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思路及措施(5、經濟危機理論對引領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啟示)

时间:2024-06-03 12:44:38 编辑: 来源:

p>但結構的有效調整既需要相對穩定的經濟增長,也需要比較完善的市場機制

如果市場作用受到體制因素的制約,結構優化升級的進展將比較緩慢

在這種情況下,因資源配置格局和效率沒有明顯改善,就會導致供給被動地適應需求,經濟增速則可能持續下滑

因此,結構調整優化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單兵突進,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真正加強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近兩年來,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下,我國居民消費潛力不斷釋放,消費需求拉動力明顯增強;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大幅提升;新的科技成果、商業模式得到廣泛應用,新興產業、新興業態持續增長,傳統產業、傳統工藝改造升級加快,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不斷提高、品種不斷豐富

這些將使新的生產能力大范圍、多層次替代舊的生產能力,使新的增長機制逐漸替代舊的增長格局,使供給發揮引導、激發、帶動需求的作用,從而使資源配置效率得到較大改進,促進經濟增速穩定和回升

從動力看,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進入新常態的必要條件

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最主要原因就是資本、勞動、土地等要素投入的驅動作用下降,資源環境的約束增強

因此,在這個階段,如果創新驅動的作用不能較快提升,經濟增速將面臨持續下滑的風險

創新驅動是廣義和綜合的,從理論上講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即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減弱要素投入增速下降的影響

因此,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主要路徑是:通過深化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拓展市場配置資源的廣度和深度,促進企業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可以預見,在創新驅動下,我國經濟會在更高層次上平穩較快發展

主動適應新常態要有新思路■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曉東能否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要確立新思路

新思路來自對中央決策的緊跟和深跟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作出的戰略判斷,明確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任務、方向、路徑

這一判斷本身就是重要的思維創新,要全面認識和準確把握其豐富內涵,必須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上來,扭轉已經過時、不再管用、不利于發展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過去衡量一個地方的發展,增長速度快、生產總值高可說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但在新常態下,我們要的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不再單純以發展速度論英雄

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要保持平常心,保證決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過去強調穩增長,往往只有擴投資這條路徑,習慣于鋪攤子、上項目,速度一降就“大水漫灌”短期刺激,速度暫時上去了,但治標不治本,表象問題解決了,深層問題卻積累了;顯性的難題化解了,隱性的風險卻浮現了

而在新常態下,穩增長地要靠釋放改革紅利、激發市場活力來實現,關鍵是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將精力放在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上,降低經濟發展的風險

新思路來自對發展規律的掌握和把握

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增長速度由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適應這一新趨勢,我們既要著力穩增長、保就業、防風險,更要主動調結構、促改革、轉方式

特別是在新常態下,創新驅動將占據經濟增長的核心位置,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面對新常態,各地要找準比較優勢,確定創新驅動發力點,避免同質化競爭

湖北創新資源富集,科教優勢相對突出,因此要在深化科技改革上先人一步,加快建立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活躍起來,著力推動經濟走上創新驅動的內生增長軌道

新思路來自實踐工作中的創新和創造

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但各地發展極不平衡,差異很大

因此,主動適應新常態,既要強調同一性,也要尊重差異性,既要與中央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又要積極鼓勵各地根據實際確定發展目標,開拓進取,主動作為,大膽突破

不同區域,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結構調整的空間和創新發展的驅動力不盡一致,不能要求各地整齊劃一、齊步邁進

有的地方發展目標可以高一些,有的地方就可能會低一些

在保證質量效益的前提下,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得快一點,為服務全國大局之“穩”作出貢獻

同樣,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也要推動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基層創造良性互動,賦予地方改革試驗權,鼓勵不同區域的差異化試點

總之,在新常態下謀劃改革發展,要求我們既要吃透中央精神,領會改革頂層設計的戰略意圖,保證改革不走樣,又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創造微觀搞活的小氣候,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創新活力

只有這樣,改革發展才有源頭活水,才能沿著正確道路闊步前行

福建內外貿一體化存在的困難

1、市場供求不平衡,福建在貿易中主要依賴進口資源和原材料,但出口產品多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缺乏高附加值的產品,導致市場供求不平衡。

2、跨境貿易壁壘,國際貿易中存在各種貿易壁壘和保護主義措施,這對福建的內外貿一體化造成一定的影響,關稅,技術標準,貿易限制。

9地獲批內外貿一體化試點

9地獲批內外貿

一體化試點

記者從商務部獲悉:在地方自愿申報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向社會公示,商務部等14部門研究確定,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含寧波市)、福建省(含廈門市)、湖南省、廣東省(含深圳市)、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9地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

有利于提高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專家表示,推進內外貿一體化有利于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近年來,我國內外貿一體化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調控體系不夠完善,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夠強,內外貿融合發展不夠順暢等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需要。

設立試點開展先行先試,有利于提高統籌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促進內貿和外貿、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等部門指出,試點地區商務主管部門要牽頭會同有關單位建立試點工作聯系機制,加強組織協調,進一步完善試點工作方案,緊密圍繞完善內外貿一體化體制機制、提高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能力、優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環境確定試點目標、試點任務和職責分工,細化配套政策和工作措施,制定時間表、路線圖,確保試點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我國外貿企業核心競爭力

簡單說就是, 工業靠技術,精確度,硬指標,考研發能力和投入,無捷徑。

服務業看管理制度,管理水平,人員受教育程度。靠管理和培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