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rcep國際貿易案例分析(銀行參與跨境電商的模式主要包括)

时间:2024-06-01 09:28:44 编辑: 来源:

優勢】:工行電子購匯跨境貿易平臺主要有四個特點:

第一,功能性更強。平臺支持企業黃頁、采購、商品發布、在線交易、跨境支付、物流清關、金融服務等功能。,并能提供外貿場景下的各種在線服務。

第二,商機更廣闊。該平臺依托工商銀行近16000家境內網點,在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的426家機構,以及通過參股南非標準銀行集團有限公司間接覆蓋非洲20個國家的全球布局優勢,幫助外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合作伙伴,廣泛拓展商機。

第三,交易更安全。平臺線上交易采用實名注冊制認證,嚴格審核客戶信息,實時跟蹤訂單狀態,提供銀行級安全保護措施,確保用戶線上交易安全。

第四,支付更高效。該平臺借助工行全球支付清算網絡,實現跨境支付全行支付狀態實時顯示。該平臺提供全球24小時不間斷人民幣清算服務,支持20多種貨幣的跨境支付服務。

從以上分析發現,目前商業銀行主要為跨境交易提供網上跨境支付、貨幣兌換、跨境結算、貿易融資、交易擔保、收支申報等服務。

銀行參與跨境電商平臺業務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模式:

首先是支持模式。商業銀行支持第三方支付機構,如中行跨境電商,為第三方支付機構跨境電商業務場景提供反洗錢、結售匯、報關、跨境匯款、結算等金融服務。

二是合作模式。商業銀行直接與跨境電商平臺合作,如浦發銀行的“跨境電商收款”業務,與亞馬遜平臺合作;中信銀行“國內跨境電商一般貿易網上出口收匯系統”與阿里-大通公司合作。

三是自營模式。商業銀行的自營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如工商銀行的跨境貿易平臺的電子采購案。與傳統電商平臺相比,銀行自營跨境電商平臺在跨境支付結算、政策支持、信譽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就本案中工商銀行的“e購跨境貿易平臺”而言,其天然優勢是遍布全球的廣泛網絡和豐富的海外客戶資源。

隨著跨境電商交易量的不斷增加和參與人數的不斷增加,整個行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勢必會呈現多元化、綜合化的趨勢。隨著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快速發展,商業銀行迫切需要探索服務升級,加快創新轉型,迎合新的貿易格局。

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區塊鏈具有安全高效的優勢,有助于銀行服務跨境電商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銀行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保證支付環境的安全,加強交易信任,降低管理成本。一是加快區塊鏈技術升級應用部署,做好銀行自身機構改革和部門制改革。第二,銀行結合自身在貿易和金融服務方面的優勢應用區塊鏈。比如對于有結算優勢的銀行,可以加強區塊鏈在承兌和報文發送方面的應用。

由于跨境電商具有國際貿易的屬性,在開展跨境電商金融服務支持業務的同時,不僅要考慮互聯網安全風險,還要考慮國際貿易中的市場風險,包括外貿經濟環境、匯率風險等對平臺上中小企業經營的連鎖反應。目前,受疫情反彈和英國退出歐盟疫情死灰復燃的影響,行業風險正在逐步加大,違約風險發生的概率也在加大。因此,在跨境電商的金融服務支持中,商業銀行首先要進行數據分析和背景調查,將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培養能夠適應跨境電商業務發展的金融服務人才,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銀行直接招聘高校培養的復合型人才;第二,銀行對現有員工進行培訓和輪崗,提升其專業素養;第三,銀行加強與跨境電商平臺的交流互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