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加入wto后中國對外貿易狀況(中國加入WTO后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时间:2024-06-02 23:44:24 编辑: 来源:

行。而且,外資銀行在什么地方可以開展業務,還是需要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從這個角度看,應該說限制是很大的。第二,金融領域里的另一個開放是允許外資搞合資銀行,股份可以占到50%,也有一定的限制。

5.保險業,保險業的開放速度可能稍微快一點。人壽保險公司外商持股比例入關時可以達到50%,一年以后可以達到51%;在非人壽保險和再保險領域,外商將獲準在合資保險公司中持有51%的股份,并且在兩年內可以成立全資的分支機構,經營一定范圍內的保險品種,也不是所有的保險業務都可以由他們來經營。

6.關稅。這是另一個具有廣泛影響的領域。中國一方面同意降低農產品的關稅,另一方面也同意在2005年把工業產品的關稅從1997年的24.6%降低到9。4%左右。在有些領域里降得比較多,比如化工業、醫藥產品降到跟其他國家一樣5%-6%的關稅;汽車業從現在的80%-100%降到2005年的25%,汽車零件的關稅降到10%。應該說降的幅度比較大。但是這個影響我們也要通盤考慮。中國過去名義關稅比較高,但實際征收關稅的比重很低,每年只有3%-5%,還不算走私(關稅高,走私的動機就強)。在全部進口產品中,由于我們實行了各種關稅的減免、合資企業的優惠政策、大中型企業進口先進設備的優惠政策等等,以及對原材料、來料加工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所以實際上我們關稅征收的比重并不大。并不是說降低關稅就沒有影響,而是說它的實際影響比起數字所顯示的程度可能要小。此外,降低關稅的影響要作整體分析,不能僅就對某一利益集團影響出發進行判斷。比如,象汽車這樣的工業,關稅的下降,對整車組裝業的沖擊較大,但對零部件生產廠家可能有利,整個汽車工業的就業可能會有較大的增加。

另外,還有一個對于降低關稅的認識問題。目前我國的關稅水平為16.8%,我們承諾2001年降到15%,2005年降到10%。現在,發展中國家平均關稅水平為14%,發達國家為3%,WTO成員國為6%。可見,中國的降稅是順應國際發展趨勢的,不是讓步;而且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關稅的保護作用在逐步下降。例如,我國簽署了信息技術貿易協定(ITA),這意味著到2005年,信息技術產品關稅將降到0。我們為什么要這么做,這是由于,高新技術產品全球化要求其零部件在全球的自由流動,如果關稅不降到0,人家就不會到你這兒來生產,也就談不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尤其在中國這樣一個需要努力趕超的國家。

從各方面來看,毫無疑問,加入WTO是有成本的,是要付出代價的,對有些領域是有沖擊的,但是它的沖擊并不像現在人們所想象的那么大。而且有3-5年的過渡時期,有些領域有6年的過渡時期,還是給我們留出了一些調整的余地。我們現在應該做的是:加緊我們國內的體制改革,加快對國內企業、特別是對非國有經濟開放各個領域,加強在各個領域里發展國內的競爭,提高各個領域的管理能力,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就不僅僅是全球化規則的接受者,而且可以參與全球化規則的制定,還可以借助世貿組織這個講壇解決貿易爭端。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推動下,WTO馬上要開始下一輪的談判,核心問題是如何擴大各國對美國等國占優勢的農業和信息、服務業的開放。中國如果現在不加入WTO,不僅將來加入更加困難,而且使我們在新一輪談判中沒育發言權,不能加強發展中國家這一邊的談判力量,這會使新一輪談判的結果對我們更加不利。這也是需要考慮的“未來因素”。

二、目前中國加入WTO的可能性

朱總理訪美,美國政府沒有批準在最后的協議上和中國簽字。由此也引起了美國商界的一片呼聲、一片反對,朱總理回國以后,又發生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作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事件。中美關系出現了急劇的惡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加入WT0的前景如何?

