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理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

时间:2024-04-30 12:14:40 编辑: 来源:

到各國情況不同、利益各異,這不是一種普遍適用于各國的理論。 

李斯特特別強調每個國家都有其發展的特殊道路,并且從歷史學的觀點,把各國的經濟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原始未開化時期、畜牧時期、農業時期、農工業時期、農工商業時期。他認為,各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采取不同的貿易政策,在經濟發展的前三個階段必須實行自由貿易 ;當處于農工業時期時,必須將貿易政策轉變為保護主義;而經濟進入發展的最高階段,即農工商業時期時,則應再次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只有這樣才可能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否則將不利于相對落后國家的經濟發展。 李斯特認為,由于英國已進入農工商業時期,它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是正確的,但絕不能否認保護貿易政策在英國經濟發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至于德國,由于它還處在農工業時期,所以必須采取保護貿易政策。 

2、提倡生產力論,指出比較成本論不利于德國生產力的發展。李斯特認為,生產力是創造財富的能力。一個國家的財富和力量來源于本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生產力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他說:“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經增加的財富獲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經消失的財富獲得補償。”李斯特正是從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角度出發,主張在農工業時期的國家必須采取保護貿易的政策。

李斯特認為,在當時,如果英國的自由貿易學說不加區別地應用于各國 , 就會使先進的英國商品充斥落后國家 ,包括李斯特的祖國──德國。從短期來看 ,落后國家可以買到一些廉價商品,似乎占了便宜;但從長遠看,落后國家的工業卻因此發展不起來,社會生產力得不到提高,就會長期居于落后地位和從屬地位。

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

經濟發展史表明,貿易保護是一國經濟走向成熟和發達的必經階段。為了更好地參與國際貿易,享受國際分工的利益,中國經濟必須在適度的貿易保護下求得發展,在適度競爭中獲取比較利益。這是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遠不及發達國家,也比不上一些發展中國家,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從整體上看與當今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大多數產品,特別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與外國同類產品相比不具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目前不可能實行完全的市場開放。不僅如此,中國目前達到世界貿易組織中發展中國家貿易自由化的水平也存在著相當的困難。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在現階段市場開放過程中,必須對特定的產業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采取適度貿易保護措施也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章程的。事實上,在一國國內有相當一部分產業的效率和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時,為了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各國幾乎都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實行貿易保護。

李斯特的貿易理論對發展中國家的啟示是什么?

(一)實施有限度的貿易保護

從國際貿易理論發展歷程來看,事實告訴我們,自由主義理論的發展和在實踐中的推行是大相徑庭的。自由貿易大國常常從自身利益出發,雖然在表面上高喊自由主義,但暗中所實行的貿易保護比起他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一些經濟大國,雖然以自由主義著稱,但在一些高端技術產品上采取高度管制政策,在一些產品出口時甚至對其他國家進行出口限制。

李斯特貿易保護理論告訴我們,在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大背景下,沒有真正的超國家利益的自由主義。我國在參加國際貿易時,要謹記國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實施有限度的貿易保護。

(二)實行商務式外交,積極改善貿易環境

李斯特貿易保護理論的重心是對國內幼稚工業的保護,而在對外貿易環境的改善上涉及較少,這和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分不開的。19世紀的世界,日不落帝國英國獨霸于世界,德國則是落后分裂的農業大國,在綜合國力和國際貿易地位上不可能同英國相比擬,在改善貿易環境上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難有所作為。但我國目前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卻為之提供了可能,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特別是近年來日益惡化的國際貿易環境,如今的中國政府有能力作為中國企業走向國際的堅實后盾,要堅定不移的支持我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充分發揮世界大國優勢,實行商務式外交,為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排憂解難,使中國企業特別是受保護的幼稚產業有更好的成長環境。

貿易摩擦中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是為幼稚產業,而是為我國的整個貿易環境做出貢獻。

(三)加大幼稚產業保護力度,有效改進保護手段

首先,“幼稚產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來自外部的激烈的競爭,幼稚產業在發展初期由于起步晚,生產周期長,規模效應等原因很難和市場中已經存在的成熟期的企業相抗衡,所以必須對本國幼稚產業采取保護,通過這些適當的保護,使幼稚工業迅速成長期來,

