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22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2022年內蒙古外貿規模位居全國多少位)

时间:2024-05-05 04:34:29 编辑: 来源:

廣州2021年GDP達到2.82萬億,同比增長8.1%,完成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6%以上的增長目標。

在全國城市GDP十強榜單中,位于第四名的廣州與第五名的重慶差距從2020年的16.3億元拉開至2021年的337.95億元。廣州繼續坐穩GDP“第四城”的寶座。

過去五年,廣州產業升級步伐不斷加快,形成6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6個增加值超千億元的服務行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突破30%。

2022年,廣州預期GDP增長在5.5%左右。按照這個目標,2022年廣州GDP將沖刺3萬億。

在今年廣州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制造業占據了妥妥的C位,首次出現了“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表述。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制造業立市”成為今后五年廣州的目標任務以及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第四個萬億城市,東莞晉級

除了深圳和廣州,佛山和東莞也是廣東省傳統的制造業大市。

2022年初發布的“2021廣東省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中,來自深圳、廣州、東莞、佛山的500強制造業企業數量高達329家,占比接近7成。

佛山在2019年晉級萬億之后,2021年繼續穩守,全年GDP達到12156.54億元,同比增速達到8.30%。

2022年,佛山的目標是GDP增長6%左右,計劃到“十四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達1.5萬億元。

今年的佛山市政府工作報告中30次提及“制造”一詞。根據佛山的規劃,未來五年,將堅持始終把經濟發展著力點放在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上,推動佛山向制造強市跨越。

另一邊的東莞,成為繼廣州、深圳、佛山之后,廣東第四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數據顯示,2021年,東莞GDP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兩年平均增長4.6%。

更為亮眼的數據是,繼2020年負增長之后,2021年東莞進出口強勢反彈。

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東莞在2020年的進出口同比下跌3.8%。2021年,由于國外產能無法釋放,東莞深度參與國際分工的優勢大大發揮,全年進出口總額15247億元,同比增長14.6%。

未來5年,東莞將推動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7%,集聚人才383萬人,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5%。

汕尾穩居全省增速第一

四個萬億城市之后,排在第五位的惠州,2021年GDP規模尚未突破5000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惠州GDP達到4977.36億元,同比增長10.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

惠州GDP跨過2019年增長4.2%的谷底后,在2021年增長10.1%實現“V”字形反轉,進入了快速發展的上升通道。

根據惠州設定的目標,2026年力爭GDP實現8000億元,石化能源新材料和電子信息兩大產業集群競爭力走在全國第一方陣前列。

省內增速最快的城市,當屬汕尾。2021年汕尾GDP為1288.04億元,同比增長12.7%。

工業對汕尾經濟增長功不可沒。2021年,汕尾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達到241.45億元,同比增長21.5%。

汕尾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GDP增速目標在8.5%左右,并強調“未來五年將處于重要的發展窗口期、戰略機遇期和現代化建設黃金期”。

去年,粵東五市(汕頭、汕尾、揭陽、梅州、潮州)的GDP總共達到8988.9億元,比去年提高了727.41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達到7.2%。

在粵東五市中,汕頭在2021年產業轉型中,發揮省域副中心城市方面的表現尤其亮眼。

南方都市報發布《2021廣東“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指數》顯示,汕頭擁有209家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遠遠領先于其他城市,蟬聯產業轉型升級指數榜首。

廣東省內區域的協調發展仍然是長時間內政府工作的重點。

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及,將深化新一輪省內對口幫扶,引導珠三角產業向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梯度轉移,推動各功能區深化產業統籌、項目對接。

2022 年前 5 個月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 8.3%,增長的原因是什么?

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8.3%,增長的主要原因簡單來說是對中國出口的需求增加及內部供給也吃緊的雙向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出口的需求國家在面對疫情時有大范圍的躺平共存的心態,使得內部生產力不足,價格上漲,此時對價格更有優勢的國內商品需求就上升了;

當前歐美高通脹,出口產品價格上漲帶動出口金額提升,這使得我們國內對進口業務需求的下降;海外通脹是推動5月進口規模上漲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近期穩外貿政策持續加碼取得效果。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面對目前的良好出口市場,它是海外通脹給國內出口增速帶來較大機會,受此影響預計未來幾個月國內出口還將保持增長,進而期望國內的出口商們可以考慮適度增加商品價格,少些內卷,讓大家都多些利潤,以備讓公司內部福利更加好一些,現在的情況是業務再增加,可各個商家都在說利潤低,很難生存,有怎么給員工漲工資的問題;另外,也要認識到出口高基數、海外復工、國際形勢等抑制國內外貿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對于未來出口增長不宜過于樂觀,保持良性經營才是首選;還有,5月進口增長主要為價格因素導致,未來在關注海外通脹變動的同時,也要關注國內生產和需求的恢復情況。

