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1年7月外貿數據(現在做外貿做哪些產品比較容易上手,好賺錢?我是個新手請高人指點指點拜托了各位 謝謝)

时间:2024-05-19 08:19:32 编辑: 来源:

9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對外公布,其中提出要在全國適用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監管模式,便利跨境電商進出口退換貨管理,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擴大跨境電商綜試區試點范圍;到2025年,力爭培育100家左右的優秀海外倉企業,并依托海外倉建立覆蓋全球、協同發展的新型外貿物流網絡。

3、各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31省市跨境電商行業政策匯總

      除了國家層面的政策,各省市也紛紛響應國家號召,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

——31省市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目標解讀

      我國“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深化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貿易促進平臺、國際營銷服務網絡建設,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模式,鼓勵建設海外倉,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目前,全國各省市“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有關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規劃匯總如下:

      

2022年國內外貿出口數據是否真實

疫情以來,中國出口表現出巨大的韌性,屢次超出市場預期,是支撐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力量。進入2022年,海外需求開始回落,但我國出口份額保持高位,出口產品、地區有何特點?展望四季度,在總量承壓的情況下,我國出口會呈現哪些結構性變化?

2022年1-7月,我國出口依舊保持韌性。8月份出口增速7.1%(以美元計),較前兩月明顯回落。總結今年以來我國出口呈現出的一些結構性特點,將有利于對后續出口走勢進行研判。

特點一:受發達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影響,我國面臨的外部需求已經回落

2022年,為應對嚴峻的通脹壓力,海外各經濟體紛紛加息,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外需明顯回落。多家國際機構連續示警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2021年10月以來IMF已經4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WTO下調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1個百分點,WTO最新的報告顯示,7月全球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數已經低于近期的商品貿易趨勢線,二季度全球貿易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并將2023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預期下調至1%。2022年8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和服務業PMI指數分別為50.3%和49.2%,分別較年內高點回落3.4和4.8個百分點,增長形勢明顯惡化。外需承壓背景下,我國出口增速明顯低于去年。

9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7%,較前值回落1.1個百分點。根據當前PMI新出口訂單與出口增速相關系數仍處于0.2以上,預計9月出口增速將在7.1%基礎上繼續回落。

特點二:我國出口份額持續上升,依舊保持競爭力

通過計算WTO最新公布的77個全球主要國家的出口數據,2022年上半年中國出口占全球(共77個,已經包含世界主要國家)份額比重基本穩定,平均值接近9.8%,高于歷年同期均值。6月出口份額上升至11.17%,達到近8年同期新高,比21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比19年同期高2.2個百分點。在歐洲制造業產業鏈大轉移背景下,預計我國份額的提升能夠有效對沖全球總需求回落的影響,對我出口形成支撐。

特點三: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依舊保持韌性,汽車出口拉動效應明顯

從占比看,今年以來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占比持續上升,從21年底的19.8%上升至今年8月的22%,盡管近兩月有所回落,但依舊保持在22%以上水平。自08年金融危機后,我國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占比就已經穩超消費品占比,直到2021年消費品占比一度追平原材料和中間品,但今年以來原材料和中間品再度反超。值得關注的是,我國資本品占比自2019年來持續下降,目前已降至60%以下。

從增速看,2021年全球疫情緩解、需求反彈帶動消費品和資本品保持高速增長,但2020年以及今年以來原材料和中間品增速持續領先于資本品和消費品,且增速差還在不斷擴大。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原材料和中間品增速持續高于出口增速(累計同比),而資本品和消費品則持續低于出口增速。這表明以部分能源、鋼鋁銅等生產資料為主的原材料和中間品對我國出口拉動效應明顯,當前俄烏沖突加劇、歐洲能源短缺情況下,預計四季度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依舊保持韌性。

盡管消費品出口在外需回落影響下有所走弱,但汽車出口,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成為拉動出口的重要力量。今年1-8月我國汽車出口191萬輛,同比增長47.5%,新能源汽車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97.4%;汽車出口金額1002億美元,同比增長24.1%,占我國出口比重達到4.2%,比去年同期高0.85個百分點。

