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島永熙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什么是五銖錢,怎么分別真假?)

时间:2024-05-20 05:02:10 编辑: 来源:

貴州永熙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是國企嗎

是國企。

貴州永熙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貴州省貴陽市,是一家以從事批發業為主的國企企業。

貴州永熙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貴州省貴陽市,是一家以從事批發業為主的企業。企業注冊資本9000萬人民幣,實繳資本4000萬人民幣。

人物周刊的期刊刊務

社長總編輯:木楠

常務副社長:金偉

副社長:郭作允 賈永軍

執行主編:歐陽夢霞

首席記者:王東華

國際部主任:李林

駐美國記者:潘亞中

駐日本記者:木村美子

駐韓國記者:樸永熙

攝影:魯岐

美編:高昕

編審:李斌

藝術總監:薛佳

行政發行總監:賈永軍

公關總監:任昊然

本刊排行榜及網上調查合作媒體: 搜狐

網絡總代理:龍源期刊網

期刊發行總代理:中郵弘發(北京)貿易有限公司

數字合作媒體:讀覽天下

本刊常年法律顧問:中嘉律師事務所

廣告總代理: 北京御軒堂傳媒廣告有限公司

什么是五銖錢,怎么分別真假?

五銖錢用重量作為貨幣單位的錢幣,始于公元前118年,歷經約400年,是中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金屬貨幣。五銖錢在中國五千年貨幣發展史上具有深遠影響,奠定了中國硬通貨鑄幣圓形方孔的傳統。五銖錢外圓內方,象征著天地乾坤。

五銖錢用篆字鑄出“五銖”二字。“銖”是重量單位,一銖等于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

西漢昭帝年間(公元前86年-前74年),一切以謹慎守成為主,對外戰爭大致已結束,對內則鼓勵生產,經濟狀況比武帝末年還要好。昭帝五銖大小和武帝時三官五銖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輕,一般又比宣帝五銖略重。從書法上看,錢文“五”字變化較大,一般字形瘦長,“五”字兩邊交筆已變彎曲,兩股末端有明顯的收斂,上下橫有的較長而接于外郭;“銖”字“朱”字頭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顯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較高窄,但比郡國五銖及三官五銖略低,有穿上一橫或穿下半星記號。銅色深紅,鑄造技術比三官錢略顯粗糙。

從五銖錢出現后700多年,中國的主要貨幣都是它,即使在唐代武德四年后廢止五銖錢后,新鑄貨幣的重量仍以五銖錢為標準。有趣的是,無論是古希臘還是古羅馬,最通行的貨幣重量,也恰好是每一枚4克左右。文獻記載,最初五銖錢是由漢代各郡、國自行鑄造,后來才由中央政府同意鑄造。東漢時,給官員發放俸祿時,一半以糧食支付,一半以貨幣支付。這樣不但使人人有錢可用,而且也不是非用錢不可。漢代南京地區為揚州丹陽郡下諸縣,也會有五銖錢流通。

繼昭帝之后,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73-前49年),吏治清明,四海無事,國泰民安,物阜年豐,是西漢的黃金時期。同時國際貿易也很發達,也是西漢的最高峰。因此年年鑄錢,很快發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國庫中來。宣帝末年,庫中存錢八十多億。宣帝五銖是漢宣帝在位期間鑄行的。該錢銅質、形制、書體、鑄造均已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錢文筆畫挺拔,給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筆彎曲,上下橫畫超出交筆末端外,“銖”字的“金”頭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還有一個特征,就是該錢的外郭由外向內作坡狀傾斜。錢直徑有25和26毫米兩種,最常見的郭厚1.5厘米,穿寬1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約厚1.5-2厘米。在兩漢五銖中這種錢的面郭最寬。其形制整齊,肉面光潔,錢內外郭略高于錢肉,薄厚一致。宣帝鑄錢以工整敦厚著稱,在西漢錢中地位極高。

