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facebook和中國哪款社交軟件相似(現在的互聯網與云計算中心的區別)

时间:2024-06-01 19:05:27 编辑: 来源:

一小部分功能對網絡安全又存在極大的隱患。所以,網易POPO不太可能在商務領域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除非能有一家合作伙伴像3721之于雅虎通一般的推廣。

娛樂指數:★★★★☆

商用指數:★☆☆☆☆

成功指數:★★☆☆☆

NO.6搜狐“搜Q”

搜Q的存在,應該是一個尷尬。同屬門戶即時通訊一系,但其研發時機落后了網易POPO,市場跟進力度又不敵新浪UC。當網易因其較早進入拼下一定的市場份額,新浪以其并購之便坐擁龐大用戶之時,“搜Q”的出現并沒砸出多大的響動。這與“搜狐”表現出的服務比重極大、且極具特色的娛樂服務門戶的身份極不適應。

不過應該值得欣慰的是:另一家同以“娛樂”見長的門戶網“TOM科技”,至今仍在即時通訊合作伙伴的選擇上搖擺不定。這樣看來,“搜狐”憑借其成熟的娛樂服務功底,強勁的商業運作能力,也未嘗不能在門戶即時通訊的市場爭霸中搶得一席之地。

但是,“搜Q”這一娛樂性極重的IM產品,比上述兩個性屬行業門戶的UC和POPO更不具商用優勢,基本可以排除它在商用領域的發展。

娛樂指數:★★★★☆

商用指數:☆☆☆☆☆

成功指數:★★☆☆☆

NO.7阿里巴巴“貿易通”

“貿易通”,由全球最佳B2B網站“阿里巴巴”于2003年11月推出,是專為商人度身定做的免費商務即時通訊軟件。從界面風格到服務內容都體現了商務用戶對即時通訊軟件的需求。商務用戶使用該軟件不僅可以實現實時的在線交流,同時還可由它發布即時商業供求信息以及隨時查看最新商業資訊等功能。

這樣看來,“貿易通”本身是一款極為不錯的商用IM軟件。但是,它出身卻是專業而又強勢的B2B網站“阿里巴巴”,這種以會員人氣為核心競爭力的B2B網站,生存之本就是會員因其服務提供而產生的“粘性依附力”。所以,當阿里巴巴為了能在同行的競爭中獲取更高的競爭優勢時,本身龐大的商圈加上便捷實時的溝通工具,較高的成交機會對會員來說絕對是一種極大的誘惑。當然的,會員也就不會離開“阿里巴巴”而另投其它B2B網站。

有了這樣的研發背景,“貿易通”的應用層面就會產生很大的局限。“阿里巴巴”不愿也不會向其它競爭對手提供此種技術,而其它B2B網站也不希望自己的會員用上“阿里巴巴貿易通”,一旦有會員使用也就意味著會員有流失的可能。最后的結果是:“貿易通”沒有在商務領域得到廣泛的發展,而商務領域也由于N多B2B網站的推動產生了無數諸如“買賣通”“資訊通”“消息通”甚至“小靈通”的這“通”那“通”。

還有一點局限之處在于:“貿易通”只提供會員與會員的交流,對于隨機訪客與會員的交流并未解決。

娛樂指數:☆☆☆☆☆

商用指數:★★★★☆

成功指數:★★☆☆☆

NO.8 電子名片TraCQ

這一2004年以來見報率極高的IM軟件,從2003年問世之初即嚴格定位于商用即時通訊領域。在商用領域,他開創造了多項即時通訊新模式。

首先,實名制注冊、組織行為管理,這一創新要求企業在電子名片(TraCQ)的注冊中必須遵循實名原則并通過企業管理員統一管理。新原則的實施,可使企業免去使用傳統娛樂IM軟件公私不分的不可控性。統一有序的組織管理加上具體到位的實名帳號,會使企業的溝通及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改善。

