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關于網紅價值觀的討論(網紅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論文)

时间:2024-05-29 15:29:45 编辑: 来源:

確樹立價值觀的主體教育活動,比如制作視頻幻燈片、組織學生有劇本排練短劇等等,在這之前要做好充分了解大學生的價值需求和心理訴求的準備,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感受正確的價值觀。

3、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提升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大學生審美價值觀教育。審美價值觀作為大學生價值觀的一部分,受到其他價值觀影響的同時也作用于其他價值觀。而大學生群體由于經驗不足,閱歷不深,在網絡環境復雜的情況下一部分大學生表現出了美丑不分、是非不明的情況。5對于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應該樹立符合我們時代的審美標準和需求,端正自己的態度,培養自己高雅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讓大學生主動學習正面人物的先進事跡,并對負面人物的事跡進行理性分析,不以追逐低級趣味的“網絡紅人”事跡為興趣,從而陶冶他們的美德情操,樹立正確審美價值觀。

(2)加強大學生道德價值觀教育。“少年強則國強”,只有加強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教育,將大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人才,方能受到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激勵與約束。

學校學生會應當組織對網絡紅人現象的辯論賽,讓大學生明辨是非,正確認識網紅現象帶給大學生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加強道德榜樣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對于做好人好事的同學予以表揚,了解他們的道德價值觀,才能真正摸透他們思想變化的特點。勤于調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有利于對大學生的道德觀教育。

(3)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對于大學生來說,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毅力,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奮斗可以獲得成功。

五、結語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網紅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是弊大于利的。網絡的快速發展和大學生部分精神空虛,網紅的出現也就成為了必然。因此大學生都應該正確看待網絡紅人,不要盲目崇拜,正確分別美丑、明辨是非。應當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要學部分“網絡紅人”任憑“推手”炒作,要理智地面對名與利、錢與權,堅守自我,不被外界虛無的事物誘惑,做最真實的自己。

參考文獻:

[1]劉瑩.網絡紅人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研究[D].重慶市:重慶工商大學.2012

[2]敖鵬.網紅為什么這樣紅?--基于網紅現象的解讀和思考[J].當代傳播.2016

[3]田佩靜.評析“95后”大學生“網絡紅人”現象[J].當代青年研究.2016

[4]孫博遜.“網紅”的發展脈絡及其對青少年的榜樣效應[J].中國青年研究.2016

[5]李慧敏.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

網紅傳播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網紅”的含義與發展

(一)“網紅”的含義

“網紅”是“網絡紅人”的簡稱,其內涵已經遠遠超過“網絡紅人”的范疇,如今的“網紅”所包含的種類非常豐富,包括主播類“網紅”、自媒體“網紅”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都可能成為“網紅”。各類游戲“網紅”、美食“網紅”、美妝“網紅”、健身“網紅”等大量活躍在互聯網上,每類“網紅”在各自不同的領域向粉絲傳播自己的狀態或是關于社會事件的態度,吸引受眾的同時獲取自己的心理和物質需求。筆者綜合其他研究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和查閱相關資料,把“網紅”定義為“在現實中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在網絡上走紅的人”。

(二)“網紅”的發展歷程

1.文字時代的“網紅” 從1998年到2004年,BBS論壇的流行帶來了大批的網絡寫手,他們在論壇上進行各類文學創作,這一時代的“網紅”將舞文弄墨作為他們展示才華的利器,他們大多具有一些離經叛道的意味,對傳統的文學創作理念和權力體制發起了一次強有力的沖擊,如安妮寶貝、南派三叔、痞子蔡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以網絡文學寫手為代表的第一代“網紅”作為萌芽推動了“網紅”的不斷成長與發展。

2.圖文時代的“網紅” 這一階段的“網紅”以圖取勝,曬美照、曬穿著并配上戲謔的文字,靠不同于常人的異類造型搏出位,為了成名即使自己被網友罵得再慘也在所不惜。這個時期也是網絡流行語開始發展的時期,網絡上到處充斥著惡搞、自娛自樂、虛無和快感。這一時期的網絡紅人也就帶有一些貶義的意味在里面,網友出于對這些特立獨行的“網紅”的好奇,對其進行關注并展開討論。

3.新媒體時代的“網紅” 新媒介諸如微博、買粉絲的誕生以及各類直播平臺的大量涌現,產生了視頻時代的“網紅”,移動社交進入富媒體時代,除了傳統的文字和圖片,現在的“網紅”可以在社交軟件中上傳視頻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或者是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與網友進行互動。

二、“網紅”的傳播特征

(一)個性化:個人特質明顯

“網紅”在某方面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在眾人中脫穎而出。獨特之處可以是外貌姣美,或者是在某一領域具有專業能力和知識。

(二)娛樂化:互聯網上的全民狂歡

人們追求輕松的享受,喜歡把“網紅”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來消解無聊的時間。過度娛樂化的“網紅”對于人們來說又是一針麻醉劑,人們追尋的只是快餐式的享受。

(三)移動化:隨時隨地分享內容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發展使得各類社交App不斷涌現,使“網紅”的傳播內容從以前的單一渠道變為多平臺聯動。

三、“網紅”傳播熱的社會積極效應

(一)自媒體時代下平民偶像開始崛起

傳統社會中的“造星”機制非常繁瑣,演藝公司和媒介所呈現出來的偶像總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距離普通大眾的生活非常遙遠。“網紅”的出現打破了以往的傳統造星模式,“網紅”在沒有被媒介報道出來時或許就已經在互聯網上擁有了大批的粉絲并在大眾中流行開來,給大眾帶來了親切感和認同感。追逐潮流的年輕人也可以在“網紅”身上滿足自己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網紅”為他們的心靈提供了一個可以排解苦悶和寄托的精神場所。“網紅”的出現代表著平民偶像的崛起,打破了傳統精英體制下明星的至高無上,偶像祛魅已成事實,一個又一個平民偶像在眾多網友的精神荒原上開始涌現。

