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教案(2020高中歷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案)

时间:2024-06-12 07:03:18 编辑: 来源:

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

(3)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趨勢,反映了世界經濟向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史料】

【精選例題】

1、(2009·天津文綜,8)右圖所示國際機構成立的初衷是()。

A.實現“凱恩斯計劃”

B.致力于戰后的歐洲經濟復興

C.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

D.為成員國提供短期貸款和技術援助

2、(2012·江蘇單科,18)二戰后初期,作為布雷頓森林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世界銀行,其籌措資金的主要來源是美國。根據協議規定,借貸國在使用貸款時須由世界銀行的代表監督,其用途主要是購買美國商品。這表明布雷頓森林體系()。

①妨礙了經濟全球化進程②有利于美國對外經濟的擴張③導致世界經濟畸形發展④強化美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支配地位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3、 (2011·福建文綜,24)1944年簽訂的《布雷頓森林協議》規定: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由此獲得了“等同黃金”的特權地位。據此,對下圖的推論正確的是()。

A.70年代之前,各國貨幣可與黃金直接兌換,美元居強勢地位

B.70年代初,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黃金價格上揚

C.70年代末,美元與黃金比價急劇上升,美國經濟總量不再居各國之首

D.90年代,歐元發行與流通導致美元與黃金比價持續回落,美元居弱勢地位

4、 [2014·廣東卷] 美國試圖通過某項協定,用新型的金本位來達到貿易自由化,把國際金融的大權集中到華盛頓。以此協定為基礎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貿易區

B.世界貿易組織

C.布雷頓森林體系

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第2部分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

【江蘇省考試說明】

1.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的發展趨勢:①歐洲聯盟;②北美自由貿易區;③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2.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②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④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問題。

【近年江蘇高考命題角度】

1.2008年第20題考查歐共體成立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2.2009年第12題考查中美關系中的貿易關系

3.2009年第20題考查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4.2009年第24題考查歐洲經濟一體化的影響

5.2010年第19題考查亞太經合組織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異同

6.2011年第18題考查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態度

7.2012年第20題考查中國加入WTO的影響

重點一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背景、特點及影響

1.背景

(1)戰后西歐任何一個國家都無力單獨與美蘇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經濟中起主導作用,只有聯合起來,西歐才能繼續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作用。

(2)西歐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各國人民反戰情緒非常強烈,他們迫切希望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來盡快恢復和發展經濟。

(3)西歐土地面積狹小,資源又相對貧乏,這就使西歐各國認識到要盡快發展經濟,就必須打破國家壁壘,在經濟上聯合起來。

(4)西歐實行一體化有其特定的政治經濟條件。

2.特點

(1)由武力統一到和平統一。

(2)由單一局部到多種整體的經濟一體化。

(3)由經濟一體化到政治一體化。

(4)規模不斷擴大。

【史料】

3.意義

(1)對歐洲:符合歐洲各國和整個歐洲利益;有力地促進了歐洲經濟政治的發展,提升了歐洲在國際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2)對資本主義世界:推動美、日、歐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3)對世界:對世界其他地區的經濟聯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強了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促進世界政治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史料】

重點二世界重要的經濟區域集團化組織

1.北美自由貿易區和歐盟的區別

(1)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自由貿易區,而歐盟成員主要來自發達國家。

(2)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一個單純的經濟組織,而歐盟既是經濟組織也是政治組織。

【史料】

2.亞太經合組織的特點及對中國的影響

(1)特點:①自主自愿協商一致。②最高活動為非正式首腦會議,既有主權國家,也有非主權地區。③論壇式經濟組織。④世界最大經合組織。⑤成員之間差異大。

(2)影響:中國是亞太經合組織中人口最多、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時,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和投資來源地多是APEC,加強與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的合作關系,在亞太地區建立穩定、便利的貿易投資環境,對于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重點三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的原因、實質及存在的問題

1.原因

史料經濟全球化是近幾年國際問題中的熱門話題,專家認為;“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發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發生在這個時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網絡化,第二靠全球市場化的變革。前者為全球化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后者為全球化提供了體制上的保障”。

——陳寶森《經濟全球化進程剛剛開始》

導讀:史料反映了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主要是科技發展的推動;交通和通訊手段進步,國際交流與合作加強;兩極格局結束,世界局勢相對穩定。

2.實質

2020高中歷史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教案三

內容標準

了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國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史實,認識其影響和作用。

了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熟悉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貿組織的建立,中國的入世;理解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分析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中國的對策。

提高比較問題、提取信息和辨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研究教材、解決問題,提高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培養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和 創新思維 。

過程與方法

培養合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增強整體意識。

按設計的程序,輔以多媒體教學,通過自主閱讀教材,搜集、整理和運用相關資料,參與討論等活動,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運用材料論證問題以及同他人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形成對經濟全球化全面的認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與時俱進、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動向的意識,關注國際社會,樹立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信念和責任感,初步懂得世界性與 民族性的關系。

通過學習,正確理解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增強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的民族復興意識,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意識,順應全球化趨勢的潮流。

教學策略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世界貿易組織在經濟全球化中的作用。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如何正確面對經濟全球化。

教學方法

利用講述,輔以多媒體教學,使學生對本課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學會系統學習。

通過課堂討論、教師引導,培養學生綜合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針對材料問題, 教師正確帶領學生分析材料和挖掘問題的能力,并能進行歸納與整合。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提問學生幾個問題:平時習慣用什么牌子的洗發水?

潘婷(美國,寶潔公)、力士(英國,聯合利華)、清揚(法國技術中心)等。

平時喝什么牌子的咖啡?

雀巢(瑞士)、麥斯威爾(美國)等。

我用的手機是諾基亞的,屬于哪個地方的?(芬蘭)

通過這幾個問題,同學們可以在我們周圍看到一種什么經濟現象?

提問: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是什么?

經濟全球化就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

講授新課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

1.自主學習(學生自主看書,找出以下知識點)

(1)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2) 如何理解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3)發展中國家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

(4)世貿組織的前身及正式建立?

(5)世貿組織的宗旨及影響?

(6)中國入世的時間?

(7)入世對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與挑戰?

(8)面對經濟全球化浪潮,中國政府和企業應如何應對?

2.知識結構(多媒體展示)

一、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1.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

概念闡釋: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各地區在相互聯系(商品流通、勞務交換、資金流動等)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個涵蓋全球的經濟整體。

從新航路的開辟開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聯系開始增多。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空前的發展,世界市場迅速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交通運輸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把世界各國各地區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資本和勞動力的國際流動。

(1)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使世界市場開始出現;

(2)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3)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4)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球化時代到來。

2.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

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強有力的推動者。兩極格局的瓦解也為經濟全球化掃清了障礙,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了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了世界經濟向全球化發展。

首先,現代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學技術促進世界統一的生產體系和技術體系的使用,現代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和以國際互聯網作為載體的操作方式,大大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