其次,TraCQ電子名片獨創網頁會話技術,一改傳統IM軟件必須通過PC桌面登錄客戶端并添加聯系人方可交流的局限。企業只需將電子名片(TraCQ)嵌入自己的網頁,即可為訪問企業網站的訪客提供便捷的交流途徑。訪客無須下載安裝任何客戶端軟件,只要點擊企業網站上的工作人員名片就可直接進行全面的文本、短信及視、音頻在線洽談。這一交流模式的創新,從根本上突破了阿里巴巴“貿易通”只提供會員與會員間交流的弊端,使得會員與會員、客人與會員的交流都變得更加直接有效,最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成交機會。

而且,電子名片(TraCQ)以“網站的導購員”為口號推出一系列應用于此的增值服務,譬如電子名片的“訪客接待”功能可讓企業網站像超市導購一般主動上前與“顧客”打個招呼,從而建立溝通,了解顧客購買意向的同時為顧客購物提供信息幫助。而另一“流量分析”功能扮演的角色則是在企業網店一天的營業后統計光臨網店的顧客人數,分別來自哪里,通過什么途徑即由哪個關鍵詞及搜索引擎而來,為企業開展網絡推廣提供系統科學的數據。

可以說,由于TraCQ電子名片的出現,使即時通訊軟件與互聯網的基礎——網站的結合變得更加密切。使得點對點的溝通通過IE即可方便的實現。這可能進一步推動“靜態網站”向“交互網站”的升級,開創即時商務的新時代。

但是,娛樂性的太少涉及可能使電子名片(TraCQ)不能在市場中獲得即時通訊主流用戶即個人會員的青睞。這可能影響其在市場的快速普及。

娛樂指數:☆☆☆☆☆

商用指數:★★★★★

成功指數:★★☆☆☆

NO.9 IMU

IMU開發的初衷本來非常不錯,實現即時通訊軟件的“互聯互通”也的確讓他吸引了很多的關注,為他贏得了較快的風險投資。但其隨后的市場操作及發展走向都與當初的定位有著一定的偏差,并沒借資本的進入鬧出應有的的動靜。

說是互聯互通,表現出的執著勁頭又沒有后起之秀MYIM來的堅決,定位娛樂卻又時不時的涉足商務。因此,到目前為止,IMU仍沒有一個明確意義上的固定客戶群體。搖擺不定的選擇,方向模糊的操作,極容易在競爭激烈的即時通訊市場中迷失自己得以成名的看家本領。

畢竟,將自己的長處做精做細才是立足壯大的根本。

娛樂指數:★★☆☆☆

商用指數:★☆☆☆☆

成功指數:★☆☆☆☆

NO.10 Skype

Skype的入選完全是一個意外,本來這個位置要留給江河日下的老牌IM軟件ICQ,但“TOM科技”終于以堅定的決心向業界聲明,他們將與歐洲新貴Skype攜手進入國內即時通訊市場。這一聲明的發布,徹底終結了ICQ借TOM重整河山的想法。也從一定意義上宣告了國內四大門戶在即時通訊市場的布局完成。

此款軟件使用的具體體驗尚不清楚,但以其擠掉ICQ得寵于TOM 的能力看來,Skype一定有其獨到之處。以TOM在娛樂服務方面的優勢和成就力推,應該會在中國市場有所突破。

但是,其近兩日極力強調的,以語音為主的通訊能否在中國現有的網絡環境中取得成功還有待考察。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款純語音聊天的軟件在中國這種多種上網方式并存的網絡環境下做到100%的暢通。

而且,以語音聊天的單一優勢拼打功能多元、服務成熟的即時通訊市場尚顯得單薄。

娛樂指數:不明

商用指數:不明

成功指數:★☆☆☆☆

現在的互聯網與云計算中心的區別

云計算、社交網絡和移動互聯網

什么是云計算

首先是云計算。時至今日,我的身邊還常有朋友問起,這個喊得震天響的云計算,到底是什么東西?開始時我也會解釋一大堆話,后來發現,簡單記得住最管用。于是概括為一句:云計算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就是云計算。而云計算的用處,或者說目的,是要將個人電腦(臺式機也好筆記本也好)放到互聯網中。

