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北京 數字貿易 元 2021(北京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將打造20個數字特色園區)

时间:2024-06-09 03:42:13 编辑: 来源:

p>亮點4

5G基站累計達到4310個

朝陽區5G基礎設施建設數量穩居全市第一,目前5G基站累計達到4310個(2021年新增289個),實現了五環內5G信號連續覆蓋,五環外重點地區、重點場景精準覆蓋,以及長安街延長線、CBD核心區、奧林匹克公園、溫榆河公園、望京小街、麗都街區、朝陽公園區域、機場高速沿線、工體周邊等重點區域、典型應用場景專項覆蓋。

此外,京沈高鐵朝陽段、冬奧場館等重點區域的5G網絡建設正在高效推進,網絡信號優、區域覆蓋廣、應用落地快的高品質5G網絡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來,朝陽區先后落地了北京鯤鵬聯合創新中心、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基礎型研發機構。由普天電子城孵化器與玻色量子共建的朝陽首個量子實驗中心落地,將進一步推動我區量子信息科技的產業化發展。根據2020年6月發布的“新基建產業獨角獸TOP100”,北京市上榜企業數量最多,為45家,其中朝陽區共有12家企業上榜,占北京上榜總數的26.7%。

亮點5

“城市智慧大腦”助推社會治理現代化

朝陽“城市智慧大腦”已形成“一個中心、三大平臺、五大基礎庫、三大體系、三大專項、N個智慧應用”的總體架構,朝陽“城市智慧大腦”綜合指揮調度中心和綜合展示體驗中心搭建完成,具備了城市管理領域、經濟領域、安全領域指揮調度的功能。在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貫徹落實“兩個條例”、抓住兩件“關鍵小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與龍頭企業開展戰略合作,朝陽區與360集團、阿里巴巴、金控集團、華為公司共同簽署數字經濟示范區重大項目合作備忘錄。金盞國際合作服務區管委會與北京金融大數據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在金盞共建數字經濟創新示范園。中國移動與多家鳳鳴企業簽署生態戰略協議,全面開啟應用場景合作。

朝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緊抓“兩區”建設契機,朝陽將積極爭取數字貿易創新試點和相關政策突破,加快建設數字貿易試驗區。力爭到“十四五”末,全區數字經濟行業領軍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培育高成長企業300家以上。此外,還將建設20個數字經濟主題樓宇,打造20個數字經濟特色園區。

展望2021|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文章來源:正略買粉絲

本文來自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院發起并聯合國內文化產業領域眾多研究者共同編撰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

《報告》分為總報告、分報告、區域篇、專題篇共四個部分。在總報告和分報告中以突出核心內容生產環節兼顧外圍產業環節為原則,研究包括出版發行業、廣播電視業、電影業、演藝業、文化旅游業、藝術品業、工藝美術業、節慶會展業、創意設計業、網絡文化業、動漫業、游戲業、藝術培訓業、體育休閑業共十四個行業。

區域篇涵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京津冀區域以及成渝經濟帶的文化產業發展分析,對各區域的發展規模、發展態勢、發展特征以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及對策建議。

同時,《報告》根據2021年產業熱點,圍繞文化藝術與數字科技、國家軟實力與跨文化傳播、大城市群文化產業發展等領域展開專題篇評述。

此外,《報告》還梳理了2020文化產業十大關鍵詞、十大特征以及對2021趨勢預測。

2020文化產業十大關鍵詞

1.文化數字科技

文化與數字科技的深度融合形成眾多新的增長極,帶動各行業推進文化藝術生產消費與互聯網、大數據、5G等技術的全面融合,催生出多種新興業態。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比上年同期增長18.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7個百分點;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745億GB,同比增長34.5%。其中,短視頻領域、電商直播領域、網絡游戲領域增長迅速;云音樂、云錄制、云展覽、云旅游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傳統教育領域也開始線上布局。各類文化數字科技產品與服務涌現,帶動“非接觸經濟”文化業態繁榮。

2.文化大數據

《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文化領域,中宣部文改辦下發的《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通知》指出,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大基礎性工程,將從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云端發力構建體系,明確了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華文化素材庫、文化體驗園、文化體驗館、國家文化專網、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數字化文化生產線等重點建設任務。文化數據是文化數字經濟的核心,以文化大數據為基礎的文化生產新體系的構建,將助力文化生產與文化消費的體系化升級,引領文化產業新增長。

3.鄉村文化扶貧

文化扶貧在鄉村脫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涉及到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鄉村文化人才培養、鄉村非遺和民間文化傳承、歷史文化村落保護等各方面。財政部于2019年10月提前下達2020年中央補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預算,預算金額達122.4億元;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向鄉村延伸,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鄉村文化產業是文化扶貧的重要領域,農業農村部啟動“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動鄉村文化活動在全國各地的開展舉行。與此同時,數字鄉村建設、鄉村文旅扶貧、網絡扶貧也助力鄉村文化扶貧,并且以網絡直播、主題活動等形式擴大鄉村文化氛圍的影響力。

4.文化經濟雙循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文化經濟是雙循環中的重要環節,文化消費正逐步成為拉動內需、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5.盲盒經濟