面對這個問題,看很多都再說失業率上升這個事情,崗位的需求其實是足夠,可情況就是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待業者說沒有工作可上。這或許就是因為企業利潤低,給出的工資低,待遇差,沒人愿意去。人民沒錢,哪來的內需?因此,要想走出內卷,是我們未來必須要做好的事情,外貿商品需要漲價,勞動者需要漲工資。

2022中國城市gdp一覽表

圖片說明: 一季度中國GDP增長好于預期。圖為18日,大批出口轎車在山東煙臺港等待裝船。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中國經濟“成績單”,一季度GDP同比增長4.8%。盡管這一數字比2021年四季度環比增長1.3%,也比市場此前預期的要好,但部分主要指標增速放緩,特別是3月份的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輿論普遍認為,這主要是由于3月份以來世界局勢復雜演變,特別是國內疫情影響持續,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不過,一些西方媒體由此看衰中國經濟,聲稱“中國經濟正處于危險時刻”,甚至幸災樂禍地稱這是“為‘動態清零’付出的代價”。但18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多名中國學者都表示,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大、韌性足、市場空間廣的特點沒有改變,只要協調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完全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國進出口總額在去年高速增長21.5%的基礎上一季度增長10.7%,特別是出口增長13.4%,說明了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更讓其他國家羨慕的是,中國一季度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僅增長1.1%。美國彭博社日前稱,在應對通貨膨脹問題上,“中國可以給西方上一課”。

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挑戰

法新社稱,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8%。這一數字超出了此前西方媒體和經濟專家的預測,彭博社此前估計中國第一季度GDP增長率僅為4.3%,路透社的估計是4.4%。

俄羅斯“金融市場”網站稱,中國保持經濟增長勢頭并不容易,這一數字是在中國部分經濟中心城市因為疫情而封閉的情況下取得的。隨著俄烏沖突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持續,加之疫情的不確定性,中國要實現年5.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還需繼續努力。國家統計局發言人付凌暉1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一季度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他指出,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動蕩不安,全球疫情擴散蔓延,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國內疫情散發多發,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報道稱,由于防控措施得力,中國是最早擺脫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但隨著今年奧密克戎在多地暴發,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沖擊。

當被問及上海等地疫情是否會影響今年經濟增速目標的實現時,付凌暉表示,我國產業體系全,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廣,改革開放紅利多,經濟治理能力強,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得益于1月和2月令人驚訝的良好經濟表現,這兩個月的經濟指標超過了分析家的預測。不過,中國多地3月暴發了兩年來最嚴重的疫情,多項經濟數據出現大幅下滑,比如3月的零售消費額同比下降,這是中國2020年7月以來的首次。俄烏沖突升級則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全球供應鏈受到沖擊。這些都令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增長更加艱難。

韓聯社18日的報道稱,中國經濟當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就是疫情,中國目前有45個城市由于疫情實施了全面或部分封控,今年第一季度采取全面和部分封控地區的人口和GDP分別占中國總數的25%和50%,這不可避免會影響居民的消費心理和企業的生產。

一些西方媒體對中國經濟發出看衰之聲。英國《金融時報》稱,由于多地因疫情暴發而采取封控政策,引發了供應鏈中斷的擔憂,中國經濟“正處于危險時刻”。美國彭博社則幸災樂禍地稱,經濟數據顯示中國正在“為‘動態清零’付出代價”。

“關鍵是要穩定信心”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是要穩定信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18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面臨現實困難。不過,考慮到疫情和國際環境一些超預期壓力的因素,中國經濟發展的形勢比之前預想的要好。

陳鳳英說,實際上,中國一季度的經濟數據有不少亮點。首先,第一產業同比增長6.0%,其中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這證明我們的糧食生產是喜人的。當前全球農業形勢不好,全球缺糧,我們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其次,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2%、8.1%,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140.8%、24.3%、10.2%。這證明中國經濟在轉型過程中,高端制造業和新經濟發展形勢不錯。

“今年中國GDP增速將達5.6%”,彭博社引述國際知名投行瑞士信貸的預測稱,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數據是工業生產,而不是零售銷售等需求指標。該投行認為,第一,封控對中國工業生產的影響將小于對消費的影響;第二,政府和企業投資將強勁增長;第三,盡管房地產銷售不景氣,但住房投資仍在增長。報道認為,今年中國經濟的驅動力將是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投資。英國《金融時報》也稱,與消費支出疲軟形成對比的是,中國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報道稱,工業生產是中國從2020年疫情中復蘇的一大推動力。

“中國政府發力穩增長”

“中國政府發力穩增長”,韓國《亞細亞經濟》稱,中國政府近來頻頻舉行會議,出臺各種措施,加大刺激經濟力度。18日,中國政府舉行了保障物流暢通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