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基差貿易業務模式(淺析基差交易及其風險控制)

时间:2024-05-19 03:25:02 编辑: 来源:

放大性

基差交易及其所涉及的期貨交易具有杠桿性特征,交易者只需繳納少量保證金即可進行數十倍金額的交易,而一旦價格發生不利波動,其導致的損益變動將遠遠超過現貨交易。這是導致衍生工具巨大風險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當交易者存在過度投機心態,進行非理性交易時,更容易產生巨大的風險。

應對側重點

從總體上而言,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內部控制的一般原理對于基差交易業務仍然是適用的,然而基差交易風險的復雜性、放大性等特點,決定了針對傳統業務的風險控制方法不能完全適應基差交易的風險管理要求,需要有一些特殊的關注點和側重點。

控制環境更加重要。基差交易的復雜性和風險性,決定了單純依賴一般的控制制度很難實現風險管理的目標,必須在組織內部樹立起一種審慎的控制環境,董事會與管理層應當加強對相關業務的監督,從根本上建立起一種有利于風險管理的組織文化。

加強交易環節、交易員的控制。基差交易及其所涉及的期貨衍生工具的復雜性和高風險性,決定了必須面向各個交易環節加強內部控制,并注重對相關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道德水平的監控,尤其是交易員的合格性的判斷。交易部門的主管和相關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交易和交易員的監督。

加強對風險的實時監控。基差交易及其所涉及的期貨衍生工具價格的波動性,決定了應當加強對交易業務的實時監控,從而及時識別、評估和應對風險,例如采用適當的模型對風險加以計量。同時基差交易風險的聯動性,決定了在識別風險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全局的觀念,需要全面考慮各個環節面臨的不同風險。

設立嚴格的交易與風險限額。基差交易的杠桿性,決定了應當對基差交易設立嚴格的交易和風險限額,并對超出限額的交易加以監督,以便將風險控制在組織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應對措施

總體而言,現代風險應對策略大致可分為承受、回避、分攤、抑減四種方式。風險承受,即不采取任何措施來干預風險的可能性與影響的嚴重性,直接接受風險。風險回避,即退出相關的業務活動以避免風險的發生。風險分攤(轉移),即通過向其他主體轉移風險來分攤一部分風險,以降低風險對組織自身的影響。風險抑減,即采取行動來降低風險的可能性或影響的嚴重性,從而使剩余風險處于組織的風險偏好之內。

從基差交易的角度而言,在這些應對措施中,并不是所有都適用于基差交易,有些措施例如頭寸分散化、提取風險準備金更加適合金融衍生產品,例如股指期貨等。適用于基差交易風險應對的措施主要有:交易與風險限額控制,資信評級,事先評估交易對手的資質,信用增級(保證金),信用限額控制,內部控制(授權、職責分離、限額控制),合約條款的有效性,要求對方繳納保證金等。

基差貿易有可能虧損嗎

基差貿易有可能虧損,虧錢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依據基本面交易,他們理解的基本面就是盤面大貼水,現貨庫存也比較低,所以基于低庫存+大貼水去做多

這個在常規情況下是非常正確的選擇,但是在價格絕對高位就不一定對了

因為當商品的價格水平處于歷史高位時,支撐市場價格的是資金流而不是基本面,這個時候市場就是脆弱的,整個市場崩盤的風險就特別大,只要資金一撤退或者改變預期,盤面價格就會暴跌,然后期貨價格開始對現貨市場產生作用,期現開始負向正反饋下跌

貿易融資的實踐以及思考

有關貿易融資的實踐以及思考

近兩年來,隨著宏觀經濟調整,一些行業遭遇困難,在個別地區甚至形成了區域性系統性風險,貿易融資業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那么大家知道如何實踐與思考貿易融資?

國內貿易融資業務起源

20世紀90年代,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下同)的華南各分行以票據貼現業務替代流動資金貸款,為客戶提供資金支持。2001年,平安銀行又推出了一項重要貿易融資創新產品——動產及貨權質押授信。該項業務突破了傳統的授信擔保模式,以存貨類動產設定動態的抵/質押,在保持存貨流動性的前提下,允許企業隨時贖取部分抵/質押物用于銷售,有效解決了大批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2003年,平安銀行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借鑒國際經驗,通過業務流程再造,整合應收、預付和存貨類商品貿易融資產品,在國內銀行業第一家提出了“自償性貿易融資”的理念,并在全行推廣,奠定了貿易融資系列的產品基礎。

自償性貿易融資評級體系,創造性地打破了過往以貸款企業的資產實力或擔保為融資授信標準的限制,轉而重點考察企業的貿易背景,以及物流、資金流控制的模式,從而衍生出一套新的信貸分析及風險控制技術。較傳統流動資金貸款,自償性貿易融資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還款來源的自償性

即通過操作模式的設計,將授信企業的銷售收入自動導回授信銀行的特定賬戶中,進而歸還貸款或作為歸還授信的保證。貿易融資的自償性具體體現在,依托真實貿易背景進行的貿易融資,其還款也將由交易完成后獲得的交易收入自動清償。

2、操作的封閉性

在實際操作中,商業銀行通過對資金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結構化設計實施從出賬到資金收回的全程控制,也即實現對授信資金的擔保或反擔保,從而達到風險緩釋的目的。

3、以貸后操作作為風險控制的核心

即相對降低對企業財務報表的評價權重,在準入控制方面,強調交易模式的自償性和封閉性評估,建立貸后操作的專業化平臺,實施貸后的全流程控制。

4、授信用途的特定化

基于自償性和流程性和內在要求,貿易融資必然是受托支付,即額度項下的每次出賬都對應明確的貿易背景,做到金額、時間、交易對手等信息的匹配。這與監管當局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精神高度一致。