2020年,盲盒作為一種時尚潮玩迅速走紅,盲盒經濟引起消費熱潮。2020年12月11日,盲盒文創企業泡泡瑪特上市,反映出潮玩產業極大的市場規模。盲盒經濟迅速擴大,一方面是由于IP自身的藝術設計魅力,以及隨機購買的銷售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的消費審美觀念,盲盒能帶來陪伴感、歸屬感和依賴感,影響圈子社交關系也緊密聯系著消費者情感。

6.國漫探索中國道路

國產動漫、動畫持續探索中國道路,講好中國故事。在優質作品紅利、國漫出海、新技術的推動下,國漫在制作和市場端都有了新的突破。從生產的角度來講,國漫探索中國道路也意味著在創作生產工業化、數字化以及動漫產業鏈條更加完善的探索。

7.RCEP促文化貿易

2020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簽署,意味著全球迄今為止最大的自貿協定誕生,將促進文化貿易的全球合作。REEP協定中,簽證便利化條款將拓展文旅產業發展空間,機構間多邊文化旅游合作機制也將進一步釋放紅利。貨物貿易90%的開放水平以及零關稅條款將對我國文化商品出口帶來便利。此外,協定中知識產權板塊內容豐富,涉及著作權、商標、專利、外觀設計、傳統知識、民間技藝等,為對外文化貿易知識產權做出更細化的規定。在新興貿易領域,協定降低數字貿易壁壘,注重網絡信息安全,將進一步為游戲、動漫等數字文化產業拓寬市場。

8.文創聯名

2020年文創聯名持續火爆,文創聯名受到越來越多行業的關注,聯名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在故宮建成600年之際,故宮博物院與網易合作打造手游《繪真·妙筆千山》,與聯想合作在2020年美國CES消費電子展推出系列產品,又與運動品牌安踏、東奧IP聯名推出全新鞋款。全國各類文化機構通過文創聯名,借助互聯網數字技術,為產業融合注入新內涵,助力文化內容和文化價值的再生產、再傳播。

9.破圈層作品

10.文化遺產活化

2020文化產業十大特征

1.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規劃提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疫情對于以線下場景為主的傳統文化行業產生較大沖擊,但同時也促使了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催生出“云看展”“云旅游”等新業態,帶來強勁增長動能。同時,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啟動“上云用數賦智”行動,通過提供全面的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普惠性金融支持、搭建虛擬產業網絡化協同平臺,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2.新模式新業態涌現

2020年,文化大數據、數字內容、媒體融合、智慧文旅、人工智能、數字文博等領域成為產業融合的新熱點,并向文化遺產資源、場館教育、演藝娛樂、全媒體等行業滲透,不斷催生出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文化產業通過改變傳統產業生產方式,形成開放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的新型文化生產體系,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2020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推動15種數字經濟新業態發展,重點涵蓋線上服務模式、產業數字化、個體經濟、共享經濟等領域,進一步為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提供土壤。

3.數字領域投融資活躍

《2012年至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報告》顯示,2020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在經歷3年下行后開始回升。其中,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市場先于市場整體恢復。疫情影響下,社交隔離對于短視頻、直播、游戲、動漫、網文等依托線上消費場景的行業沖擊較小,并側面引導了線上文化消費。此外,數字化戰略的提出、文化產業政策紅利等多重因素,均刺激了數字文化經濟投融資的活躍度。5G、文旅融合、電商、社交、垂直領域、VR、IP、AI、整合營銷等成為數字文化投融資市場的新熱點,展現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強大帶動力和發展潛力。

4.鄉村消費促產業升級

以鄉村文旅為代表的鄉村消費,促使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鄉村產業延長價值鏈條,以新業態、新模式豐富產業門類,促進城鄉之間生產要素流動,提高產業效率。鄉村消費有助于完善產業基礎設施配套,從而推動鄉村整體產業升級。此外,社會各界積極探索文化扶貧、藝術扶貧與消費扶貧的結合模式,從而帶動各類鄉村文化營造項目在各地繁榮,以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創意生產要素為基礎,引導“一村一品”的鄉村文化品牌塑造,激發鄉村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5.文旅扶貧助力攻堅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文旅扶貧依托其輻射帶動效應和物質精神的雙扶貧良好效益,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0年鄉村產業工作要點》,提出培育休閑旅游精品、推介休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3月,國家發改委印發《消費扶貧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20年行動方案》,以專項行動提升貧困地區旅游服務供給質量。至2020年10月底,中央預算投資共安排“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旅游項目327個,下達資金32億元,大力推動改善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各單位部門從多方發力促進文旅扶貧,也從側面反映出文旅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多重面向。

6.高質量文化需求增長

2020年疫情催化數字技術與文化傳播融合,也逐漸培養了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消費習慣,各圈層的文化消費群體的品質化付費意愿日益提高,呈現出從娛樂性消費向知識性文化消費的升級轉變。此外,科技單位、企業、科研團隊以及泛科普自媒體等紛紛加入文化科普領域,積極引導受眾認知和審美心理,創作出大量優質的文化科普音視頻、圖書、圖文和展覽展品,以滿足全民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對于高質量文化內容的需求,促進全民文化科學素質的提升。

7.數字文化引領出海

以游戲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出海表現突出。據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和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2020年上半年,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75.89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