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南京財經大學貿易經濟專業(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怎么樣)

时间:2024-05-17 13:24:46 编辑: 来源:

06年統計學學科被確定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8年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2010年遴選為江蘇省統計科學研究基地。統計學系自建立以來,始終以課程建設為基礎,以專業建設為核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堅持科研服務于教學,服務于社會實踐,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現已成為江蘇省和全國統計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 統計學系現有教師2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82%;博士學位獲得者14人,碩士學位獲得者10人,在讀博士5人,碩、博士學位比例為85.7%。教師中獲國務院特貼、全國教育系統勞模、省政府特貼、入選江蘇省“333工程”和“青藍工程”、省優秀教師、省師德先進個人和省優秀黨員共10人次。2004年,統計學學科梯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 統計學系教師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基金項目3項;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科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10篇;出版專著3部、編著2部,教材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項。 在教學及其改革方面,2000年以來已經建成的江蘇省精品(優秀)課程有:《國民經濟統計》、《計算機在統計中的應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統計學專業課程群》被評為江蘇省優秀課程群。2003年以來主編、副主編教材各1部,承擔各級教改課題10項,獲得各級教學教改成果獎16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項7項。《高等教育大眾化條件下統計學多元化培養模式》獲2004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優化課程體系,搭建資源平臺,培養高素質統計本科人才》獲2007年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008年建成《統計學》國家精品課程。

