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2中國外貿百強城市有哪些(中國十大建筑施工企業有哪些)

时间:2024-06-10 20:59:23 编辑: 来源:

萬億美元吧! 屆時1塊美元可能兌換5塊人民幣.

2025年我國gdp預計達到多少億? : 如果以現在的增速,總量超美國不是問題,08年到13年5年間就翻一倍了,現在9萬億美元,那時候差不多40萬億肯定有

中國GDP總量今年有希望排名世界第三名嗎?與日本的差距有多大: 不出意外的話,中國將在五年內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三大世界經濟體.因為中國沿海省份的經濟能力已經與日本的區域經濟能力相當,一旦使擁有大量軍工企業的中國中西部省份經濟技術水平提升東南沿海省份的層次,殘酷的國際競爭迫使大陸企業加大在技術研發和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投入,日本在當前占住先機的領域將面臨巨大威脅.既沒有資源又沒有強大市場支撐的日本根本無法與中國競爭,淪落也是必然的.

到2022年,我國人均gdp會達到12000美元嗎 - : 我和馬云一平均那就是幾百億美元何止12000美元

最新中國城市GDP百強榜公布,退出百強榜的有哪幾個城市? - : 2009年統計的中國各城市gdp排名: 上海市 12001.16億 13.3% 滬01 北京市 9006.20億 12.3% 京01 廣州市 7050.78億 14.5% 粵01 深圳市 6765.41億 14.7% 粵02 蘇州市 5700.85億 16.0% 蘇01 天津市 5018.28億 15.1% 津01 重慶市 4111.82億 ...

2020年中國GDP十強城市有哪些變化? - : “2012年全國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分別是:蘇州、金華、威海、惠州、臺中、南寧、信陽、蕪湖、衢州、宜春.

2022 「新一線城市名單」發布,你更看好哪些城市的發展?

6月1日,“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發布,對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進行排名,新一線城市為:成都、重慶、杭州、西安、武漢、蘇州、鄭州、南京、天津、長沙、東莞、寧波、佛山、合肥、青島。

一線城市沒有變,依舊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上海以141.80的高分位居榜首,北京以137.69的高分緊隨其后。廣州和深圳分別以108.16和103.47分排名第三和第四。

那么,面對這15個城市,我非常看好青島和蘇州兩個城市,同時這些城市也是我夢想中最想去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第一個看好的城市:青島

為什么選擇青島?每個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特質——城市吸引力。

氣候:2019年的12月末,曾經去過青島,零下五度的溫度,穿著不帶棉的休閑鞋就能過冬。這是讓我這個東北人最最熱愛的一點,沒有過冷的過硬的強風,在那呆了將近一星期幾乎沒有大雪的情況。

人文:說青島富有美感,第一要說的便是它的人文。只有深厚的人文積淀才會讓這座城市更穩固的生長。在時間的洪流中,曾寓居于此的文人墨客可謂之多,沈從文、巴金、聞一多、老舍……無不對青島贊譽有加,除了性情相投之外,這無疑是一座適合旅居的城市。

人才吸引力:近日,智聯招聘聯合澤平宏觀推出《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報告,公布了中國人才吸引力100強城市榜單,青島在該榜單上位列全國第13名,與去年位次持平,在山東省內排名保持首位。

青島人才吸引力指數45.7,僅比排名第12位的無錫低0.1,比排名第14的佛山、第15的濟南高0.1,競爭激烈可見一斑。

從這個指數可以清晰的判斷,人才來到青島的意愿更強烈了,而且依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經濟:作為普通百姓,最關心的是什么,是就業。那么和城市最相關的就是經濟。

在青島制造業版圖中,智能家電產業集群迅速崛起,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青島家電產業正向著“2035年產業鏈產值規模突破5000億元,帶動集群生態規模突破萬億元”的目標邁進。

與智能家電產業集群一起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的還有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青島是中國高速動車的“始發地”,見證了中國軌道交通產業的飛速提升。根據有關規劃,到2035年,爭取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產值規模達到2500億元,帶動軌道交通全產業集群產值突破5000億元。

此外,新能源汽車、高端化工、海洋裝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等五個被列入目錄的產業集群也是青島的傳統優勢產業,它們將代表青島制造參與全球競爭。

同時,芯恩、富士康高端封測、京東方物聯網顯示端口器件以及一汽—大眾、北京汽車制造廠、華人運通高合汽車……一批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等引領型大項目落地建設,汽車、家電、軌道交通、機械裝備等千億級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一大批制造業企業加快成長壯大。2021年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4017戶,較2017年增加448戶,為近五年來首次突破4000戶大關。

這無非為青島鑄造了夯實的制造業基礎。而對于我們這些百姓而言,城市的產業多元對于我們能找到工作更加有利。所以,在這方面我十分看好青島。

所以,青島給我的感覺就是很有活力,不張揚但是卻有自己的主張和思維,在躋身于其他強勁的城市競爭中能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彰顯了青島這座城市將來的潛力無限。

第二個看好的城市:蘇州

提起蘇州,很多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風景名勝的“水景”,或者說江南具特色的國家園林,風景優美。的旅游城市。這個城市的潛力超出你的想象。

文化內涵:蘇州是水城。蘇州人是“水鄉之子”。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小橋水巷多。

同時蘇州有著非常眾多的旅游景點景區,作為南方小城,在建筑方面也是非常別具一格,比如蘇州園林。這也是吸引眾多游客來到蘇州旅游的一個重要的地方了,它的歷史文化價值都非常的高,正是這樣的地位,蘇州園林已經越來越得到世界的認可。

