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家對外貿出口的政策(國家對于出口企業的政策)

时间:2024-06-02 07:22:01 编辑: 来源:

信貸,鼓勵商業銀行開展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業務,擴大保單融資規模,緩解中小外貿企業融資困難;對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擴大國內有需求的產品進口,重點增加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等產品進口;促進投資和貿易互動,鼓勵外資投向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國際服務外包,將蘇州工業園區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有關稅收試點政策擴大到國家認定的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園區;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海關和出入境檢驗檢疫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繼續減免出口農產品的出入境檢驗檢疫費,降低出口紡織、服裝產品檢驗費用;加強和改善多雙邊經貿關系,積極化解國際貿易摩擦,妥善處理出口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營造良好國際環境,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

(二)穩定外需,促進外貿發展

擴大內需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而穩定外需對增加就業、促進企業發展、進而拉動國內消費具有重要作用,也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國務院提出: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出口結構,重點促進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努力保持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并確定了進一步穩定外需的六項政策措施,包括:完善出口信用保險政策,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840億美元;完善出口稅收政策,繼續支持優勢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高科技產品出口;大力解決外貿企業融資難問題,安排資金支持擔保機構擴大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擔保;進一步減輕外貿企業負擔;完善加工貿易政策,便利產品內銷;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走出去”,2009年安排優惠出口買方信貸規模100億美元。

(三)采取積極措施,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擴大對外開放

首先,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加入WTO后,我國市場更加開放,貿易自由度大幅上升。目前,我國關稅總水平只有9.8%,工業品平均關稅只有8.9%,在發展中國家中最低,進口農產品關稅只有15.2%,這不僅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遠低于許多發達國家。我國已開放106個服務貿易部門,開放度達到62%,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采取措施穩步改進市場經濟體系和法律體系,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產品質量與食品安全、環境保護與勞動保障等方面已取得顯著進步。

其次,實施積極的“走出去”戰略。應全面調整對外投資政策體系,加強政策的協調性,增強政策靈活性,提高政策競爭性,簡化前置性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時間,讓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促進其在全球經濟衰退中抓住機遇、擴大對外投資合作,為企業走出去搭建政策上的“綠色通道”。

再次,加強出口退稅工作。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的嚴重沖擊,我國出臺了包括上調出口退稅率在內的一攬子宏觀經濟政策。自去年8月1日首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到今年6月1日,已六次上調出口退稅率,主要涉及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調整的切入點是進一步支持中國企業的結構調整,進一步增加國內就業,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這些政策措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出口退稅率上調幅度較大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其出口明顯回升。

最后,應組織赴外采購團。鑒于各國經濟下滑、失業增加、需求減少,各國紛紛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的外貿形勢,我國確定了擴大內需、穩定外需的政策方向,采取積極的進口政策,以實際行動帶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先后派出了赴美采購團、赴歐采購團、赴法采購團等到境外進行大單采購,采購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受到主要貿易伙伴的熱烈歡迎,我國已成為以實際行動帶頭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國家。

求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政策(詳細)

根據我國對外貿易法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必須要獲得許可,只有獲得對外貿易主管部門的許可,才享有進出口經營權,才能從事對外經營業務,否則必須委托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代理對外業務。按照進一步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的要求,政府有關部門正逐漸放寬外貿經營權的限制。目前在仍實行審批許可制度的情況下,加快賦予符合條件的生產企業、科研院所和其他(含私營企業)有實力的經濟實體進出口經營權。按照WTO的要求以及中國政府的承諾, “入世”后要在三年內完成從進出口經營權審批制向登記制的過渡。為此,商務部于二00三年七月三十日發布了關于調整進出口經營資格標準和核準程序的通知。上述通知規定,除對注冊在中西部地區的內資企業申請進出口經營資格實行優惠條件外,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注冊的所有內資企業在進出口經營資格管理方面實行統一的政策。內資企業的進出口經營資格分為經營各類商品、技術進出口的外貿流通經營資格和經營本企業自產產品出口業務和本企業所需的機械設備、零配件、原輔材料進口業務的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資格兩種。外貿流通經營資格實行核準制,生產企業自營進出口資格實行登記制。

一、 對外貿易經營者在中國必須是經國務院對外經濟貿易主管部門許可的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

1. 隸屬于對外經濟貿易部和各省、市、自治區的專業外貿公司

2. 外商投資企業

外商投資企業可取得自行進口本企業所需設備、物資、原料的權利以及出口本企業生產產品的權利,不需另行得到批準,但其進口的設備和物資不能在國內市場上銷售,也不能轉賣給其他企業。

3. 有權自營進出口的生產企業

生產企業必須經過有關部門批準才能自營進出口業務,并應承擔相應義務。

4. 對外經營科技產品的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必須具備一定條件并經過批準方可取得進出口經營權,并要承擔相應義務。

5. 商業、物資企業

中國現已賦予部分符合一定條件的大中型商業、物資企業進出口經營權。

對外貿易代理制度

只有獲得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單位才能從事進出口業務,其他一切沒有對外貿易經營權的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從事對外貿易活動,但可以在國內委托對外貿易經營者在其經營范圍內代辦其對外貿易業務。

