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ins超穩定追隨者(做好社群運營,只需要一個150人的群就夠了)

时间:2024-05-18 04:22:57 编辑: 来源:

20%的小眾用戶引領潮流,剩下的80%跟隨20%的潮流人群消費,盈利的主要來源就是這80%的跟隨消費。所以,一定要維護好20%的核心粉絲,給予這部分用戶各種內部福利,把原來用在傳統廣告上的費用用來維護20%的核心粉絲以獲取利潤最大來源。

是否需要非常精準的用戶畫像?

引領潮流的人是在一個范圍內的,所以我們不需要特別精準的用戶畫像,把握一個大概的趨勢就可以。

我們始終在圍繞這部分引領潮流的群體去做營銷,而不關乎他是到底是90后、95后,還是00后,因為時代在不斷發展。

如何篩選超級用戶?

做到了“與眾不同”,接下來就是如何篩選超級用戶,才能運用超級用戶并發揮超級用戶的優點?

①所確定的目標客戶群彼此之間的緊密度。如果他們只是愿意幫你傳播,而互相之間的關系其實非常松散,沒有產生大的信任,背書之間的溝通不夠緊密,那傳播出去的信息是無效的。

②他們是否經常溝通。如果不會經常溝通,則可能是粘度不高。

③他們是否互相信任。如果幫你傳播信息的超級用戶,他本身就是一個信任背書不強的人,他的跟隨者對產品的信任度也就沒有那么高。

④最有可能幫你傳播創意的人的聲譽情況作為幫你傳播的關鍵節點,如果這個人聲譽很差,很可能順帶拉低了你的產品檔次。所以,篩選出“超級用戶”后,最后又回到自己身上,我們自己如何保持創意持久?是否能夠一直引領時尚?這就關系到超級用戶是否愿意不斷地傳播你的產品和創意。

⑤要引爆品牌,多少人合適?

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提出的“150定律”,認為150人是人類群體最佳鏈接的人數。(“150定律”,是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舍五入則是150人。)

那當你想去創造一個品牌時,需要多少粉絲數呢?

凱文·凱利提出過一個“1000個鐵桿粉絲”觀點,根據餐飲行業的經驗,粉絲數大概在1000以上,2000-3000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數量。

在成都,一家的網紅餐飲店,維護2000-3000左右的粉絲就能保持5年的生意不發愁。

但這2000多人并非你加為買粉絲好友,就成為了你的粉絲,而是需要有真實的交流或較為深入的溝通,比如知道他們的職業發展、家庭情況等,要和他們相互之間有比較緊密的鏈接。

所以,如果想要搭建一個社群,想要去產生裂變,想要品牌更上一個臺階,1000個粉絲,就可以讓品牌有一個質量不錯的初期呈現。

⑥如何找到第一批超級用戶:某網紅臟臟包為例。

在準備上這個產品時,首先要招募一小批用戶內測,于是策劃了一個“某網紅臟臟包粉絲品鑒會”。

第一步,設計具有吸引力的“招募文案”。

第二步,發函,拉群預熱。

制作一對一函,體現尊貴感和儀式感。拉群預熱,在群里播報活動預告、關注參會人行程,讓粉絲覺得公司很重視這次活動,保證粉絲到達率。

第三步,3張高顏值照片記錄現場。

現場活動的高顏值照片非常重要,因此前期我們就規劃好拍什么樣的照片。要求在每個重點環節或細節,如制作過程、粉絲制作過程、粉絲成果展示、粉絲互動、產品展示、活動氛圍等,至少要有3張拿得出手的照片。

我們希望粉絲發出的朋友圈至少要有三個小主題。因為大家都愛發“九宮格”,所以至少要讓粉絲能湊夠9張圖。如果9張圖都湊不夠,這個活動讓人家拿什么去炫耀,還怎么在朋友圈去為這個活動賦能呢?

