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0年華為手機出口貿易分析(華為手機瘋漲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07:11:43 编辑: 来源:

p> 困境的破局之道恐怕藏在教育、 科技 、創新環境等軟實力之中。

殘酷的是,已有技術優勢的發達國家,早已提前努力封堵被追上的可能性。

《瓦森納協定》最近逐漸成為公眾討論的熱詞。《瓦森納協定》全稱為《關于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是1996年成立的一個旨在控制常規武器和高新技術貿易的國際性組織。

簡單說就是, 世界上的33個主要發達國家聯合起來,不把自己的先進技術出口給發展中國家,以長期壟斷在發展中的優勢地位。

日本就是《瓦森納協定》協定的成員國,所以中日兩國極少在重大技術領域合作;歐盟也是如此。

在《瓦森納協定》下,芯片制造領域很多最先進的設備,中國是不能直接進口來的。

在《瓦森納協定》下,中芯國際只能和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合作。IMEC先從ASML應用材料買設備,用完5年后符合瓦森納協議要求,再高價轉賣給中芯國際。

這就導致中芯國際的設備永遠落后國際先進水平5年。 技術之外,這或是中芯國際的量產制程停留在5年前的14nm水平的最大原因。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發起過半導體三大戰役:1986年的“531戰略”、1990年的“908工程”和1995年的“909工程”,以期能在高新技術領域追上發達國家的腳步。

在種種困難之下,中國企業沒有堅持到最后,而逐漸形成了“造不如買”的思想。在短期效益的驅動下,企業大肆購買國外成熟技術產品和生產線,自主研發淪為下乘。

但芯片產業鏈的特征是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以換取最后的超高收益。國產芯片在發展的過程中,著實少了一些耐心。

2006年1月17日,“漢芯丑聞”爆發。

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被爆僅是從摩托羅拉公司購入56800芯片,再找工人打磨掉MOTO的字樣,打上“漢芯一號”,由此誕生了一款國產“世界領先”的芯片。

后來事情逐漸敗露,大量媒體介入調查,“漢芯”真相公之于眾。陳進在研發過程中,騙取了高達11億元的科研資金。

此后,中國的芯片項目和公司,天然被公眾蒙上一層質疑的眼光。

華為事件引發的中國芯片的尷尬,是無法從表面根治的問題,是一個系統性的產業問題,或許更是一個從基礎教育、科研態度就埋下的問題。

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 社會 研究院院長方興東表示:唯有從基礎研究出發,加快補上核心技術的短板,培育自己的產業生態,并且進一步在全球市場形成與美國體系的競爭能力,美國政客才無法將高 科技 “政治化”和“武器化”,全球高 科技 才能回歸公平競爭的正常秩序。

華為研究專家周錫冰則表示:觀察華為幾十年,最佩服的是任正非,中國現在缺少像任正非這樣高瞻遠矚的人。

海思是厚積薄發的典范,但是也花了華為二十年,前后千億資金的投入,才在芯片設計一環有所成。可以想像,中國若要在半導體全產業鏈突圍,該需要多少人才、資金、時間。

翻看論壇時會發現,“功成名就”的師兄師姐,總喜歡勸師弟師妹想開點:基礎學科研究長久不見天日,跑去搞金融、互聯網,買個茅臺的股票分分鐘翻倍,財富自由。

大樹一年生當柴,三年五年生當桌椅,十年百年才有可能生成棟梁。

有時候,養深積厚的笨方法,才是養成堅厚壁壘的方式。

這次,或無直接捷徑可走,亦難尋“彎道超車”的機會。

華為能否徹底離開美國技術?注意是“美國技術”?

