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戰略(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

时间:2024-06-07 08:02:53 编辑: 来源:

對外貿易發展提供更充足的資金來源。

再次,要實現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的均衡發展,營造有利于貿易發展的國內環境。可通過不斷落實加工貿易升級戰略,延長貿易產業鏈,使我國的對外貿易事業并不局限于少數沿海地區,而將其與內陸地區的產業結構改革相結合,講傳統的加工貿易產業向內陸轉移,使沿海地區更側重于產品的優化升級。

最后,重視貿易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性,將對外貿易的競爭優勢落實在技術、質量、品牌及服務等方面。時代的發展使高技術導向產業得到飛速發展,我國對外貿易實現技術革新與品牌創新將進一步促進貿易事業的發展、增大對外貿易量及經濟效益。應通過加大對重要科技的研發、在環境科學、信息科技等基礎學科方面積極應用新技術等策略,為我國對外貿易事業的更好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綜上所述,戰略性貿易對于中國而言是具有可行性的,但是作為一種干預貿易政策,在中國加入WTO的前提下,自由貿易戰略與貿易保護主義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調和性。現階段,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在戰略性貿易政策的實行方面具有必要性,同時也存在許多的制約因素。筆者認為,應結合中國經濟與世界貿易等實際情況,謹慎地選用局部性的戰略性貿易政策。

我國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

1.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階段

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理論主要是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1978年—1997年)。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是面向國際市場,建立出口產業結構,通過出口勞動密集層型產業的產品取得外匯,并以此支持內地的發展;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水平,不斷增強國內企業的實力和水平;通過建立經濟特區,吸引國外的企業前來投資從而吸收國際資金促進內地的發展。

但是這一階段的開放不只是外向型經濟發展,而是以外向型經濟發展為主。這一階段仍有內向型經濟的影子,內向型經濟理論的理論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勞爾的“中心一外圍”理論。所謂內向型戰略,就是指以國內生產和保護排斥進口,以內銷代替出口的貿易戰略。這種戰略通過減少進口,保護國內的企業的發展,鼓勵企業的內銷,幫助國內的企業實現工業化。由于我國建國后的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全面開放會直接打擊這種體系,所以采取適當的保護措施。這一點可以從我國的關稅看出來,對外開放初期,我國的關稅在一個較高的水平,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但是之后慢慢降低,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這一階段的特點也比較鮮明,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實驗性。因為對外開放實行于文化大革命的之后,人們的思想還有待解放,關于搞市場經濟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還在爭論之中,所以中央采取了經濟特區的辦法,先在少數的城市實行對外開放。通過積累經驗和教訓,來靈活對其他的地區施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這些經濟特區有很大的實驗性,就算是沒有成功影響也比較小,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二.循序漸進。先開放沿海的幾個城市,再逐漸開放內地的各個城市,最后吸引國外資金到中西部進行投資。三.單向性。這一階段主要是以出口導向型經濟,主要是以出口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產品為主,而為了保護本國的企業,對于進口做了一定的限制。

2.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1998年至今)

前一階段雖然我國的外匯數額不斷的增長,但是這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制造的產品獲得的,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這些企業主要在產業鏈的最低端,而以農業和制造業為首的第一第二產業的經濟效益要遠小于第三產業,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有60%以上,而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不到40%

。所以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發展開放型經濟,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從中國加入WTO開始,中國才算是真正融入了國際貿易,中國和世界的關系越來越密不可分。過去我們是通過輸出初級產品取得外匯,支持內地企業的發展,這只是利用了勞動力廉價的優勢,而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強。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引進來”的同時“走出去”,鼓勵企業到國外投資,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這樣才可以保持企業的競爭力,使得國內的企業得到長久的發展。這樣的發展從過去的量的發展到了質量效益的發展,從有限領域開放到全方位的開放,可以利用全球化的優勢,使企業真正受益。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一.雙向性。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可以讓國內的企業在競爭的環境中優勝劣汰,促進國內的企業的綜合實力的提高。鼓勵國內的企業在國外投資,讓這些企業利用全世界各個地區的優勢,靈活的進行資源的調配,是公司的成本降低而競爭力提高。二.更加注重效益。過去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主要是粗放型增長,為了吸收國外的資金投資,建立了一些公司,但是這些公司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內地的資源,浪費了資源。而現在,我們的雙向的投資更加注重效益。同樣出口的企業也從出口初級產品到出口技術密集型產業轉變。

