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際經濟與貿易案例分析相關論文(跪求有關國際經濟與貿易課程的論文,要2000字左右的,大一新生求!!!)

时间:2024-06-10 12:34:04 编辑: 来源:

2.次貸危機下保護本國相關行業和降低失業率的需要。近幾年,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甚至2006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衰退,由此引起的次貸危機使得美國經濟元氣大傷。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直接沖擊著美國的同類產業。在美國國內經濟尚未完全回暖的情況下,其一定程度需要通過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保護本國相關行業的利益,導致其對中國發起調查范圍更大,立案標準更寬,反傾銷稅的稅率更高的反傾銷調查。另一方面,反傾銷還可作為美國政府轉移視線的有效途徑。政府面對強大的就業壓力時,將問題歸咎于國外的不公平競爭以緩解國內矛盾。有資料統計,美國失業率與對華反傾銷趨勢基本符合正方向變化關系(見圖3)。尤其在大選時,運用反傾銷打擊外來商品,保護國內企業和就業者利益,降低失業率,以迎合工會和國內產業的要求,成為美國國內兩黨拉選票的重要籌碼,所以大選年間對華反傾銷案會呈上升趨勢。

3.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宣言不過是 “表面文章” 。近年來,隨著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國際競爭的日益激化,美國的出口商品日益受到日本和西歐的挑戰,其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霸主地位逐漸下降。在此種情況下,美國力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來維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僅僅在美國對華紡織品采取反傾銷制裁一天前,G20峰會剛剛發表了《二十國集團多倫多峰會宣言》,就反對貿易保護、推進商業和投資等達成共識。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和我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會談時也表示,“美國希望看到一個非常成功、繁榮的中國,美方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事實上,今年以來中美兩國間的貿易紛爭一直在持續,中方的鋼材等相關出口產品則成了貿易戰的重災區。相關的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宣言不過是相關國家的“表面文章”,并不能真正對緩解貿易紛爭起促進作用。

4.對美出口市場結構單一,企業貿易管理模式落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外貿經營權的下放,經營進出口業務的企業數量急劇增加,又多為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貿易管理模式落后,銷售策略單一,再加上國家宏觀管理措施不配套,因而出現了哪種出口商品的成本低、在國外市場有利可圖,各出口企業就在國際市場營銷中一味采取低價競爭策略,急功近利,過度投入的局面。同時,在產品結構上,我國出口較多的是紡織機電及化工等附加值相對偏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缺乏自主品牌,本身容易被誤認為傾銷。另外,中國紡織品出口市場結構過于單一,主要集中在北美和西歐市場。

三、應對美國反傾銷提升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對策建議

2.轉變出口經營戰略,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可持續競爭力。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既要充分利用勞動力和原材料價格低廉的優勢,同時又要對美國市場進行認真調研,充分了解出口產品在美國市場上的成本供求及收益狀況等,正確規劃企業發展戰略和科學進行經營決策,選擇市場空間較大的項目,合理制定并及時調整出口產品價格,樹立以質量取勝、以服務取勝的經營理念,提高質量檔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強品牌意識,力爭以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進入美國市場,改變中國產品長期以來低質低價的形象,由單一的價格競爭轉變到綜合的非價格競爭,增強產品的可持續競爭力。

3.完善出口區域市場結構,尋找新的國際市場通道。加入WTO以來,中國紡織品出口貿易額持續增長,但由于出口市場結構過于單一,導致過多企業激烈競爭,爭奪有限的市場。由于企業的目標市場單一,如若遭到歐美等國的反傾銷,則企業的價格優勢將不復存在,嚴重則會導致企業的生存問題受到威脅。因此,我國紡織品出口企業應從單一市場化向多元市場化戰略轉變,將出口戰略目標定位為全球范圍。這樣,不僅可幫助企業因避免為進入單一市場而進行的激烈競爭,同時幫助企業擺脫因過度依賴單一市場生存而實施的低價策略。就算企業因某一貿易摩擦問題而退出某一目標市場,仍有其他的市場來維持企業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而不至于使企業的生存受到威脅。

4.中美雙方協商有關產品的反傾銷貿易標準 。外貿經營權由審批制改為登記制以后 ,國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規范企業貿易行為越來越少,紡織商會要根據國際紡織品市場需求情況和外貿敏感度對紡織服裝行業及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產安全、產品質量、環保、勞動保障等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在紡織品反傾銷認定標準上,美方和中方也有不同的理解。當然,美方肯定是不會完全考慮中方利益的。中國政府應積極與美方溝通,協商有關產品的反傾銷貿易標準,制定紡織品進出市場準入標準和認證體系,充分了解美國反傾銷法規,制定一個可操作的、量化的、讓雙方都能理解的準則。在商務部支持下,聯合有關部門和專家制定國際上認可的行業標準,規范企業行為,促進紡織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年鑒[M].中國商務出版社,2009

