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黑龍江秋美糧食貿易有限公司(跪求!!!高分質疑!!!!煙草的疑惑)

时间:2024-06-02 13:51:26 编辑: 来源:

大豆的功用

大豆

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飼料作物。中國古名菽。常稱黃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烏豆。小粒類型在中國南方稱泥豆、馬料豆,在東北稱秣食豆等。

起源與進化 大豆起源于中國,中國學者大多認為原產地是云貴高原一帶。現種植的栽培大豆是從野生大豆通過長期定向選擇、改良馴化而成的。

分布 世界主產國和出口國是美國、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前蘇聯和羅馬尼亞等國有少量生產。主要進口國是日本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國家。中國主產區在松遼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黃淮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黑龍江省的產量居全國首位。

分類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類為主。中國將北緯22°~50°地區內的有代表性的品種,按其生育期長短,以10天為一級,從最早熟到最晚熟分為12級。中國還對6000多種大豆分為:①北方春大豆區,②黃淮海流域夏大豆區,③長江流域夏大豆區,④秋大豆區等。各型內按種皮色、按當地的實際生長日數和種粒大、中、小等分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亞有限或無限結莢習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種性狀,分成不同類型。

形態和特性 大豆的根有主、側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鐘罩狀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莖高60~100厘米,15~24個節,豆莢著生于節上,多節大豆常高產。無限結莢習性適應肥水較差的條件種植。有限結莢習性適于肥水較好地區種植。亞有限結莢習性的則介乎于二者之間(見圖)。大豆葉為三出復葉。花蝶形。莢果呈黃、黑、褐色,彎鐮形或直葫蘆形。大豆為短日照作物,品種間對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別大。需充足陽光,要求氮、磷、鉀養分較多。大豆種子吸水量達到5%時才能萌芽,播種時土壤水分必須充分,田間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pH6.2~6.8的土壤。宜適期早播,條播為主。需肥較多,需氮量比同產量水平的禾谷類多4~5倍。結莢期注意適時灌溉和排澇。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區仍采用純系育種法。回交法對提高品種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國大豆育種以品種間雜交為主要方法。采用系譜法選育后代。

病蟲害 大豆病害較多:① 真菌病。有為害暗葉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銹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為害根、莖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疫腐病以抗病育種,其他靠輪作法防治。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點病,藥劑拌種防治。②細菌病有斑點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種防治。③病毒病。種類多,中國長江流域和黃淮平原以花葉病毒流行廣、為害重。采用無病毒種子、消滅媒介昆蟲及抗病育種防治。④大豆孢囊線蟲病、根結線蟲病。采用合理輪作和抗病育種防治。主要蟲害有食心蟲、草地螟、豆莢螟、豆稈蠅、豆稈黑潛蠅、紅蜘蛛和蚜蟲等,以藥劑防治為主。菟絲子在黃淮平原為害甚烈,采用清選種子、生物防治和輪作防治。

大豆是一年生豆科植物,其種子也稱為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類。大豆的起源現在還不清楚,很多植物學家認為是由原產中國的烏蘇里大豆演生而來。大豆在中國栽培并用作食物及藥物已有5000年歷史,于1804年引入美國,20世紀中葉,在美國南部及中西部成為重要作物。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營養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質最豐富最廉價的來源。在今日世界上許多地方是人和動物的主要食物。大豆的種子含17%的油和63%的粗粉,其中50%是蛋白質。因為大豆不含淀粉,所以適于糖尿病患者食用。在東亞,大豆廣泛用于制做豆漿、豆腐;亦可烘烤用作小吃。大豆芽可用于沙拉,可作蔬菜。將大豆和麥粒壓碎,加入霉菌,加鹽水發酵,經6個月至1年以上,制成的褐色液體稱為醬油,在東方的烹調中普遍應用。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從幾厘米到2米以上。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帶紫色。種子為黃、綠、褐、黑或雙色。每個莢果內含1至4粒種子。大豆在各類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溫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長旺盛。晚霜過后播種,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葉后種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時進行收割,以便貯藏。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成為世界大豆生產大國,巴西和中國次之。現代工藝技術使大豆的用途更加多樣化。豆油可以加工成人造黃油、人造奶酪,還可制成油漆、粘合劑、化肥、上漿劑、油氈、殺蟲劑、滅火劑的成分。豆粉則是代替肉類的高蛋白食物,可制成多種食品,包括嬰兒食品。大豆含有的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體內雌激素的產生,而雌激素過高乃是引發乳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驗證明,常吃豆粉的一組老鼠患乳腺癌比例較未吃者低70%。此外,大白菜含一種叫作吲哚-3-甲醇的化合物,能使體內一種重要的酶數量增加,幫助分解過多的雌激素而阻止乳癌發生。

因為大豆用途多樣,營養價值高,栽培廣泛,便于出口,所以在緩和世界性饑餓問題上起了重要作用。

大豆病害(soybean diseases)

已發現的病害有30余種,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類主要是大豆花葉病毒,線蟲病主要為孢囊線蟲和根結線蟲。

大豆銹病、炭疽病、細菌性斑疹病等,在南方發生較重。北方春大豆區霜霉病、灰斑病、細菌性斑點病、孢囊線蟲病發生普遍。大豆病毒病在各大豆栽培區都有發生。

為害大豆粒莢為主的有:紫斑病Cer買粉絲spora kikuchii、輪紋病As買粉絲chyta glycines、赤霉病Fusarium avenacearum(Fusarium roseum、Fusarium semitectum)、莢枯病Macrophoma mame、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ycines、黑痘病Sphaceloma glycines。