第四步,粉絲發朋友圈反饋。

粉絲反饋很重要,活動結束后,她們會在朋友圈表達一些活動的感觸,同時為了加強認知,我們還會把這些粉絲反饋發到群里去。

“部落特征”里有這樣一點:“群體容易受暗示”。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人可能沒有發朋友圈,但當她看到別人發了,會感覺自己也有必要發一個。尤其是在看到別人發的朋友圈感觸非常好時,她心里也會產生“這場活動感觸特別好”的感覺。

大家其實都生活在一個自己虛擬的世界里面,活動現場的狀況怎么樣其實已經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我有沒有留下一個非常美好的體驗,這場活動的感覺是不是好的,事后的回應特別重要。

第五步,活動伴手禮后續反饋。

活動之后,我們還送了伴手禮,通過參與活動的寶寶傳播。當時推出了一個買粉絲群,針對00后和10后的營銷,因為我們要不斷地針對下一代去進行營銷。相應地,我們還做了很多關于寶寶美美地去吃臟臟包的過程。

⑦舉辦高質量粉絲活動的關鍵。

網紅臟臟包粉絲品鑒會的流程基本上是所有做粉絲活動通用的流程,但在這個里面有幾個關鍵點決定了這場粉絲活動是否能高質量地去激發社群產生裂變。

第一點:有吸引力的創意。

如果活動的發起,只是簡單地告訴大家這是一個面包的DIY活動,同質化太高,到處都有,為什么人家要來參加你的活動?

這時就要去迎合市場上的熱點,案例里“臟臟包”就是市場上熱度非常高的產品,所以大家愿意參加。

第二點:召集人的信任背書。

案例里并沒大范圍找多少個KOL(KeyOpinionLeader,關鍵意見領袖)去轉發,而是僅兩個關鍵人物做了活動邀約。只要這兩個關鍵人物的強信任背書,就足以發酵引起后續的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第三點:同頻共振。

“共振”是打造圈層時非常核心的點。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處在一個高質量圈層里,所以每次做活動時,渲染參與社群活動人員的質量就特別重要。

對臟臟包活動的第一批參與人,我們對每人都做了專門介紹。

比如,成都最美老板娘、成都的運營圈子計劃發起人小馬魚、鋒味地圖制片人等,這些人在圈層里知名度都很高。大家會覺得我不僅參與了活動,更是認識了一批這樣有品質的圈層達人。

在邀約圈層時,我會做一個垂直圈層邀約,也就是說除了我跟大家鏈接之外,非常重要的就是我們是同一圈層的人、大家可以互相鏈接互相產生價值,這樣就會覺得這個活動是比較有價值的。

第四點:儀式感。

活動準備時,會特別重視函、橫幅、手持卡等的設計與制造,而且要求照片能夠快速出爐(5分鐘一波的頻率),讓參會粉絲有一種尊貴感。

第五點:15—20人的活動的規模。

羅賓·鄧巴的社會學研究發現,15—20個人左右的群體是建立情感鏈接最佳的群體。人數眾多的活動可能現場氣氛很熱烈,但結束后沒有鏈接,后續效果不夠好。

15—20人的線下活動,大家互相之間能有介紹、有認識,情感上產生鏈接,對接下來的發展會特別有好處。

第六點:150人引發小流行

想要引發小規模流行,最佳人數大概是150個人,但這150個人是需要大家互相之間有緊密的鏈接的。可以通過分批次做小規模的線下活動,從而使150人產生鏈接。

2.社群新人如何源源不斷涌入?

如果大家把找超級用戶這步做好了,裂變就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后面要做的事,就是順水推舟了。

還是以“臟臟包”的活動為例。

在做完第一場活動之后,我們接下來又做了幾場活動的復制,復制到了幾個比較大的分公司。

接下來,又做了很多贊助活動,比如贊助的一個“致敬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讀書會活動,臟臟包的展臺是現場最熱烈的一個,而我們也隨著這個活動的開展把臟臟包的概念傳播了出去。

同時,還做了買粉絲的宣傳,門店的重點推薦,這個活動在不斷地持續發酵,引發裂變。

3.社群如何創造獨特的文化,從而提高成員的忠誠度與參與度?