注意到了,問的是在將來能否有一天徹底離開。

更注意到了是單單問美國技術。美國技術,既包括單獨存在著的美國技術,也包括含在產品中的美國技術,2種形態,而產品既包括美國獨自生產的,又包括美國與他國聯合生產和他國自行生產的,3種形態。

美國對華為的 科技 霸凌,在2019年已經進行了半年,2020年將是全年。還可能會升級,因為大家都聽到了傳聞,美國擬把產品中的美國技術比例從25%下調至10%。如果成真,華為的手機芯片就失去了臺積電的代工。 科技 霸凌會升級到什么程度、持續到什么時候?華為將失去的會不會不止是臺積電的代工?反正,看來美國是一副鐵了心封禁華為的樣子,已經竟然不在乎離開華為的技術,比如全世界最先進、美國卻沒有的5G技術,并且,還竟然無視不過才含有25%或10%美國技術的外國產品也是美國企業不可徹底離開的這個事實,因為美國能實行長臂管轄,相關國的企業不得不從。

對已經封禁的技術及其產品,華為有已經和可以徹底離開的,用自研的來替代。

華為還有對傳聞封禁的美國技術及其產品可以由第三方替代的,但問題正是出在這里。第三方的技術及其產品在水平和性能上是不可替代的,更不是頂尖、頂級的,所以,華為如果以之替代,產品是能夠有的,水平和性能卻都低多了,而由于相關技術正是低于美國技術,其實質就是離不開美國技術。

華為 科技 在通信以及手機領域已經足夠強大了,竟然還受制于美國技術?這完全可以理解,即使是將來,華為也不可能在與通信以及手機相關的其他所有 科技 領域都有太多的建樹,況且,按常理、按常規,也不可跨領域過多。

由此可知,光靠華為自己是不可能徹底離開的,靠著主要地甚至次要地依靠美國技術的其他國家企業也不行,不牢靠,必須主要依靠國內企業,包括華為上游和下游的,也就是這些企業在達到能夠徹底離開美國技術甚至超過的那一天,華為也就隨之徹底離開了。

這一天一定會來到。不錯,國內的那些上游和下游企業的確大多是 科技 水平還不高的,而所謂不高,恰恰是主要相對于美國技術而言的,美國技術發展多少年了?美國技術在整體上是全球最高的,而且遙遙領先于并且深廣地滲透于其他 科技 發達國家。

事實上,中國這些年發展得真夠快,在更快地縮短著與美國技術的距離,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美國也承認,要不然,美國就不可能對華為進行技術封禁,華為正是中國高 科技 發展快、水平高的企業。

相對于美國封禁技術而言,我們會覺得包括華為在內的國內 科技 和高 科技 企業在技術上的發展還是慢。是啊,美國步步緊逼,封禁的力度和范圍前所未有,肆無忌憚,國內的企業還是得加快,包括華為和其上游與下游企業,也相信一定會加快、能盡可能快地徹底離開美國技術,只因為是美國在逼著徹底離開,美國在封禁中國企業,并脅攜美國技術的所在國。

這個根本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階梯都是美國建的,想上樓只能踩在上面。目前只能在更高處接替美國建階梯,但底下的永遠是美國建的,離開就垮了。我們還是拿手機做個例子稍微展開一點,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離開美國的可能性:

基礎理論:美國

創意:美國

研發:美國

所有硬件:美國

操作平臺:美國

解決方案等等:美國。

徹底離開美國技術,意味著從基礎理論開始全部推翻重來,這在目前從技術角度而言似乎是海市蜃樓。

我們不否認可能存在比美國方案更好的途徑,但即便這個途徑走通,恐怕很多元素還得基于已有的成果,比如最簡單的包括利用電磁波通信、內容顯示、交互、存儲、電話簿功能等等,無論何種升級與變種,即便把芯片直接植入大腦中作為通訊方式,也只是技術進步的表現,原始功能的設定是沒有辦法繞開。

