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1999年全國各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礦產資源規劃取得的成效)

时间:2024-05-12 07:29:23 编辑: 来源:

關中—天水、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基礎上,積極培育一批新的增長極,包括呼包鄂城市群、沿黃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等。要加大戶籍制度改革力度,促進人口與產業向城鎮特別是城市群地區協同集聚,推進實施生態脆弱地區生態移民工程,使西部地區人口分布、產業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

三是積極構建新型開放格局。積極引導外商投資、沿海企業和開發區西進,并依托交通干線以及大中城市和產業園區,建立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同時,要進一步打通西部與東中部、東北地區以及與周邊國家的聯系通道,加快修建西部沿邊公路,大力推進西部沿邊地區對外開放,加強國際河流開發和次區域合作,并依托現有邊境口岸城市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建立一批邊境自由貿易區或經濟特區,構筑西部大開放的新格局。

四是繼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增加均等化轉移支付的比重,以增強西部地方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西部地區公共服務水平,切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優化西部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夯實“普九”工作,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著力提高全民素質。進一步加強西部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提高公共文化和體育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完善社會應急救援體系和救助體系。

五是健全國家支持政策體系。要改變過去的普惠制辦法,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原則,對西部中心城市、資源富集區、老工業基地、貧困地區、邊境地區等不同類型區域,實行有針對性的差別化國家支持政策,以切實提高政策的實施效果。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積極扶持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和邊境地區等的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要針對西部的限制和禁止開發區域,建立健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長江三角洲地區外商直接投資與地區經濟的發展》這個篇論文的大綱怎么寫? 主要結構要“提出問題--分析問

一、經濟增長效應

1.地區增長效應的時間序列分析

FDI作為長江三角洲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對本地區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對長江三角洲(本文指浙江、江蘇與上海兩省一市)與全國情況的分析(見表1),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80-90年代期間,全國和長江三角洲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都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速度,其中江蘇位居第一,1985-1999年的年均增長速度達到56.10%,上海和浙江也都在30%以上,平均為33.75%,均遠遠高于全國和本地區的GDP增長水平。計算GDP與FDI的增長彈性比發現,長江三角洲增長彈性比要高于全國,說明在長江三角洲FDI對GDP增長的帶動作用比較強。平均而言,長江三角洲吸收的FDI每增長1%,GDP就會相應增長0.49%。

表1FDI增長彈性比較

附圖

注:增長彈性=GDP增長率/FDI增長率,表明FDI每增長1%,GDP的增長百分點。

資源來源:《中國統計年鑒》、《上海統計年鑒》和《江蘇統計年鑒》1981-2000年各版。

利用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比較,假定GDP與FDI之間存在LNGDP=αLNFDI+β,即GDP=eβFDIα。其經濟學含義為:FDI要素投入與產出(GDP)之間滿足對數型數量關系。α表示要素投入的報酬率,即FDI投入每增長1%時產出的增長率;eβ作為常數項,表示除FDI之外其他所有要素投入的影響,主要是勞動要素的影響。

我們分別根據長江三角洲兩省一市以及總體和全國的FDI與GDP(根據同期人民幣匯率換算后按人民幣計算)時間序列,對上述回歸系數及其參數值進行了估計,回歸結果(表2)符合統計檢驗要求。

表2GDP與FDI的回歸分析結果

附圖

資源來源:同表1。

從實際計算結果看,長江三角洲各省市GDP與FDI存在比較穩定的內在依存關系,長江三角洲的FDI投入對GDP的報酬率是0.3641,即當FDI投入增長1%時,GDP將增長0.3641%左右。從全國和長江三角洲各省市比較來看,以勞動力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為特點的省市,FDI的貢獻率低于平均水平,但是這些省市的勞動要素由于與FDI的有效結合,對產出效率提高的影響十分顯著。這種特點說明勞動密集型產業投資在面向長江三角洲的投資中占有較大的比重。事實上長江三角洲仍然具有勞動要素價格偏低,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對總產出增長貢獻率較大的典型特點。

2.貿易增長效應分析

一般而言,FDI的貿易效應體現在貿易替代效應、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補充效應和市場擴張效應四個方面。外資的大規模進入,促進長江三角洲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占全國比重持續上揚。

為測量長江三角洲FDI的貿易效應,我們利用1985-1999年的數據,分別計算了FDI、外商累計直接投資(FDIC)、上一年外商累計直接投資(FDIC-1)和出口(EX)、進口(IM)的相關系數(見表3)。同時考慮到時滯效應,以EX=α+β(FDIC-1)和IM=α+β(FDIC-1)+γFDI進行回歸分析(見表4),統計檢驗表明結果是有效的。

表3FDI與進口、出口的相關系數

相關系數

FDI FDIC FDIC-1

上海 EX 0.864 0.991 0.976

IM 0.777 0.936 0.937

浙江 EX 0.913 0.985 0.965

IM 0.886 0.968 0.951

江蘇 EX 0.948 0.994 0.984

IM 0.968 0.981 0.963

長江三角洲 EX 0.944 0.989 0.973

IM 0.913 0.973 0.961

全國 EX 0.942 0.945 0.923

IM 0.970 0.935 0.906

1.投資帶動作用分析

表5固定資產投資與FDI的回歸分析結果

附圖

資源來源:同表1。

2.產業結構轉變效應分析

三次產業增加值的相對變化是反映產業結構轉變的主要指標,FDI對產業結構轉變的影響最終體現為不同行業實際利用外資對其增加值的貢獻。為測量長江三角洲FDI的產業結構轉變效應,我們以LNGDP(i)=αLNFDI(i)+β進行回歸分析(i=1、2、3,分別表示一、二、三產業),結果如表6。

