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際茶葉貿易現狀如何(中國茶行業現狀如何)

时间:2024-06-03 06:58:03 编辑: 来源:

對于漢口的重要性,所以羅威廉又說:“正是由于茶葉貿易的巨大份額,才使得當地茶葉市場成為西方影響這座城市的主要渠道。因此,茶葉改變了漢口與其區域腹地之間的關系的性質,并改變了漢口社會精英的結構。”(42)上述分析是符合歷史實際的,茶葉的確全面拉動了漢口經濟增長。有學者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了茶葉對于漢口經濟地位確立的重要性:茶葉催生了漢口的磚茶產業,使漢口成為中國近代磚茶產業的濫觴地;茶葉貿易是導致漢口近代海關制度產生的直接原因;茶葉使漢口金融業發生了質的變化,直接促成了近代銀行系統的產生;茶葉在使漢口成為國內乃至國際著名商埠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43)茶葉貿易對漢口經濟發展的作用最為明顯。至清末,茶葉已經成為漢口市場最大宗的商品,茶葉貿易額超過上海,占到全國出口茶葉的一半以上。(44)

福州的興起具有傳奇性,而且與茶葉貿易密不可分。在《南京條約》規定的五個通商口岸中,福州發展最晚。福州的真正發展開始于1850年代,即太平天國起義期間,由于上海被小刀會占領,于是茶葉貿易中心迅速轉移到福州。可以這樣說,福州自從有了繁榮的茶葉貿易后才得到了真正的發展。“由于湖南省及中國其他各地的騷略冬茶葉運往廣州和上海的內地運輸常有中斷,福州遂成為收購茶葉的主要商港之一”,福州“作為一個對外貿易地點,正在迅速日臻重要”。(45)當然,從貿易額上來說,有時鴉片要超過茶葉,但顯然茶葉貿易對福州更為重要。紅茶是福州最為重要的出口貨物,1856年福州辟為茶葉外運的正規口岸,茶葉貿易發展更快,“此事為茶葉貿易開辟了一個新紀元”。(46)1856-1860年,福州的茶葉出口一般都占到了全國的40%以上;1859年超過上海出口量的8%,達到46萬磅。(47)福州的茶葉出口對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茶葉產業及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由于茶葉這種商品的特性,茶葉貿易繁榮對經濟的發展是有利的。但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茶葉貿易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又是非常有限的。在整個19世紀,中國茶葉出口數目一直是上升的,但出口值卻并未隨出口數目的上升而增長。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茶葉貿易促進了中國的經濟增長,并給中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由于從茶葉貿易的客觀情形看,直到19世紀中后期以前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甚至是唯一的茶葉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恰恰正是在19世紀,世界茶葉消費迅猛增長,對中國的依靠度加大。然而,中國茶葉出口的迅速增長并未帶動中國融進全球化的步伐,茶葉產量雖有增加,但產值并未相應增加,生產和加工技術也未有明顯改進。清政府看重的僅僅是茶葉生產和貿易帶來的稅收,不僅沒有具體措施激勵茶葉生產和貿易,還設置種種關卡限制中國茶商的茶葉貿易。這直接導致中國茶葉生產和加工水平低、本錢高、茶葉質量下降,促使英國在印度和錫蘭等地開辟新茶園。到19世紀后期,國外大茶園迅速崛起,中國茶葉的國際市場遂逐步萎縮,中國茶葉貿易由盛轉衰,隨之而來的是貿易赤字增加,經濟形勢惡化,危機加劇。因此,茶葉貿易除了暫時給政府帶來短期的稅收效益以外,

國際經濟與貿易茶葉貿易

茶葉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最廣泛的飲品之一,在歷史上一直是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品種。目前,茶葉貿易已成為世界上最活躍的農產品貿易之一,涉及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生產、進口和出口。

全球茶葉貿易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和白茶四類。其中,綠茶是全球茶葉貿易最主要的品種,其出口量超過其他三種茶葉總和。中國、日本、印度和斯里蘭卡是世界茶葉大國,同時也是主要的茶葉貿易國家。

