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券商的海外院校名單(阿里巴巴參股券商公司名單)

时间:2024-06-03 05:35:46 编辑: 来源:

券商未解押的股票質押規模都在500億以下,但也是規模排名靠前的券商。

從凈資本來看,這11家券商最特殊的是中金公司,凈資本只有240.6億,不過其股票質押規模雖然不算太大,未解押的交易股份市值也有約219.06億。

1000億資管計劃未來如何運作?

目前,共同出資設立的210億母資管計劃的管理人暫未明確,不過各家券商都將設立子資管計劃,進行市場化運作、獨立決策,并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形成1000億的資管計劃。

“母資管計劃相當于是一個引導基金,‘統一組織、分散決策’意味著子資管計劃由各家券商相對獨立決策,并且篩選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項目也要自行負責,保證風險可測、可控、可承受。”一家華南的上市公司知情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另一家華東券商信用業務部業務人士表示:“這次由多家券商出資打包成210億,錢雖然不多,但撬動效用挺大,后面還會帶動其他資金慢慢吸收進來。”

也就是說,210億的母資管計劃下面將掛很多子基金,而子基金的產品模式可以多種多樣,由各家券商募資、設立和管理。

中證協表示,這次集合資管計劃,按市場化方式組建、商業化模式運作,注重發揮投行的專業優勢和交易組織能力,以提供流動性支持的財務投資為主要方式,以保持上市公司控制權和治理結構相對穩定為主要目標,制定市場化、多樣化、個性化紓解風險方案,支持具有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如何篩選股票質押標的

這一次券商出資,與2015年直接到二級市場買股票不同,通過設立集合資管計劃優先支持優質的民營上市公司解決股權質押困難,同時對券商來說也意味著業務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由于“統一組織、分散決策”,各家券商都將發揮自身的專業能力,篩選優質的股權質押標的。

上述華東券商業務人士認為:“好的股權質押項目,估計2周內就會被搶完。”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重點支持民營企業。近年來,在降杠桿的過程中,一些優質的民營企業在市場下行中股價被錯殺,擠壓比較嚴重,并且常規的融資渠道也走不通,而國有企業融資相對容易些。

出資的券商認為,不一定去選擇目前沒有違約風險的,比如說有的股權質押是因為股價一直下跌被錯殺,導致合同違約,其實股東一直在繳納利息。

幾點制度障礙有待突破

這次集合資管計劃將撬動1000億資金,但目前還是意向出資,真正實施方案的設計和方案還沒有完全明確,不過對券商來說,確實是對各個條線的業務能力都是一次檢驗,也是一次機會。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此次各家券商成立的子資管計劃,可以投資股權、也可以投資債權,還可以通過并購重組介入,達到支持優質民營企業解決股權質押困難的效果。

實際上,操作的各種可能性都存在,更需要券商的專業判斷,還有與上市公司股東談判的結果,不一定完全采用股權轉讓的方式。不過,目前還存在幾點不確定因素有待解決。

一、此次的集合資管計劃操作,不僅需要負責股票質押的信用業務部參與,券商還需要協同資產管理部、還有投資銀行等部門。出資券商的疑慮是,這么做投行是否存在關聯交易?這是制度上有待突破和明確的。

二、集合資管計劃的運作可能會跟現有的制度發生沖突,比如集合資管與投資產品期限要一致,不能一對多,但如果這樣的話可能就沒法操作。

另外,此前證監會下發的關于通報2018證券公司分類評價有關情況的函,提出證券公司股票質押業務自有資金出資或集合資管出資違約規模,占凈資本比例在20%以上的,對應風險管理能力評價標準,扣0.5分。

三、監管層已經為參與并購重組、支持股權質押的資管計劃開通了“綠色通道”,但解決股權質押的其他方式,比如通過債轉股、私募債等是否可行?未來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原標題:獨家!11家出資券商名單來了!分別是中信國君海通…基本是大型券商,運作輪廓顯現,1000億紓困股權質押)

國內有哪些投行?

問題一:中國有名的投資銀行有哪些? 下面是2015中國投資銀行的排行榜,進入排行榜的投資銀行一共有13家包括中金公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國元證券等。

1.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全稱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冊資本為2.25億美元。總部設在北京,在上海設有分公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5個城市分別設有證券營業部。截至2007年7月份,中金公司完成了累計約1041.2億美元的股本融資、約215.7億美元債務融資以及809.3億美元的兼并收購項目。

2.招商證券

招商證券于1991年成立,總部位于深圳,公司截止到2003年注冊資本100億元,在全國60個城市開設了96家營業網點。是我國證券交易所第一批會員、第一批經核準的綜合類券商、第一批主承銷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第一批成員以及第一批具有自營、網上交易和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券商,2007年8月, 公司經證監會評定為A類A級券商。