二、 關于出口退稅

(1)出口退稅登記的一般程序:

1. 有關證件的送驗及登記表的領取

企業在取得有關部門批準其經營出口產品業務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的工商登記證明后,應于30日內辦理出口企業退稅登記。

2. 退稅登記的申報和受理

企業領到“出口企業退稅登記表”后,即按登記表及有關要求填寫,加蓋企業公章和有關人員印章后,連同出口產品經營權批準文件、工商登記證明等證明資料一起報送稅務機關,稅務機關經審核無誤后,即受理登記。

3. 填發出口退稅登記證

稅務機關接到企業的正式申請,經審核無誤并按規定的程序批準后,核發給企業“出口退稅登記正”

4. 出口退稅登記的變更或注銷

當企業經營狀況發生變化或某些退稅政策發生變動時,應根據實際需要變更或注銷退稅登記。

(2)出口退稅附送材料

1. 報關單。報關單是貨物進口或出口時進出口企業向海關辦理申報手續,以便海關憑此查驗和驗放而填具的單據。

2. 出口銷售發票。這是出口企業根據與出口購貨方簽訂的銷售合同填開的單證,是外商購貨的主要憑證,也是出口企業財會部門憑此記帳做出口產品銷售收入的依據。

3. 進貨發票。提供進貨發票主要是為了確定出口產品的供貨單位、產品名稱、計量單位、數量,是否是生產企業的銷售價格,以便劃分和計算確定其進貨費用等。

4. 結匯水單或收匯通知書。

5. 屬于生產企業直接出口或委托出口自制產品,凡以到岸價CIF結算的,還應附送出口貨物運單和出口保險單。

6. 有進料加工復出口產品業務的企業,還應向稅務機關報送進口料、件的合同編號、日期、進口料件名稱、數量、復出口產品名稱,進料成本金額和實納各種稅金額等。

7. 產品征稅證明。

8. 出口收匯已核銷證明。

9. 與出口退稅有關的其他材料。

三、 海關手續程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的規定,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應當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十四日內,出口貨物的發貨人除海關特準外應當在貨物抵運海關監管區后,裝貨的二十四小時以前,向海關申報。

一般來說,花卉的進出口海關手續需要經過以下程序的運作:

1準備報關單證

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在收到運輸或郵遞公司寄交的“提貨通知單”、出口貨物的發貨人在根據出口合同的規定備齊出口貨物后,應當立即準備向海關辦理其貨物的進出口報關手續或委托專業(代理)報關公司辦理報關手續,填寫《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同時準備好報關必備的以下單證:

1.1 發票一份

1.2 裝箱單一份

1.3 運單一份(進口)

1.4 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

1.5 海關簽發的《進(出)口貨物征免稅證明》

1.6 檢驗檢疫、瀕危物種進出口等主管部門簽發的證件

1.7 報關委托書(自理報關不需要)

同時還需要準備好;進出口貿易合同、貨物原產地證明等有關單證備海關核查。

報關單預錄入

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準備好上述單證后,到海關報關大廳委托有關報關公司將報關單申報的數據錄入電子計算機后,才可以向海關正式遞交《進(出)口貨物報關單》。

3 海關在接受進出口貨物的申報,經過審核報關單據、查驗貨物、依法征收稅費后,對進出口貨物作出結束海關監管的決定,并在有關報關單據上簽蓋“海關放行印章”。進出口貨物的收、發貨人憑此到昆明機場、涼亭貨運站、郵局等海關監管現場辦理提取進口貨物或裝運出口貨物手續。

我國對外貿易分為哪些方面?

我國對外貿易主要分為:

1、對等貿易

(1)含義:賣方承擔向買方購買同等價值的商品或勞務。例如A國向B國出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必須同時從B國進口價值100萬元的商品或勞務。它是目前國際上普遍流行的一種貿易方式,1987年全球有120多個國家要求進行對等貿易,對等貿易額約占世界貿易總額的1/3。

(2)主要原因: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世界各國之間貿易發展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初級產品價格普遍下跌,外債增多,外匯匱乏。所以,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持貿易平衡,紛紛要求對等貿易。

(3)范圍:對等貿易范圍十分廣泛,從初級產品到機器設備、飛機、船舶、導彈等,其中交易量最大的是石油。

2、展賣貿易

(1)含義:在本國舉辦和參加國外舉辦的各種國際性博覽會或集市,集中一段時間進行進出口交易,采用這種貿易方式叫做展賣貿易。

(2)作用:可以進行商品購銷;展示各國經濟成就的全貌;交流經濟信息(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3)具體類型:在歷史上著名的國際商業城市舉辦的各種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商品博覽會和展銷會,如束比錫國際商品博覽會、巴黎國際商品博覽會等;在出口商品國舉辦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商品展銷會,廣泛邀請各國進口商前來看貨,洽談生意。例如我國每年春秋兩季在廣州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以及我國許多省利用各種形式的藝術節所舉辦的商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