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facebook怎么授權pinterest(App Stroe的10年設計進化之路)

时间:2024-05-24 02:59:22 编辑: 来源:

險能力。因為海外倉有一個特點,發出去容易,收回來難。回來的貨算進口,很多時候回來的運費和海關關稅的成本會遠遠高過貨值本身。這個產品在這個國家是好賣,但也不一定能賣完,剩下的就變成了庫存損耗。

小易有話說:倉庫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如何確保倉庫周轉率、準確性以及流程標準化,需要一個好的ERP或者軟件來協助,將倉庫管理的入庫、核重、裝箱、出庫、盤點、轉移等等都做到記錄掃描,同時為確保揀貨、貼標簽等動作準確性的出庫核驗等。總的來說,倉庫管理要精細、準確;操作流程標準化但又要有彈性;小賣家沒有自己開發的能力,建議使用一些ERP軟件來實現這些功能,極大的節省工作量,減少出錯率,就是節約成本。

四、平臺:三方平臺+自建商城巧妙結合

對剛涉足跨境電商的商家來說,建議先選擇第三方平臺。第三方平臺有成熟的規則,這些規則是建立在平臺方長期的經驗積累基礎之上的。它首先最能保護買家們的利益,然后最大程度保持公平。

對賣家而言,第三方平臺的好處就是流量可以不花錢,壞處是你做的越大,戰略隱患越大。

不過,這些隱患對自建商城的跨境B2C來說并不存在,因為自建商城并不求流量而在于做品牌。自建商城的意義絕對不是簡單的銷售,因為在線就意味著處于在推廣和信息傳播的狀態,因此第一功能是信息傳播,其次才是成交。

現在也能看到很多商家把第三方平臺和自建B2C商城做了很巧妙的搭配:在發貨的包裹里放一張B2C商城的宣傳單,這樣也實現了自有商城的免費推廣。

五、推廣:基礎是有一個好的產品

產品推廣主要有以下5種:

社交媒體營銷、付費流量營銷、行業社區營銷、意見領袖營銷、買粉絲upon及deal誘惑營銷。

對于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平臺應該選擇某一兩類合適的方式。

六、物流:選擇合適的物流公司主要從四個方面去衡量這個物流公司是否適合自己。

首先,看公司的歷史。

其次,看公司的服務渠道是否全面。

不同的貨物需要選擇不同的物流方式,例如考慮重量限制。在一個物流公司發貨越多,能夠享受的服務也越多。

再者,看價格。

物流費用會侵蝕賣家的利潤,所以價格是賣家最為關心的。但一味的壓低價格,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例如:操作異常,丟包,派送時效不穩定等等。只追求經濟效益,必然會損害客戶體驗。絕大多數賣家只有在這方面吃過虧才會有所領悟。

最后,看公司的整體實力。

例如網點分布是否夠廣,是否有一套無縫對接上下游的系統等。

小易有話說:推薦出口易公司,跨境物流專家,以全球倉儲為核心,整合全球物流網絡系統,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海外倉儲、國際專線、國際小包、國際快遞、FBA頭程等物流服務;出口易有8個海外倉庫,覆蓋歐美主流跨境電商市場。出口易擁有11年跨境物流經驗,竭誠為跨境電商賣家提供精細化的物流服務。

七、收款:把好最后一關

資金的安全是首位,如果資金安全沒有保證,通道再好用,收的錢越多風險越大,就像PP一樣,很好用,但是有資金清零的風險,資金安全沒保證。其次,通道的穩定性,通道三天兩頭出問題,這會非常影響收款,特別是高峰的時候,耽擱一小時都會損失很多訂單。第三,通道的成功率,因為成功率直接關系到訂單的實際轉化率,成功率越高,實際轉化率就越高。其它的如開戶費,年費都是次要的,相反往往越是那些條件越誘人的通道,可能風險越大。

不要局限在一個收款通道上,對于賣家來說,資金回轉安全是很重要的,客戶的網購體驗更是重要的。目前跨境人民幣收款是許多外貿電商的選擇,因為支付頁面快捷,也符合國外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用戶提升了價值體驗,對于穩定外貿市場份額是有利的。

App Stroe的10年設計進化之路

回顧App Store里最經典的10款應用的設計演變,帶你橫向的看待設計趨勢變化之路。網絡上每年都會有大量設計趨勢分析,但是很多時候只能看到一些表層,難以深入。趨勢,幾乎每一年都在變,如何透過現象看本質?我覺得方法之一是可以嘗試把時間線拉長,從一個更高的維度來看待趨勢演變,通過對自身產品的定位以及品牌來分析是否需要跟隨趨勢去設計。

蘋果公司的設計一直是設計領域的風向標,本文通過回顧App Store里最經典的10款應用的設計演變,帶你橫向的看待設計趨勢變化之路。

一篇簡短的博客帖子()在Apple官網上發布后,標志著近段歷史上最重要的設計機會之一來臨了。史蒂夫喬布斯在這篇博文中寫道,“我想說的是:我們希望在iPhone上有原生的第三方應用,并計劃在二月份讓開發人員拿到SDK”。短短不到一年,在一個安靜的周四上午,App Store 向iPhone用戶開放了超過500個應用。

幾乎沒有什么現代創新比iPhone應用更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和與周圍世界的互動方式。在發布會上發布的首批500個應用的開發者們有了一個特殊的機會,可以塑造自那以后創建的數百萬個應用的設計方向和交互方法。

為了慶祝App Store成立10周年,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下10個App Store應用的視覺演變。