3.國信證券

國信證券是AA級證券公司,注冊資本70億元。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749.6億元,凈資產149.5億元,凈資本107.2億元。

4.海通證券

海通證券成立于1988年,注冊資本人民幣1000萬元,注冊地為上海。是國內成立最早、綜合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之一。2001年底,公司整體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5.國元證券

國元證券于2001年8月設立,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登記的綜合類證券公司,注冊資本14.641億元人民幣。

6.廣發證券

廣發證券成立于1991年9月8日,是國內首批綜合類證券公司。2010年2月12日,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碼:000776.sz;自1994年開始,公司主要經營指標已連續20年穩居國內十大券商行列。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注冊資本59.19億元,合并報表資產總額2401.0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396.11億元;2014年合并報表實現營業收入133.9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66.49億元。

7.光大證券

光大證券創建于1996年,是由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投資控股的全中國性綜合類股份制證券公司,是中國證監會批準的首批三家創新試點公司之一。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注冊資本34.18億元,凈資本182.5億元,凈資產224.57億元,總資產620.21億元。

8.華泰證券

華泰證券前身為江蘇省證券公司,成立于1990年12月,是中國證監會首批批準的綜合類券商,也是全國最早獲得創新試點資格的券商之一。2007年12月,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45億元。

9.東海證券

東海證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的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注冊資本為16.7億元,注冊地為江蘇省常州市。2005年3月17日通過中國證監會評審,成為國內第十家從事相關創新活動的試點證券公司。

10.中信證券

中信證券前身是中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冊資本66億元。2009年中信證券總部從北京遷回廣東省深圳市。

11.東方證券

東方證券其前身是成立于1998年3月的東方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現有注冊資本金為32.93億元人民幣(含1500萬美元)。

12.長江證券

長江證券前身為湖北證券公司,成立于1991年3月18日,注冊地為武漢。2000年2月23日,經中國證監會核準批復,公司增資擴股至10.29億元,同時更名為“長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13.國泰君安

國泰君安于1999年8月18日組建成立的。是國內最大綜合類證券公司之一,......>>

問題二:什么是投行 首先有個處小的前提概念:投資銀行不是我們平時概念上從事存貸業務的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不能從事投行業務;投資銀行也不從事個人/企業的存貸業務.

直到’99年美國”金融服務法”才允許銀行控股公司可以不受限制從事證券承銷,買賣以及共同基金業務,保險業務.所以,大多數金融控股關系型模式的投行背后都是銀行巨頭.投資銀行的盈利業務主要有兩方面:

一.獲利性業務:

1.初級市場造市---證券承銷業務,比如為企業做IPO.

2.次級市場買賣撮合---包括自營和經紀業務.

3.自有資金操作交易---包括投機,套利等.

4.公司重組---包括擴大/縮小規模,所有權與控制等.

5.財務工程

6.其他獲利性業務---包括買粉絲,投資管理,商人銀行,風險基金,顧問業務等.

二.支援性業務:包括市場研究,清算服務,信息資訊服務等.

國際投資銀行的三大系統:

1.美國投行---比如號稱華爾街證券三巨頭的美林,高盛,摩根士丹利.

2.英國商人銀行及歐洲綜合銀行

3.日本綜合券商---比如野村,大和,日天等.

早在上個世紀’20---‘30年代隨著資本市場發展的要求,西方投行已經略見雛形.發展至今,根據股票市場的融資總額排名的前10家投行始終是那幾家資產達數千億美金的寡頭.

至于都柏林,包括愛爾蘭本身的投行在內和設立分支機構的外資投行有近60家(花旗,美林,摩根大通,蘇黎世銀行,BearStearns均有);另外歐美投行在歐洲其他地方設立分支在愛有業務往來的有30余家(包括匯豐,KBC等).但是由于都柏林證券市場的規模偏小,投行做IPO和自營的空間也相對較小.所以,無論FinancialTimes還是CNBC歐洲版都把都柏林證券市場”忽略不計”.不過,對于我們熱衷投行的學子倒是個”練兵”和積累實戰經驗的好地方(愛爾蘭這方面人才也缺乏).

我國投行業起步較晚,‘90年上海證券市場誕生,直到’95年才有了第一家具有國際模式的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建設銀行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98年有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合資投行-----工商東亞(工商銀行和香港最大的私有獨立銀行”東亞銀行”聯合收購英國老牌投行NatWestSecurities在亞太的業務而成立的);‘02年中國銀行出巨資在港上市”中銀國際證券公司”.這三家投行主要業務也只是為國內企業在香港主版和創業版市場上市做IPO,國內企業想去倫敦或紐約上市還暫時需要依靠外資投行擔當”做市商”的角色.

隨著我國經濟日益增長,外資投行看好的是尚未打開的資本市場.目前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對于外資進入資本市場要求苛刻,態度謹慎.所以外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