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回娘家送年貨送什么(福建南平婚嫁習俗)

时间:2024-06-07 11:09:34 编辑: 来源:

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彩,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后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后輩,能掙錢的后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在粵西北的西江肇慶段“小三峽”水面上,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這些漁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們大多在船上做飯,大多依然燒木柴。漁民們還喜歡在江岸邊空地上種上番薯、油菜、蔥、蒜苗等,補貼生活。過年時,漁民們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在船艙上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還要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在化州地區,大年初一從凌晨0:00點就開始燒炮竹了,一直燒到天亮,一大早就要燒香去土地公,順便也拿一封炮竹去土地公燒。有的人家還煲糖粥吃,吃完糖粥之后,就代表吃完素了,就可以吃腥了。這天不能殺生,這一天早上就要燒香到土地公,家里一直連續燒香到晚上再燒香到土地公為止,神燈也是一樣亮著,一直亮到晚上燒去土地公的家里的香燒完為止。

5、海南

在海南人看來,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為地做出來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為前面均加上一個“做”字,如做清明、做親家(即結婚),而北方人“過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說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舊年”即過春節。而北方所說的過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過在海南鄉下,“新年”是不當年來“做”的。海南俗話“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過中秋,鄉下就籌備著“做年”。除夕晚上,室室點燈,家室有燈,夜以繼日,一連數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罷;俗稱“發燈”,取“添丁發財”之意。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凈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于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余)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干(寓意招財進寶)

6、四川

少數民族四川:“羌年節”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現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壩州境內的茂縣、汶川、理縣以及松潘部分地區。羌年節于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按民間習俗,過羌年時還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盤業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莎朗,直到盡歡而散。整個活動儀式由“許”主持,咂酒則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節日期間親朋好友可互道祝賀,相互迎請。四川客家春節習俗客家人的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為留戀。對家鄉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緊地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傳統習俗成為聯系客家人的堅強紐帶。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風俗習慣。客家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并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龍最有特色。上川龍是清初江西劉氏移民帶到川西的,由劉氏族人年年扎龍,年年舞龍,用于拜年沖喜,祈求風調雨順。上川龍巨大雄偉,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動,龍頭重達三五十斤,耍龍技巧性強、路數多。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于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四川人過年愛觀“燈” 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這邊廂,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的自貢燈會才發散出陣陣“洋味”;那邊廂,傳統的成都燈會第三十五次變幻著迷人的流光。而在川中的簡陽、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賓等地,三臺風格迥異的新春燈會也次第亮燈。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燈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每逢過年過節時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籠、辦燈會的傳統。而對愛熱鬧、尚祥和的四川人來說,過年不可無“燈”,燈會成了川人過年不可少的“年貨”。因此之故,四川燈會歷史悠久,水平高,被譽為“天下第一燈”、“中國燈會之首”。尤其是成都燈會和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構思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郁,成了中國地方燈會之翹楚。

平潭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平潭人把過春節叫做“做年”。 這個“年”跟其他地方的傳說是相似的。相傳在太古時代,有一種叫做“年”的怪獸,常于歲末出來吞食人畜,人們就把歲末當作一個難關,故有 “過年”、“年關”的說法。平潭人多為中原移民,民間流傳的過年習俗,即有中原的古風,又有平潭的特色。

撣塵:春節是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節前就要做很多準備工作。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為撣塵日。就是從這天開始到三十日要選擇奇數日,對屋里屋外進行大掃除。用粽片或草綁在竹竿上,對天花板,墻壁的灰塵撣除干凈。除外還要洗門窗、地板、家具等等。就是要過一個干干凈凈的春節

做年仔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過小年,俗稱 “做年仔”。就是要準備過年了。舊社會,長工吃過小年飯,就跟主人給結賬下工,回家過年。但店鋪伙計例外。他們要拿著主人的帳單上債主門催債,但一般不收錢,僅為通知而以。二十五日開始收錢。直到除夕封門為止,封門后任何人不得叫門收帳。從這天起,家家戶戶就開始張羅年貨,裁新衣,殺豬羊,蒸年糕,宰雞鴨,買年畫、春聯、鞭炮等等。大人忙忙碌碌操心費神,小孩歡歡喜喜期盼過年。這一天還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傳說此日灶君要回天庭匯報各家的情況,主人家置灶糖、灶餅給灶君、灶媽送行,年正月初四晚,再貼新灶君圖,迎接灶君回來。

分年    在春節前夕,已出嫁的女兒要向父母送年貨,平潭人叫作 “分年”,其實就是 “分送年貨”的縮語。新年的頭年“分年”的禮物要求比較嚴格,一般要送豬蹄一副、線面五斤、五素五葷十件。第二年后,“分年”的禮物件數不拘。“分年”是尊老敬老、孝順父母的良好風俗,至今平潭仍然延續.

