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RCEP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機制(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如何)

时间:2024-06-01 09:28:45 编辑: 来源:

二是 電商合伙人 ,三是既懂得線上數字技術又了解線下零售實踐的 復合型人才 。

“教育部2019年新增跨境電商子商務專業,從高校的源頭培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兩亞教育 科技 發展(云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姚偉華表示, 目前仍然缺乏“雙師型”教師,缺乏深度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標準和課程標準也不統一。

2020年10月8日,云南經濟管理學院與兩亞教育 科技 發展(云南)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

2020年10月8日,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與兩亞教育 科技 發展(云南)有限公司簽署校企合作協議 ,雙方將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重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打造“新商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高地。

此次簽約后, 雙方將組建全國首家校企合作的兩亞跨境電商學院。 該學院的業務范圍包括本科、大專學歷培養,區域性國際行業研究,服務相關部門統籌的技能提升活動等。

姚偉華說,通過雙方的合作,有望開展資源整合,針對跨境電商行業產業人才需求,以培養學生具備行業系統集成所需的技術能力為主線, 培養適應行業供應鏈管理以及平臺運營等崗位的高端應用型人才 ,共同為促進跨境電商行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實現國際產業人才精準就業和創業,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地方經濟 社會 發展, 發揮高校辦學及人才優勢,融合企業及產業實踐平臺,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打造中國應用型人才培養新高地。

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副會長、兩亞教育 科技 發展(云南)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姚偉華在第四屆南博會上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主旨發言

兩亞教育 科技 發展(云南)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營教育培訓﹑投資( 國際化辦學﹑人力資源服務 )及國際貿易( 跨境電商進出口﹑邊境貿易 )業務;在深圳﹑昆明及臨滄各有一個分支機構;與深圳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北京瑞宏工信電子技術培訓中心及廈門雨果網等平臺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

公司在跨境電商教育培訓領域能力突出,與高校﹑企業一同踐行人才聯合培養、訂單班人才輸送的商業模式,堅定不移實施 “左手教育,右手貿易” 的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同時設立“兩亞助學金”真情關愛學生,最近捐資助學、愛心助夢,幫助井岡山大學40位學子逆境成才。

2020年10月28日,井岡山大學舉行“兩亞助學金”真情關愛學生座談會暨捐資助學協議簽約儀式

井岡山大學校長曾建平向受資助學生提出三點要求:一是要有堅定的 信念 ,在磨礪中拔萃自身;二是要有良好的 習慣 ,在內化中淬火品格;三是要有堅定的 定力 ,在不懈中磨杵成針。

這其實也是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基本要求。姚偉華表示, 世界級風口需要世界級人才,必須樹立遠大理想,扎實學好專業技能。

姚偉華是江西人,工作、生活在云南。江西和云南兩個省份看似遙遠,實際上卻有諸多相似之處,兩省的人口總量相當,都是 旅游 大省,省內都有著數不勝數的自然風景。

“雙循環”和RCEP機遇是云南的機遇,也是江西的機遇,大家的機遇,只能說云南在這個世界級風口更靠前一些,而跨境電商又要再靠前一些。

RCEP目前覆蓋了20個章節,貿易便利化、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采購等內容都將對跨境電商行業產生影響, 如何通過RCEP獲取更大的市場機會,如何借助RCEP擴充跨境電商商品種類、豐富跨境電商體系,如何建立東南亞市場、海外倉,與東盟伙伴對接?

“很多場面,可能前所未見。”姚偉華認為,必須 將產業與教育深度對接,共同將產業的全球供應鏈資源,包括課程、師資、平臺、案例及線下資源等引入校園, 共同培養出真正適應 社會 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運用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知識,談談中國應如何更好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方向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第一,繼續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進一步推動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一是積極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邊貿易體制談判,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WTO改革,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做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維護者。二是并行推進區域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以提升RCEP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契機,加快構建一個要素流動一體化大市場,以此發揮中國在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積極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是我國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積極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來積極參與國際經濟規則談判和改革。二是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深化國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改革,增強對外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多頭并舉掌握外貿外資政策制定的自主權,以構建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來助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而進一步深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

第三,積極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深度融入國際一體化大市場。為此,一要積極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重點加大對“一帶一路”國家工業園區國際化建設,形成“一帶一路”工業園區投資貿易合作機制,發揮園區在中國對外國際大循環中的樞紐功能。二要深化中國——東盟自貿區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重點加大對東盟國家進行有效的貿易和投資布局,提升10+1升級版相應的經濟治理規則。三要借助進博會等平臺,推進進口與投資便利化,加快建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過程中所需的中心樞紐城市和中心節點城市,形成強有力的中國大市場優勢,進而支撐全球經濟發展并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實現內生地改革。