中國應如何發展對外貿易

在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背景下,提高我國外貿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己成為關鍵

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貿易發展的動態利益,更好地通過貿易發展戰略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良性調整,提高貿易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我國應充分利用WTO賦予的各種許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國面向21世紀的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實現我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一、引言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

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

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己成為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趨勢

經濟全球化可以帶來整個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和資源最優配置,這一點對于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

可以說經濟全球化為中國實現經濟發展和趕超發達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同時,經濟全球化作為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中國只有積極參與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實現經濟現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需要

進入世貿組織后,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發展,故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會與日俱深

中國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國際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

二、WTO與國際貿易的發展潮流 (一)國際貿易的歷史發展潮流

考察國際貿易的變遷歷史,一國對外貿易的產生、發展都是在其國家干預、保護下而進行的,國際貿易過去沒有、將來也不可能離開國家的干預而存在

那種認為國際貿易是在自由的市場經濟中自發產生、發展的觀點是沒有歷史依據的

經濟學家卡爾?博蘭尼論證了這一觀點

他認為從起源上說,對外貿易具有冒險、勘探、狩獵、掠奪和戰爭的性質,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場交換關系

同時對外貿易也絕非意味著雙向的和平關系,即使它共有這樣的內涵,通常是根據互惠原則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市場交換的原則

(二)WTO與國際貿易發展

WTO是一個調整國際經濟和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

它通過規定各國政府所應承擔的主要契約義務,來規范各國對外貿易立法與規章的制定和實施

WTO大大拓展了多邊貿易體制規范的范圍,將長期游離于GATTs規則和紀律之外的主要貨物貿易領域——農產品貿易以及紡織品與服裝貿易拉上了自由貿易之路,而且還擴展至服務貿易、知識貿易和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并加強了約束能力

無論是贊同或是反對WTO者,大都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動自由貿易

支持者自然認為WTO是在促進貿易自由化,是為了打破貿易障礙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競爭規則

批評者盡管對WTO有極大的保留,但在論述的層次上,卻往往未能擺脫將WTO當作為自由貿易推動者的迷惑

lwenwang

買粉絲/news_list

asp?id=18731&p=1

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

(一)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應樹立可持續發展戰略。外經貿可持續發展戰略追求用最小的稀缺資源成本獲得最大的福利總量。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所追求的福利,不僅包括商品和勞務的消費,也包括環境的改普或避免環境的惡化。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著重謀求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到外經貿領域,要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和國際經濟通行規則,初步建立統一規范的對外經濟體制,以促進我國經濟增長和提高質量效益為目標,擴大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實現向規范的新型外經貿體制的轉變和由粗放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外經貿領域實現兩個轉變要達到雙重目的:一是建立外經貿發展主要依靠質量、效益提高和結構優化的機制,實現本身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目標;二是提高外經貿發展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更好地為促進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服務。

(二)我國應注意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的配合。從總體上來說,我國的產業政策運用的并不是很好,原因是,其一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產業政策沒有也不可能體現市場經濟按市場機制引導產業發展的要求;其二缺乏可行的、有效的實施措施來支持產業政策的運用;其三產業政策與貿易政策未能很好地配合且由于產業政策和貿易政策共有明顯的地區和部門偏向使兩者在一定程度上相悖。

(三)我國應提高境內外加工貿易的水平,以拉動出口增長。實施加工貿易升級戰略,增強結構優化帶動作用,延長加工貿易的加工鏈,使加工貿易與當地經濟的產業關聯程度趨向緊密。為了發揮比較優勢,傳統產業加工貿易應向廣大的中西部地區轉移,沿海地區加工貿易則重點在于優化升級。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可以帶動國內技術、設備、原材料和零部件出門,是擴大出口的新增長點。從發展條件來看,我國有一些產業和一批產品及許多企業具備了向外開拓業務的條件。很多產品包括機電產品和輕紡產品因物美價廉而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倍受歡迎,一些產品如我國的傳統食品及工藝品也在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市場。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