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華為的海外市場盈利(一篇文章向你講述了華為市場發展史,以及美國為何將華為作為目標)

时间:2024-05-20 06:23:58 编辑: 来源:

在世界上是一個嚴重的經濟問題。任正非直接在中國提出申訴,指控思科變相壟斷中國航線市場。思科認為自己會贏,但沒想到華為會做出如此大規模的反擊,這讓思科成了輸家。

在美國,華為也開始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在德克薩斯州的馬歇爾法院提出了18方抗辯,并對思科提起了反訴,它列出了華為對思科的90多項指控:“在華為對法庭的答復中,華為有27個理由予以否認;對于思科的侵權指控,華為有32個理由予以否認;對于盜用商業機密的指控,華為有6個理由予以否認;對于慣常法下的盜用指控,華為有4個理由予以否認。”華為還要求“法院判決思科,并要求法院給予華為足夠的強制性賠償”。

值得一提的是,法院隨后比較了華為和思科的源代碼。華為的源代碼超過200萬,而思科的源代碼超過2000萬,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只有1.7%。有人稱之為“200萬個軟件,復制一個比你大十倍的軟件,相當于一千零一夜”。顯然,華為的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2003年3月20日,華為與美國3Com成立合資企業。雙方組建了一家名為華為3Com的合資企業。思科起訴華為時,3Com首席執行官卡夫(Kraft)表示要更正華為的名字,當時他相當公開地告訴媒體:“華為的工程師很有才華。他們在寬敞的辦公室里操作最新的設備和軟件。他們擁有我所見過的最現代化的機器人設備。”我去過華為很多次,八個月來我一直在做兩頁的身份驗證。經過幾十年的職業生涯,我保證華為的技術和實力是可靠的。如果發生侵權,3Com不會承擔與之建立合資企業的巨大風險。

面對華為的一系列反擊,思科也有一種預感:很難解決華為的問題。思科似乎害怕讓事情失控。畢竟,華為的反擊可能會對思科造成巨大傷害,而思科自己也很清楚,這起案件非常模糊。對這兩家公司來說,沉重打擊的結果必然是雙方都輸了。即使一個政黨獲勝,它也將遭受重大損失,因此他們決定后退一步。2003年10月1日,華為與思科達成臨時協議。雙方均接受了第三方專家的檢查,并暫停投訴六個月。檢查結果顯示華為沒有受傷。當然,有了這樣的評估,危機將被解除。兩家公司最終達成協議,并于2004年7月28日簽署了和解協議。這項協議對雙方都有利。對華為而言,與思科的投訴突然成為競爭媒體報道中美國的知名品牌。最難得的是,華為獲得了“海外市場的合法入場券”。沒有人懷疑華為,華為已經成功贏得了國外客戶,并為下一次海外擴張贏得了實力。思科還暫時阻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在投訴之后,思科開始尋找其他方法阻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私下里,它不斷透露華為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將對美國國家安全產生影響,這是美國政府無法忍受的。因此,在美國政府的干預下,美國四大運營商和主流制造商宣布不再使用華為的產品。這相當于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消失。面對這樣的困境,華為只能勉強宣布結果。

2007年,華為準備與私人投資公司貝恩資本(Bain Capital)一起提供網絡公司3Com。交易總額預計將超過20億美元。收購成功后,華為從3Com收購了16.5%的股權。然而,當一切都解決后,美國政府突然干預,因為華為將通過收購業務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當時,美國國防和安全專家認為華為對重要硬件和網絡組件的所有權令人擔憂,他們發現3Com產品包含非常強大的入侵檢測技術,可以有效幫助客戶抵御黑客攻擊,美國國防部只是3Com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如果這些敏感技術落入華為手中,后果將難以想象。在沉重的壓力下,貝恩資本別無選擇,只能退出交易,華為不得不放棄收購。

2010年,華為計劃收購摩托羅拉的無線網絡業務。這一次,它也因“國家安全”而被美國政府拒絕。最后,NOSi收購了摩托羅拉的無線網絡業務。同年,華為參與了美國公用事業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的投標。然而,當它獲得成功時,美國政府再次干預,并直接干預華為對美國公用事業網絡基礎設施合同的投標。2011年,美國政府阻止華為接管3leaf系統。

2016年,當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時,他確立了“美國第一”的原則,即優先發展美國公司,限制可能影響美國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外國公司。其背景是美國國內制造業萎縮,失業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放緩。這將加大華為進入美國市場的難度。華為尚無法在美國開展業務。但即使沒有美國市場,華為每年都在研發上投入巨資,這為下一次對美國市場的影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在,隨著經濟和國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我相信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公司能夠如同華為一樣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華為采用何種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一)政治因素

作為一種跨國界的經濟與貿易行為,

國際營銷脫離不了各國的政治法律環境

的制約。

世界各國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

不同的政治局勢,

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

條約,

公約及協定等,

使得企業在不同的國家開展營銷時,

必須全面了解各國的

政治和法律環境。

政府的作用及行為目標是國際政治因素的一個方面:

