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全球主流社交媒體(國外流行什么社交軟件,外國人最常用的社交軟件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03:22:08 编辑: 来源:

k

月活躍人數:22.71億

美國最出名的社交網絡平臺,俗稱臉譜網,總部在美國的硅谷,通過有效電子郵箱就能申請加入,不過由于一些原因導致無法進入國內,并且在2018世界品牌500強中排第11位。

2、YouTube

月活躍人數:19億

一個用于視頻短片分享和觀看的網絡平臺。創始人是美籍華人陳士駿、賈德·卡林姆等人,在2006年被谷歌收購,用戶能直接上傳和觀看各類視頻短片,吸引著全球的人,2018世界品牌500強中排第20位,成為月活躍人數僅次于臉譜網的受歡迎社交平臺。

3、whatsapp

月活躍人數:15億

一款基于各類智能手機間的通訊軟件,可供安卓、蘋果、Windows phone以及黑莓等智能手機用戶使用,只需要手機號就能注冊,跨平臺之間互相發送文字、圖片、音頻等信息,還可以使用whatsapp來打電話。

4、wechat買粉絲

月活躍人數:10.83億

由騰訊打造的智能社交平臺,于2011年推出,目前已經覆蓋了我國至少94%的智能手機用戶,而且還有買粉絲、運動支付等眾多功能,讓眾多的用戶已經離不開它。

5、instagram

月活躍人數:10億

照片墻,一個有趣的照片圖片分享平臺。用有趣的方式來抓拍一些東西并彼此分享,在2014年被Facebook收購,開啟了火爆全球的態勢,在2018世界品牌500強中排第362位。

6、tumblr

月活躍人數:8.5億

湯博樂,一個類似于微博客的社交媒體平臺。在2013年被雅虎以11億美元收購,成為了如今活躍人數達8.5億的社交網絡平臺。用戶能直接發布各類文字、圖片、音樂以及視頻等等,感受年輕人的喜愛。

7、QQ

月活躍人數:8.03億

安裝最多的十大APP之首,也是國人比較熟識的社交平臺,能聊天、視頻通話、文件分享等多種功能,騰訊公司發家的基本,擁有廣泛的用戶群體,但在騰訊推出買粉絲后,將很大部分的用戶群體搶走,只能排在第七位。

8、QQ空間qzone

月活躍人數:5.31億

借由騰訊QQ產生的附屬產品,用戶能上傳視頻、音樂、圖片,寫日子、發說說等等,在非主流文化盛行時,各種炫酷的QQ空間出現,基本上會使用qq的人,都會選擇查看空間其他的說說或是自己發說說。

9、抖音/tiktok

月活躍人數:5.31億

一個用來拍攝各類創意短視頻的社交平臺,基本上以音樂加上圖像視頻的形式,也是國內年輕人最喜歡的一個平臺,不過其中的短視頻良莠不齊,有很多低俗或惡趣味視頻的存在,2018年在國內有過一次處罰。

10、新浪微博

月活躍人數:4.46億

新浪旗下關于用戶關系產生的微博客社交平臺,也是國內最受歡迎的微博客,各類新鮮事都能通過微博來吸引眾多網友的關注,例如之前的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在微博上得到了很多網友的支持。

社交媒體的發展歷程

社會化的互聯網生活已經在一小批互聯網Geek中成熟發展起來,尤其是每天泡在Twitter上的“推客”們,每天孜孜不倦地推送各種新奇好玩的想法,網站,新聞,音樂,視頻的鏈接,這些“推特”(Tweet)消息被一級一級過濾轉發(RT,ReTweet),迅速傳遍了全球。一個最好的案例就是2009年3月25日上線的陌生人聊天網站,在Twitter老用戶Veronica的Tweet下,如坐上了火箭,20天達到15萬的日獨立訪問IP 。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Twitter存在的理由,更不理解Google和Facebook為什么都要收購Twitter,最不可理解的是Twitter創始人Evan Williams和Biz Stone拒絕了Google和Facebook的開價(Facebook開價5億美金)!(備注:Twitter兩位創始人曾將Blogger賣給谷歌)

只有Twitter上的Heavy user(重度用戶)才能真正理解Twitter對他們生活,工作帶來的影響,這些人才是Social media最早,最資深的一批實踐者,他們中Follower數超過1000的“推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博客,這部分人不在少數。真正在使用Twitter的推客(而非測試玩家)都知道,Twitter上傳播的消息主要是推客自己在網上看到的新奇事物或者自己寫的博客的標題和鏈接,當然也包括少量的個人突發奇想短語。但是細心的用戶一定會發現,超過1000個Follower的推客一定是有“料”的,如果一個人僅僅是不停地在Twitter上發發牢騷,罵罵鄰居,或者記記流水帳,那么根本沒有人愿意Follower他/她。