茶葉貿易的規模逐年擴大,主要原因是茶葉消費者群體的不斷擴大和茶葉文化的全球傳播。但同時,茶葉貿易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天氣、政策、貨幣匯率等。

茶葉貿易涉及到多個環節,包括茶葉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綠色、有機、健康”的需求不斷增加,一些茶葉生產企業開始注重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農藥使用控制等方面,以提高產品品質和競爭力。

總之,茶葉貿易是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貿易活動,不僅對生產和消費國家的經濟和人民生活有重要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茶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中國茶葉發展的現狀

中國茶葉市場的發展現狀與未來分析

世界茶葉80%產在亞洲。中國、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和印度尼西亞五大產茶國的茶葉產量占世界茶葉總產量80%。中國茶葉產量從2000年的67.6萬噸增長到2005年的93.4萬噸,增長了38.1%。茶葉產值從2000年的90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155億元,增長了72.2%,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國家,并且在2005年,我國茶葉產量超過印度,重新奪回第一大產茶國地位,實現了以吳覺農為代表的近代茶人為之奮斗的目標。

一、推動茶產業發展的因素。

當前,我國茶葉產量、國內銷售、茶葉出口都處于歷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資金支持,茶葉企業改革不斷深入,新的資本進入,茶葉新技術在茶葉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以及茶葉新產品的開發等,這些都為我國茶葉產業注入新的活力。

1、政策的支持。

近年來,各級政府對茶葉產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加大了對茶產業的投入,并且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大力拓展國內外市場等措施,促進了我國茶產業的發展。在西部開發、扶貧政策和退耕還林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下,各主要產茶省都發展了相當數量的新茶園。茶農在茶葉良好經濟效益促進下,生產積極性不斷高漲,并且加大了對老茶園的改造力度,淘汰了一些生產效益低的茶園。我國茶園面積由2000年的108.9萬公頃,增加到2005年的130萬公頃,增長了19.4%。近年來新發展的茶園基本上按照規范化要求進行建設的,生產能力高、茶園投入力度大,從而使得我國茶葉產量保持較快速度增長。

2、企業的多元化。

茶葉放開經營后,我國茶葉企業發生結構性變化,大多數國有加工、流通茶葉企業實現了股份化、民營化轉制。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實行改制的“老字號”茶葉企業,改制后的股本為3000萬,國有(企業)參股20%,10%社會法人股,主要是兩家上游生產企業,其他70%職工股。改制后企業的機制變活了,企業有了自主權,有了資金積累,通過幾年來的運作,張一元的年銷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茶葉產業的發展,也吸引國內大的集團紛紛進入茶葉領域,云南制藥企業盤龍云海和云南白藥集團已經開始涉足茶產業。白藥集團認為普洱茶的發展過程與云南白藥的發展過程極為相似,初期都是小家小戶分散式生產,后來隨著工藝技術改進,規模化生產成為必然。云南瀾滄江啤酒集團也把開發茶產品作為今后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與此同時,個體私營茶葉企業在經過多年的市場經驗積累,也開始得到快速發展,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北京更香茶葉有限公司發展到46家連鎖店。

3、新的資本注入。

競爭的加劇需要重新整合我國現有的茶葉資源,許多茶葉企業已經意識到,只有引進資金,迅速擴張才能在市場中生存。北京老字號吳裕泰茶葉公司2005年組建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由八位股東發起設立,總資產達到1億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資金不足,無法快速向外擴張,新股東注資給公司擴張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資金一方面對原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另一方面加速開店速度。擁有國內最大茶葉基地的云南龍生集團目前已經在資本市場上成功引進5500萬元的風險資金,企業引進風險投資后,正在積極準備爭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聞投資集團以1.3億元收購云南西雙版納勐海茶廠,強大的資本注入讓茶廠得以快速發展;而在引資時,博聞投資集團的目的就很明確——要讓云南勐海茶廠盡快上市,成為“國內茶葉第一股”。新組建的老字號企業吳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計劃也是上市。