漢五銖鐵質母范一塊鐵質范-----成交價:487萬成交日期:2016/06/02

漢代金五銖一枚---------------成交價:343萬成交日期:2017/06/27

清白玉雕五銖錢璧-------------成交價:282萬成交日期:2017/07/27

清白玉雕五銖錢璧-------------成交價:177萬成交日期:2016/04/27

戰神蚩尤五銖錢紋鏡-----------成交價:596萬成交日期:2017/04/19

五銖錢一枚-------------------成交價:267萬成交日期:2017/04/15

漢代金五銖一枚---------------成交價:372萬成交日期:2017/04/02

漢代五銖錢、宋代崇寧通寶、清代康熙通寶、光緒元寶??青島鑒寶會上,每次都會有市民攜帶大量的古錢幣收藏品請專家“掌眼”,錢幣現今的存量和“身價”是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五株錢的鑄造對當時的經濟發展有什么影響

西漢五銖

鑒于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后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后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后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行三銖錢,重如其文。這是恢復銅鑄幣名義價值與法定重量相一致的一個措施。但是由于三銖錢與四錢重的半兩錢等價使用,于是又導致盜鑄盛行,因此到了建元五年春“廢三銖錢,行用半兩錢”。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從新鑄造三銖錢并造皮幣和白金(銀)幣,還頒布了盜鑄金錢者死罪令。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僅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規定,錢文“五銖”從此啟用。五銖錢輕重適中,合乎古代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價格水平對貨幣單位的要求,因而在漢武帝以后的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均有過鑄造,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錢。西漢時的五銖錢有郡國五銖、赤(側)仄五銖、三官五銖、宣帝五銖以及小五銖,金五銖等等。

五銖錢誕生前夕,因半兩錢瀕臨崩潰,市場一片混亂,各級政府與商民爭利,都拼命鑄錢,使得通貨過度膨脹,錢幣的購買力急速下降,物價飛漲。民眾無法生存,相繼放棄生產,流亡他鄉,靠出賣勞動力來糊口;或者是鋌而走險,加入私鑄行列,期圖賺取厚利。武帝初年,百姓因私鑄而死亡的近萬人,而私斗殞命的、畏罪自殺的都無法計算,可見問題非常嚴重。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為“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錢直徑2.5厘米左右,重約3.5-4克。“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銖”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仿佛如一箭鏃。少數錢上有一橫劃。其材料改用紫銅,因而有紫紺錢之稱。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的成分有差別,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與奉行的態度很難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有的與舊漢半兩一樣,背平無輪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一般地說,都具有偷工減料不夠五銖重的現象,而且越鑄越輕,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兩、三銖錢覆轍的現象。政府改鑄五銖錢,主要目的是樹立信譽,穩定金融,使私鑄者無利可圖,自行放棄犯法的勾當,以徹底解決私鑄問題。各郡國官吏,因舊的習慣難改,依舊上下聯手,以謀中飽私囊。漢武帝采納了公卿們的建議,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收回了各郡國的鑄幣權,由中央政府統一鑄造,統一貨幣發行,從而防止了另一次惡幣的泛濫。

漢武帝收回鑄幣權以后,由漢武帝中央政府統一鑄錢。三官五銖就是這個時候鑄造的。該錢制作精美,邊郭工整,重量準確,錢文秀麗,為錢中楷模。三官指鐘官、辨銅、均輸(技巧),統指政府鑄錢的機構。中央為推廣均輸法,新設水衙都尉一官,在長安上林苑辦公。上林苑是政府鑄錢的機構,是漢初在原秦代舊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皇家園林,規模宏大,有離宮70所,周圍面積達300余里,包括現今的西安、周至和戶縣。

上林三官五銖錢的特點如下:

一、錢文嚴謹規矩,“五銖”二字修長秀麗,風格較為一致,“五”字交筆緩曲,上下與兩橫筆交接處略向內收。“銖”字“金”頭有三角形、箭鏃形兩種,四點方形較短。“朱”字頭方折,下垂筆基本為圓折,頭和尾與“金”字旁平齊,筆畫粗細一致。