[2]周曄:中美貿易逆差、相關利益集團與美國對華反傾銷[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12)

[3]謝申祥 張林霞 王孝松:美國對華反傾銷的新動向[J].2002-2008.財貿經濟,2010(4)

[4]向冬紅:國外對華反傾銷現狀及對策[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5)

[5] Won-Mog Choi and Henry S. Gao.Proceral Issues in the Anti-Dumping Regulations of China: A Critical Review under the WTO Rule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Nov 2006(5)

求國際貿易論文。

淺論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的概述

1、什么是國際貿易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國家(和/或地區)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商品和勞務的國際轉移。國際貿易也叫世界貿易。

國際貿易由進口貿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兩部分組成,故有時也稱為進出口貿易。

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2、國際貿易是怎樣產生的

國際貿易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形成國際貿易的兩個基本條件是:

(1)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2)國家的形成。

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產生出用于交換的剩余商品,這些剩余商品在國與國之間交換,就產生了國際貿易。

3、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區別

對外貿易是指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家(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等;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的分類

一、按商品移動的方向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進口貿易 (Import Trade):將外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入本國市場銷售。

2、出口貿易(Export Trade):將本國的商品或服務輸出到外國市場銷售。

3、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 :甲國的商品經過丙國境內運至乙國市場銷售,對丙國

而言就是過境貿易。由于過境貿易對國際貿易的阻礙作用,目前,WTO成員國之間互不從事過境貿易。

二、按商品的形態國際貿易可劃分為

1、有形貿易(Visible Trade):有實物形態的商品的進出口。

2、無形貿易(Invisible Trade):沒有實物形態的技術和服務的進出口。例如,機器、設備、家具等都是有實物形態的商品,這些商品的進出口稱為有形貿易。專利使用權的轉讓、旅游、金融保險企業跨國提供服務等都是沒有實物形態的商品,其進出口稱為無形貿易。

三、按生產國和消費國在貿易中的關系國際貿易可分為

1、直接貿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不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貿易的出口國方面稱為直接出口,進口國方面稱為直接進口。

2、間接貿易(Indirect Trade)和轉口貿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產國與商品消費國通過第三國進行買賣商品的行為,間接貿易中的生產國稱為間接出口國,消費國稱為間接進口國,而第三國則是轉口貿易國,第三國所從事的就是轉口貿易。

例如,戰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機,但是風險也很大。我國的有些企業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時,大多是先把商品賣給伊拉克的周邊國家,再由伊拉克的周邊國家轉口到伊拉克。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的主要特點

國際貨物貿易屬商品交換范圍,與國內貿易在性質上并無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的,所以與國內貿易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1.國際貨物貿易要涉及不同國家或地區在政策措施、法律體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異和沖突,以及語言文化、社會習俗等方面帶來的差異,所涉及的問題遠比國內貿易復雜。

2.國際貨物貿易的交易數量和金額一般較大,運輸距離較遠,履行時間較長,因此交易雙方承擔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要大。

3.國際貨物貿易容易受到交易雙方所在國家的政治、經濟變動、雙邊關系及國際局勢變化等條件的影響。

4.國際貨物貿易除了交易雙方外,還需涉及到運輸、保險、銀行、商檢、海關等部門的協作、配合,過程較國內貿易要復雜的多。

這里,主要是將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進行一些對比。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區別,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一、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共同性

1、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運動方式;

3、基本職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

二、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區別

1、各國的經濟政策不同;

2、語言、法律及風俗習慣不同;

3、各國間貨幣、度量衡、海關制度等不同;

4、國際貿易的商業風險大于國內貿易。

綜上所述,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編輯本段]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的統計分析指標

1、貿易額和貿易量

貿易額就是用貨幣表示的貿易的金額,貿易量就是剔除了價格變動影響之后的貿易額,貿易量使得不同時期的貿易規模可以進行比較。這里有三個概念需要掌握。

(1)對外貿易額(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

一般用本國貨幣表示,也可用國際上習慣使用的貨幣表示;聯合國發布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額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國在統計有形商品時,出口額以FOB價格計算,進口額以CIF價格計算;無形商品不報關,海關沒有統計。

(2)國際貿易額:(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貨幣表示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值的綜合,又稱國際貿易值。它等于一定時期內世界各國用FOB價格計算的出口貿易額之和。

(3)貿易量:貿易量是為了剔除了價格變動影響,能準確反映國際貿易或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數量,而確立的一個指標。在計算時,是以固定年份為基期而確定的價格指數去除報告期的貿易額,得到的就是相當于按不變價格計算(剔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的貿易額,該數值就叫報告期的貿易量。

貿易量可分為國際貿易量和對外貿易量以及出口貿易量和進口貿易量。

2、貿易差額

貿易差額(Balance of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