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區際貿易與國際貿易俄林(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

时间:2024-05-19 19:42:16 编辑: 来源:

易格局,而生產要素的區際流動能夠改變地區要素稟賦之不足,提高地區生產效率。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為區域經濟合作奠定了基本的理論基礎。

(二)新要素學說

新要素學說主要包括人力資本學說、研究與開發學說和創新理論。

1人力資本學說

動力實質上是一種不同質的生產要素,當人們通過對勞動

力進行投資,使一定量的資本與勞動力相結合,就會使勞動力的質量升華,從而產生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即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實質上是指高素質的勞動力。

研究與開發學說

2研究與開發學說

研究與開發學說是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格魯伯、弗農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隨著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無形的生產要素正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研究與開發就是最重要的一種無形的生產要素。

如果一個國家研究與開發力量雄厚,則在研究與開發領域中的投資能夠獲得更高的效率,從而促使本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形成新的區域比較優勢,提高本國在國際勞動分工中的地位。如果一個國家和地區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在先進的技術領域保持一定的領先。

3創新理論

創新理論包括企業創新、國家創新和區域創新

(1)創新及其內涵。

經濟增長只是年復一年地人口與財富的增加,其主要動力是從外部追加各種生產要素,純粹的經濟增長不能夠在質上產生新的現象。

創新包括以下五種情況:1)引入一種新的產品或提供一種產品的新質量;2)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一個新的市場;4)獲得一種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給來源;5)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

(2)國家創新理論

國家創新系統是指有利于促進一個國家研究開發、引進、運用、擴散各種新技術的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機構所組成的網絡,以及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具體的國家制度。

(3)區域創新

區域創新是指一個地區研究、開發、運用和擴散新技術和新知識,并以此促進地區技術進步和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過程。

(三 )區域發展的相互依賴理論

區域發展的相互依賴理論闡明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是獨立的, 而是彼此依存、相互聯系的。

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相互依賴,主要緣于如下三個方面。

第一,政治軍事力量的制衡。

第二,經濟技術的發展,經濟技術的不均衡格局使各國都必須依賴于其他國家的經濟技術力量完成本國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

第三,隨著世界范圍內工業化程度的加深,產生了一系列足以影響全球經濟社會生活的重大問題。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謎及其解釋如下:

里昂惕夫之謎指的是1951年里昂惕夫利用美國的數據對赫-俄模型時得出美國進口替代品的資本密集程度比美國出口商品的資本密集程度高出大約30%的結論,這意味著,美國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勞動密集型商品,這與赫-俄理論的預測完全相反。

里昂惕夫對此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他認為美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是外國工人的三倍,如果把美國勞動數量乘以3,再和國內可用資本比較,會發現美國是一個勞動豐裕的國家。

第二種解釋是,他認為美國的需求偏好強烈地偏向資本密集型的商品,這使得美國資本密集型商品的相對價格較高,則美國就會出口勞動密集型商品,但這兩種解釋后來都被推翻。

擴展資料:

瑞典經濟學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區際貿易和國際貿易》一書中,發展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的國際貿易理論,提出著名的赫克歇爾—俄林理論。

赫—俄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國家之間相對商品價格差異和比較優勢中,各國的相對要素豐裕度即要素稟賦是國際貿易中各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基本原因和決定因素,即各國在國際貿易中趨向于出口該國相對豐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進口該國相對稀缺和昂貴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赫—俄理論一提出,即被西方經濟學界廣泛接受,成為國際貿易領域中的核心理論之一。

1951年,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里昂惕夫利用美國1947年的數據對赫—俄理論進行經驗檢驗。由于美國是世界上資本最豐裕的國家,里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國出口資本密集型商品,進口勞動密集型商品的結論。

為了進行這一檢驗,里昂惕夫利用了美國經濟的投入產出表來計算美國在1947年每一百萬美元進口替代品和出口產品中的勞動和資本的數量。所謂進口替代品就是美國自己可以制造,同時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由于生產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車。

里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國進口替代品的數據,是因為美國進口的外國產品數據不全。即使這樣,里昂惕夫仍能正確得出以下結論:如果赫—俄理論成立,盡管美國進口替代品比美國實際進口品更加資本密集(因為美國的資本比其他國家相對便宜),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國的出口商品。

里昂惕夫的檢驗結果令人震驚,美國進口替代品的資本密集程度比美國出口商品資本密集程度約高出30%,這意味著美國進口的是資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勞動密集型商品。其與赫—俄理論的預測完全相反,這就是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謎。