這種轉變對國內商業銀行來講,不僅僅是開創了一片新的業務藍海,基于真實貿易背景和交易流程控制的風險管理體系更是為提高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提供了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因此,這是一種革命性的突破。平安銀行所提出的自償性貿易融資理念,也成為國內商業銀行開展貿易融資業務的理論指導,影響至今。

貿易融資業務理論基礎

貿易融資業務發源于中小規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這是金融業殘酷競爭的結果。上世紀90年代,在金融業全面開放的大背景下,各銀行之間的競爭愈趨激烈。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四大行以固有網絡和傳統優勢占據大型客戶市場,而類似平安銀行這樣的中小型銀行,由于地位的不對等,紛紛陷入核心競爭力缺乏、定位模糊的尷尬局面。正是這樣的處境,才迫使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不得不以利率市場化為導向,將目光轉向廣大中小企業,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差異化道路。其中,平安銀行率先提出了“面向貿易融資、面向中小企業”的公司業務戰略轉型。

應該說,國內貿易融資業務的誕生,是中小型商業銀行在激烈的同業競爭背景下,在深入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需求和交易結構的基礎上,參照《巴塞爾協議》相關條文和國際先進經驗,從而提出的一種系統性融資安排。因此,國內貿易融資天然具備國內業務實踐和國際銀行業先進理論支持兩大基礎。

《巴塞爾協議》(2004年6月版)192和193條分別定義了針對SPE(special purpose entity)的商品融資和針對一般公司的儲備、存貨和應收賬款融資。由于授信對象的不同,兩者雖有細微差別,但其核心都是基于公司自身的交易行為和交易結構進行的融資安排。192條和193條共同構成了貿易融資的概念:貿易融資是指在商品交易中,銀行運用結構性短期融資工具,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貨、預付款和應收賬款的融資。對于這種融資,借款人除商品銷售收入作為還款來源外,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什么實質的資產,因此其本身沒有獨立的還款能力。這種融資的結構化特征旨在彌補借款人較低的信用等級。融資的風險主要反映在融資的自償性程度以及商業銀行對交易進行結構化設計方面的技能,而不是借款人本身的信用等級。

從企業的交易鏈來看,一個完整的交易鏈條,勢必包含向上游支付的貨款、采購的原料和產成品、銷售收入等三大要素。相應的,圍繞授信對象交易行為進行的貿易融資業務也務必要包含預付款融資、存貨融資、應收賬款融資三大產品種類,這不但是貿易融資業務原理的內在要求,也是由客戶實際需求決定的。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了解并掌握了授信主體的完整交易鏈和交易結構,也才更有利于商業銀行授信方案的制定以及業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因此,貿易融資業務包含預付、存貨、應收三大業務品種也是由內在的風險因素決定的。

按照風險控制體系的差別以及解決方案的問題導向緯度,平安銀行將貿易融資業務劃分為存貨融資、預付款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三大產品,從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貿易融資產品體系。該分類方法與《巴塞爾協議》的相關規定和理念一脈相承,并對應了《巴塞爾協議》產品線對應表中提到的商業銀行的出口融資、貿易融資和保理三大業務群組。隨著國內貿易融資業務的'發展,這一分類方法逐步得到其他大部分商業銀行的認可。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業務架構、部門安排和功能設置也都基本參照了這一分類方案。

貿易融資業務實踐

在貿易融資業務理論的指導下,平安銀行自主開發了面向貿易融資企業的風險評價體系,通過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措施、資金流導引工具、信息流監控手段等風險控制變量和跟蹤監管措施,開發了一系列的貿易融資產品和業務解決方案,滿足交易鏈條上不同節點企業在預付、存貨或應收等環節的資金需求。

貿易融資,既可以基于企業主體評級而發放,也可以基于單筆債項評級而發放。這一特點對于中小型民營企業融資具有特別的意義。中小型民營企業的共同特點在于規模小、經營穩定性差、報表不真實的問題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導致其在銀行的信貸地位和議價能力都非常低下,融資變得十分困難。因此,直接把握企業的貿易行為和交易信息以及控制貿易項下的資金流和物流,對于銀行防范對此類企業的授信風險具有特殊意義,同時也可有效提高此類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便捷性。

貿易融資業務一經推出就受到廣大中小型民營企業、銀行同業、監管機構和媒體的廣泛關注。《金融時報》當年就曾刊文指出:在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各類金融創新中,深圳發展銀行整合推出的貿易融資業務提供了一種新思維。這種融資模式站在產業供應鏈的全局高度,切合產業經濟,提供金融服務,既規避了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困擾,又延伸了銀行的縱深服務,在解決中小企業特別是貿易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上可謂獨樹一幟。與媒體贊譽相對應的是平安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規模逐年攀升、客戶基礎不斷擴大和資產質量常年表現優良。

伴隨著平安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成功開展,很多業內同行也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市場”。從2005年起,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四大國有銀行紛紛跟進,迅速開始了對貿易融資業務的爭奪。尤其近兩年,隨著城商行等大量地方性銀行的進入,更是模仿者眾。貿易融資業務已成為商業銀行和企業拓展發展空間、增強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領域,國內大多數商業銀行均成立了相應的貿易融資業務部門,推出了各具特色的貿易融資服務。

通過對頗具代表性的興業、光大、浦發、廣發、招商等國內商業銀行和渣打、摩根大通等外資商業銀行貿易融資業務的深入觀察,發現這些銀行的貿易融資業務均沿用了《巴塞爾協議》對貿易融資的定義,其業務構成包含了國際和國內貿易融資兩大部分,涵蓋了預付、存貨、應收等三個環節。其中,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浦發銀行和廣發銀行,這兩家銀行在傳統貿融業務的理論基礎上進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