4、產業的變化

茶葉加工由手工轉向機械化,大多數的名優綠茶加工實現了半機械化生產,特別是小型名優茶加工設備得到廣泛應用,極大提高名優茶加工的效率和茶葉產品的標準化水平,為規模化經營奠定了良好基礎。

通過對加工工藝的改進,茶葉品質也在不斷提高,適應了市場對高品質茶葉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烏龍茶通過采用空調做青,在夏季也能生產出高品質的烏龍茶。此外茶葉的清潔化生產也有了很好的開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茶葉質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各企業都加大了對廠房和設備的改造,大型的精制企業大多數已經通過ISO9000系列、HACCP等質量認證。烏龍茶出口企業精制加工基本實現了全自動化封閉式生產,為茶葉質量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從2005年開始,國家對茶葉企業實行QS認證,進一步促進了茶葉初精制企業廠房和設備改造工作的開展。

5、市場的發展

茶葉消費熱點轉換很快,有機茶被消費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認可,繼綠茶、烏龍茶之后,普洱茶在國內市場興起,有效帶動茶葉消費市場不斷升溫。2003年以來,普洱茶發展迅猛,云南龍生集團過去是以生產綠茶為主企業,三年時間,普洱茶生產從少量到批量,2005普洱茶銷量占到集團總銷量的1/3,并且其利潤率超越了其他品種。2006年計劃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與此同時,為了適應我國茶葉市場變化需要,國內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茶業批發市場網絡,為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構建十分有效的銷售通路。目前,大約有60%的茶葉是通過批發市場進行銷售的。我國茶葉批發市場已經具備了產品的收集、整理,價格的形成,以及產品的批發等功能,而且市場通過不斷投入和改造,為交易雙方提供包括信息、倉儲、運輸在內的服務功能。

6、茶文化的宣傳。

茶葉市場的發展與茶文化推廣十分不開的。最近幾年,各地廣泛開展的各項茶文化活動,有效地普及茶文化,宣傳茶知識,帶動茶葉消費的增加。以安溪縣鐵觀音發展為例,在1990年以前,安溪的烏龍茶主要還是供應出口,國內消費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兩個省。到2002年,安溪烏龍茶內外銷數量已平分秋色,全國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縣茶商和茶農的營銷網絡,而且烏龍茶內銷價格也遠高于外銷茶的價格。現在,安溪鐵觀音內銷量和金額遠遠超過外銷數量。安溪鐵觀音發展一個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視茶文化的推廣,從1993年開始,安溪縣政府組織當地的茶商和茶農,把當地傳統的賽茶方式推向市場,先后在香港、澳門、廣東、上海、北京等地舉辦茶王賽,并且把當地烏龍茶的泡飲方式進行藝術提升,創造出一套完美的烏龍茶茶藝表演,讓大家更加全面了解烏龍茶和烏龍茶文化。烏龍茶開始為越來越多的國內消費者所接受。安溪茶葉在成功地走出去后,又在2000年—2002年期間,與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等單位合作,在安溪縣舉辦了三次以茶文化為主體的大型宣傳活動,并且投資建成全國烏龍茶最大的交易市場—--安溪中國茶都,安溪從烏龍茶重點產茶縣開始向全國的烏龍茶信息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茶葉在世界上是產茶大國,但還不是產茶強國。與世界各主要產茶國比,我國茶葉生產還存在以下問題:

茶葉單產低

我國茶葉單產還處于較低水平。我國茶園面積占世界茶葉面積接近一半,但是產量只達到1/4。印度茶園面積為52萬公頃,相當于我國的一半,但茶葉產量與我國基本持平。茶葉單產低,表明我國茶葉生產的效益低。造成單產低的原因主要是茶葉生產投入不足,良種化茶園所占的比重少,生產管理粗放引起的。

勞動效率低

茶葉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從茶葉的種植到采摘、加工和銷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據統計,我國目前有8000萬茶農,另外還有5000萬以上人員從事茶葉銷售、茶館服務等第三產業的工作。但是,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茶葉生產勞動效率低問題。2004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