一、應用

就本文而言,我所聚焦的點是在于應用的顯著視覺變化上,這些應用在第一天就可以下載,直到今天仍在保持更新。雖然其中許多應用也有iPad版本,但本文主要講的是iPhone版本上的一些變化。

iTunes Remote

Apple通過在App Store上發布一些自己的軟件,為其他開發人員樹立了標桿。最初開發的兩個應用是Texas Hold’em和Remote,這是一個簡單的應用,用于通過Wi-Fi控制Mac或Apple TV的iTunes庫的播放。2011年,Texas Hold’em應用下架了,但是Remote仍然在保持更新。

從一開始,Remote的設計就很受iPhone 版iPod應用(現在叫做Music)的外觀和感覺的影響。事實上,和現在的播放圖標在外觀上本質上是相同的。2.0版帶來了由Louie Mantia 重新設計的圖標。這兩個應用開始在iOS 6上出現了分歧,當時音樂應用完全重新設計并設置了一個音量滑塊,可以動態響應你在iPhone上的移動操作。Remote保持了更保守的外觀,圖標也再次更新以匹配Mac上iTunes 11的風格。

Remote的第一次重大改版是在iOS 7上完成的。與音樂應用的純白色主題形成對比的是Remote的深色模糊背景,并以專輯作品的顏色來配色。2016年,Apple發布了針對第4代Apple TV 的Apple TV Remote 應用,這是一個合乎邏輯的迭代,似乎取代了Remote。不久之后,Remote被重命名為iTunes Remote。雖然這款應用仍然能下載,但此后很長時間,它幾乎都沒有更新。直到今年6月,才做了一次全新設計并對iPhone X做了適配。

iTunes Remote的這次更新重新回歸到更具保守的視覺外觀,讓人聯想到iOS 11音樂應用,但放棄了大標題和卡片的設計,轉而支持傳統導航。iTunes Remote使用藍色來匹配更新的圖標,而不是再是原來的深色色系。

Facebook

與iTunes Remote的溫和變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Facebook應用在過去十年中不斷進行重新設計,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如果想要完全展現Facebook的視覺更新歷史可能會寫滿一整本書,所以我在這里選取了8個最重要的更新。

Facebook在iPhone上的更新實際上在App Store存在之前就已經開始了。這款應用最初是作為iPhone 2007年10月推出的首批網絡應用之一。除了標志性的藍色導航條外,App Store中的1.0版本現在幾乎認不出Facebook了。即使是圖標也缺少白色標志性簽名“f”。應用的消息流本質上是一個帶有五個標簽欄并裝飾好的表格視圖:主頁,個人資料,朋友,聊天和收件箱。2.0版本也是基于同樣的概念,只是在主標題欄下新增了兩層導航。

Facebook在2009年7月的3.0版本中,第一次引入了一個3×3網格圖標來幫助解決應用程序不斷膨脹的導航。早期的截圖顯示了這種圖標,但是這個設計從來沒有在公開版本中發布過。

2011年10月,Facebook 4.0率先采用了導航“漢堡菜單”。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款應用的普及加速了各種應用和網站在設計元素上的創新。在第4.0版之后,Facebook的設計時間表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Facebook的外觀開始迭代得更快,并且經常是逐步推出,而不是一次性在主版本中全面鋪開。

2013年4月,Facebook在iOS應用中嘗試了“Chat Heads(浮動聊天頭像)”,頭像可以單獨提出并能移動,在點擊時能直接打開聊天窗口(譯者注:youtube上有一段視頻是介紹這個功能的,感興趣的可以看看(買粉絲s://9to5mac.買粉絲/2013/04/16/facebook-for-ios-to-gain-chatheads-ipad-app-redesign-today-brichter-working-on-home/)。iOS 7的新風格要求重新設計導航欄。標簽欄圖標在更新之間仍有規律地重新定位和設計。

Facebook的一些設計挑戰來自其運營規模。 與許多小應用不同,Facebook必須在大量平臺上為其客戶提供一致的體驗,而不僅僅是在ios上。 2017年8月的更新,是在嘗試統一iOS,Android和Web上的信息流設計,其評論風格看起來更像是Messenger對話。

Things

Things 一開始是作為一個mac端的任務管理工具開發的,但是最后的1.0版本卻是在ios上發布的。開發這款應用的作者Culture Code在發布會上指出,最初的版本在一個月時間內完成——是在一個聽起來似乎完不成的時間內完成的。

1.0版本與Mac版本兩個關鍵問題是沒有辦法同步并且不能使用標簽。盡管開始有壓力,但這款應用的基本架構一直延續到今天。一款優秀的Flickr相冊記錄了應用的早期設計階段。第一次主要的更新是在2012年8月2.0版本的發布,有了一個全新的外觀和一些個性的圖標設計。

2014年9月,Things 2.5版本再次更新了UI,使其外觀更加扁平,配色更淺。最初計劃對Things 3版本進行重新設計,但開發花費的時間比預期的要長。2017年5月發布的Things 3是這款應用迄今為止最重大的一次改版。幾乎每個圖標和UI元素都被重新設計,同時保留底層布局。在更新的發布視頻中,Cultured Code特別強調了如何使用動畫為應用提供全新的感覺。在2017年,重新設計的Things獲得了蘋果設計大獎。

OmniFocus

即使在它的初期,App Store也已經有非常多的任務管理應用。 來自The Omni Group公司的Things和OmniFocus兩款應用從App Store上線第一天就有了。 雖然這兩款應用提供類似的功能,但在過去的十年中,它們都有各自獨特的設計方向。

OmniFocus 的iPhone版本最初采用簡單的表格視圖和自定義圖標導航,獲得了2008年的蘋果設計大獎。2010年6月,為了支持iPhone4 的視網膜屏幕,Omni集團重新設計了界面和應用圖標。這款應用最大的變化之一是在2011年6月增加了預測模式。導航條下方光滑的日期選擇器成為了一個定義用戶界面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