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展PPT(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基礎有哪些)

时间:2024-06-03 00:28:37 编辑: 来源:

1、在社會再生產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運動方式;

3、基本職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

二、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區別

1、各國的經濟政策不同;

2、語言、法律及風俗習慣不同;

3、各國間貨幣、度量衡、海關制度等不同;

4、國際貿易的商業風險大于國內貿易。

綜上所述,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復雜。

國際貿易的作用

國際貿易對參與貿易的國家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

調節各國市場的供求關系,互通有無始終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功能。世界各國由于受生產水平、科學技術和生產要素分布狀況等因素的影響,生產能力和市場供求狀況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各國國內既存在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況,又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產品過剩狀況。而通過國際貿易不僅可以增加國內短缺產品的市場供給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為各國國內市場的過剩產品提供了新的出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供求的矛盾,從而調節了各國的市場供求關系。

2、促進生產要素的充分利用

在當今世界上,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各個國家的分布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國家勞動力富余而資本短缺,有的國家資本豐裕而土地不足,有的國家土地廣闊而耕作技術落后。如果沒有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國內生產規模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其短缺的生產要素的制約,一部分生產要素將閑置或浪費,生產潛力得不到發揮。通過國際貿易,這些國家就可以采取國際勞務貿易、資本轉移、土地租賃、技術貿易等方式,將國內富余的生產要素與其他國家交換國內短缺的生產要素,從而使短缺生產要素的制約得以緩解或消除,富余生產要素得以充分利用,擴大生產規模,加速經濟發展。

3、發揮比較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各國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基礎是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

利用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可以擴大優勢商品生產,縮小劣勢商品生產,并出口優勢產品從國外換回本國居于劣勢的商品,從而可在社會生產力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要素的效能,提高生產效率,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4、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優化國內產業結構

在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通過國際貿易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以提高國內的生產力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同時,通過國際貿易,使國內的產業結構逐步協調和完善,促使整個國民經濟協調發展。

5、增加財政收入,提高國民福利水平國際貿易的發展,可為一國政府開辟財政收入的來源

6、加強各國經濟聯系,促進經濟發展

在現代,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貿易活動,這不僅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也把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卷入國際經濟生活之中。國際市場的競爭活動,也促使世界總體的生產力發展進一步加快。這不僅促進了發達國家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促進了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

國際貿易產生的原因?

國際貿易作為一種經濟現象,也屬于歷史范疇。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并伴隨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而發展。

國際貿易條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價格與進口商品價格的對比關系,又稱進口比價或交換比價。它表示出口一單位商品能夠換回多少單位進口商品。很顯然,換回的進口商品越多,越為有利。

計算公式是:出口價格指數除以進口價格指數,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貿易條件指數為100)。

搜索关键词: