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facebook陌生人發消息在哪里可以看到(買粉絲 陌陌 微博三個平臺異同點)

时间:2024-05-30 07:44:07 编辑: 来源:

銷,一度讓我覺得反感,雖然我也做過類似活動。各種刷粉絲的廣告,天天被無關廣告@,大大損壞微博體驗。買粉絲在轉化率方面絕對強,就拿草根大號互推來說,5000的粉絲的買粉絲互推一次能夠漲500~1000的粉絲;然后發一篇帶鏈接的文章能夠有百分之80以上的人點擊,這種轉化率是很驚人的。所以有人說1000個粉絲的買粉絲買粉絲甚至強過1萬個粉絲的微博號。

挑戰

我們可以關注2000個微博,但是你敢關注100個買粉絲買粉絲嗎?我覺得一個人關注十多個買粉絲就很多了,再關注多了絕對會受不了的。打開手機全是這種買粉絲,這對我們的生活是很大的打擾。而且同類型買粉絲買粉絲關注不超過兩個。如果你喜歡看美女,那么你可能在最后會挑一個你最喜歡的,然后把不喜歡的取消關注。買粉絲買粉絲掉粉也確實很厲害,這對于買粉絲買粉絲運營者也是極大的挑戰,這就必須把內容做好,然后發送內容最好在晚上發送。我的美女號 nvliumang321,每天發的美女質量都非常高,而且我都是在晚上9點發送。

買粉絲和微博都同樣具有很大的價值。雖然也有很多人唱衰微博和買粉絲,我覺得只要相信它,你才會去做它,才會想把它做好,也才可能獲益。哪些人能夠在這上面成功?應該是先行者、堅持者、有資源者。

后記:大家來說說買粉絲!

微博注冊用戶無論是新浪還是騰訊都有著幾億的注冊用戶,對于微博來說買粉絲還只是個孩子,只是這個娃成長的太快。買粉絲注冊用戶早已突破1億大關,而陌陌2012年8月1日,陌陌上線一周年,用戶突破1000萬,日活躍用戶220多萬,周活躍用戶接近500萬,每天發送的信息量超過4000萬條,這是微博始料未及。

陌陌買粉絲之爭還沒有結果,天下網商許維一遍文章【為什么在營銷方面買粉絲比微博更有價值?】讓微博與買粉絲之間有擦亮了火花,誰輸誰贏,敬請觀戰。

天下網商許維:《天下網商·經理人》執行主編許維(weibo)從營銷角度分析了買粉絲與微博的價值,認為買粉絲在營銷價值上的確優于微博,買粉絲當然做不了微博的很多事,但它是更有效的營銷。1、微博更偏向傳統廣告,買粉絲是真正的對話。2、微博的曝光率極低,買粉絲的曝光率幾乎是100%。3、微博有點擾民,買粉絲沒有這個麻煩。4、微博是媒體,買粉絲是夢幻般的CRM工具。

范偉_striver:【我的反駁】1微博也可以對話,即私信;2微博的曝光率低?瞎扯,買粉絲能轉發么!微博是目前信息傳播最快的工具,如果用戶在買粉絲上不關注你,那么你就是0;3買粉絲不擾民?微博也可以屏蔽,另外你關注10個買粉絲大號試試;4買粉絲是CRM工具?微博做不到嗎?【總結:微博和買粉絲是互補的,不是誰比誰更有價值】

Steven蕭寂然:買粉絲營銷價值有待觀察,不過微博確實后繼乏力,最終還是歸于新浪傳統門戶網媒層面。

愛狗兒Alan:雖然講的有些道理,但總感覺這么絕對可能是有問題的;買粉絲是個手機流量消耗大戶,不能用wifi的童鞋是扛不住那么多信息推送的;即使忽略流量的問題,每天收到很多廣告信息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為什么要攔截騷擾短信呀,其實就是這個理兒。。買粉絲營銷肯定要平衡用戶的各種感受

幽林-: 對于推送這東西,如果用的好,可以收到用戶的喜歡,如果用的不好,會遭到用戶的反感,想想如果我關注買粉絲的企業多了,每天不定時的都會收到很多的信息。這是多么討厭的事。而且沒有和自己的好友區分開,所以買粉絲如何營銷,不是看企業,是看騰訊怎么布局