對這個問題要從我國的態度和美國的態度兩方面進行分析。

從我國的態度來講,最根本的問題是要分析加入WTO對中國是有好處還是有壞處。如果中國加入WTO好處大于壞處的話,那么不管中美關系發生什么變化,我們還是應該積極爭取加入。因為越是國際關系惡化、越是在國際上處于弱勢地位,我們越是發展經濟,越是要在國際上爭取我國的利益,越要通過進一步的開放來得到發展。西方國家本來就不是從我國的利益考慮,而是出于打開我國的市場爭取他本國利益的目的。這一點現在也沒有什么大的改變。我們還是要像過去一樣通過談判爭取我們的最大利益,做到權利和利益的平等。

從美國方面來講,這次事件也不會對中國加入WTO的談判發生大大的變化,既不會更好,也不一定更壞。不會更好,是因為他們不會因為覺得對你做錯了什么事情,出于一種抱歉的心理,來使中國加入WTO更好通過。美國有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的反華勢力仍在反華,他們也不會因為炸了你的使館而有所改變。但是也不一定更壞。這件事情,包括這一輪的風波以后,盡管美國的反華勢力在叫囂什么“中國政府組織游行,就是為了對加入WTO的問題要價”,但多數人還是從兩國經濟關系的角度來看問題。美國商界的游說活動也有所加強,對抵消反華勢力的增長有好處,但是也不會由此產生很大的改變。

中國領導人最近說:我們不會放棄我們的根本利益;再談13年也沒什么了不起的。這表明了中國的立場。在這以后,中國能否在今年加入WTO,實際上已經取決于美國人談判立場的改變。從目前看,中國在今年加入WTO的可能性目前還是有的,但不妨做一個“50%對50%”的估計。

三、中國在國際形勢惡化條件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必要性

首先是要加速國內的體制改革,盡快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才能真正提高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我們再也不能“說廢話”了,再也不能抱有幻想了,只能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加快改革,抓緊把經濟發展上去。

中國加入WTO后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哪些影響?

中國加入WTO的正效應:

(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增加中國在對外貿易雙邊及多邊談判中的主動權,減少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對我國出口配額的限制,使我國能夠充分享受參與國際分工的好處。世界貿易組織是建立在參與者一致基礎上的契約安排,是一個擁有多邊規則和紀律并且有相應的規則制訂能力、爭端解決機制與組織機構的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民主主體。由于我國在該組織內的缺席,致使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對外貿易協議談判中處于劣勢,一些有競爭力、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市場的商品仍受配額的限制,面臨退出國際市場的威脅,盡早加入世貿組織,就可以獲得參與制定貿易規則的權利,使我國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同時,在進口發達國家的技術時能有更大的選擇空間,我國在國際經濟舞臺上的活動空間與主動權將大大拓寬和提高。

(2)加入世貿組織有助于促進我國各級政府更新理念、校正自身行為,規范市場游戲規則,提高行政水平和質量,有效推進各項改革的全面展開。世界貿易組織的章程對申請加入國的經濟制度屬性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我國13年的申請談判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制度全面創新的過程,市場化取向改革在政府放松管制而取得了階段性巨大成效之后,初期改革的功效正在逐步消失,要使我國市場經濟有質、有序、有向地演進,避免轉型過程中因制度真空而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及社會整體效益的大滑坡,政府創新就成為當前的緊迫任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使我國各級政府真正地體驗和認知現代發達國家政府的運作規范,體驗和認知現代文明社會的真正底蘊,從而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相信,我國政府治理框架的有效構建將在加入WTO后的不久全面展開,政府治理框架的實質性轉變就是垂直展開國家法律體系的運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加中央政府在建立法治國家過程中的權威,有利于社會凈化措施的貫徹實施。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可以明確限定各級政府的職責范圍,保證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質量。政府治理框架的重構還可以促進政府理念的轉變,使之與WTO所要求的市場精神相一致,從而推動我國市場化進程中思維方式的轉變。我國傳統的政府理念偏重于對社會資源(包括政治權力、經濟資源和生活要素)分配權的控制,其長期結果是模糊對社會公平概念的理解,使政策指向偏離促進旨在增加社會財富的生產性努力,并且過分強調對已有財富的“合理”配置,易導致投機活動(政治的和經濟的)泛濫,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有序和持續增長。因此,把政府理念創新的落腳點定位于重新設定社會游戲規則,變政府注重分配性努力為保障生產性努力,在法律實施過程中切實保障在任何情況,生產性努力所帶來的成果都能按契約精神的要求回歸給生產者。