表6三次產業增加值與FDI的回歸分析結果

附圖

附圖

資料來源:同表1。

t檢驗值分析表明,FDI對長江三角洲各省第一產業增加值基本沒有解釋能力,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第二產業增加值影響的重要性要高于對第三產業增加值影響。這與我們觀察到的現實情況相吻合,第二產業一直是長江三角洲地區外資進入的重要領域,特別是江蘇的外資有近90%流入第二產業。α值分析顯示,FDI對第三產業增加值的貢獻高于第二產業,并遠高于第一產業,說明FDI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結構轉變中第一產業產值比重以高于全國的速度迅速下降,第二、第三產業產值比重不斷上升的重要影響因素。可見,長江三角洲地區能夠在短短20余年間由工業化初期迅速步入工業化中后期,FDI是其中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3.結構優化效應分析

FDI不僅僅是一個資金問題,而是一種“一攬子”生產要素整體推進的經營活動,包括資金、技術、研究開發能力、組織管理技能、人力資源開發和世界貿易網絡等多方面的內容。因此,FDI對長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不僅體現在三次產業的變動上,最重要的影響是體現在通過調整社會資源配置使之達到優化組合,以及通過帶動技術進步,從而促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

這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FDI促進了本地區出口導向工業的發展,這可從長江三角洲地區外國直接投資的增長、外國直接投資企業出口額的增長,與出口貿易增長的相關性得到證明。二是FDI改造了本地區傳統的技術、資金密集型產業,如化工、飲料、化妝品、洗滌劑、啤酒、輪胎等。長江三角洲的這類行業原已有較龐大生產規模,但技術落后,20世紀90年代以來外資大量進入,通過傳統技術與成熟技術的轉移,對這些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產品結構的優化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目前這類行業與國外已無明顯差距。三是FDI促進了本地區新興產業的發展,并使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的比重明顯提高,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位次后移。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跨國公司大量進入長江三角洲,投資大多是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從而使長江三角洲一些重要產業短短10多年跨越了發達國家所經歷的傳統過程,汽車、郵電通信、家用電器、計算機、電子、芯片等行業,都是如此。四是FDI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一條捷徑,由于長江三角洲具有工業基礎較好、產業門類齊全等優勢,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一批配套生產企業,通過中間投入品的本地化,帶動了本地區中上游產業的發展,并將其帶入國際市場,使本地區能夠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和競爭,提高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占有率,從而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一條捷徑。

三、產業集聚效應

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早就發現,集中在一起的廠商比單個孤立的廠商更有效率。這種存在于行業內部而非個別廠商內部的規模經濟效應被稱作外部性。一般來說,產業集聚能夠促進專業化供應商隊伍的形成,能創造一個完善的高度專業化的勞動力市場,使區域內的企業降低交易成本;廠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助于創造性的構想以及技術秘密在個人之間非正式的交流,即產生知識外溢,從而推動創新;產業集聚是新企業誕生的催化劑,在產業集聚的地方,集中的顧客群降低了設立新企業的投資風險,投資者容易發現市場機會,創業者更容易發現產品或服務的缺口,再加上產業集聚區域的進入障礙低于其他地區,所需要的設備、技術、投入品以及員工都能在區域內解決,因而開辦新的企業要比在其他地區容易得多;產業集聚加劇了競爭,同居一地,同行業相互比較,有了業績評價的標尺,這為企業帶來了競爭的壓力,績效好的企業能夠從中獲得成功的榮譽,而績效差的或者平庸的企業會因此感受到壓力。不斷的比較產生了不斷的激勵。產業集聚增強了競爭,競爭也提升了產業集聚區的競爭能力,使得區內的企業比起那些散落在各個地方的企業,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優勢,更容易進入這一行業的前沿地帶。

在沒有外資進入時,一個落后地區要形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群是十分困難,特別是在技術密集型產業領域。改革開放前的長江三角洲就是如此,產業結構“小而全、小而散、小而弱”的特征十分明顯。20年來外資的大規模持續進入對長江三角洲的產業集聚產生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的大量進入,使得全球的各種生產要素不斷向本地區集聚,新的生產力布局正逐步形成,區域競爭力不斷提高。分析長江三角洲FDI誘發的產業集聚,我們發現:

(1)長江三角洲FDI誘發的產業集聚主要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在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主要是汽車、汽車零部件、化工、電子、儀器儀表等行業,并使長江三角洲正逐步成為全球裝備工業加工制造中心。

(2)在長江三角洲內部,FDI誘發的產業集聚主要集中在上海周邊。以蘇州為例,蘇州是全國利用外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也是利用臺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從1992年開始,蘇州每年僅臺資的引進合同金額都在10億美元左右,而且臺商投資產業也多集中于電子信息業,投資的產業關聯度高,形成了圍繞龍頭企業配套協作的企業群,如以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