什么叫個人電腦放到互聯網中?舉例來說,你能直接在網絡上看電視劇,并且可以在任何能上網的地方接著看同一部電視劇。而在幾年前,你可能得先把電視劇一集集下載到你的個人電腦里,還得先安裝好暴風影音這樣的播放軟件。換句話說,原本屬于個人電腦的功能,現在被互聯網替代了。

云計算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取代個人電腦的全部功能,這就叫把個人電腦放到網絡里。云計算將最終讓你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與電腦相關的事,還不用隨身帶著筆記本或者U盤,因為你需要的所有數據、軟件都在云中,在你的網絡賬戶里。

對IT圈外的朋友來說,“把個人電腦放到網絡里”這句話聽起來可能還不夠刺激。充其量,它不過能讓我們的信息生活更方便而已。但如果我告訴你這一變化將造成曾經只手遮天的微軟帝國的消失,那么你可能精神為之一振。有那么厲害嗎?不過細想想也不奇怪,如果個人電腦都消失了,那么Windows還有什么用呢?

回顧一下我們如今的電腦操作,那種軟件使用的最為頻繁?沒錯,是瀏覽器。當云計算的終極目的成真,我們將只需要在本地電腦中留下一個瀏覽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的其它復雜功能。到那時,我們甚至希望開機就直接看到一個運行之中的瀏覽器,而不再需要Windows本身(這正是Google的chrome os項目的目標)。

對于IT從業人士來說,個人電腦向互聯網的遷移意味著無窮無盡的機會和可能。以往我們熟悉的各種桌面軟件,大到Office,小到記事本,在云時代都需要改寫為互聯網中的網頁。僅這一條就意味著數以億計的潛在財富價值。更不用說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過程所伴隨的另一個實質性變化——社交。

社交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個人電腦向互聯網的遷移正好將為社交舞臺提供遠遠超過今天的空前龐大的用戶群體基礎。我們知道,即使是在Windows和互聯網共存的今天,社交網絡服務都已經產生了如Facebook般市值估價超過千億的超級大公司。換句話說,云計算孕育的不僅是再造一個微軟帝國的潛力,更意味著一個史無前例的巨大影響力的信息時代的真正來臨。

云計算分析與預測

對于業內人士來說,即使所有人都知道云計算的好處,也不見得有多少人能真真切切地將它落到實處。表面轟轟烈烈的云計算產業建設,到如今看來也不過是為多搞一些機房拉資金的噱頭。落到實處的云計算就只是鋪寬帶、上機器?前車之鑒是,電信運營商們投入大筆資金砸向3G,等到管道鋪好才最終發現自己更像是在為互聯網公司們做嫁裳。

硬件投資是必須的也是賺錢的,但它只是行業生態系統中最低端的部分。這種技術門檻極低的基礎建設就不要再拉上云計算的幌子了。

云計算的真正精彩在于軟件行業。雖然以“互聯網即云計算”的角度來講,所有互聯網公司都與云計算相關,但卻并非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在真實地參與云計算的發展進程。不是不想參與,是不知如何參與。

應該怎樣將云計算落到實處?緊緊把握“個人電腦向互聯網遷移”這一本質正是關鍵。遵循這一思路,網絡操作系統,或者說online windows,也許正是云計算領域的頭等發展大事。如果做不了OS,那么退而求其次,發展云時代的應用軟件,或者說互聯網服務,也是正解。

也有一些聰明的公司看懂了云的未來。就國內而言,騰訊在這方面的動作可謂領先一步。打開web2.qq.買粉絲,呈現在眼前的與其說是網頁,不如說是在線的windows桌面。這種數據、軟件、操作皆在云中的網絡桌面,正是網絡操作系統的雛形。隨著越來越豐富的第三方應用被加入其中,企鵝帝國的野心也昭然若揭。

辛運的是,云計算并非復制一個online windows那么簡單。這才使云計算不至于被大公司們壟斷,從而給我們留下了參與的機會。問題在于,即使騰訊們把頁面做得再像Windows,互聯網的生態也不會遭到個人電腦時代的壟斷之災。門戶主頁、電子郵箱還是可以照常打開,絲毫不受所謂網絡操作系統的約束。要知道,在個人電腦時代,任何軟件沒有Windows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