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周圍血網織紅細胞增多,最常見于(體內紅細胞增多 這是為什么呀?)

时间:2024-06-01 17:39:25 编辑: 来源:

者多為中年或老年,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緩慢,可在病變若干年后才出現癥狀

有的在偶然查血時才被發現

臨床表現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礎是血(紅細胞)總容量增多,血液粘滯度增高,導致全身各臟器血流緩慢和組織缺血

早期可出現頭痛、眩暈、疲乏、耳鳴、眼花、健忘等類似神經官能癥癥狀

以后有肢端麻木與刺痛、多汗、視力障礙、皮膚瘙癢及消化性潰瘍癥狀

本病嗜堿粒細胞也增多,嗜堿顆粒富有組胺,大量釋放刺激胃腺壁細胞,可導致消化性潰瘍,刺激皮膚有明顯瘙癢癥

由于血管充血,內膜損傷,以及血小板第3因子減少、血塊回縮不良等原因,可有出血傾向

在血管性癥狀方面,約半數病例有高血壓

Gaisbock綜合征指本癥合并高血壓而脾不大

當血流顯著緩慢尤其伴有血小板增多時,可有血栓形成、梗塞或靜脈炎

血栓形成最常見于四肢、腦及冠狀血管

嚴重的神經系統表現有癱瘓等腦血管損傷引起的癥狀

患者皮膚和粘膜顯著紅紫,尤以面頰、唇、舌、耳、鼻炎、頸部和上肢末端(指趾及大小魚際)為甚

眼結合膜顯著充血

統計資料顯示約有79

9%患者肝腫大,部分系因充血所致,大多為輕度,后期可導致肝硬變,稱Mosse綜合征

87

8%患者有脾大,大多較明顯,可發生脾梗塞,引起脾周圍炎

二、輔助檢查: 血象:血紅蛋白≥180g/L(男),≥170g/L(女);紅細胞計數≥6

5×1012/L(男),≥6

0×1012/L(女)

白細胞計數>12

0×109/L(無發熱及感染)

血小板計數>400×109/L

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粒、紅及巨核細胞系均增生,以紅系增生顯著

紅細胞容量增加:51Cr標記紅細胞法:男>39ml/kg,女>27ml/kg

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55%,女性≥50%

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積分增高>100(無發熱及感染)

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92%)

血清維生素B12增高(>666pmol/L) 三、診斷要點: 1.臨床有多血癥表現

①皮膚、黏膜呈絳紅色,尤以兩頰、口唇、眼結合膜、手掌等處為著

②脾腫大

③高血壓,或病程中有過血栓形成

2.血紅蛋白測定及紅細胞計數明顯增加

①血紅蛋白:男性>180g/L、女性>170g/L; ②紅細胞計數:男性>6

5X10^12幾、女性>6.0X10^12/L

3.紅細胞壓積增高:男性≥0.54;女性≥0.50

4.無感染及其他原因而白細胞計數多次>11

0X10^9幾

5.血小板計數多次大于300X10^9/L

6.骨髓象示增生明顯活躍,粒、紅與巨核細胞系均增生,尤以紅系細胞為顯著

7.能除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特別是由于心肺功能不全,腎、肝、小腦及婦科腫瘤等所致者

此外病史中要注意有無嗜煙癬,是否居位高原地區,有無遺傳性疾病等

四、鑒別診斷 應與高原性紅細胞增多癥、嚴重心肺疾博 異常血紅蛋白病;某些腫瘤(腎上腺樣瘤、肝癌、腎癌等)、囊腫和血管異常引起的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鑒別 五、治療原則: 治療目的是盡快使血容量及紅細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從而緩解病情,減少并發癥

1、靜脈放血 可在較短時間內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癥狀減輕,減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機會

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紅細胞數在6

0×1012/L以下,紅細胞壓積在50%以下

放血一次可維持療效1個月以上

本法簡便,可先采用

較年輕患者,如無血栓并發癥,可單獨放血治療

但放血后有引起紅細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復放血又有加重缺鐵傾向,宜加注意

對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謹慎,一次不宜超過200~300ml,間隔期可稍延長

血細胞分離可單采大量紅細胞,但應補充與單采等容積的同型血漿,放血時應同時靜脈補液,以稀釋血液

2、化療: (1)

羥基脲 系一種核糖核酸還原酶,對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有良好抑制作用,且無致白血病副反應,每日劑量為15~20mg/kg

如白細胞維持在3

5~5×109/L,可長期間歇應用羥基脲

(2)

烷化劑 有效率80%~85%

環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馬法侖)作用較快,緩解期則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為長,療效可持續半年左右

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減少,為其優點

烷化劑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較放射性核素為少

烷化劑的用量和方法:開始劑量環磷酰胺為100~150mg/d,白消安,馬法侖及苯丁酸氮芥為4~6mg/d,緩解后停用4周后可給維持劑量,環磷酰胺為每日50mg,白消安等為每日或隔日2mg

(3)

三尖杉酯堿 國內報告應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一次,連續或間歇應用到血細胞壓積及血紅蛋白降到正常為止

