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際經濟與貿易論文范文8000字(幫忙寫一篇《財政金融學》的論文,主要是學后的感受等,我學到啥,再加些其他就行,)

时间:2024-06-03 04:37:49 编辑: 来源:

是1500億美元?如果日元貶值到 1美元比140日元時,人民幣匯率是否應該貶值?我國可維持的外債規模是多少,舉借外債的幣種結構如何安排才算合理呢?具備什么條件才能取消外匯管制,允許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場合,如何降低國際投機資本對我國經濟的沖擊,以保持金融市場的穩定?等國際金融方面的問題。三是提高。通過學習國際金融知識,可充實投資知識、提高理財能力。國際資本的流動,對沖基金的興衰,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在影響國際市場股票價格的同時,也牽動中國股票、期貨市場的神經。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體驗一下股海的起伏,感受一下外匯、期貨的波動,研究一下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以提高自身在區域財政與金融市場互動機制的把握能力,為將來財政國庫資金的科學、合規運作,前瞻性地進行知識積累和思路探索,作為財政干部將受益匪淺。

二、有什么特點。《國際金融》一書結構邏輯清晰、內容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

本書共分6 講,介紹了國際金融、匯率、國際貨幣、國際收支、外匯儲備等基本知識,分析了國際貨幣體系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收支與外匯儲備、金融全球化與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與政府管理等辯證關系。以插頁專欄的形式,對閱讀過程中涉及一些比較專業或比較難懂的概論、術語進行了解讀,并通過列舉一些數據、一些圖表,表述一些歷史事件或約定俗成的關鍵詞,方便讀者閱讀和學習過程中準確理解和重點把握。例如,第一章共七個專欄,涉及外匯、鑄幣稅等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日本“廣場協議”、美元匯率走勢、中國外匯市場、中美經濟戰略對話等概念和專題。

同時,本書還對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的熱點問題作了討論,如人民幣匯率政策,外匯儲備政策,國內流動性過高,金融失衡,美國雙赤字等等,并提出了相關的政策建議,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并引導讀者更深入地思考國內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同時,各章對阿根廷、巴西等國家在經濟轉型期的政策得失進行了比較客觀的描述和分析,對于正確認識我國當前宏觀形勢的復雜性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有什么啟發。也就是在工作中如何應用國際金融知識。

論文中案例分析怎么寫?

問題一:案例分析的論文怎么寫具體點 最好有范文 或者 框架 1、論文題目:要求準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征的詞語,便于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匯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并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于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問題二:畢業論文中的案例分析部分需要寫多少字 這個看是論證什么了

從 校酷團 39xk的論文看,好像文字多少不確定

問題三:案例分析在論文中怎么用 您好,

相關范文:

外商直接投資對山東省技術進步影響作用的實證分析

內容提要: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進步往往來自國外技術轉移和知識擴散,FDI已成為國際技術擴散的重要渠道,大多數研究驗證了FDI技術外溢假設。本文用全要素生產率作為衡量山東省技術進步的指標,運用總量生產函數結合對資本存量的現有研究,測算出山東省的TFP。本文實證分析發現FDI對山東省技術進步的作用并不明顯,其原因在于山東省對外資吸收能力較差,引資質量不高。要充分發揮FDI的技術外溢效應須提高外資吸收能力,重視引資質量。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資本存量 全要素生產率

一 引 言

關于FDI對東道國的技術外溢效應的實證研究較多,大致從幾個方面展開:一是驗證FDI對東道國存在技術外溢效應的研究。Caves(1974)選擇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個國家在1966年制造業的行業橫截面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得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制造業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效應。Kokko(1994)通過對墨西哥1970年的行業橫截面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只有跨國公司采用的技術相對簡單和跨國公司與當地企業間的技術差距較小時,技術外溢效應才會比較明顯。廖杰(2003)以1984―1999年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和實際外商直接投資額數據為樣本,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的技術進步率有一定關系,但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對我國整體技術進步的貢獻不大。姚洋(1998)、何潔、許羅丹(1999)等的實證結果也支持外商企業對我國企業的技術外溢假設。二是把FDI作為投入變量納入生產函數,認為FDI的流入對我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能產生內生技術外溢和技術進步,從而成為內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Blomstromt和Kokko(1998)強調了FDI技術外溢對東道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沈坤榮(1999)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了外商直接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每增加1單位可以帶來0、37單位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結論。袁誠和陸挺(2006)從民營企業家的角度對FDI管理知識溢出效應的存在性進行了實證研究。三是從東道國吸收能力及其構成要素的角度研究外商投資外溢效應,如人力資本(Borensztein et al.,1998; Xu,2000)、東道國企業自身研發水平(Griffith et al.,2000;Kinoshita,2000;Keller,2001)、貿易開放度(Holmes and Schmitz.2001)、東道國金融市場效率(Alfaro et al.,2000)等。