(二)作為“現象”的“網紅”到作為“文化”的“網紅”

不同的“網紅”擁有不同的粉絲群體,每一個個體都會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網紅”作為自己所追求的對象。這在文化中筆者可以認為不同的粉絲社群對應著不同的亞文化。每一種亞文化都擁有著自己獨特的群體,熱衷游戲的受眾喜歡游戲主播,喜愛感官享受的男性追尋美女“網紅”等,都表現出來這一點,粉絲把自己的意愿寄托在自己所追隨的“網紅”身上,進一步衍生到“網紅”的周邊如“網紅”所推薦的產品等。他們希望通過“網紅”來達到自己的某種意愿,希望可以讓社會聽到自己的聲音。由于粉絲社群的不斷擴大,粉絲這一群體的意志不斷趨于一致,在自己這個社群中不斷形成了一種共同的觀點,所有的粉絲對“網紅”有了一個共同的符號期待,這種期待表現在“網紅”身上通過文化的再生產不斷完善,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文化。這一獨特的符號意義區別于其他的粉絲社群形成的亞文化,也不同于社會上的流行文化,它具有明顯的標簽和風格。而這種獨特性的文化作為粉絲的精神寄托之地不斷發展,涌入整個社會的文化潮流中去。

(三)“網紅”傳播促進了社會青年化

社會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娛樂觀等和長輩們有著不一樣的態度和認知。青年人的思想和觀念對于社會的滲透和影響會形成一種倒逼機制,全社會會注意到青少年的心理訴求和存在價值。在個體化的社會中,每個人獨立而存在,但是人是社會人,必須要接觸到外界社會才能不被孤立。“網紅”將其個人的私生活展現出來,通過社交軟件和各類平臺與外界產生了聯系,在這一過程中,一個粉絲社群也在悄然形成。作為個體的每一位粉絲在這一群體中接觸到整體的思想觀念,他們也會主動將“網紅”的信息傳遞給其他人,希望其他人可以和自己產生共鳴。個體對于“網紅”的認同通過人際傳播不斷擴散開來,成為一類現象。這樣一來,個體的標簽變為了集體的標簽,通過某一個“網紅”形成了大家共有的認知,粉絲社群中的每一個個體通過共同的符號來確定自己的身份,找尋自己的歸屬感。

網紅直播時飲酒過量去世,網絡亂象越來越多應該如何整治?

隨著社交媒體和網絡直播的普及,網紅直播時發生飲酒過量導致去世等事件的確引發了一系列的網絡亂象。整治這些問題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1. 強化法律法規和監管: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出臺更加明確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直播行業的運營和內容。加強對直播平臺的監管,對于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處理,提高違法成本。

2. 加強平臺責任:網絡直播平臺應承擔更大的責任,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對直播內容進行有效監控和過濾。平臺應該積極清理低俗、暴力、違法違規等有害信息,并對違規主播進行懲罰和下架。

3. 提高用戶教育和意識:加強對用戶的教育,提高其對網絡亂象的認識和辨別能力。倡導理性使用網絡,培養正確的網絡價值觀,避免盲目模仿和追逐炒作。

4. 增加自律機制:行業內應建立自律機制,制定行業規范和道德準則,約束直播主播的行為。同時,平臺應加強自我監督,及時處置違規行為,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5. 加強媒體監督和公眾監督:媒體和公眾應該對網絡亂象保持高度關注,并積極監督和曝光違規行為。輿論的力量可以推動平臺和相關方面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來整治問題。

整治網絡亂象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過程,需要政府、平臺、用戶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多方合作,綜合施策的格局,才能有效整治網絡亂象,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網紅與明星的區別何在?

關于網紅是誰,最近各路人馬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答。大致沿著兩個方向,即“網紅究竟有哪些類型”和“哪些人是/不是網紅”,甚至一個出處不詳的網紅排行榜也已經被各處轉發。

網紅這一概念已經存在10年之久,從最早論壇時代的芙蓉姐姐、奶茶妹妹到后來微博時代的郭美美、羅玉鳳和眾多淘寶網紅,及至現在火爆各大短視頻平臺的papi醬和在B站被玩壞的局座召忠,總是江山代有紅人出,隨著平臺與介質更替,轉瞬間一代新人換舊人。

關于網紅的討論最近真正火熱起來,其實起于2015年年中的淘寶網紅經濟研討會。從那時起,錐子臉、大眼睛、美圖靚衣、自帶流量的妹子們,以及其動輒百萬粉絲千萬流水的變現能力,開始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網紅”背后驚人的商業潛力,絕不僅限于人美包靚。

自此,這個火熱的概念被迅速套上各種各樣的人物,網紅變成了一個筐,凡是沾點邊的大家什么都往里裝。papi醬是網紅( 雖然之前papi曾在豆瓣上公開表示“好討厭別人叫我‘網紅’啊,我又沒開淘寶店!!!”),羅振宇是網紅(自稱:有知識的餅子臉正在成為下一代“網紅”),就連徐小平這樣的投資人也始料未及地被歸為網紅(徐老師的微博有1100多萬粉,依舊完勝papi醬好嗎…)。

其實萬變不離其宗,網絡紅人的本質,就是以人格化網生內容塑造,具有較強傳播力與影響力的調性網絡形象。其背后的底層邏輯是基于網絡平臺的內容生產、傳播與消費的全新運轉模式。

在新的時代,無論是誰都有機會運用互聯網生態的便利,借助新的內容生產、傳播與消費生態讓自己一炮而紅,甚至經久不衰,變成一個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