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18世紀英國對外貿易背景(18世紀英國從重商主義發展到自由貿易的原因)

时间:2024-06-02 09:37:01 编辑: 来源:

農業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消費品和原料,同時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國內市場。

(3)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緩慢發展。

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法國借助由地中海到北歐的過境貿易中產生的大量商業資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國那樣由根植于本國的商品生產的增長在歐洲較早發跡。

大量游離于生產之外的商業資本較早和超量出現,使法國莊園經濟較早解體,莊園農奴和土地較早分離。

商業資本增長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與土地生產資料的分離速度加快。

由于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離于生產領域之外的貨幣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剩余勞動力便從農村流入城市并成為社會動蕩的源頭

政治方面

新航路開辟后引起商業革命,商業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于有利的位置,貿易發達,促使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特別是制呢業(羊毛加工業:英當時民族工業),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現圈地運動(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農村中的擴展過程,變地主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市場等),產生了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

都鐸王朝時期推行重商主義,對外爭奪海上霸權。

英國出現清教徒運動。

由于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引發了1640年—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新議會的召開:資產階級提出政治要求),內戰,建立共和國,護國主制,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說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是曲折的,1688年“光榮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確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

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標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1689年議會頒布《權議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最終是在工業革命后)。

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歐洲文化復興和啟蒙提供了可能。

歐洲資本主義處于萌芽狀態,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之中,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注: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后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

18世紀的歐洲處在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

18世紀上半葉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兩個1荷蘭,2英國

由于1789的法國大革命,之后就是三個,加上法國(北歐的情況不是很清楚,18世紀瑞典的便帽派和禮帽派做過斗爭,不知有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

封建國家很多,主要是普魯士,奧地利,俄國,波蘭,意大利各邦,西班牙,葡萄牙等等,主要是1848年歐洲革命之后,資本主義大力發展起來

首先聲明,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17世紀。

英國英國的革命是多方面的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英國自15世紀結束與法國百年戰爭后,進行圈地運動,加上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英國借此機會大大開拓海外殖民地,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形成了,為革命準備了階級基礎,加上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的政策支持和16世紀重商主義的流行,英國的經濟發展很快,革命的物質基礎也形成了

相比之下,17世紀的法國經歷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專制主義,封建勢力達到巔峰,18世紀路易十五還統治了多年,17世紀的德意志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浩劫,更加分崩離析,18世紀在普魯士的崛起下慢慢發展,18世紀的奧地利經歷了瑪麗亞特雷莎和 約瑟夫二世的開明專制,封建主義還有待于發展,18世紀的俄國經歷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的統治和擴張,農奴制進一步鞏固

17、18世紀的西班牙已經衰落,意大利依然分裂,總的說來,進行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就想1566年荷蘭進行革命時,英國處于伊麗莎白時代還沒有條件進行革命一樣;1640年,英國革命的時機成熟了,可是法國不行;1789法國進行革命了,德國還是等到了1866年對丹戰爭才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國家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不一,革命條件不一

一般來說,改革是統治階級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變革,革命是被統治階級自下而上的變革,改革比較緩和,革命比較劇烈,改革往往保留大量殘余,革命比較徹底

分析17~18世紀的英國對外殖民擴張有哪些方式?最終結果怎樣?

日不落帝國”---英國

1.英國霸權建立的原因:即殖民優勢

①地理優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

②經濟優勢:手工業非常發達

③制度優勢: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④軍事優勢:注重發展海軍實力

⑤政治優勢:政府一貫重視海外事業

2、形成的過程

①1588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②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發展海外貿易,在印度和北美拓展殖民地.

③三次英荷戰爭

A.直接原因:《航海條例》的頒布

B.性質:爭奪商業霸權和殖民霸權

C.結果:英國奪得新尼德蘭,荷蘭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權

④英法七年戰爭(1756-1763)

A. 性質: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殖民霸權

B. 結果:英國奪得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

新法蘭西,還在印度迅速擴大殖民勢力.

3、結果:18世紀中期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4、殖民擴張的方式

①搶劫和掠奪財富

②種族滅絕

③販賣黑人奴隸

5、殖民擴張的影響:西方國家早期的殖民擴張的評價: 一分為二、分清主次

(一)對殖民國家而言

1 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 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二)對殖民地而言

1 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

2 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18世紀英國從重商主義發展到自由貿易的原因

英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保護性的重商主義,是因為土地貴族長期掌權,是為了保護土地貴族的利益,保護國內市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弊端日顯,它阻礙了商品流通,阻礙了與國際市場的交流與競爭,越來越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18世紀中葉,英國已經完成工業革命,機器大工業代替了工廠手工業,英國的工業產品競爭力、工業資產階級力量增強,強大的工業已經不再需要國家來保護了。

1832年議會改革后,工業資產階級上臺掌權,他們便開始了爭取廢除一系列重商主義法律的斗爭,以便積極應對國際競爭,維護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