二、錢型整齊,直徑25-25.5毫米,穿直徑約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寬0.1-0.14厘米,比郡國五銖的郭略寬,且深峻平整,連接錢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內外郭,個別內郭四角微凸。

三、重量以3.5-4克者為多,少數的超過4克。

四、鑄工精細,面背比較平整,內外郭寬窄均勻,規矩整齊。

五、記號有穿上橫和下半星兩種。

六、三官五銖幣材的顏色為紅色,含銅量在70%以上,含鉛量約20%,比郡國五銖略低,但配比合理,物理性能好。

上林三官五銖錢的鑄造工藝先進,多為銅范或制作極精細的泥范所造。三官錢形制及“朱”字頭方折的特點,系由三銖錢繼承而來,進而成為此后西漢時期五銖錢基本特征。上林三官五銖是西漢五銖錢中比較容易見到的一種。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在洛陽燒溝和洛陽西郊先后發掘漢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漢代鑄幣,上林三官五銖在兩處漢墓中都有出土。

錢幣業務由三官署統一辦理,有許多好處:第一、使錢幣標準化,規律化;第二、提高鑄錢技術水準;第三、增加了生產量;第四、有效防止私鑄;第五、容易控制發行。

三官錢初期重量超過五銖,制作精美前所未有,而且鑄錢技術采用銅范法,鑄出的錢幣重量上都是一致的,絕對合乎標準,鑄出的錢邊緣都加以打磨,非常整齊,故有“赤仄錢”之稱。新錢鑄成后,政府用以收兌郡國錢,一枚兌劣錢5枚。到了元鼎四年(公元前117年),劣錢已經大部分收回,后明令禁止郡國錢永不許流通。

五銖發行三十一年后,漢武帝崩殂。在此期間,鑄成的錢數量很多,錢的范式也有變化。比如文字的大小、書法結構都有出入,至于穿上半月、穿下半星、穿上下橫、星月文、四決文等可能是爐別的標志。

西漢昭帝年間(公元前86年-前74年),一切以謹慎守成為主,對外戰爭大致已結束,對內則鼓勵生產,經濟狀況比武帝末年還要好。昭帝五銖大小和武帝時三官五銖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輕,一般又比宣帝五銖略重。從書法上看,錢文“五”字變化較大,一般字形瘦長,“五”字兩邊交筆已變彎曲,兩股末端有明顯的收斂,上下橫有的較長而接于外郭;“銖”字“朱”字頭方折,“金”字旁呈三角形,明顯低于“朱”字。面文外郭較高窄,但比郡國五銖及三官五銖略低,有穿上一橫或穿下半星記號。銅色深紅,鑄造技術比三官錢略顯粗糙。

繼昭帝之后,宣帝在位二十四年(公元前73-前49年),吏治清明,四海無事,國泰民安,物阜年豐,是西漢的黃金時期。同時國際貿易也很發達,也是西漢的最高峰。因此年年鑄錢,很快發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國庫中來。宣帝末年,庫中存錢八十多億。宣帝五銖是漢宣帝在位期間鑄行的。該錢銅質、形制、書體、鑄造均已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錢文筆畫挺拔,給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筆彎曲,上下橫畫超出交筆末端外,“銖”字的“金”頭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于“朱”字。此外還有一個特征,就是該錢的外郭由外向內作坡狀傾斜。錢直徑有2.5和2.6毫米兩種,最常見的郭厚1.5厘米,穿寬10厘米,重3.5克左右,面郭約厚1.5-2厘米。在兩漢五銖中這種錢的面郭最寬。其形制整齊,肉面光潔,錢內外郭略高于錢肉,薄厚一致。宣帝鑄錢以工整敦厚著稱,在西漢錢中地位極高。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