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南京鮮百源貿易有限公司(求夠關于德國環境方面的資料!~)

时间:2024-06-02 17:54:07 编辑: 来源:

不管上海有沒有,他可以登記注冊。幾年前廣東的“花都事件”其根本原因與這次事件同出一轍,都是我國現行企業名稱登記規定與市場經濟平等競爭精神不相吻合的產物。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不可能只在登記機關所屬的轄區內流動出售,這樣一來市場上同名企業的產品必然導致消費者的混同和誤購。海爾全國只有一個,他在全國不少地方設有分公司,但海爾始終只有一個統一的經營實體,不同的海爾生產企業是一家人。全國眾多消費者為什么不會把眾多同名的企業當作是一家人呢?在美國、德國等其他一些國家企業名稱的登記是進行全國性而不是地方性的,其目的就在于避免同名造成的不正當競爭。中國現有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制度助長了經營中的不正當競爭,為什么這么多的與冼冠生初創時無關的企業要用這個字號,大多不過就是為了攀附“冠生園”這塊老牌子、老字號,在自己能力不及的情況下能借強者的名氣生存下來。入世后我國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競爭,我們應看到目前企業登記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看到不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的一面。剖析冠生園事件僅僅停留在質量問題上,將殃及同名的企業原因僅僅歸為歷史是不全面的,沒有抓住問題的根本。

二、報道中對負面影響注意的不夠

南京的冠生園與上海的冠生園沒有聯系,廣大的消費者不是一開始就從冠生園事件的相關報道中得知的,而是從事后同名冠生園叫冤的報道中得知的。這不能不讓人反思一個問題,一開始報道者是否意思到如果不將南京冠生園與其他冠生園區別開來,會潛在殃及同名企業的危害性?報道過后廣大銷售商、消費者把南京冠生園與上海冠生園當成了一家人除了同名原因外,報道者是否應當將他們做一下區分呢?如果報道本身沒有將兩者作一下區分,讀者將兩者放到一起進行評價是順理成章之事。在廠商名稱四要素中,字號起著其他三個要素中難以起到的辨識作用。像娃哈哈在杭州、山東、重慶都有自己的企業,它是跨區域的,區分不同廠家產品的關鍵在于抓住企業名稱中顯著特征的部分——字號,這也是消費者不以“南京”和“上海”地名來區分不同廠家的理由,這樣一來南京冠生園報道出籠后,必然會殃及同名企業。

幾年前美國一家國際著名飲料公司的產品在法國了出現了質量問題,全球媒體紛紛加報道,但并沒有導致其產品全球市場的萎縮,這家公司設在歐洲分廠雖然生產受到了不利的影響,但沒有波及設在全球的所有企業。相反這一次南京的月餅事件卻殃及的不僅是同名企業,還殃及全國所有的同行。南京冠生園事件暴光后肯定會對同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波及面之大也是人們不希望看到的。假設一下即使南京冠生園與上海、武漢、天津的冠生園目前是一家,那么是不是我們的報道就有理由產生這樣的消極影響嗎?這樣的消極負面影響難道就不能盡量避免嗎?設在不同區域廠家的產品質量不可能完全相同,在報道中要注意防止讀者以偏概全。媒體如果意識到這一點在報道中就應當告誡受眾,南京冠生園一家的產品質量出問題并不代表所有的廠家的月餅質量出了問題,南京的冠生園與其他冠生園廠家沒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一則報道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讓人讀了報道以后,將所有的冠生園當成一家,媒體在揭露事實真相的同時,也多少在連帶他人,上海冠生園起訴某報社就是基于這一點。國內外法制新聞中對同名對象的報道十分謹慎,姓名前總是要加上多一些的定語,以免與所涉區域其他同名的人混淆,損害他人的聲譽,遭到當事人的起訴。對同名企業的產品質量進行報道時我們的新聞記者沒有太注意到這一點。這也反映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在揭露問題的同時,自身的法律保護意識不夠強。