嵩葦:對買粉絲來說,在同等的信息等資源投放的情況下,一對一的個體(垂直縱身)影響倒是強化了,但是關聯群體(橫向平臺)的影響唄弱化。關鍵還是看傳播訴求,微博、買粉絲各有千秋吧

許維老師引起了這場買粉絲公關戰,陌陌、買粉絲現在非常的火暴,不過也有不法份子利用,因涉黃被央視報道了,而陌陌 買粉絲也成了約炮神器,這算是給我們的敲個警鐘!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別輕易點贊 大數據痕跡會暴露你的隱私

別輕易點贊 大數據痕跡會暴露你的隱私

沒有人可以離開社交媒體(買粉絲、微博、臉書等),朋友圈是維系外界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大多數人都是社交媒體的重度使用者。但是,有沒有想過,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些無意識的行為(例如點贊、收藏、上傳頭像、狀態更新、轉帖等),其實很深層次的在暴露內心的一些秘密和隱私。

整理了一些社交媒體數據挖掘的結果,你會發現,大數據、行為痕跡和社交媒體的結合,展現了無限的機會和可能。例如,基于臉書的挖掘,可以探知你的智商、神經質、生活滿意度、宗教信仰、單身與否、身材發福、產后郁郁、話題偏好和輿情監測等。

一、別輕易點贊——它會泄露你的性格秘密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

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最近的一篇研究表明,在社交網站上別輕易點贊,因為點贊能夠泄露你一些比較私密的性格特質。基于社交網站上(例如Facebook)的點贊,可以計算出你的性格特征(大五人格The Big Five),通過算法計算的結果比你的朋友、同學、親人判斷的更準。

研究過程。具體的做法就是,作者邀請臉書上8.6萬志愿者參與一項性格測試,并且收集了他們的“點贊”數據(即對什么帖子或內容發生點贊行為)。并且邀請了被試的親朋好友參與測試,給出有關該被試性格的評價。這樣就有關于被試的三份性格數據,一份是自我的評價,一份是親朋好友的評價,一份是基于點贊數據計算的結果。研究結果表明,算法得到的性格傾向指數比親朋好的判斷更為準確。

點贊和特質。點贊的時候,我們希望向臉書好友展示我們對特定內容(包括狀態更新、照片、書籍、產品、音樂)的積極態度。但是,與此同時,“點贊”行為也暴露了你很多的私密信息、敏感特質、性格偏好和行為傾向等。例如宗教信仰、政治觀點、性取向和酒量等。而且,通常一個點贊(例如點贊了某一篇分享)就能夠產生較為精準的預測。一些結論舉例如下。

具體的,大概只需要10個“贊”,計算機就能比同事更準確的判斷你的性格。通過70個“贊”,電腦就能超過其朋友。140個“贊”便超過其家人(父母親兄妹)。300個“贊”則能“擊敗”你的伴侶。

二、與社交媒體有關的其他一些好玩的案例和應用

(一)你還單身嗎

狀態更新和單身判斷。發現顏高妹子的時候,小伙伴們冒出的第一個念頭,她是不是單身哈。告訴你一個福音,臉書幫你解決這個問題了。

臉書通過上百萬的狀態更新的數據,基于更新內容進行文本分析,識別一些特征變量,從而判斷和預測用戶何時從單身狀態變成戀愛中狀態。進一步地,臉書聯合企業將研究結論進行商業應用,即向個人頁面首頁投放相關的產品廣告。例如,向戀愛中的用戶提供產品(買一贈一、情侶折扣等),或者向失戀的用戶提供產品(紙巾、Ben&Jerry的冰激凌等)。

(二)內容收藏和性格判斷

朋友圈,你常常會收藏一些內容和文檔。其實,通過你的收藏,也是可以判斷你高度敏感的個人特征的。例如性取向、生活滿意度、智力、情感穩定性、宗教信仰、過度飲酒習慣、年齡、性別、種族、政治觀點等。

(三)社交媒體中的好友推薦

臉書上每個人都需要上傳自己的頭像。基于用戶的頭像,臉書可以做什么事情呢?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是指,基于面部特征,分析五官的相對位置、尺寸、形狀等,保存最為突出的特點,將圖像數據轉化為矩陣數據,以便面部識別。

對用戶的頭像進行人臉識別后,臉書會檢索整個互聯網,看看這些照片還在哪里出現過,看看是否出現在別人的合影中,猜測你可能會認識哪些人,從而向你推薦一些二度三度的朋友。