很多Twitter的Heavy user同時也Follow了很多其他推客,少則上百,多則成千(一點都不稀奇)。以我為例,我在Twitter上活躍的比較晚,大概是2009年4月15日左右開始活躍起來,還不如我寫了四年的博客,已經超過了1000多位訂閱讀者。但是就這短短的一個星期,我通過積極的Tweet一些有趣有價值的信息,以及我的博客內容和思考,快速積累了250多個Followers,同時我也Follow了將近400多個推客,這些人帶給我的就是平均每秒鐘刷新一條Tweet,理論上我是無法全部看完的,只能在空閑的時候走馬觀花掃描一些關鍵字,個別感興趣的點開信息中的Tiny URL自己閱讀一番;也可能直接RT一些特別好玩的信息;還有就是重點關注一下回復給我的信息 @betashow ,絕大部分信息錯過了就錯過了,但是真正有價值或者好玩的信息,一定會被別的朋友反復RT,直到我看到,所以錯過的也無所謂。

推客們總能在第一時間看到很多最新的報道,從互聯網新奇網站上線到Susuan Boyle一唱成名,再到市政府著火……但是代價也很大,因為推客成癮,需要投入大把的時間來“經營”,很多推客自己也會禁不住抱怨一把“Twitter占據了我們太多時間”,然后呢,繼續Tweet……我們對Twitter是即愛又恨……

像我們這樣的生活在Social media之中的人,除了Twitter,另外普遍都會用的就是Facebook,Linkedin,Wealink, Blog,Flickr,ipai,深受社會化網站和媒體的影響,對其有著切身的體會。

我提到的這些服務都可以籠統地歸類為“社交網絡(SNS)”。社交網絡對個人而言,是一項“服務”,一項用以跟老朋友互通有無,保持聯系,拉近距離的網絡服務;一項拓展關系網,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 “服務”,這些服務帶領我們進入了數字化的“泛社交時代”。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社交網絡(SNS)”也可以是一種媒體,因為在這個網絡平臺上,無數的信息被網絡中的節點(人)過濾并傳播著,有價值的消息會被迅速傳遍全球,無價值的信息則會被人們遺忘或者只能得到小范圍的傳播。這就是我們近幾年剛聽到的新名詞:“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下面我們來看看Wikipedia上對于Social Media的標準解釋:

Social media is information 買粉絲ntent created by people using highly accessible and scalable publishing technologies. At its most basic sense, social media is a shift in how people dis買粉絲ver, read and share news, information and 買粉絲ntent. It's a fusion of sociology and technology, transforming monologue (one to many) into dialog (many to many) and i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formation, transforming people from 買粉絲ntent readers into publishers. Social media has be買粉絲e extremely popular because it allows people to 買粉絲nnect in the online world to form relationships for personal and business. Businesses also refer to social media as user-generated 買粉絲ntent (UGC) or 買粉絲nsumer-generated media (CGM).

相對于SNS來說,Social Media是個更為廣泛的概念,而Social Media是基于SNS,Blog,Mini-Blog,BBS,IM,Email等一系列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工具(技術),并且由無數個節點(人)根據自己的專業,喜好,價值觀等過濾加工后進行傳播的。所以SNS相對更為狹義,只是Social Media中的一個新興崛起的傳播平臺(技術?工具?手段?)。所以我這個SNS從業人員也只能淺談一下Social Media,更深入的探討需要來自傳統媒體,博客服務提供商,Email服務提供商,IM服務提供商,迷你博客服務提供商以及社交網絡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及綜合人才來深入研究,更重要的是本人要有豐富的社會化傳播經驗,比如在Twitter上有上萬個Follower(這絕對是無法逾越的經驗門檻,如何在 Twitter上發展到Follower?),這方面我推崇一個推客,@Mashable,他在Twitter上有 479,241 Followers,這個推客已經是公司化運作(Social Media Guide),除了做一些Social Media的研究之外,就是幫助一些巨頭做Social Media營銷的嘗試,應該算是專業的Social Media顧問。通過他們發表的文章,我學習了很多,所以也推薦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可以這么假設,如果Mashable的CEO Pete Cashmore(@mashable Twitter帳號的實際管理者)不小心發現了你的產品,試用過感覺良好覺得值得Tweet一下的話,理論上就會有47萬個Social media的Geek看到,其中一部分就會參與體驗并ReTweet,還有不少人會寫一篇常常的文章發表在自己的博客上,又有人會看到并在Twitter 上推一把,到Facebook分享一把,或者自己也用完寫一篇博文……如果一個產品本身設計的足夠有吸引力,那么從此就會引爆流行!如果這個產品設計的差強人意,那么理論上Pete Cashmore這樣的人也不會幫你“推一把”。

當然,Pete這樣的超級意見領袖在Twitter有不少,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如果能到達一位這樣的推客,那就等著引爆吧。但最關鍵的核心還是我曾經問過的那句:“是誰把Omegle告訴了Veronica”?

這是最核心的問題,因為理論上只要能到達,就一定能引爆。

到底如何到達呢?我在上一篇文章介紹了Traffic Exchange這樣一個產品,這只是Omegle案例上的一例,也帶有一絲運氣,所以并不能用來參考設計你公司的產品和社會化傳播策略。

足夠有吸引力的產品(或者一次營銷推廣策劃),一定要有特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