幾乎所有的底層科學及很大程度的應用層面都被美國占據著,即便中國想獨立建自己的大廈,在自身幾乎沒有立足點的前提下,在哪建?別說華為沒有力量獨立再建一套,即便舉全國之力也沒有可能性。當然,如果有更加有利的支撐,華為也有可能創造出美國沒有掌握的技術——但前提仍然是在美國技術構筑的世界中、環境下完成的,因為計算機、網絡、芯片等等眾多的基礎資源,也都是美國創造的。這不需辯駁。

目前,華為的一切,無論是5G、“鴻蒙”還是“華為生態”,都是從美國的基礎理論、技術、模式及慣性牽引、趨勢引導所衍生出來的,華為獨立研發的所有硬件,基站設備、交換機、麒麟芯片、超級藍牙、WiFi增強技術“鴻雁超級WiFi”以及手機等等,也無一例外是站在美國肩膀上升級的產物,這沒有任何異議——當然,沒有任何貶低華為的意思,能夠升級美國技術而反超美國,也僅有華為做到了。僅此一點,華為也將名垂青史,對于世界也將是厥功甚偉。華為能做的,就是沿著美國技術走通的路線,以自己的能力打造出一個全新的高度。

但題主這個問題的含義,是不是就是要受眾明白:中國離不開美國?或許還隱含著讓國人臣服美國、做一個乖乖的順民的意愿嗎?

如果是這個意思,那么“ 歷史 脈動”可以告訴你:如果以華為追溯美國技術,那么美國今天的 科技 成果也將追溯到英國,而英國的財富來源于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且英國最早期的技術火種來源于中國的四大發明。如果我們要求他們脫離四大發明,他們武器就要趴窩(因為沒有火藥)、軍艦就將迷路(因為羅盤、陀螺儀等本質上也是指南針的技術升級)、紙媒就將消失,能想象到情景會是什么樣的嗎?

滿意了嗎?

華為能否徹底離開美國技術?注意是“美國技術”?

不過好消息是,如果我們不考慮這些芯片供應的話,華為現在基本上可以實現自給自足。

最近有這樣的一則新聞,英國金融媒體對于華為P40系列進行了拆解,要看看華為離開了美國供應的到底行不行,最后確實自己打臉,因為華為只有用了美國的一個元器件,那就是射頻前端,很多人說這是什么東西?其實就是手機和天線連接的位置所需要的信號,作用就是抗干擾,以及信號過濾等等, 這個還是需要高通,以及Qorvo 和 Skyworks 來提供,確實在國內這個技術目前還沒有成熟的解決方案。

從這個好消息中,其實我們可以知道,至少現在華為確實在慢慢的脫離美國的魔爪,但是我們剛才說過了,技術方面華為確實很強勢,但是手機元器件確實不止一個,雖然閃存,屏幕,鏡頭其實都可以有國內,韓國,以及日本來提供,不過核心元器件確實還需要其他廠商來提供,而這些生產元器件的廠商很多的技術又有來自于美國,或者是其他國家,所以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華為很強,但是沒有做到全部的產業鏈,所以還是受到了影響,而這也是華為論之董事為什么說相信國家不會置華為而不管的原因,因為確實對于華為來說影響很大。

總結的:

謝謝您的問題。華為短期內難以徹底離開美國技術。

目前難以避開。 美國一直都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領導者,約占有45%~50%的市場份額。其相關技術不僅體現在具體的產品中,也體現在各種授權、協議中。所以很多產品看似不是美國生產,但追根溯源有可能會有美國 科技 公司的要素。根據XYZone的拆卸分析,P40的射頻前端模塊是由美國三家芯片公司高通、Skyworks和Qorvo生產的。

華為P40的努力 。華為在手機設計方面替換了很多沒美國 科技 公司的零部件,體現了華為的不屈服。但是華為最新機型P40的射頻前端模塊仍然是由美國芯片公司高通、Skyworks和Qorvo生產,說明美國 科技 公司在射頻前端模塊仍然占據主導優勢,華為短期還是離不開。

我看了很多的答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