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16年外貿下降原因(中國對外貿易為什么下降?)

时间:2024-06-03 11:48:33 编辑: 来源:

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3.62%,較上年下降0.18個百分點。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01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此后,從2002年至2016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維持在4%—4.3%的區間,2019年降至3.62%。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嚴峻,經濟先行指標紛紛下滑,比如房地產銷售、土地購置和資金來源回落,PMI訂單和PMI出口訂單下滑。而且經濟金融結構正在趨于惡化,比如,企業中長期貸款占比下降,短貸、短融占比上升;PPI下行,企業盈利下滑。

經濟再下臺階的主要原因是:短周期庫存復蘇受到金融杠桿周期下半場的壓制、中美貿易摩擦沖擊出口效應顯現、房地產調控持續收緊導致的地產投資拐點出現。雖然專項債發行發力,但土地財政收入出現下滑,預計基建反彈力度有限,難以對沖經濟下行走勢。

盡管勞動力供給持續減少減輕就業壓力,但經濟減速將引致勞動力需求進一步放緩,就業市場后將進一步承壓,但不大可能發生大規模失業。

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2011年達峰值9.4億,2012-2018年年均減少429萬,合計減少3006萬,勞動參與率(經濟活動人口/15歲-64歲人口)逐漸走低至2018年的76.2%,勞動力供給規模持續減少。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公共就業服務行業投資研究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從經濟增長與就業的關系看,由于經濟體量更大、且經濟結構向服務業主導轉型,單位GDP增長創造的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雖明顯增加,但經濟增速下行導致城鎮就業人員和非農就業人員增速均明顯放緩。

分行業看,2018年我國制造業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數比重達。受全球經濟周期下行和中美經貿摩擦影響,出口持續低迷。2019年上半年出口同比0.1%,較2018年全年下滑9.8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出口同比-8.1%,較2018年全年下降19.4個百分點。根據測算,對2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將影響199萬人就業;若對5500億美元商品加征25%關稅,將影響420萬人就業,尤其是對機電、機械等制造業就業產生較大沖擊,并且產業鏈正從中國轉移至越南等地。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建筑業就業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數、農民工人數的比重分別為15.0%、18.9%。2019年1-6月我國基建(含水電燃氣)投資在專項債新規支持下有望持續回升,但土地財政收入大幅下滑,減稅降費使得地方政府財政吃緊,嚴控地方隱性債務延續,基建投資回升空間有限。近年來,我國農民工總量雖持續上升,2018年達到28836萬人,但是農民工增速有所下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在高校畢業生方面,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從1999年的88萬攀升至2019年的834萬。考慮到2015-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人數(含研究生)從803萬增至877萬,未來幾年高校畢業生規模仍將持續創新高。由于部分學生的技能難以適應就業要求,“就業難”的壓力持續上升。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根據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關于高職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的有關要求,5月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強調“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緩解當前就業壓力、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主要面向應屆高中畢業生、中職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進一步強調“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要求三年共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訓1500萬人次以上。

2019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其中“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全力防范化解規模性失業風險”“全力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等表述再度釋放強化穩就業的政策信號。12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更大力度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在積極擴內需、穩外貿帶動就業擴大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舉措。這表示2020年我國就業形勢在政策利好下將繼續保持穩定。

近幾年中國對外貿易前景如何?拜托了各位 謝謝

近幾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前景一般。

主要原因:

1、匯率市場的波動。

匯率直接影響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雖然中國正在經歷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近期出現貶值態勢,理論上有助于中國產品的出口。但是全球化市場的競爭,注定的了匯率不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唯一手段。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貿易出口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2.7%。說明,中國的對外貿易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

2、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

主要體現的經濟危機后,有稱“后經濟危機時代”,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直接導致國際市場需求總體性的低迷。比如,中國的主要貿易出口國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在經濟低迷。新興市場國家向東南亞、非洲等地也在經歷同中國一樣的“周期性、結構性、動力性”問題。經濟發展前途未仆。

3、貿易壁壘

一直以來,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或多或少的都會通過反傾銷手段對中國產品進行調查,這種調查不論是否違背“WTO”協議框架,但是只要存在這種調查,中國的出口就不會一帆風順。且2016年,就是最近已經有兩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

等等,上述原因決定了中國對外貿易前景不是很樂觀。

但應注意一條原則,挑戰就是機遇,挑戰也意味著巨大的市場變革空間,所以,有能力的企業能夠抓住國際貿易的任何一次機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