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年代上海外灘(上海灘洋行)

时间:2024-05-13 04:46:59 编辑: 来源:

 

14、 上海展覽中心

上海展覽中心(集團)有限公司主建筑建成于1955年3月,是新中國成立后上海建成最早的會展場所。四十多年來,在這里舉行過許多重大政治、外事活動,接待過黨的三代領導人以及數十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組織和舉辦了數百個國內外展覽會。現已成為全市主要的會議中心和著名的展覽場館,是對外交流的窗口之一。

 2001年,上海展覽中心主建筑進行全面的大修改造。改造之后,建筑風貌更迷人、環境更優美、展廳面積更大、功能更完善、設備設施更安全可靠。

 上海展覽中心南部以序館、中央大廳、東一館、西一館和西二館組成展覽區,北部以友誼會堂和改建后的東二館組成會議區,兩個區域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南展北會、能分能合的功能格局。

 

 15、上海圖書館

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是一所大型的綜合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也是全國第一家省市級圖書情報聯合體。1995年10月,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科技情報研究所合并,1996年12月上海圖書館上海情報研究所新館建成并部分對外開放。新館坐落于淮海中路1555號,建筑面積83000平方米,擁有綠化面積11000平方米。整個建筑象征著歷史文化積淀的堅實基礎和人類知識高峰的不斷攀登。

16、上海國際展覽中心

上海國際展覽中心坐落于上海最早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 上海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從她 1992年誕生之日起,就為上海的展覽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上海眾多品牌展覽會的發軔之地,促進了上海展覽業的發展。 

17、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上海博物館創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號舊跑馬總會,由此開始了她的發展之路。1959年10月遷入河南南路16號舊中匯大樓,在此期間,上海市政府作出了決策,撥出市中心人民廣場這一黃金地塊,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館館舍。

 

 18、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坐落在浦東陸家嘴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旁,于1999年8月建成。從外灘隔江相望國際會議中心,只見乳白色的外墻輕輕地托起兩只巨大的球體。大球直徑50米,高51米;小球直徑也是50米,但高只有38米,一大一小,相映成趣。球體上的透明玻璃拼裝出世界地圖圖形,意寓“上海走向世界”。上>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外墻總面積達25860平方米,采用了微晶銀幕墻、花崗石幕墻、金屬鋁板幕墻、破璃幕墻等外墻材料,顯得凝重高雅。外墻上安裝的25只、每只約8噸重的石柱帽更突出建筑物的雄偉壯觀。

19、上海大劇院

上海大劇院位于市中心人民廣場,南臨人民大道,西沿黃陂北路,東臨市政大廈, 占地面積約為2.1公頃,建筑風格獨特,造型優美。它成為上海又一個標志性建筑,使人民廣場成為上海名副其實的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大劇院由法國夏邦杰建筑設計公司設計,總建筑面積為62803平方米,總高度為 40米,分地下2層,地面6層,頂部2層,共計10層。其建筑風格新穎別致, 融匯了東西方的文化韻味。白色弧形拱頂和具有光感的玻璃幕墻有機結合,在燈光的烘托下,宛如一個水晶般的宮殿。 

  

 20、上海新錦江大酒店

上海新錦江大酒店位于上海市中心,毗鄰繁華商業街――淮海路。其建筑雄偉,設施完善,服務優良,一座現代化的五星級商務型酒店。酒店曾被美國優質服務科學協會授予“五星鉆石獎”,并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酒店擁有包括中、西式總統套房,豪華行政套房在內的各類客房共648間(套)。客房設施齊全,并配備寬帶和無線上網設施,實現客房內即可享受精彩資訊世界。酒店內設有各類中西式餐廳、酒吧和多功能廳。其中位于四十一樓的藍天旋轉餐廳是目前遠東地區最大的旋轉餐廳,提供中、西、日式自助餐。賓客登高遠眺,飽覽申城美景。

 酒店自開業來已接待包括美國總統、俄羅斯總統、法國總統、德國總統、英國首相等在內的三百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承辦了多項重大外事接待任務,是上海地區外事活動、商務旅游的重要場所。

 位于酒店41樓的藍天旋轉餐廳是遠東最大、華夏最高的旋轉餐廳。300多位國家元首曾光顧這里。餐廳提供中、西、日式自助餐,您能用最短的時間從最佳的角度俯瞰申城,品嘗特色佳肴。

21、上海體育場(上海八萬人體育場)

位于上海西南部要脈--地鐵1號線和內環線交匯下的上海體育場,是市重大工程之一,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在數十個有關單位的鼎力配合下,幾千名建設者經過三年的艱苦拼搏,耗資十億余元,終于在1997年9月竣工。

 上海體育場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7萬平方米,配套綠化面積7.7 萬平方米,整個建筑呈直徑300米圓型,總標高70余米,巨型的馬鞍型建筑氣貫長 虹,是集體育比賽,文體表演,健身娛樂,住宿,商務辦公和購物展覽為一體的 大型綜合體育設施。

  

 22、浦東國際機場

浦東國際機場位于上海浦東長江入海口南岸的濱海地帶,占地40多平方公里,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40公里。

上海的外灘是1840年后,外國人在上海建的房子嗎(至今保留)

1840年以后,上海作為五個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放,1845年英國殖民主義者搶占外灘,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國殖民者也搶占外灘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紀40年代初,外灘一直被英科界和法科界占據,并分別被叫作“英科界外灘”和“法蘭西外灘”。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租界的公董局分別為它們的最高市政組織和領導機構。

