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華為云海外節點與國內節點通信(華為擬在境內首次發債,募資60億補充營運資金,華為缺錢了?)

时间:2024-05-14 07:21:13 编辑: 来源:

>

通過對2021年中國高性能計算機發展現狀綜合分析,可以總結出當前高性能計算正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高性能計算與云計算已經深度結合。高性能計算通常是以MPI、高效通信、異構計算等技術為主,偏向獨占式運行,而云計算有彈性部署能力與容錯能力,支持虛擬化、資源統一調度和彈性系統配置。

隨著技術發展,超級計算與容器云正融合創新,高性能云成為新的產品服務,AWS、阿里云、騰訊、百度以及商業化超算的代表“北龍超云”,都已基于超級計算與云計算技術推出了高性能云服務和產品。

其次,超算應用從過去的高精尖向更廣、更寬的方向發展。隨著超級計算機的發展,尤其是使用成本的不斷下降,其應用領域也從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精密研制、信息安全、石油勘探、航空航天和“高冷”的科學計算領域向更廣泛的國民經濟主戰場快速擴張,比如制藥、基因測序、動漫渲染、數字電影、數據挖掘、金融分析及互聯網服務等,可以說已經深入到國民經濟的各行各業。

從近年中國高性能計算百強排行榜(HPC TOP100)來看,超算系統過去主要集中于科學計算、政府、能源、電力、氣象等領域,而近5年互聯網公司部署的超算系統占據了相當大比例,主要應用為云計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以及短視頻等。這些領域對于計算需求的急劇上升表明,超算正與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

從HPC TOP100榜單的Linpack性能份額看,算力服務以46%的比例占據第一;超算中心占24%,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云計算和短視頻分別以9%、5%和4%緊隨其后。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占比的持續增加與機器學習等算法和應用的快速崛起,以及大數據中的深度學習算法的廣泛應用有很大關系。互聯網公司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重新發現了超級計算機,特別是GPU加速的異構超級計算機的價值,紛紛投入巨資建設新系統。

綜合來看,目前的算力服務、超算中心、人工智能、科學計算等領域是高性能計算的主要用戶,互聯網、大數據,特別是AI領域增長強勁。

再次,國家層面已經制訂了戰略性的算力布局計劃。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建設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力促把東部的數據送到西部進行存儲和計算,同時在西部建立算力節點,改善數字基礎設施不平衡的布局,有效優化數據中心的布局結構,實現算力升級,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最后,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已成為算力發展主要動力。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算法革新和通過物聯網、傳感器、智能手機、智能設備、互聯網技術搜集的大數據,以及由超級計算機、云計算等組成的超級算力,被公認為是人工智能時代的“三駕馬車”,共同掀起最新一輪的人工智能革命。

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這一背景下,虛擬化云計算向高性能容器云計算演進,大數據與并行計算、機器學習融合創新就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最新方向。

此外,在智能計算評測方面,我國已經提出了包括AIPerf 500在內的眾多基準測試程序,這是對傳統Linpack測試標準的有力補充。

這些發展表明超算技術向產業滲透的速度加快,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依靠算力的人工智能時代,這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隨著用戶對算力需求的不斷增長,算力經濟必將在未來 社會 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

作者 武延軍(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

開源發展可圈可點并非只是今年的事。最近幾年,開源領域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例如,RISC-V開源指令集及其生態的快速崛起。這與上世紀90年代初Linux誕生一樣。當時,UNIX和Windows是主流,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今天以Linux為內核的操作系統已經遍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人們每天使用的App,超過80% 概率是運行在以Linux為內核的安卓操作系統上,而且,支撐其業務的后端服務器上運行的操作系統很大概率也是Linux發行版。

所以,今天的RISC-V也同樣可能被低估,認為其不成熟,很難與ARM和X86抗衡。但也許未來RISC-V就像Linux一樣,最終成為全球范圍內的主流指令集生態,產品遍及方方面面。

僅2020年,RISC-V International(RVI,RISC-V基金會遷入瑞士之后的新名稱)的會員數增長了133%。其實RVI遷入瑞士這件事情本身也意義重大,是一次開源領域面對大國競爭保持初心不“選邊站”的經典案例,值得全球其他開源基金會參考。

在國內,2019年底,華為公司牽頭,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麒麟軟件等參與的openEuler操作系統開源社區正式成立。在短短的兩年內,社區已經匯聚了7000名活躍開發者,完成8000多個自主維護的開源軟件包,催生了10多家廠商的商業發行版。

這是中國基礎軟件領域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根社區”,雖然與20多年 歷史 的Debian、Fedora還有差距,但邁出了重要一步,對學術研究、技術研發、產業創新來說,終于有了國內主導的、可以長期積淀的新平臺。

同時,華為在遭遇安卓操作系統GMS(谷歌移動服務)海外斷供之后,推出了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并在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下啟動開源項目OpenHarmony。

目前OpenHarmony短時間內已經吸引了國內眾多廠商參與,也側面反映了國內產業界對新一代萬物互聯操作系統的旺盛需求。盡管其在生態規模和技術完整程度方面與安卓仍有差距,但畢竟邁出了打造自主生態的第一步。