FDI作為物化型技術外溢(embodied spillover)的主要形式之一,成為國際技術擴散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在現有研究基礎上,以山東省實際利用FDI數據為樣本并考慮其穩定性,借鑒對國內資本存量的已有研究,估算了山東省的資本存量并測算出山東省的全要素生產率,從而檢驗FDI對山東省的技術進步的作用。

二 理論模型

盡管目前學術界關于全要素生產率內涵的界定還有分歧。 但通過計算全要素生產率來分析各種因素(投入要素增長、技術進步和能力實現等)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早已為學者使用。如舒元(1993)、王小魯(2000)利用生產函數法估算了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郭慶旺、賈俊雪(2006)對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方法進行了比較。本文擬采用索洛殘差法計算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在規模收益不變和希克斯中性技術假設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就等于技術進步率。

為具體測算各要素的產出份額,現假定總量生產函數為兩要素(勞動和資本)的C―D生產函數:

(......>>

問題四:如何撰寫案例分析文章 如何撰寫案例分析文章

案例分析文章主要是針對特定而典型的事件、問題或工作,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其進行剖析、反思、歸納、總結,進而提煉出經驗、教訓、對策、建議等而撰寫的理論性文本。下面就從幾個方面對其撰寫方法作些介紹。

一、主要特點

案例分析文章以實際發生的事件為對象,注重對事件發展過程中理論與實際互動關系的分析,注重對事件發展過程中各種因素對最終結果不同影響的研究。它不是用實例來說明理論、圖解理論,而是從實際中分析、概括、抽象出理性的認識,并進而舉一反三,將其用于對現實問題的觀察、思考和分析。

基層黨政干部都很熟悉工作總結與探討型的文章,平時寫得較多。如將其與案例分析型文章作一比較,就更容易把握后者的特點:前者是針對某部門一段時期的工作,是個綜合的對象,后者是針對某個事件或問題,是單個的對象;前者主要是總結經驗,或者說對正面的積極的東西進行總 結,而后者是正反兩個方面都可進行分析,可以總結經驗也可以分析教訓;前者所寫的對象一定是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或至少是本部門所從事的工作,而后者既可是自己經歷過的事件,也可以是別人經歷過的事件,甚至是歷史事件。

二、基本結構

案例分析文章的基本結構包括標題、案例、思考與分析三大部分。

1.標題

案例分析文章的標題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直接表明中心觀點的結論型標題,如《校慶必須虛實結合,以實為主―――我校78周年校慶工作的思考》,直接點明了文章所要表述的觀點:學校校慶工作必須虛實結合,實為主。二是表明論述思考對象的對象型標題,如《關于“孫志剛事件”的思考》等.表明了作者要論述的是不久前在廣州發生的孫志剛事件。三是點出文章要論述思考的問題型標題,如《校內文流轉緩慢原因初探》,提出了要思考的問題:校內公文流轉緩慢的原因。

還有些標題屬于混合標題,如《從基建部門負責人被查處看加強工程審計的重要性》,既表明了思考的對象也表明了要論述的觀點;《從校務公開看依靠教職工辦學的思路》.既表明了思考的對象也表明了思考的問題。

2.案例

案例是思考的源頭、分析的基礎.一個好的案例必須具備以下四個特征:一是典型性。只有典型的案例才能揭示出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何為典型?就是這樣的事件并非只在某一個特定環境中才能發生,而是在基本相同的環境下都有可能發生。

二是真實性。實踐出真知。我們分折的案例必須是來自實踐的真實的事。又有真實的案例才能讓分析者獲得仿真的實踐鍛煉,獲取經驗、提高理論運用水平和實踐能力。

三是目的性。案例并不是實踐活動的全面并現,不是材料的任意堆積,不需要將案例所涉及事情的方方面面都記下來,而是以要思考的問題為主踐,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去“枝葉”留“主干”的I作而精lc組織的。

四是完整性。有的案例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情節不完整,信息不全面,往往會影響案例本身的可讀性.乃至喪失案例分析的價值。

3.思考與分析

案例思考是案例分析的開始.案例思考的深度和角度直接決定于案例分析寫作者的思維

敏銳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決定了案例分析文章寫作的質量。案例分析主要包括原因分析、對策建議等內容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