三、沒有注意到冠生園企業本身存在的問題

對目前國內字號相同的問題,現行的法律還不能加以徹底解決,然而在現行法律規范不夠科學的情況下,作為企業在經營中應盡量避免被動,尋求主動。字號問題盡管一時難以解決,但如果對企業經營中相關的知識產權內容有所了解,情況也許會有所不同。事發后上海冠生園曾介紹說,冠生園就糕點類注冊了冠生園品牌,但冠生園品牌用于月餅卻被武漢冠生園搶先注冊,因此冠生園做月餅現今使用的是“生”字牌。此外上海冠生園事發后還在一些媒體上告誡消費者他們的月餅用的是“生”字牌商標,其旨意無非就是盡量讓自己的月餅與南京冠生園的月餅劃清界限。如果說現行的《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讓很難讓消費者劃清同名企業間的界限,那么有沒有其他的途徑和方法呢?現行商標制度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字號是生產經營者相互區分的標志,消費者通過區分經營者選購不同廠家的產品,而商標則是用來區分不同的生產者和經銷商的。南京冠生園事件后,消費者將不同冠生園視為一家本身就表明消費者主要是依靠字號的辨識來選購商品的,而商標所起的區分作用微不足道。從有關報道中可以看到,上海的冠生園是早就深受同名企業所連帶的負面的影響,為什么不早想辦法通過“生”字商標達到與其他冠生園廠家產品相區別的目的。在報道中媒體多對受株連企業抱以同情,這是應該的,但對他們自身經營中不會運用知識產權的相關知識保護,避免混同,關注的不夠。

新聞報道具有輿論監督的功能,對南京冠生園事件的揭露總的來看是一件好事,這種報道本身是應得到法律保護的。然而報道本身是在揭露問題,而不是要將問題擴大化。如果報道一個企業的問題導致全行業跟著受損,無論如何不能說它是一起成功的報道。然而這次報道卻又偏偏造成了這樣的一個現實,個別媒體還成了這一事件中的被告。任何揭露性報道本身是有負面作用的,特別是經濟領域的報道更是應當謹慎,它直接涉及相關同行的經濟利益。南京冠生園報道后在國人中產生了不小波動時,新聞界沒有看到字號登記制癥結,沒有抓住企業對知識產權相關知識淡薄的弱點,未能將問題引向深入。知識產權在世界經濟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企業在經營中必須學會運用知識產權的有關規則保護自己。冠生園事件中所暴露出的有關知識產權知識問題,也許是一件好事,它不僅讓我們看到現行制度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讓新聞界看到了自身在這方面存在的不足,看到了知識產權對一個國家經濟的巨大影響力。在入世前新聞界經歷這場教訓,從長遠來看不能不說是一件好事。

我是浙江大學法律系的,來小試一下牛刀,不知分析得怎么樣

近654萬輛汽車被召回,“最大貢獻者”竟然是奔馳和寶馬?

文/十一

汽車的質量問題一直被消費者時刻關注。畢竟汽車一旦出現問題,不僅讓消費者遭受重大損失,還會給駕乘人員的生命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隨著國家相關政策和召回機制的逐漸完善,汽車召回已經屢見不鮮。

隨著12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2019年最后三條召回公告,我國乘用車召回數據已全部出爐。經過【汽車維基】統計,2019年國內乘用車市場共39個汽車品牌發布148次公告,累計召回乘用車6539512輛,同比減少48%。

可值得關注的是,無論召回數量還是召回頻次奔馳、寶馬都是“一馬當先”,召回數量更是齊破百萬輛。其中,奔馳以1420994輛的召回數量和21次的召回次數“雙雙領跑”榜單;其在5月27日發布的一起涉及571496輛汽車的召回,更是成為全年單次數量最大的召回。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回首2019年的那些“召回事兒”。

召回大起底,奔馳、寶馬“雙雙領跑”

今天是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按照慣例,是時候對2019年國內汽車召回打上一個總結了。