(四)這個陌生人是誰

谷歌眼鏡和社交媒體。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描繪的就是一個小伙伴帶上谷歌眼鏡后,遇到一個陌生人,迅速通過谷歌眼鏡找到很多有關這個陌生人的信息。想在想一想,這也是可以實現的。

谷歌眼鏡需求和臉書的合作。谷歌自己開發了一套Nametag技術。基于該技術,當遇到陌生人時,谷歌眼鏡通過拍照,把人臉上傳,丟到臉書上進行人臉識別。從而匹配到該陌生人的職業、年齡、生日、動態、朋友圈、日志、狀態和最近的興趣等。

(五)誰是最適合的候選人

現在有些公司,借助社交媒體內容,進行潛在員工的篩選。招聘方通過個人資料,例如臉書,抓取臉書上的個人信息,基于信息和網絡環境中個體表現出來的特質,判斷和預測個體的智力水平和情緒穩定性。從而作為員工錄用的一個參考的標準。

(六)好久不見,瘦了嗎

頭像變化分析。在臉書上,每個人的頭像都不會一成不變的,間隔一段時間,大家就會采用新的頭像或自拍照。你在進行頭像更新時,臉書就在思考另外一件事,即他們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判斷前后頭像是否存在差別,即你是否變胖了。

如果圖像分析的結果表明,你確實發福了,恰好你的性別又是女性的話,臉書很可能就會聯合一些減肥、健身、保健公司,向你的個人頁面,精準的推送一些折扣券。

(七)產后抑郁癥

越來越多的公司關心員工的福祉,關心員工的生活狀態,并且及時的進行涉入和干預,以便你快樂工作和快樂生活。

一家公司就通過分析女性員工社交媒體上的發帖和話題(例如微博、臉書、Twitter)來判斷她們是否存在陷入產后抑郁癥的風險。通過抓取女性員工在生產前后幾周在社交媒體上的話題和發言,摘取其所使用的動詞。

分析結果表明,有抑郁癥傾向的母親常常會使用暗示“焦慮”和“不高興”的話。發言中一般會包含一些貶義詞,例如“失望”、“痛苦”、“討厭”等,暗示著失望情緒的瘋長。

(八)社交媒體和救災路線圖

2013年臺風席卷菲律賓時,通過社交媒體臉書上PO的照片數據,人們繪制一幅救災線路圖。

發生災難時,人們常常會將自己親身經歷的照片、文本、視頻發布到社交媒體上。研究者們對人們上傳的照片進行分析和挖掘。對于一張受災照片,“損害程度如何?通過點擊按鈕確定,無、中度、嚴重”。對于Facebook或Twitter文本信息,判斷文本的類型即“尋求幫助”、“基礎設施損壞”、“人口流失”、“相關但屬于其他”等分類。

然后通過確認數據來自菲律賓的哪個地方,通過照片或文本發送時攜帶的GPS傳感信息來定位,從而繪制一個受災地圖。

通過這個救災地圖,就可以得知,誰需要什么、誰需要食物、尸體在哪里、哪里有流離失所的人、哪里受到的災難較為嚴重、什么醫院損傷最小。從而為救災提供了最一手、最新鮮的信息。

(九)輿情和話題監測

很多公司目前都跟在蹤和監測社交媒體上與品牌相關的詞匯(產品、品牌、競爭者、品牌代言人、政策趨勢等),并進行情感和話題分析,了解人們在網絡上如何討論公司及其產品。

社交媒體也是一個早期的預警系統。當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不太滿意時,他們會在社交媒體上吐槽,企業迅速捕捉此類信息,并且進行產品服務改良,控制負面消息的擴散和傳播。

三、數字痕跡和智能生活

“大數據”無處無在,“智能”非常性感。當“大數據”和“智能”勾兌和發酵,一切就變得無限可能。

通過社交媒體的這些案例,想要表達什么呢?大概幾點。

第一,不管你有沒有意識,你的很多行為都會留下數字痕跡。文本(微博)、視頻(優酷土豆等)、音頻(客服電話)、圖片(朋友圈)、傳感器數據(手環、手機內置的傳感器)等。

第二,別否認,機器和算法有時候更懂你。

第三,算法是理性的,智能是性感的。并且,算法和智能是相伴而生的。

第四,延伸來說,基于數據挖掘,計算機是能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