過年的這兩天是父親最忙碌的時候。

我在旁邊地看著那黑亮亮的毛筆字寫在紅紙上,有說不出的羨慕。當紅紅的對聯貼到墻上門上,那個喜慶啊,年的氣氛立刻就出來了。

小時候的我喜歡穿新衣服。除夕的頭天晚上我會把新衣服拿出來,翻過來掉過去地看,想象著明天就要穿上了,那個高興啊。

一年到頭能穿新衣服的時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過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腳洗干凈,把新鞋、新襪擺在枕邊看著,后來就睡著了。有時會做夢,雖然不知道自己當時的表情,但小臉上肯定帶著甜甜笑意。

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張燈結彩,人人喜氣洋洋。在那個年月,恐怕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看到大伙的臉上洋溢的笑容。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從睡夢中驚醒。

父親也會在我們的耳邊說,快起床吧,過年了,早點放鞭炮。我們便一咕嚕地爬起來,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們的便是飯桌上香噴噴的餃子了。

我們北方過年的高潮是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活動叫發紙,一般都是在子時,也就是二十三點到凌晨一點。傳說那時候南天門會打開,天上的神仙會魚貫地下到人間,所以各家有供奉神靈的,都要出去“請”。

當然,也有的人說,相當有“福氣”的人會看到南天門開,那樣的人以后一定會享受榮華富貴,只是沒有人能證實罷了。

在歡笑聲中白天很快就過去了。夜色漸濃,萬家燈火在冬夜里跳動著,映襯著白白的雪,描繪成鄉村最美麗的夜晚。除夕的夜充滿了祥和與神秘。在人們的眼里,從這里仿佛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在發紙前父親總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桿子上,靠在墻角就等著放了。十點左右,周圍的村子就開始發紙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個不停,火光將天邊都映得發亮。

十一點半了,父親便把我們幾個都叫出去,開始忙活,有的點鞭炮,有的點一堆火,母親則在屋里做飯。篝光燃起,鞭炮聲也響徹夜空。火光映著紅紅的笑臉,我們圍著火堆跳著,叫著,跑著,那一刻,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飯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地吃著飯,說說話,其樂融融。這時吃的餃子都是肉餡的,還會在里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的話那就預示著一年將有好運相伴。

小時候,一次哥哥給我夾了一個餃子,我便邊吃邊玩,大伙也吃的熱火朝天,可是盤子都見底了也沒吃到硬幣,最后在我的小屁股下面發現了它。

年夜飯后有“守歲”之說,所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據說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話,一年之中頭腦都清醒。我們幾個小伙伴打著燈籠,出去玩,到別人家的院子里揀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來之后還可以放。當然,如果玩累了,隨便到哪家,都會好吃好喝地招待我們。

難忘的年夜總是過得很快。天亮了,村邊響起了歡快的鑼鼓聲,原來是大秧歌開始拜年了。人們相互拜年,串門,整個小村又在年的氣氛中沸騰起來。

時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兒時過年的情景卻永遠地留在了心中。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舍生于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

上學后,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1]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過年》是老舍的其中一部作品。

腦筋急轉彎:過年了我們家什么年貨也沒買就剩下一頭豬和一頭驢,你說我是先殺豬呢還是先殺驢呢

先殺豬,驢也是這么想的。

先殺驢,豬也是這么想的。

你想先殺誰都不行,這是兩頭堵。哈哈,所以研究決定,先殺出題的人,

過年了我們家什么年貨也沒買就剩下一頭豬和一頭驢你說我是先殺豬呢還是先殺驢呢?

當然先殺豬

要是你先殺驢那你筒直是頭豬!

老舍《過年》原文

原文: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里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并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里,寺觀里,都熬臘八粥。

這種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在有皇帝的時候,學童們到臘月十九就不上學了,放年假一月。兒童們準備過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買雜拌兒。這是用各種干果(花生、膠棗、榛子、栗子等)與蜜餞攙2和成的,普通的帶皮,高級的沒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帶皮的榛子,高級的用榛瓤兒。

兒童們喜吃這些零七八碎兒,即使沒有餃子吃,也必須買雜拌兒。他們的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是男孩子們。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玩意兒——風箏、空竹、口琴等——和年畫兒兒童們忙亂,大人們也緊張。他們須預備過年吃的使的喝的切。他們也必須給兒童趕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從一擦黑兒鞭炮就響起來,隨著炮聲把灶王的紙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幾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賣麥芽糖與江米糖的,糖形或為長方塊或為大小瓜形按舊日的說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會向玉皇報告家庭中的壞事了。現在,還有賣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假若不預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論,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人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哪一家都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祭祖。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而都要守歲。

元旦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擠滿了人;元旦,鋪戶都上著板子,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們在午前就出動,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

同時,城內城外有許多寺院開放,任人游覽,小販們在廟外擺攤,賣茶、食品和各種玩。北城外的大鐘寺、西城外的白云觀、南城的火神廟(廠甸)是最有名的。可是,開廟最初的兩三天,并不十分熱鬧,因為人們還正忙著彼此賀年,無暇及此。

到了初五六,廟會開始風光起來,小孩們特別熱心去逛,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騎毛驢,還能買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觀外的廣場上有賽轎車賽馬的;在老年間,據說還有賽駱駝的。這些比賽并不爭取誰第一誰第二,而是在觀眾面前表演騾馬與騎者的美好姿態與技能。

多數的鋪戶在初六開張,又放鞭炮,從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與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鋪子,大家并不很忙,鋪中的伙計們還可以輪流著去逛廟、逛天橋和聽戲。

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一元宵節(從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熱鬧的,可是沒有月光;元宵節呢,恰好是明月當空。元旦是體面的,家家門前貼著鮮紅的春聯,人們穿著新衣裳,可是它還不夠美。

這廣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燈節還要做一批雜拌兒生意,所以每每獨出心裁的,制成各樣的冰燈,或用麥苗做成一兩條碧綠的長龍,把顧客招來。

除了懸燈,廣場上還放花合。在城隍廟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來。公園里放起天燈,像巨星似的飛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來踏月、看燈、看焰火;街上的人擁擠不動。在舊社會里,女人們輕易不出門,她們可以在燈節里得到些自由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原始的電影——宮燈、各形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湯圓呀。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殘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