第四,布局和試行央行數字貨幣,推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是發揮人民幣作為特別提款權籃子貨幣的特殊作用,提升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二是需要發揮好新建的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治理能力。具體是,大力提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構參與國際金融機構規則磋商和制定的能力,履行其特殊定位功能,切實維護好多邊投資利益,規避對外投資風險。三是穩步擴大數字人民幣的試點范圍。目前,數字人民幣試點仍是“4+1”,即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李波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我們要進一步地打造數字人民幣的生態系統,包括它的技術基礎設施,同時我們也要進一步地去提升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一套相應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來監管數字人民幣 。而與會多位嘉賓均表示,隨著數字技術在國際支付和結算領域的滲透,中國在數字貨幣試點中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使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結算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以此為契機,我國應該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維護全球金融穩定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作出積極貢獻。

國際貿易發展趨勢如何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1、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2、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3、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4、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5、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6、貿易自由化和保護主義的斗爭愈演愈烈,各種貿易壁壘花樣迭出。

以貿易全球化為首要內容的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深入分析和把握當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和特點,對于我們科學決策,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把握好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各種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國際貿易步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加明顯

伴隨世界經濟較快增長和經濟全球化的縱深發展,當前國際貿易增長明顯加速,已經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期。2004年,全球貨物貿易名義增長21%,創下25年來的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強勁增長、國際市場對能源原材料商品需求旺盛以及美元貶值因素的影響下,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增長態勢。全球貿易的高速增長既是科技進步、生產力提高、國際分工深化的共同結果,同時它又促進了世界生產。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的增長率連續超過世界生產的增長率,導致世界各國的外貿依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以發達國家為中心的貿易格局保持不變,中國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生力量

美、歐、日三大經濟體既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國際貿易中也居于主導地位。目前,發達國家已經占據世界貨物出口70%以上的份額和服務貿易90%以上的份額,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通過開展區域貿易合作和控制多邊貿易體制來主宰國際貿易秩序,并在國際交換中獲得了大部分貿易利益。

中國是近年來國際貿易增長中顯眼的“亮點”,表現為中國不僅在全球貿易總量中的份額和排名不斷攀升,而且對全球貿易增量的貢獻也更為顯著。2004年,中國對外貿易額達到11548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德國的第三大貿易國,占全球貨物貿易總額和增量的比重分別達6.4%和20%。

(三)多邊貿易體制面臨新的挑戰,全球范圍的區域經濟合作勢頭高漲

2004年8月1日,世貿組織147個成員就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框架達成了協議,但協議的內容較為原則和籠統,各成員在農業、非農市場準入等問題上仍存在很大分歧。2005年是多哈回合談判的關鍵一年,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將在12月香港部長會議上就主要議題的實質內容進行談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種區域貿易協定紛繁多樣、成員交叉重疊,一些貿易協定已超出傳統的降低貿易和投資壁壘的范圍,這對多邊貿易體系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同時,以區域貿易安排為主要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加速發展,并呈現出不少新的趨勢:一是區域貿易安排迅猛發展。二是主要貿易大國都在追求區域貿易安排的主導權。三是區域貿易安排成員間的貿易比重進一步上升。2004年,區域內貿易總量占國際貿易總量的比重已超過50%。四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正在向區域經濟集團之間的競爭轉變。區域貿易安排已經成為各國爭取市場資源、擴大發展空間、提升國際地位的戰略手段。

(四)國際貿易結構走向高級化,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發展方興未艾

國際貿易結構的高級化與產業結構的升級互為依托,其變化趨勢有以下兩個突出特點:一是伴隨著各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全球服務貿易發展迅猛。近20多年來,國際服務貿易規模已經從1980年的3600億美元擴大到目前的2.1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的19%。在行業結構上,服務貿易日益向金融、保險、電信、信息、買粉絲等新興服務業傾斜,傳統的運輸業、旅游業所占份額持續下降;在地區分布上,發展中國家服務貿易所占份額繼續擴大,東亞地區的增長尤其顯著。二是高技術產品在制成品貿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訊技術產品出口增長最快。同時,由于跨國公司紛紛把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近年來發展中國家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

(五)貿易投資一體化趨勢明顯,跨國公司對全球貿易的主導作用日益增強

(六)貿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