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際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

时间:2024-06-01 06:25:12 编辑: 来源:

基礎制造裝備等重大專項為契機,整合科技資源,著力突破制約工業發展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

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向制造業強國邁進。一是搞好整體謀劃,合理布局。抓住國際制造業轉移的機遇,拓展發展空間,提高參與國際分工的能力和水平,推進國內相關產業的梯次轉移。二是加快提高行業綜合競爭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市場開拓,加快向產業研發、設計、標準、營銷等價值鏈高端發展,培育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三是以國家重點工程為依托,加快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組織科技聯合攻關,提高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的國產化水平,鼓勵用戶購買和使用國產設備和產品,積極創造有利于制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找準切入點,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一是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的信息化。加快推廣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個性化定制等技術,將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工業產品,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二是工業生產過程自動化。在工業行業中推廣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進生產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企業和行業管理信息化。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業務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統,強化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管理,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產業鏈的合理化。四是產品流通和市場的信息化。推廣供應鏈管理,加強產品市場營銷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完善工業現代流通體系。五是培育新一代產業大軍。六是推動工業經濟延伸發展。此外還要注重發揮信息化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大力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村信息化,促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的逐步融合。

突破核心技術,提升信息產業水平。信息產業是先導性和戰略性產業。必須緊貼國家戰略需求,立足自主創新,以突破瓶頸和滿足重大應用為主要著力點,集中資源,提高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要推動產業集聚式發展,圍繞產業鏈核心環節,引導產業整合。要統籌協調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保障水平和應急能力。要繼續深化電信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完善市場競爭格局,加強電信市場監管,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通信服務問題。

發揮體制優勢,加快推進軍民結合、寓軍于民。要特別強化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研究擬定促進軍民結合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建立國家層面的促進軍民結合的政策和協調機制,加強規劃銜接、供需對接和資源共享,實現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同時,要積極探索軍民結合的市場化途徑;推進軍民兩用高新技術雙向轉移;全面加強軍工核心能力建設。著眼于軍工和民用兩個方面,統籌安排,全面提升國防科技工業重大工程項目的保障能力,進而增強平戰轉換和國防動員能力,確保國家安全。

經濟全球化主要動力是什么?

技術革命、各國的制度變革、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是目前經濟方面的一個大趨勢,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動力是經濟的發展,需要推動社會分工。

拓展資料:

一. 根本動力是生產力的發展,或者說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進步,有學者認為 ,生產力的發展是全球化最主要最首要最基礎的動力 ,特別是微電子技術、信息空間通訊技術的發明為全球化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二. 主要動力是各國的跨國公司或者企業,它們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最后發展到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盡管這個歷史過程也反映了生產力的不斷擴張,有學者認為,資本,正是資本所具有的擴張性,資本的全球流動性把各國家、地區、民族卷入了全球化之中

三. 最重要的動因是這些因素的結合,分工的深入和市場的擴大,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跨國公司的發展

四. 市場經濟具有向全球擴張的能力 ,它具有整合一切的作用 ,正是市場經濟的外延和擴展把人類卷入全球化之中。

五. 還有的把世界生產力看作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把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發展看作推動力,或者把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看作經濟全球化的“源泉”等。 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帶動的科學創新被看作新的知識經濟的基礎,有人認為這使競爭優勢中例如技術、勞動力、土地和資本等傳統因素的重要性下降,智力成為全球經濟中財產的新形勢和創造財富的基礎 。

概述經濟全球化得發展歷程,并分析其主要的推動因素

發展歷程: 新航路開辟,密切了世界各地區的聯系,全球化趨勢出現; 兩次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全球化趨勢形成; 30年代和二戰時,全球化陷入困境;

二戰后,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下,資本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新一輪擴張,推動了經濟全球化走向體系化和制度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化進入全方位發展階段。

因素:

1、 科學技術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和物質基礎。

2、 新交通和通訊方式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術手段。

3、 兩極格局的解體使原來處于對峙狀態的國家建立和加強了彼此間的交流,為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消除了障礙。

4、 市場經濟體制的廣泛建立,為經濟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5、 跨國公司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關鍵因素。

6、區域集團化的發展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基礎。

經濟全球化的動力因素是什么?