關于蘇州這個地方,吃是避免不了的,并且蘇州小吃都很精致,比如說蘇幫菜的“松鼠魚”,這是蘇州的一道地方菜,來蘇州游玩的游客一定要品嘗一下。在蘇州游客們不僅僅可以享受美麗的風景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還可以享受精致的蘇州菜,蘇州也算是一個美食和文化共存的城市了。

交通:交通便利也成為蘇州發展經濟的優勢。蘇州交通設施比較完善,往返蘇州和上海交通工具眾多,人們可以在上海上班,在蘇州居住,這也帶動了蘇州的發展。

人才吸引力:蘇州有普通高等學校26所;在校學生175.84萬人,其中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27.51萬人。

蘇州內部高等學府數量眾多,首當其沖的就是蘇州大學。更何況蘇州內部蘊藏著許多發展商機和發展機會,許多蘇州大學生畢業之后,可以獲得上升空間和工作機會,進而確保蘇州擁有大量的優質人才。

除此之外,蘇州出現了不同規模的企業和工廠,這讓年輕人在蘇州找工作的成功概率大大增加。

經濟:蘇州其實是全球第一的工業城市,也是著名的“芯片之都”。

提起芯片,我們可能會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再往后也是廣東,相信在很多非蘇州人的心里,某個連機場都沒有城市怎么可能有這樣的事情呢?

蘇州卻擁有和艦芯片制造等極有大公司實力的城市,這家公司主要是為科技產品提供芯片。同時它還有新加坡等地有一個工業園區,比較與大城市也有很多優勢,給了發展的機會。

說完芯片,再說說的工業實力,在這方面,蘇州擁有世界第一的水平。

它的工業總產了中國一流的大城市,甚至加入了華為、騰訊等大廠,許多有眼光的企業家都超過看中蘇州的發展潛力,在這里爭搶投資建廠。

相比蘇州看起來的眾多城市,但蘇州卻擁有不可多得的優勢,蘇州的納米技術是世界上擁有一流一流華的城市,塵埃莫及等。

有溫度的城市

外地人也紛紛表示:“蘇州的隔離餐非常豐富,簡直跟過年吃的有什么區別,怕因為隔離發了。”

可見,這座城市包容性很強。

這次新一線城市的推新,雖然青島和蘇州的名次都有所下滑,但我覺得這和疫情分不開的,但是這絕對不影響我對這兩座城市發展的態度。

所以,我希望青島和蘇州能夠發展的更加輝煌,未來可期。

全國百強縣比地級市強嗎

中國地域廣闊,資源稟賦不一,區域經濟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存在。

經濟總量最高的上海、北京GDP雙雙破4萬億,富可敵國;而最低的青海玉樹、湖北神農架等地級市(州)不足百億,不及東部一個經濟強鎮。

如果以萬億為基準,內地共有24座萬億俱樂部成員;如果以100強為界定范圍,那么百強城市的門檻,從去年的2802億元攀升到3083億元。

那么,哪些省份百強城市最多?

從省份來看:

江蘇(13個)、山東(11個)、廣東(10個)、浙江(8個)、河南(7個)、河北(6個)、福建(5個)、湖南(5個)、江西(4個)、湖北安徽四川內蒙古(3個)。

與去年相比,河南百強城市減少2席(信陽、駐馬店),安徽減少1席(阜陽)。

與此同時,內蒙古增加2席(呼和浩特、鄂爾多斯),江西增加1席(宜春)。

其中,經濟位次上升最快的4個城市分別是:

寧德上升12名,榆林、鄂爾多斯上升11名,包頭上升10名。

寧德得益于中國最大鋰電池企業寧德時代的助力,而榆林、鄂爾多斯、包頭皆是全球大宗商品漲價帶來的利好。

從各省基本面來看,江蘇仍舊是最大贏家,13個地市全部躋身其中,這是全國唯一一個所有地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GDP總量最低的宿遷位居全國第75位。

相比而言,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僅有10個城市躋身百強。

珠三角9市中,肇慶未能進入百強;而偌大的粵東西北,則只有湛江、茂名兩市入圍,而作為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汕頭仍舊止步于百強之外。

作為經濟大省,山東、浙江表現也相對突出。

山東11城躋身百強,僅有泰安、濱州、聊城、日照、棗莊5市未入其列;浙江8城入圍,僅衢州、麗水、舟山未入其列。

值得一提的是,被萬億GDP城市群包圍的江西,則有4城入圍,南昌、贛州、九江、宜春,總量超過同處中部的湖北、安徽等省份,。

在內地31個省份中,仍有海南、寧夏、青海、西藏4省份無一城市躋身百強榜。

而甘肅、吉林、黑龍江、山西、新疆仍舊只要省會/首府上榜,普通地級市仍未實現零的突破。

02

百強區

城區經濟,是城市、都市圈經濟的核心支柱。

近日,《2022年中國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白皮書暨2021年賽迪百強區》發布,對除直轄市市轄區和港澳臺地區外的其他地市市轄區進行評估,形成百強區榜單。

根據榜單,2021年十強區分別為:

深圳南山區、廣州天河區、深圳福田區、青島黃島區、深圳寶安區、深圳龍崗區、廣州黃埔區、佛山順德區、蘇州吳江區和佛山南海區。

可以看到,十強區廣東獨占八席,且包攬前三,其中深圳4席、廣州2席、佛山2席。

以TOP100城區來看,江蘇、廣東位居前列,分別上榜19個、18個城區,其次為浙江、四川、湖北,分別上榜14、13、7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