葉部病害主要有:霜霉病Peronospora manshurica、灰斑病Cer買粉絲spora sojina、褐紋病Septoria glycines、黑斑病Alternaria brassicae var.phaseoli Alternaria fasciculata Alernaria tenuissima、銹病Phakopsora pachyrhizi、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細菌性斑點病Pseudomonas glycinea、細菌性斑疹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e、大豆花葉病Soybean mosaic virus(SMV)等。

莖稈部病害有: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黑點病Phomopsis sojac(Diaporthe phaseolorum)、紋枯病Pellicularia sasakii。

根部病害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Pythium debaryanum、枯萎病Fusarium bulbigenum (F.oxysporum)。

還有孢囊線蟲Heterodera glycines主要發生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河南等省(自治區)。根疫病Phytophthora magasperma var.sojae是美國的主要病害,中國尚未發現。是檢疫對象。

大豆病害的防治以抗病品種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藥劑防治:在30余種大豆病害中,由種子帶菌為初次侵染源的占60%左右,藥劑拌種能減少病害的侵染源,而且對苗期病害也有防治效果。如福美雙0.3%拌種,可防治大豆霜霉病和灰斑病。葉部病害如霜霉病、灰斑病,根部病害如孢囊線蟲病等,均可用藥劑進行有效防治;農業措施防治,采取合理輪作,如防治大豆孢囊線蟲病,實行大豆與禾谷類作物或非寄生作物3-5年輪作,減少蟲源。 種前通過選種,建立無病種子田,對防治霜霉病、紫斑病、灰斑病,大豆花葉病毒效果較好。中耕除草,排除田間積水,能減輕大豆觖病和根部病害的發生。增施有機肥,適時灌水,可減輕孢囊線蟲病的為害。清除田間雜草,亦可減少大豆花葉病毒等病害。

其他:

拯救中國大豆.(轉載)慎重參考風險自負!!!!!!!!!!!!

所有發帖|訂閱文章

加為好友|給我留言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主產地東北是世界上最適宜種大豆的地區之一,被稱為大豆種植的黃金地帶,正因為如此,大豆也一直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農產品。1995年以前我國是大豆主要出口國,但現在中國大豆正在面臨著從未有過的一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帶著“洋大豆”大舉進入,已基本控制了我國大豆加工業,從而導致了我國在1996年以后成了大豆凈進口國,到2005年大豆進口已達2659萬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進口量約占全球貿易量的三分之一。

這些跨國糧商在我國大豆加工業或獨資或參股經營,參股但不控股,如美國的ADM公司收購了華農集團湛江油脂廠30%的股份,卻取得了其70%的原料采購權。這說明跨國糧商并不想利用我國大豆加工企業來賺錢,更不想冒大豆加工業的風險,只是想通過參股來獲得進口大豆的話語權,把我國大豆加工業作為變現國際貿易利潤的一個環節。

當我國大豆產業衰退并完全依賴進口大豆時,國際市場大豆價格絕不會這么便宜,甚至跨國公司將會限制對我國出售大豆。大豆加工企業的主產品豆粕是飼料蛋白的主要來源,如果大豆原料受控,勢必帶動下游養殖業成本上漲,進而影響城鄉農副產品價格,這樣下去,不僅損害我國民眾的生活和大豆產業的發展,還將危及國家的糧食安全。

中國是世界第4大大豆主產國,而黑龍江省是中國大豆主產區,年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42%左右,居全國之首。由于地處高寒,黑龍江省黑河、綏化北部及建三江部分地區,約有3000多萬畝的耕地只能以種豆為主,這里的農民要賴“豆”生存。但在2005年以后,大部分賴“豆”生存的豆農卻賣不出大豆了,生活陷入困境。綏化市的種豆大戶孫江200多袋大豆都存放在庫房里,“收購價太低,賣了就賠錢了,”他一臉愁容地說。

賣豆就賠錢的孫江并不是豆農中的特例,黑龍江北安農懇分局副局長陶喜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是大豆主產區,但受進口大豆沖擊,加之大豆效益差,現在農民‘賣豆難’已出現,豆賤使農民苦不堪言,大豆種植面積已明顯萎縮。從北安農懇15個農場的情況看,跌破種植成本的收購價格使不少的種豆大戶都已經離開了農場,或已經改種其他經濟作物了。

北安農懇分局下屬的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是目前國內獨資規模最大、加工國產大豆最多的企業,但企業加工黑龍江產區大豆要比加工進口大豆每噸增加170元左右的成本,九三油脂公司每年加工200萬噸黑龍江大豆,要比用進口大豆增加成本3.4億元。現在誰加工國產大豆越多,誰就虧損越多。目前東北大豆加工企業幾乎全部停產或破產。

陶喜軍說,為了企業生存,我們在大連和天津建了加工進口大豆的分廠,以彌補在黑龍江大豆產區5個分廠的巨額虧損,但現已難以為繼。目前ADM、嘉吉、邦基、路易達孚等跨國公司紛紛向北安農懇分局九三油脂公司提出合作意向,但條件是必須把產區的分廠分離出去。如果我們與之合作,我國大豆市場90%以上都將受制于人。這樣發展下去,我國大豆種植業也將面臨致命打擊。

從被稱為大豆種植黃金地帶的原產國,到現在“危在旦夕”的大豆產業形勢,中國的大豆產業的出路在哪里?它對國民經濟又有多重要?

大豆的貢獻

大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農作物,又是新興起來的世界性五大主栽作物。可以說,現在世界上的大豆幾乎都是直接或間接從我國引去的。我國的大豆大約于2000年前傳到日本和朝鮮,1740年引進法國,179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