形成適應國際復雜的競爭環境的能力,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整體提高即財富創造力的整體提高。”

中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必然是適度的向有希望的新興產業特別是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提供保護,把國際競爭限制在中國目前工商業所能承受的范圍內。

其次,要有選擇、有限度、有時間性地保護重點產業和幼稚產業以往我們對國內產業的保護主要采取進口關稅和進口數量限制的方式。這種寬泛的、無期限的保護,一方面為國內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但另一方面,也很可能使國內產業喪失危機感,失去發展動力,國際競爭力也難以提高。這種保護,也是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其他成員所不能允許的。

必須對以往的保護方式進行大的改變。對重點產業和幼稚產業實行有時間性的保護。

最后,要重點實施“前期支持”。以往我們對國內產業的保護是以“后期保護”為重點的,“主要措施包括價格補貼、出口獎勵、經營虧損補貼、出口退稅等。“前期支持”措施因為符合國際多邊貿易規則。可以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技術狀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有較大的運用空間.應用效果更為理想。”

(四)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李斯特保護幼稚工業理論并不僅僅關注保護實體工業本身,

工業

的發展從根本上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

體力勞動并非是物質財富的

唯一源泉,更重要的是“驅動這種勞動的力量之源”

[2]

P35

,這就是

科學與技能。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

師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論斷,

就其目前的作用效果來看,

這一思想對我

國的現代化建設、

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必須將其作為國策長期地堅持下去。

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

發展中國家貿易保護政策的理論依據是

發展中國家貿易保護政策的理論依據是普雷維什的貿易保護論。

A.高德萊B.李斯特C.凱恩斯D.普雷維什

答案:D。

拓展:

貿易保護主義(trade protectionism)是指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

貿易保護主義在限制進口方面,主要是采取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兩種措施。前者主要是通過征收高額進口關稅阻止外國商品的大量進口;后者則包括采取進口許可證制、進口配額制等一系列非關稅措施來限制外國商品自由進口。

保護的目的:

主要是為了保護國內市場以促進國內生產力的發展。這與早期的重商主義的保護貿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義限制進口,鼓勵出口,其目的是為了積累金銀財富;主張的保護貿易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創造財富的生產力。

表現方式主要有:出口補貼,進口關稅和進口配額。國家廣泛利用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的競爭,并對本國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以鼓勵出口。

保護的重點:

重點保護的對象是那些對國家獨立自主和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的工業。李斯特認為,在一個國家的各類產業中,工業最為重要,工業生產力提高了,會把農業的生產水平帶動上去。因此他認為,農業不需要保護,不必限制農產品進口,否則不能從外國取得廉價的糧食和原料,這將不利于本國工業的發展。

在工業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門都需要保護。需要保護的是那些幼稚而有發展前途的工業,是那些建立時需要大量投資并且所生產的是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業。

保護的期限:

對國內工業的保護決不應是無限期的,否則,將會出現保護落后和保護低效率的結局。有些被保護了一定時期的工業部門,當其產品價格已低于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時,可以降低保護程度或完全撤除保護,讓其進入國際市場自由競爭。

有些被保護的工業部門,在過了一定的保護期后仍沒有明顯進步,離開政府給予的協助和扶植仍難以獨立發展,這表明它們不適宜成為被保護的對象,政府應該撤除對它們的保護,任其自生自滅。對工業部門的保護期限最長不應超過30年,否則,將不利于經濟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

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

經濟發展史表明,貿易保護是一國經濟走向成熟和發達的必經階段。為了更好地參與國際貿易,享受國際分工的利益,中國經濟必須在適度的貿易保護下求得發展,在適度競爭中獲取比較利益。這是因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綜合國力遠不及發達國家,也比不上一些發展中國家,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從整體上看與當今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大多數產品,特別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與外國同類產品相比不具競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目前不可能實行完全的市場開放。不僅如此,中國目前達到世界貿易組織中發展中國家貿易自由化的水平也存在著相當的困難。這樣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在現階段市場開放過程中,必須對特定的產業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采取適度貿易保護措施也是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章程的。事實上,在一國國內有相當一部分產業的效率和技術水平與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存在較大差距時,為了促進民族工業的發展,各國幾乎都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實行貿易保護。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