貼春聯,掛年畫:習俗與其他地方相似。一般要在除夕日前貼好春聯掛好畫,以迎接新的一年的來臨。凡在本年度有新喪的人家,春節只貼綠色春聯以示戴孝。

過除夕: 過除夕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吃年夜飯,平潭人稱為“三十盲脯頓”,家主人都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做年夜飯,越豐盛越好。但不能做成十道菜,可以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平潭有個習俗,給祖先的亡靈祭祀時供品要擺十碗飯菜,因此給活的人一般不擺十道菜。平潭人在平常點菜都不點整十道菜,就是此因不管你年夜飯多豐盛都要煮一些干米飯叫“隔年飯”,寓意年年吃不完,都有隔年飯。一家老小吃完年夜飯后,長輩要向未成家的兒孫輩送壓歲錢,叫做分壓歲錢。然后全家人圍坐一起。促膝談心,憧憬未來,直至零點,開大門放鞭炮,迎接財神爺。除夕夜還要通宵點燈,取燈明火旺,來年紅火之意。

拜大年:

正月初一日,又稱元旦。午夜剛交,就有人放鞭炮。有“初一起的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這天的早飯各家各戶都吃甜線面,還配上太平蛋一雙,希望一年之中生活甜蜜,福壽綿長,太平如意。這早餐第一口多吃面或者雞蛋,不先喝湯,這也成了習俗。因而有“出門逢下雨是因初一早上喝面湯”的說法。

  飯后都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婦留家中接待客人。拜年時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萬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要作揖回賀,然后請客人享用糖果、蜜餞、果品、瓜子,叫“吃甜”。至親好友還給小輩互送壓歲錢。這一天,凡在路上遇到熟人,無論友善與否,均應點頭致意,還要互相恭喜,互祝平安發財。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平潭人過年一定要做“炊糖粿”和蒸發糕。

【初一這一天,平潭民間禁忌有】:

忌掃地:怕掃掉財氣。后來改成從大門口往里掃垃圾,不往外倒,等初四“開假”后倒。

忌操刀:恐動刀不吉。這一禁忌是防止初一日不慎傷了手腳,破壞節日的歡樂氣氛。忌不吉語言:免招晦氣。實際上是怕人們語言相左,產生爭執,有傷和氣。

忌打罵小孩:怕哭聲不祥。這一天大人都盡量滿足孩子要求,讓孩子過得愉快。

忌討債:大喜的日子 不為難別人。體現平潭民間素有仁愛友善的古風。

忌吃稀飯:以防止出門逢雨。

忌打碎碗碟,以防不祥之兆。

這些禁忌雖無科學道理,但新年討個好兆頭,過個歡喜吉祥年,人們都愿意遵循。

    拜初二古稱拜新座。這是民間節假日間吊唁死者、安慰死者家屬的活動。凡上一年有逝去成人的家庭,這天都給亡靈設靈位,讓親朋好友來吊唁。初二日吊唁死者,這一風俗唯平潭福清獨有。傳說明嘉靖四十一 年(公元1562年)年底,戚繼光擊潰了入侵平潭、福清的倭寇后,逃難的人們回家過年,初一早上見面互道恭喜,互祝平安后,第二天,就到死難者家中吊唁。沿襲下來,成為平潭福清獨有的風俗。在平潭初二一般不上親友家門拜年。

    開假:   初四開假,說明春節假期結束,開始新一年的勞作。人們開始忙碌起來,市場、商場清早就放鞭炮開門營業,漁、農民整理漁具、農具準備生產,在外工作打工的人啟程返回工作單位。年前蒸的發糕(不同于年糕,是用面粉和少量的地瓜粉加糖發酵蒸熟,外形似年糕)在開假這一天才能“開籠 ”(用刀切開),重新蒸熟享用。

福建南平婚嫁習俗

我這有一些關于南平的風俗希望對你有用 定親

南平市傳統婚俗。又稱“下定”,男家要做肉丸(取團圓之意),備六碗菜(取六合六順之意),宴請媒人與親友。將定親首飾、男女雙方庚貼“乾坤書”、六祥干果裝在一個特制的“紅桶”內,由尋人送往女家。女家也備六樣宴請媒人和親友。20世紀70年代后,民間定婚儀式有“大定”和“小定”之分。“大定”則男女兩家設早宴,女方備午宴,定親男女青年 入席后,男(女)家的長輩要分別給“見面禮”,定親禮品仍由媒人送到女家,但提紅桶之俗已廢。“小定”雙方都不請客,男女青年會面贈紀念品,商議有關婚嫁事項。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