這相當于為源代碼合理使用劃定了一個邊界,即合理使用僅限于接口,一旦深入到接口的實現代碼,則需要遵守相關許可。這對開源知識產權的法律界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而不論是開源軟件向圍繞開放指令集的開源軟硬件生態發展,還是開源有嚴格的法律邊界約束,抑或是國內龍頭企業正嘗試通過開源 探索 解決“卡脖子”問題,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眾多案例都指向一個方向——開源趨勢不可阻擋。因為它源自人類分享知識、協同創造的天性,也是人類文明在數字時代薪火相傳的重要模式。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開源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開源軟件供應鏈安全的問題。這里的安全既有傳統意義上軟件質量、安全漏洞的問題,也有開源軟件無法得到持續有效維護的問題(如OpenSSL在出現HeartBleed問題時只有兩位兼職維護者,log4j出現問題時只有三位兼職維護者),更有大國競爭導致的“斷供”問題(如GitHub曾限制伊朗開發者訪問)。

隨著開源軟件向GitHub這類商業平臺的集中,這一問題會更加突出,甚至演變為重大風險。開源軟件這一本應屬于全人類的智慧資產,可能變為實施“長臂管轄”的武器。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開源代碼托管平臺、開源軟件構建發布平臺等公共基礎設施需要“去中心化”。世界需要多個開源軟件基礎設施,以最大程度消除政治力量對開源社區的威脅。

對于中國來說,隨著開源軟件成為眾多科研、工業等重大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撐部分,開源軟件本身也要有一個基礎設施,具備代碼托管、編譯、構建、測試、發布、運維等功能,保證開源軟件供應的安全性和連續性,進而增強各行各業使用開源軟件的信心。

未來,核心技術創新與開源貢獻引領將成為國內企業發展的新動力,或將我國開源事業推向另一個高潮。

云服務涵蓋哪些領域?國內有哪些比較好的云服務提供商?

云服務 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 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云來表示電信網,后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云服務指通過網絡以按需、易擴展的方式獲得所需服務。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件、互聯網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互聯網進行流通。

簡單來說,云服務可以將企業所需的軟硬件、資料都放到網絡上,在任何時間、地點,使用不同的IT設備互相連接,實現數據存取、運算等目的。當前,常見的云服務有公共云(Public Cloud)與私有云(Private Cloud)兩種。

公共云是最基礎的服務,多個客戶可共享一個服務提供商的系統資源,他們毋須架設任何設備及配備管理人員,便可享有專業的IT服務,這對于一般創業者、中小企來說,無疑是一個降低成本的好方法。公共云還可細分為3個類別,包括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及基礎設施即服務。私有云的運作形式,與公共云類似。然而,架設私有云卻是一項重大投資,企業需自行設計數據中心、網絡、存儲設備,并且擁有專業的顧問團隊。企業管理層必須充分考慮使用私有云的必要性,以及是否擁有足夠資源來確保私有云正常運作。

云服務提供商有很多個,下面簡單列舉有代表性的幾個:1.網宿科技、2.阿里云、3.騰訊云、4.帝聯科技等。

云服務給很多企業都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便利,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另一方面是云計算宿主離線所導致的事件。因此運用云計算是大勢所趨,但也要謹慎規避風險。

華為擬在境內首次發債,募資60億補充營運資金,華為缺錢了?

華為境內發債,你沒有看錯,華為境內第一次發行60億中期票據,華為是缺錢嗎?為什么要發債,從華為的財報知曉,華為不缺錢,華為給的發債理由是補充公司本部及子公司的營運資金。

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為營業收入分別為5180.68億元、5984.80億元、7151.92億元和3965.3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31.58%、15.52%、19.50%和 22.86%,2016-2018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49%,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70.52億元、474.55億元、593.43億元和349.04億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底,華為凈資產、總資產分別為2454.87億元和7057.16億元。

另外華為的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2019年1-6月,該公司合并口徑營業收入2110.57億元,凈利潤112.35億,換言之,今年上半年華為終端凈利已接近其去年全年凈利了。

華為的利潤、營收依然保持快速的增長,而且貨幣現金高達2497.31億元,華為肯定不缺錢。

在華為發國內債之前,華為曾經在海外發行相關債券,包括兩期人民幣點心債和四期美元債券,國外的債券利率會低于國內債,為什么華為要發國內債,有幾個原因。

原因1:當前的環境需要打開國內融資通道,特朗普一意孤行的制裁,讓華為更加堅信加大投入研發核心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打開國內融資通道有利于保障研發投入,準備充足的彈藥,應對特朗普的挑戰。

原因2:有可能國外的融資通道受阻,隨著國際經濟環境日益嚴重,加上特朗普對華為的制裁,國外的金融機構有可能看空華為,相關的華為債發行可能受阻。

華為首次在境內發債,募集60億補充運營資金,并不代表著華為缺錢,華為不會缺錢。如果缺錢,可以有國內銀行組團貸款,可以通過內部員工配股募集資金,要知道,華為在09年一次通過內部員工配股,就募集了75億元資金,而且,華為并非是你想參與配股就能參與配股,而是有選擇性的配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