要想做成功一個活動,需要建立一種文化的認同感。

如果僅僅考慮功能和商業,只能一時流行,只有深入到社會文化,才能真正扎根到商業的本質。

①搭建文化的四要素(任何一個部落一個社群,要搭建文化都需要四要素):

符號:任何一個部落、一個社群要形成辨識度,都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符號。語言體系:一個群體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體系。價值觀:社群里的人需要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行為范式:社群會形成了一個共同的行為,類似于“江湖規矩”。比如,雙11來了,我們全民狂歡要剁手,如果不買點什么,我們就會覺得和社會脫節了。通過引導,雙11活動把一個購物行為變成了一個全民的文化。

三、社群變現關鍵點

1.產品關

想要變現,產品過關是基礎,但在過關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和別家有差異化。如果只是聚焦在把好產品做好,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做到“讓產品成為營銷的結果”,而不是營銷成為產品的結果。所以,你的產品首先是要迎合并觸碰到消費者最感興趣的點。

其次,是產品或品牌的優質度。產品是最好的營銷,所以,在營銷一個品牌的時候,首先需要選擇品牌,過濾掉那些不好的品牌。

2.策劃關

好產品很多,但只有10%的產品能脫穎而出,大部分是和產品的營銷方式有關。

那如何去做營銷策劃?

首先,要用心地觀察,尋找熱點。比如,選擇臟臟包,就是因為觀察到它在ins和一線城市都很火,成都卻沒有,而且一個成都的美食達人在朋友圈強烈表達想吃臟臟包的愿望。

緊接著,需要快速執行、不斷迭代。當捕捉到臟臟包的熱點后,我們迅速和愛達樂營銷團隊溝通,花費三天時間組織了第一場活動,并且在活動過程中快速迭代,迅速跟進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3.執行關

活動策劃的執行:活動開展前,要制作嚴謹、細致的策劃方案。比如,在臟臟包活動策劃方案中,我們制定了非常明確的執行標準和非常詳細的執行流程。我們精確分工到每個小組,執行時間精確到分鐘,確定每個項目的負責人、執行者。運營團隊的執行:活動開展過程中,運營團隊要各司其職,做好每一個細節。數據檢驗的執行:執行方案之后必須要有數據的呈現。執行如果沒有帶來流量,帶來成效,就是無用功。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包括營業額數據、環比數據、門店與門店之間的數據對比,包括提升點、客戶來源等的分析。通過數據去看活動策劃、執行是否有問題,并且將它形成一個閉環,以期在營銷數據上實現變現。

社群電商是未來商業的重要形態。要想社群變現就一定要形成閉環,從產品的選擇到策劃再到執行,以及整個過程,一定要有數據的呈現。

在縣城開咖啡店,“不賣涼皮是我最后的倔強”

決定在縣城開一家咖啡店后,黃文慶每天都在小紅書、淘寶和抖音上刷兩三個小時,把全網最火的網紅單品都搬到了店里,他堅信大數據能發現人們的喜好,不僅是裝修,連飲品和甜品也跟著短視頻現學現賣。不出所料,越來越多追逐新鮮事物的年輕人通過互聯網來到他的網紅店里。

文 | 謝嬋

編輯 | 趙磊

運營 | 月彌

或許是城市咖啡店內卷到一定程度了,社交媒體上,接連有“咖啡加速下沉到縣城”的論調出現。咖啡行業自媒體咖門稱,縣城小店5年內銷量漲了十倍。

到底誰會在縣城開咖啡店呢?當我第一次把這個問題拋給一位精品咖啡行業KOL的時候,得到的答案是“夢想家吧”。對方緊接著說,都下沉到縣城了,還能叫咖啡店嗎?

黃文慶就是那個“夢想家”,剛剛過去的十月,他的咖啡店“理想國”在永安開業了。選址的時候,黃文慶把城東到城西的距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