一個國家的政府在政治

與經濟上的政策行為都有其既定的目標,這些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利

益,比如國家經濟的繁榮,政治的穩定,領土主權的完整,國家的安全等等。一

國政府的行為目標是受其國家利益趨勢的,

各國政府的行為目標在不同的時期有

不同的重點。

第二方面為政治穩定性:

過于頻繁或突然的政權更迭會導致在該國的外國企

業猝不及防,無法在政策上適應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動亂、內戰、政變等政治沖

突不僅可能直接對外國企業的人員及財產造成傷害,

更可能因政治沖突導致東道

國政府對外國企業政策上的變化,

從而在一定時期內給外國企業在該國的營銷活

動帶來種種不利因素。

來自華為的內部人士表示,

為一些貧窮的政局不穩的國家

的電信運營商提供買方信貸,

不僅在尋找擔保銀行時難度大,

并且操作起來風險

也很高。

該人士說,

類似于

2002

年緊急撤出政變中的委內瑞拉的事件時有發生,

這會影響到運營商給華為的還款時間和能力。

第三方面為政治干預,

指政府采取各種措施,

迫使外國企業改變其經營方式,

經營政策和策略。

針對這種情況,華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減少東道國的政治風險:

1.

尋求當地的合作者,

利用當地合作者在東道國的關系和影響,

增進企業對

東道國社會各方面的了解,從而減少政治風險。

經過多年的努力,

華為在國際市場贏得了西方競爭對手的尊敬,

進而與華為

進行不同層次的合作以提高各自的市場競爭力。比如,華為與摩托羅拉進行

OEM

方式的合作;華為通過與

3COM

成立的合資企業成功的進入美國數據通信市場;

華為與

NEE

、松下、西門子等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進入全球市場。

2.

政府搭臺,即跟著外交路線走

現今國家的競爭已經越來越多的體現在經濟競爭上。

企業在國際上展開的商

業活動也逐漸呈現出同國家若隱若現的默契。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就是企業與企

業之間的競爭。

隨著華為的國際化路途的延伸,

這句話也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在國際化的初期,

華為遵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那就是以中國的外交作為大方向。

華為設立辦事處的原則就是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在什么地區投放什么力度的人力

物力也是根據國家外交的風向變化來決策的。

1996

年,葉利總統對中國進行國

事訪問,

華為當即決定抓住這一大好時機向俄羅斯發展。

同樣,

華為在巴西的合

資公司也是看中了中國和巴西世代友好的關系而建立的。

可以預見在未來,

國家

的影子仍然會出現在華為國際化的進程中。

3.

借助融資伙伴的力量

融資伙伴在海外市場是相當重要的。

很多海外項目是先談錢、

談融資,

然后

再談產品、

解決方案及售后服務。

最早華為是依托中國進出口銀行、

中國信保以

及中國的出口政策做買方信貸的。

現在通過進一步開拓融資渠道,

華為已經開始

使用境外銀行的買方信貸拓展市場,如匯豐銀行、荷蘭銀行等。目前,華為的海

外融資伙伴有二十多個,

這些融資伙伴一在當地有良好的聲譽和社會影響力并且

與政府關系密切,這就為華為的當地市場開拓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文化因素

目前,

在當代全球市場營銷中,

文化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已經滲

透到了營銷的各個環節中。

只有了解并尊重某個國家、

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

念,才能根據所在區域、民族的消費者心里、行為和需求加以有效度量,從而指

定適合于本土化的營銷戰略和策略。

在國際市場營中的文化是指“所有習得的信仰、價值觀和風俗習慣的總和,

并可指導國家市場中的消費行為”

。在這個定義的基礎上,文化有三個基本組成

部分:

1.

信仰:

能夠反映我們能如何理解和評估產品和服務的大體心理和語言的過

程。

2.

價值觀:消費者用以衡量何為適當行為的指標。

3.

風俗習慣:

公開是行為模式,

即在某些場合中能夠為文化接受或贊同的行

為方式。

文化差異對國際營銷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華為主要通過以下策略來進行跨文化的管理:

1.

本地化策略

目前華為在海外共設有

80

多個服務分支機構,除了中國員工外,還招納了

大量當地員工,包括技術、銷售、財務等人才。在海外最大的研究所——印度研

究所,

80%

以上的員工都是印度人。目前華為在美國的硅谷、達拉斯,瑞典的斯

德哥爾摩,俄羅斯的莫斯科以及印度都設有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小可

24

小時

在華為強大的數據平臺上進行同步研發。

在這樣的一個文化背景、

生活習慣、

值觀念有著較大差異的多元化工作環境中,華為的文化也逐漸的國際化。

據華為內部人士介紹,一次,華為印度所的一個項目組在討論技術方案時,

國內去的員工就方案爭執不下,

場面激烈,

大家都在拼命叫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