租界儼然是一個主權區,西方列強以他們的方式經營、管理。建設租界,外灘就成了租界最早建設和最繁華之地。早期的外灘是一個對外貿易的中心,這里洋行林立,貿易繁榮。19世紀后期開始,許多外資和華資銀行在外灘建立,這里成了上海的“金融街”,又有“東方華爾街”之稱。

于是,外灘成了一塊“風水寶地”。在外灘擁有一塊土地,不僅是財富的象征,更是名譽的象征。商行、金融企業在外灘占有一席之地后,即大興土木,營建公司大樓。外灘的建筑大多經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國建筑師在這里大顯身手,使面積不算大的外灘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筑,故外灘又有“萬國建筑博覽”之稱。

百余年來,外灘一直作為上海的象征出現在世人面前。

上海外灘歷史,要近代的,從1900之后直到現在的,謝謝

外灘是上海人最愿意講述故事的地方,來上海不到外灘,就等于沒真正的上海。過去人們管上海叫上海灘,上海人認為這個灘,指的就是外灘。外灘有各式各樣的建筑,也有數不清的人在外灘發了財。

1880年的外灘

而一百多年前,當第一船外國人來到上海時,他們看到的卻是一個很普通的漁村,當時的外灘也只是一條便于纖夫行走的小道。1842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野,這里的黃浦江岸也沒有任何防護設施,屬于黃浦江泛濫時的淤泥地帶。

1842年的夏天,參加鴉片戰爭的英國艦隊,終于開到了上海。由于《南京條約》的簽訂,從此,上海跟中國另外四個口岸,被迫開放。因當時住在上海的洋人常去這條纖夫行走的小道上散步,特意鋪上了煤渣,取名為黃浦灘路。

法國冒險家描述當年的外灘:"不計其數的污水溝和小河縱橫交錯,到處是墳墩。低矮骯臟的茅屋,是竹子和干泥搭成的破棚子。"

殖民時期的外灘:美麗的"傷疤"

1928年的外灘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規定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為通商口岸。第二年,英軍上尉巴富爾作為英國派往上海的第一任領事,來到上海并做好定居準備。1843年11月7日,一艘名叫"水怪"的三桅船駛入上海,甲板上站著英軍上尉巴富爾和幾名隨員。

時有"小蘇州"之稱的上海縣城有27萬人口,大小街道60多條。上海道臺宮慕久并沒有到碼頭迎接巴富爾,只是派了幾頂轎子把他們接到了道臺的衙門里。正當巴富爾為租房的事大傷腦筋時,一個姓姚的商人找到了他,表示愿將他在城里的52間房租給他,這樣,巴富爾和他的四名隨員才有了安身之地。但當姚書平提出要同巴富爾獨家貿易時,卻被巴富爾一口回絕。

隨后趕到上海的英商卻沒有巴富爾那么幸運,他們被拒之城外,只好在北門城墻外搭起簡易的茅棚。巴富爾緊緊抓住《南京條約》中"寄居……貿易通商無礙"等字眼,不斷對宮道臺施加壓力,要他劃定一塊專供外國人居住的居留地,并選擇黃浦江邊的泥濘地作為租借地,這塊泥濘地便是今日的外灘。

巴富爾之所以選擇這塊800多畝的泥濘地作為租借地,一是這里東靠黃浦江,北靠蘇州河,水陸交通方便;二是外國商船兵船從長江口進入黃浦江,必須有一個停泊的地方;另外,東面的黃浦江上有英國軍艦游弋,這令他們覺得把自己的居留地放在自己軍艦的看護之下可以更安全。

1845年11月29日,在歷時兩年談判之后,宮道臺與巴富爾簽訂《上海土地章程》,它規定:英商居留地,北以李家場、東以黃浦江、南以洋涇浜、西以河南路為界限,這項居留地面積為830畝。這個章程曾被侵華外國人視為上海的根本大法。

上海租界的歷史從此拉開帷幕。上海外灘成為了西方列強在上海的政治、金融、商務和文化中心。當年各國的領事館大多集中在這兒。《土地章程》簽訂當年,外灘建起11所房屋,開設23家洋行。

上海外灘是上海租界區歷史最老的部分之一。1845年起今天的外灘地帶被劃為英國租界,英國人使用這塊地區作為碼頭,并在這里鋪設了馬路和加固了江岸。英國商人的房子也得到了英軍的保護。因為有了這么一塊租界,無數的探險家、商人紛紛踏上了這塊海灘。洋人喜歡在泥灘上跑馬,跑出了一條500米長的小道,當時上海人稱它為"馬路"。英國人管這條馬路叫外灘(Bund)。

19世紀末開始,上海外灘漸漸成為各個入侵的殖民國爭奪的肥肉,各國租界區管理機構、銀行、旅館等紛紛在此建造它們的體面建筑。逐漸地,租界初期在這里建立的比較矮小的建筑被拆毀,新的豪華大廈起立。這里原來駐有英國的匯豐銀行,當時的英國人稱它是"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最華貴的一幢建筑"。

自1846年上海辟為商埠以后,財富猶如神話般在這里堆積起來,一幢幢銀行大樓拔地而起。經過約一個世紀的營建,北起外白渡橋,南抵金陵東路,在這個僅有4公里長的一條弧線上,鱗次櫛比地矗立起52幢各種風格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