特點四:對歐盟出口呈現不一樣的結構特征,占比持續上升,其中原材料和中間品增長最快

長期以來,美歐日都是我國重要出口目的地,三者合計占我國出口比重超35%。今年二季度以來,我國對美出口增速及占比均出現下滑,對歐盟出口增速則大幅回升,并且8月份對歐盟出口占比超過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出口目的地。從出口產品看,一是今年以來對歐盟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增速持續高于資本品、消費品,并且消費品增速持續下滑。二是我國對歐盟出口原材料和中間品占比遠超消費品,并且今年以來持續高出10%以上,8月份原材料和中間品占比為33.2%,高出消費品占比12%以上。

展望后續,我國出口更可能在總量壓力下表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一方面,外需回落會降低所有產品的需求,特別是資本品和消費品,但我國完備的供應鏈體系將對部分生產受損的經濟體形成替代,出口份額依舊是推動出口擴張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俄烏情況持續惡化,歐洲面臨的能源短缺愈發嚴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其原材料和中間品的生產領域依舊存在供需缺口,并且僅靠加息抑制需求很難讓這個供需缺口完全收斂,這將給我國原材料和中間品出口帶來結構性機會。

中國建立統一戰線是什么時候?

原標題:我黨歷史上的五次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至今,共經歷了五次統一戰線。在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形成、發展和壯大起來的統一戰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任務、內容以及特點。

國民革命聯合戰線

1922年7月,黨的二大作出了《關于“民主的聯合戰線”的議決案》,初步提出統一戰線的方針。1923年6月召開了黨的三大,決定在保持中國共產黨獨立性的條件下,允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中國共產黨與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的合作。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等同志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毛澤東還代理了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國民革命的聯合戰線。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有共產黨員出席并參與領導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宣告接受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張,堅持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即新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的政治主張同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政治綱領的若干基本原則是一致的,因而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這也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

國民黨一大還確認了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實現兩黨合作的原則,并選舉產生了有共產黨人參加的黨中央領導機構。從而使國民黨大體上是由代表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政黨,改組成為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政治聯盟。改組以后的國民黨本身就成了革命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革命聯合統一戰線的形成,大大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步伐,從而使1926年開始的北伐戰爭得以順利進行。

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1927年,由于國民黨右派集團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工農革命群眾,使中國革命暫時處于低潮;也由于民族資產階級暫時附和了反革命分子,因而使得革命統一戰線的營壘中原有的四個階級,只剩下了工人、農民和城市小資產階級。他們以反對封建壓迫和國民黨新軍閥的統治為目標,建立了工農民主統一戰線。

1931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蘇維埃中華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成立了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下有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參加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革命政權組織。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真正認識到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并將關于農民問題的一系列正確觀點,運用于土地革命的偉大實踐中,使中國革命統一戰線從此開始建立在牢固的工農聯盟的基礎上。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為主要矛盾。隨之中國國內的階級關系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通過的決議和毛澤東在會后所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同時,中共中央也將抗日反蔣的方針轉變為“逼蔣抗日”的方針。

1936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國民黨的東北軍、十七路軍,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基礎上率先形成了西北地區的統一戰線,并最終導致了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從而實現了由內戰到和平、由工農民主統一戰線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轉變。

1937年七七事變后,抗日戰爭全面爆發。9月22日,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的《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和蔣介石發表的關于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為標志,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了。隨著抗日戰爭的進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斷發展壯大,為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1945年8月,抗戰勝利以后,全國人民熱切希望能以和平、民主和團結的方式建設國家,繼續堅持兩黨合作,團結其他民主黨派和一切愛國力量,為建設新中國而共同奮斗。但是事與愿違,歷史的發展不是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國民黨統治集團違背全國人民的意愿,堅持獨裁的反動立場,在美帝國主義的支持下,悍然發動了反革命內戰。

為了推翻蔣介石的反動政權,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起了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開明紳士、其他愛國分子、少數民族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建立,在推翻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斗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也成為我黨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其后,中國共產黨繼續走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道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就是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新的組織形式。雖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我國統一戰線的內容、性質和任務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但是統一戰線仍然是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一大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它為調動社會各階層的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正式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標志著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