里昂惕夫的發現強烈地刺激人們去廣泛和深入探求一種能解釋這一結果的理論,產生一系列關于里昂惕夫之謎的有價值的研究。下文將對里昂惕夫之謎的一些有代表性解釋作一簡單介紹,其中著重介紹肯恩和基辛等人的人力資本解說以及利默爾等人利用瓦尼克貿易要素含量模型對里昂惕夫之謎的解釋。

2009年國際商務師輔導:國際分工學說

國際分工學說

亞當·斯密的國際分工學說

斯密在其代表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國際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理論,并以此作為他反對重商主義的“貿易差額論”和保護貿易政策的重要武器。他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他認為分工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原因是:分工能提高勞動的熟練程度;分工使每個人專門從事某項作業,可以節省與其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時間;分工有利于發明創造和改進工具。

斯密認為,適用于一國內部的不同職業之間、不同工種之間的分工原則,也適用于各國之間,從而形成其國際分工理論。自由貿易會引起國際分工,國際分工的基礎是有利的自然稟賦,或后天的有利生產條件。它們都可以使一國在生產上和對外貿易方面處于比其他國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國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分工和交換,使各國的資源、勞動力和資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將會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及增加物質財富。

這個理論是按各國絕對有利的生產條件進行國際分工,也叫做絕對成本理論。 加入收藏

大衛·李嘉圖的“比較成本說”

(一)比較成本說的主要內容

李嘉圖的代表著作是《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他的“比較成本說”是在亞當·斯密絕對成本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李嘉圖認為每個國家不一定生產各種商品,而應集中生產那些利益較大或不利較小的商品,然后通過國際貿易進商品交換。在資本和勞動力不變的情況下,生產總量將增加。如此形成的國際分工對貿易各國都有利。

為了闡述這個理論,李嘉圖以英國和葡萄牙為例進行說明,兩國情況如下表所示:

國際分工的利益比較 國家

酒產量(單位)

所需勞動人數(人/年)

毛呢數量

(單位)

所需勞動人數(人/年)

英國 (分工前)

葡萄牙

1

1

120

80

1

1

100

90

合計

2

200

2

190

英國 (分工后)

葡萄牙

2.125

170

2.2

220

合計

英國 (國際交換)

葡萄牙

2.125

1

1.125

170

2.2

1.2

1

220

李嘉圖認為,在資本與勞動力在國際間不能自由流動的情況下,按照比較成本理論的原則進行國際分工,可使勞動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產總額,對貿易各國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須是完全的自由貿易。

(二)對“比較成本說” 的評價

1.比較成本理論在歷曾起過進步作用,它為自由貿易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推動了當時英國資本積累和生產力的發展。

2.比較成本理論只提出國際分工的一個依據,未能揭示出國際分工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成本、自然條件等因素對國際分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但不是惟一的和根本的因素。實際上,生產力、科學技術、社會條件等都對國際分工有重要的影響。

3.比較成本理論未能揭示出國際商品交換所依據的規律,即價值規律的國際內容。

(單選)按“兩優取其優,兩劣取其次”原則進行分工的思想是()提出的

A. 亞當·斯密

B. 大衛·李嘉圖

C. 俄林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比例說

古典學派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花費的勞動時間決定的。而以俄林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則反對這一學說。他們用在互相依賴的生產結構中的多種生產要素的理論代替了古典學派的單一生產要素的勞動價值理論。李嘉圖認為國內價值理論不能適用于國際貿易,俄林則把國內價值理論擴大到區際貿易或國際貿易上。

古典學派認為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是各個國家生產各種商品勞動生產率的差異,而且各國勞動生產率及其差異都是固定不變的。俄林則在他的生產要素稟賦理論中,假定各個國家在生產商品時所使用的生產技術是一樣的,因而排除了各國勞動生產率的差異。

(一)要素比例理論的三個主要結論

1.每個區域或國家利用它的相對豐富的生產諸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等)從事商品生產,就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反之,則處于不利地位。

2.區域貿易和國際貿易的直接原因是價格差別,即各個地區或國家間商品價格不同。

3. 商品貿易一般趨向于(即使是部分地)消除工資、地租、利潤等生產要素收益的國際差別。

(二)赫—俄學說的一些假定

1.在各個域際或國家內部,生產諸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動的,在區域和國家之間,它們是不能自由流動的。

2.假定貨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

3.假定只有商品貿易,貿易是平穩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進口。

4.假定生產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單位生產成本不隨著生產的增減而變化,因而沒有規模經濟的利益。

5.假定只有兩個區域或兩個國家。

6.假定兩國技術水平相同,生產函數相同。

(三)赫—俄要素比例說的基本內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