【汽車維基】梳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下稱“國家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數據發現,2019年,國內外各車企共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備案召回車輛6539512輛。按品牌劃分,寶馬憑借1179354輛居于榜首。在這近118萬輛車中,大部分為進口寶馬汽車和國產華晨寶馬汽車,還有少量寶馬摩托車,涉及公司為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和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

從召回問題來看,主要涉及安全氣囊、發動機曲軸箱通風管道加熱器、燃油箱、前部配電盒等部件,存在車內人員受傷、車輛起火、燃油泄漏等多個風險。其中,安全氣囊問題是因為裝配了高田公司生產的未帶干燥劑的硝酸銨氣體發生器,在安全氣囊展開時,氣體發生器可能發生異常破損,導致碎片飛出,傷及車內人員。寶馬因為這一問題召回的車輛最多,超過36萬輛。

此外,寶馬因燃油泄漏問題召回的車輛也超過30萬輛。根據國家缺陷產品管理中心12月20日消息,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備案召回計劃,決定召回312281萬輛華晨寶馬汽車。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因燃油箱制造工藝波動和設計容錯性不足,在使用一段時間后可能引發燃油箱上部的加工口蓋板開裂,導致車輛加滿燃油時發生燃油泄漏,存在安全隱患。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寶馬,另一召回大戶奔馳也曾召回“漏油車”。在召回數量前十榜單中,奔馳品牌的召回車輛數也達到百萬級別,為1010410輛。據國家缺陷產品管理中心2019年12月17日消息,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備案召回29輛進口GLE SUV汽車,本次召回范圍內部分車輛由于供應商的生產偏差,燃油箱加注管可能存在焊接工藝瑕疵,導致燃油從加注管與燃油箱之間的連接處滲出。極端情況下,若燃油滲出位置存在外部火源可能導致起火。

實際上,早在2019年4月,奔馳就曾陷入“漏油門”。彼時,西安一車主購車后發現車輛漏油,在奔馳4S店維權時坐在一臺紅色奔馳展車引擎蓋上,引發大量關注。此后,監管介入,全面調查“收取金融服務費”等涉嫌違規違法行為,銀保監部門也對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金融有限公司是否存在通過經銷商違規收取金融服務費等問題開展調查。

高田氣囊,依舊是最大“魔咒”

高田問題氣囊影響有多深遠已無需多言,從每年召回的汽車中便能發現,雖然近年來受高田氣囊召回的車輛在逐年減少,但數量依舊不容小視。

時至今日,高田氣囊實踐已發酵了整整5年,但顯然這件事并未慢慢消散。據【汽車維基】統計,上述高田問題氣囊涉及豐田、福特、寶馬、奔馳、本田、路虎、特斯拉等十余個汽車品牌。在上述汽車品牌中,召回車輛數目“前三甲”的分別是豐田(625699輛)、福特(547876輛)和寶馬(360001輛)。

而且受高田問題氣囊影響的不僅有各大傳統車企,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特斯拉也在其列。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消息顯示,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備案召回14123輛進口Model S汽車,召回原因就是高田集團的問題氣囊,特斯拉提出免費更換改進后的副駕駛安全氣囊這一解決方案。

新能源汽車電池問題,同樣是“重災區”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也逐漸增多。尤其是今年上半年頻繁的新能源汽車自燃,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針對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政府部門紛紛行動,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制造,到售后召回環節均做了大量工作。

據【汽車維基】了解,截至目前(12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要求召回33281輛新能源汽車,涉及企業有特斯拉、北汽新能源、蔚來汽車、寶馬(中國)、奇瑞汽車、鄭州宇通客車、南京金龍客車、哈爾濱通聯客車等9家車企。

統計發現,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有6217輛,占今年新能源汽車總召回量的18.68%。

雖然從絕對的數量和占比來看,因為電池原因被召回的車占比并非最大,但電池以及由此衍生的安全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

據了解,在去年5~7月之間,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就發現了79起起火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其中,有86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