達到緩解時間平均為60d,中數緩解期超過18個月

3、α干擾素治療: 干擾素有抑制細胞增殖作用,近年也已開始用于本病治療,劑量為300萬U/m2,每周3次,皮下注射

治療3個月后脾臟縮小,放血次數減少

緩解率可達80%

4、放射性核素治療 32P的β射線能抑制細胞核分裂,使細胞數降低

初次口服劑量為11

1×107~14

8×107Bq,約6周后紅細胞數開始下降,3~4個月接近正常,癥狀有所緩解,約75%~80%有效

如果3個月后病情未緩解,可再給藥一次

緩解時間達2~3年

32P有可能使患者轉化為白血病的危險,故近年已很少應用

A類第四部分內科學血液和造學系統疾病

第一章 貧血總論

1、貧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

A、心臟擴大 B、皮膚和黏膜蒼白

C、竇性心動過速 D、食欲不振、腹脹、惡心

E、反甲征

2、下列哪一項不屬于紅細胞生成減少所致的貧血?

A、溶血性貧血 B、地中海貧血 C、缺鐵性貧血 D、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E、再生障礙性貧血

3、正常成人珠蛋白的結構絕大多數是:

A、α2β2 B、γ2δ2 C、α2γ2 D、γ4 E、β4

4、貧血時病人皮膚黏膜蒼白,檢查較為可靠的部位是:

A、面頰皮膚及上腭黏膜 B、耳廓皮膚及口腔黏膜

C、手掌皮膚及眼瞼結膜 D、手背皮膚及鼻腔黏膜

E、頸部皮膚及舌面

5、貧血患者心尖區聽到收縮期吹風樣雜音的產生原因中哪項是錯誤的?

A、循環血液增多 B、血液黏滯度增加 C、心肌張力降低 D、血液循環加速 E、以上均不是

6、正常骨髓中粒系和紅系的比例是:

A、1∶1 B、1∶4 C、1∶2 D、2~4∶1 E、2∶1

7、某患者血紅蛋白60g/L,紅細胞3.1×1012/L,紅細胞壓積20%。屬于何種貧血?

A、大細胞性 B、正常細胞性 C、小細胞正常色素性 D、小細胞低色素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1、B 2、A 3、A 4、C 5、B

6、D 7、D

第二章 缺鐵性貧血

1、人體內含鐵最多的部分是在:

A、肌紅蛋白 B、含鐵血黃素 C、血紅蛋白 D、轉鐵蛋白 E、鐵蛋白

2、含鐵最少的食物是:

A、蛋黃 B、豬肝 C、牛奶 D、海帶 E、木耳

3、缺鐵性貧血的實驗室檢查下列哪一項正確?

A、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降低 B、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正常

C、血清鐵正常,總鐵結合力降低 D、血清鐵降低,總鐵結合力增高

E、以上皆不是

4、體內鐵缺乏時,最早的表現是:

A、貯存鐵下降 B、血清鐵和運鐵蛋白飽和度下降

C、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D、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E、血清總鐵結合力增高

5、治療缺鐵性貧血最重要的是:

A、口服鐵劑 B、注射鐵劑

C、治療病因 D、輸血

E、進食富含鐵的食物

6、缺鐵性貧血的臨床表現,哪一項是少見的?

A、外胚葉營養障礙的表現 B、細胞內含鐵酶乏的表現

C、頭暈、乏力、皮膚黏膜蒼白 D、視*水腫,脾臟腫大

E、原發病的表現

7、有關鐵代謝的正常值,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A、人體鐵排泄量大于1mg/D B、妊娠需要鐵2mg/D

C、體內總鐵量3~4.5g D、食物鐵10~15g/D

E、制造新鮮紅細胞所需的鐵50mg/D

8、關于缺鐵性貧血下列哪項是錯誤的?

A、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B、多見于生育年齡婦女

C、主要原因是慢性貧血 D、線粒體功能障礙所致的血紅素合成減少

E、癥狀由貧血、組織缺鐵及發生缺鐵的基礎疾病所組成

9、關于鐵代謝,哪項是正確的?

A、缺鐵時正常腸黏膜對鐵吸收減少 B、鐵主要在回腸吸收

C、在腸黏膜內能合成鐵蛋白 D、人體所需鐵完全依靠從食物中攝入

E、血清鐵一般是亞鐵離子

10、缺鐵性貧血早期的細胞形態學表現多為:

A、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B、正常細胞正常色素性貧血

C、大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D、小細胞正常色索性貧血

E、大細胞性貧血

11、貧血患者。外周血片示紅細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區擴大。血清鐵飽和度16%。最可能的診斷是:

A、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B、缺鐵性貧血

C、再生障礙性貧血 D、巨幼紅細胞貧血

E、以上均不是

12、女性,50歲,患盆腔炎一年,近2月來發現貧血。血紅蛋白75g/L,MCV 78fl,MCHC 0.28,血清鐵7.0μmol/L,總鐵結合力35μmol/L,骨髓鐵染色:外鐵+++。鐵粒幼細胞減少,其貧血診斷為:

A、缺鐵性貧血 B、巨幼紅細胞貧血

C、慢性感染性貧血 D、失血性貧血

E、鐵粒幼細胞貧血

答案

1、C 2、C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