經濟全球化的動力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 科技進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交通、通信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發展,使得跨國貿易和投資變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2. 國際貿易自由化:各國政府通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和減少貿易壁壘,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3. 資本流動自由化:資本流動自由化使得國際資本市場更加開放,資本可以更自由地流動,促進了跨國投資和資本市場的全球化。

4. 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通過全球化的生產和銷售網絡,實現了資源的最優配置和利潤最大化。

5. 市場競爭: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企業面臨著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這也促使企業不斷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競爭力。

6. 人口遷移: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人口遷移也變得更加普遍,這也促進了文化和知識的交流和傳播。

7. 全球治理體系的建立:國際組織和地區性組織的建立,為全球化提供了規則和制度保障,促進了各國之間的合作和協調。

綜上所述,經濟全球化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推動了全球化的不斷發展。

國際貿易對經濟發展有什么作用

國際貿易促進一國經濟發展,是通過下述這些機制的作用而實現的。

1.開展國際貿易,必然使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從而刺激企業素質的提高,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一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貿易,實際上就是把本國的企業納入與外國企業的競爭之中。一方面,持續的進口產品的激烈競爭將促使本國的企業提高效率。競爭必然加速低效率的企業退出市場的過程,同時促使高效率的企業達到合理的規模,從而優化本國的市場結構,改善本國企業的實績。即使本國企業在本國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仍然不得不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為了自身的生存而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出口企業不能不同外國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展開競爭。為了擴大在國外的市場份額,出口企業就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生產出成本低、質量好的商品去參與競爭,并不斷按國際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產品結構,按國際標準生產,按國際營銷慣例辦事。這無疑會刺激企業素質的提高。企業經濟效率的不斷提高和國際競爭力的不斷增強,無疑是一國經濟發展最本質的基礎。

2.開展國際貿易,必然帶來市場的擴大。國內外市場的不斷開拓,無疑會有力地帶動經濟增長。先看出口。出口企業往往是面對世界市場來組織生產,市場容量大,容易獲得規模經濟效應。所謂規模經濟,是指隨著產品數量的增加,單位產品的成本會降低,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事實上,許多工業部門要求有適度的初始規模,具有規模經濟的性質,如汽車、電冰箱、電子 計算機等等,采用大規模生產的方式可以使成本降低很多。如果一國的企業在為國內消費者提供這一類商品的同時,還能在國際市場上銷售同類產品,那就不僅企業能提高贏利水平,而且國內公眾也只需支付較低的價格。不僅如此,在出口貿易的帶動下,一個工業部門的發展又可以帶動一系列工業部門的發展,以致各種各樣的從屬的工業部門都建立起來。因為在經濟運行中,各產業之間呈現出各種聯系。所謂“聯系”,是指一個部門在投入和產出上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有兩個方面:一是后向聯系,即某個部門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門之間的聯系;二是前向聯系,即某個部門同吸收它的產出的部門之間的聯系。如果出口產業是“聯系效應”大的主導產業,就可取得很大的“乘數效果”,帶動其他一系列部門的發展,從而循環反復地連續推動國民收入和就業量的增加,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

再看進口。從國外引進國內沒有生產的產品,往往能起到開拓國內市場,引導新產業成長的作用。由于國內仍未生產,一時無法確定新產品會有多大的市場,即在一定的價格條件下社會需求量究竟是多少。當國內進口需求很大,以致即使高關稅壁壘也難以阻擋進口時,國內企業就得到了明確的生產信號,進口替代的工業由此發展起來。實踐證明,進口替代是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工業化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就是進口商品刺激國內需求,進而導致進口替代工業部門的產生。如果條件具備,進口替代部門還能轉變為出口部門。進口國外的新產品還可促進一國產品的不斷更新換代。

3.開展國際貿易,必然會激發企業的創新機制,推動技術進步,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從進口看,技術和設備的進口將直接促進國內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率的提高,其作用類似于創新對增長的刺激,而且還節省了創新的成本。從出口看,出口的擴大使得創新活動所能獲得的收益上升,從而反過來刺激本國企業的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帶動經濟增長。

4.開展國際貿易能加速資金積累,促進經濟增長。一般說,國際貿易從三個方面促進一國的資金積累。一是出口部門往往能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能提高積累率,從而加速發展。二是外貿的發展為引進外資提供必要的條件。一個國家的償債能力,最終是由該國的出口能力決定的。出口越多,在國際市場上籌措資金的余地就越大。另一方面,進口往往同國家之間的借貸關系聯系在一起,這又可利用外國的資金來引進技術和設備等等。三是對進口競爭部門提供刺激。 在封閉經濟條件下,企業往往滿足于現有的市場,積累擴大再生產的動力不足。進口市場競爭的出現,使企業產生了提高積累率的巨大壓力。無論什么情況,積累總是擴大再生產、促進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

什么是國際貿易和國際分工發展的結果a工業革命b循環發展經濟c產業鏈供應鏈d共?

中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現狀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是黨和國家在我國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新組建的工業和信息化部肩負著實施這一戰略決策的歷史使命。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嚴格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要求,努力探索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現途徑。

一、深刻理解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涵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我國工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全球制造業大國。2007年,全國工業實現增加值107367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3.5%;原煤、鋼、水泥、化肥、微型計算機、彩電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以及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互聯網用戶數均居世界第一;輕工、紡織、機械、家電、成品油、乙烯、部分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