(3)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長期而言,可以重塑我國企業的競爭意識,增進我國企業在知識創新和應用體系中主導作用的提高。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微觀基礎,也是市場經濟中最主要的主體,企業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一國宏觀經濟的運行質量,關系到市場的成熟度。在我國傳統模式的企業中,創新精神明顯不足,其影響在長期內表現為產業水平普遍低下,勞動密集型特征明顯,勞動力知識技能低下,高新技術產業化缺乏有效的微觀支柱系統。如何改變這種狀況,1978年以來的改革實踐告訴我們,在一個缺乏市場有效規則的社會中,企業內在的品質不可能從根本上得以改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世貿組織成員國勢必要求我國確保國內法律制度不與世貿組織的規則相抵觸。在此外部壓力下,我國企業將在更開放的空間實現企業精神和理念的大轉換。同時,我國的市場體系建設和市場機制設計將進一步與國際慣例接軌,各類服務型、監督型的市場中介機構也將進一步規范其行為,這一切都會促進我國企業的再生,而且市場制度和企業制度的創新將會孕育出一套科學、有效的企業家選拔機制,并造就一支真正的企業家隊伍,有效擔負起推廣知識傳播、激勵技術創新的職能,從而提高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加入WTO在短期內可能出現的負效應:

(1)加入WTO可能會改變我國外貿順差的格局,降低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從短期看,加入WTO首先必須削減關稅,取消出口退稅補貼,開放國內市場,其中關稅下調幅度最大的是消費品。我國人口眾多,對消費品的市場需求量巨大,因國外同類消費品在質量、包裝、品牌等方面的優勢,極易迅速占領我國消費品市場。同時,由于我國企業目前的勞動力素質較低,技術裝備更新緩慢,產品質量不盡如人意,企業經營機制落后,在對等開放各自國內市場的情況下,我國企業的產品短期內較難大規模打入國際市場,由此可能發生貿易逆差,減少我國的外匯儲備。

(2)我國加入WTO,在短期內可能造成相當數量企業的倒閉,失業問題將更為突出。加入WTO,我國政府首先要作出關稅減讓和取消非關稅壁壘的承諾。目前,與我國談判的國家要求我國在農產品及化工產品進口上實施零關稅。在整體協調關稅方面,要求我國平均進口稅從1992年的44.6%降至8.9%,其中,美國對我國4073項工業品提出關稅要價,要求把這些工業品的平均關稅降至6.9%,對我國的民族薄弱工業,如汽車工業的保護關稅,要求控制在40%以下。目前,我國對35種商品實行進口配額、許可證制度,各談判國均要求我國取消這些非關稅壁壘。同較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產業在整體上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技術裝備落后,產品成本較高,一旦取消關稅和非關稅保護,在制成品市場價格競爭中將處于不利地位,有可能會有一大批企業在短期內集中破產。取消貿易壁壘不同于前20多年改革開放中“三資”企業的登陸,“三資”企業登陸在排擠民族工業企業的同時還可吸納大批勞動力,而取消貿易壁壘則是對外國商品直接開放國內市場,在加劇市場競爭的同時并不能吸納勞動力就業,因此,失業問題將在加入WTO后的一段時間更加突出。

(3)加入WT0后,在短期內可能加劇我國股市的低迷和國內證券公司的經營困難。由于我國國有企業的先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