·統計學碩士點簡介

統計學學科于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成為碩士學位授權點,現已招收3屆碩士研究生。經過多年積累,本學科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統計、評價方法選擇與優化、教育與人力資源統計評價、農村經濟統計分析等4個具有相對優勢和顯著特色的研究方向,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 2000年以來,出版學術專著10多部,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科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哲社項目4項、江蘇省軟科學項目5項、江蘇省哲社項目6項、其它部級項目10多項;獲部省級科研、教學獎勵20余項。統計學本科專業被確定為江蘇省本科品牌專業,2005年通過驗收,統計學學科2006年被評為江蘇省省級重點學科。 統計學學科擁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結構互相支撐,在教學、科研兩方面具有較高水平的高職稱、高學歷的師資隊伍。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在讀博士生3人。教師中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人,全國教育系統勞模1人,享受國務院、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2004年12月,該學科梯隊被評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梯隊成員尚衛平教授曾主持江蘇省軟科學項目“江蘇省可持續發展評價、預警與路徑選擇”,發表的論文《多維貧困測度方法研究》獲國家統計局2006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并在國家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多篇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現正主持國家統計局重點項目和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的研究。白先春博士城市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持了江蘇省哲社項目“江蘇城市化:計量評價與質量監控研究”,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多篇。本方向圍繞可持續發展綜合評價方法、城市化統計測度、區域環境承載力、收入不平等性測定、環境質量評價與成本分類、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等進行專題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共主持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0多項,在《統計研究》、《財經研究》、《中國軟科學》、《中國經濟問題》、《經濟科學》、《系統工程》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80多篇,對統計學理論的拓展和深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在應用方面,本方向先后承擔地方政府項目及企事業單位項目20多項,多次為江蘇省各地市、部門、企業提供決策買粉絲服務。 評價方法選擇與優化:本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為楊益民教授,主要以社會經濟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為研究對象,從事評價方法選擇和優化的研究。側重將經濟統計、數理統計、運籌學等學科知識和經濟學原理有機結合,針對經濟、教育、社會發展中若干熱點、難點問題,提出新的評價方法選擇標準,建立新的優化模型和優化算法;側重尋求社會發展品質標志的量化途徑和教育、高新技術產業等對社會經濟發展貢獻的綜合評價方法。本方向研究在國內外已產生較大影響,楊益民教授長期從事評價方法選擇和優化研究,20世紀80年代末便在國際上率先進行計劃評審技術(PERT)中離散型時間分布模型的研究(美國《Mathematical Reviews》90m:94024評價結論),研究綜合評價中指標權重的研究論文“AHP中整體一致性判別及校正”被《Mathematical Reviews》收評(MR2081453);完成的省級軟科學項目“CSE-顧客滿意為準則的企業系統工程”研究,將可拓學和運籌學方法相結合,在進行充分市場調查的基礎上,用層次分析法和可拓學方法建立了顧客滿意模型,提出了解決諸多矛盾問題的關鍵矛盾法,應用于“南京新百”取得豐厚經濟效益,提出的關鍵矛盾法被國內學者多次引用(蔡文:可拓論及其應用,《科學通報》1999年第7期),經專家評審為國內領先水平,基于該項目所做的研究工作,分別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和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在模型優化理論和方法研究方面的研究先后獲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省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主持完成的國家統計局課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的綜合評價方法” 獲國家統計局2006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關于高等教育發展模型研究的論文“從生源狀況看中國高等教育的潛在危機”被人大復印資料《高等教育》2003年12期全文轉載,產生較大影響;先后主持省軟科學、國家統計局、省教育廳項目10多項。梯隊成員陶用之教授在國內較早開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統計體系相關性研究,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要統計創新”觀點的論文在“第三次中日經濟統計國際討論會”上交流,引起包括著名統計學家李成瑞在內的中、日學者關注,對官方統計數據質量的研究成果,受到實際工作部門重視,被江蘇省農調局、南京市統計局等用以改進提高數據質量,收效明顯,對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被認為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江蘇省科委“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統計體系相關性研究”課題鑒定意見),現正主持國家教育部哲社項目和江蘇省軟科學課題的研究;管于華副教授在評價方法的計算機實現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正主持國家統計局和江蘇省教育廳的相關項目。本方向注重研究成果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先后完成“南京新百”顧客滿意工程和南京家樂福超市選址等具重要實際價值的應用項目,完成南京市等地方政府決策買粉絲項目10多項。 2001年以來,本研究方向成員共承擔國家級、省部級、江蘇省教育廳科研項目20多項,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中國統計》、《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系統工程》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教學獎勵7項。 不確定性問題的統計決策:本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為李群教授,本方向將統計學、概率論和運籌學方法有機結合,以中國的社會經濟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對其中的不確定性的因素做深入細致地分析,構建灰色、模糊等各類模型,針對人才戰略、小城鎮建設、金融風險等諸多問題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給出恰當的分析方法,為決策提供依據。該方向的研究彌補了確定性方法在研究社會經濟問題中的缺陷,豐富了研究不確定性問題的決策模型,推動了不確定性理論的發展與應用。李群教授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從事不確定性理論及其在社會經濟問題決策中的應用研究,提出了擾動屬性優化模型、灰色L—Q優化模型等創新模型,在不確定性決策模型及其應用領域已步入研究前沿。其專著《不確定性數學方法研究及其在社會科學中的應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著名經濟學家汪同三為此書寫了序言,該書還得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嗣贏等研究員的較好評價;發表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上的論文受到李京文、汪同三等專家的關注并對論文的學術觀點給予肯定;有關不確定性理論研究的系列論文獲得了省青年科技獎、省教育廳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勵,此外,探索決策模型的應用創新,從事人才結構與經濟發展優化匹配的應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李群教授先后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人事部“十一五”人才規劃重點項目、國家科技部軟科學項目、江蘇省哲杜基金項目多項,還參加起草了中財辦、國家發改委統一部署的人事部項目“人才強國戰略中長期規劃研究報告”,受到人事部的高度評價;“中國人才發展量化分析與預測”被《人才藍皮書:中國人才發展報告No.1》收錄,引起國內同行的關注。梯隊成員陳耀輝副教授在數理統計方法的決策應用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在研究中注意將統計學和數理統計方法等相結合,針對金融等領域的問題,提出新的決策方法,建立與優化決策的數理模型。本方向在《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System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系統工程》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相關文章80余篇,出版專著2部,省部級課題多項;其中,“加入WTO后經濟成份多樣化的模糊最優經濟布局研究”、“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不確定性統計評價方法研究”等多項省部級課題,受到了同行專家的關注和肯定。本方向在圍繞經濟發展綜合研究決策模型的同時,還研究決策模型的政策應用等有關問題,并與國家人事部、國家發改委、中央組織部、山西省委人才工作辦公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事科學院等部門和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中長期合作研究關系。多年來,本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對我國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相應的理論指導作用。 農村經濟統計分析:本研究方向學科帶頭人為胡榮華教授,本方向側重于綜合運用統計學、人口學、經濟學和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從農村經濟角度揭示人口和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探索各系統相互協調發展的有效路徑。研究工作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的結合,從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社會的影響中去研究可持續發展問題。應用系統論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食物、環境、能源、經濟發展與人口(FEEEP)之間的關系,探索江蘇宏觀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理論與實際問題,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為江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服務的能力。充分利用學術骨干的專業特長,將國民經濟核算理論和方法引入可持續發展研究,特別注重綠色GDP核算理論和方法研究。本方向在FEEEP相關性研究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胡榮華教授先后主持省、部級項目多項。在主持江蘇省軟科學重點項目 “江蘇食物、環境、能源、經濟發展與人口(FEEEP)關系的定量研究”過程中,采用灰色關聯分析等方法,首次揭示了FEEEP五者間的關系。在負責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糧食安全與成本優化研究”的分報告中,首次對我國的糧食安全成本進行了測算,并提出了“適度的糧食安全及其合理的糧食安全成本”的政策建議,本成果獲2004年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獎三等獎。現正主持國家教育部項目“我國FEEEP相關性和協調性的統計研究”和江蘇省軟科學項目“江蘇省生態環境建設-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等的研究。對農村經濟核算體系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具有特色,如梯隊成員朱琴華教授關于農村GDP核算的研究受到國內著名統計學家邱東教授的關注(邱東:2000-2002年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點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